登陆注册
10630900000010

第10章 地名文化篇(二)(4)

1963年2月1日,毛泽东自杭州回京途中,专列停靠在邯郸站,与河北省委、天津市委等同志见面。他注意到气氛有些拘谨,有意松弛大家的情绪,首先谈起了邯郸和石家庄:“古时赵州属石家庄,战国时赵州是赵国之地。”他问河北省省长刘子厚:“子厚,你是哪里人?”“邢台人。”“也属于赵国。”毛泽东又问天津市委第一书记万晓塘和邯郸地委第一书记庞均:“你们是哪里人?“山东,鲁国人。”“你们说错了,是齐国人。山东不一定都是鲁国。”毛泽东笑着说。见气氛轻松了许多,他转入了正题。[吴晓梅:《毛泽东视察全国纪实》,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256页。]

“九溪十八涧,呵,好地方”

1963年4~5月。浙江省委组织舞会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在舞会中,毛泽东和歌唱演员应水珠作了谈话。他问过应的姐姐、哥哥的情况后,又问:“家住什么地方?”“九溪十八涧。”“九溪十八涧,呵,好地方,好地方。”“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毛泽东又吟起了清末诗人俞曲园描绘九溪十八涧的诗句。[李林达:《情满西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由一个地名引起一番随兴漫谈

1963年10月,毛泽东在杭州工作会议的一次讲话中,谈到抓工作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随即一路发挥:就是要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比如看戏,看《黄鹤楼》,就不想《白门楼》之类的戏,只看我的同乡黄盖,黄盖是零陵人。周濂溪(周敦颐)是道县人,是宋代的理学大师,二程(即程颢、程颐)是他的学生。朱熹就是这个系统,唯心主义。至于张载是陕西人,那是另一个系统,唯物主义。柳宗元从30岁到40岁,有10年都在永州(零陵)。他的山水散文,与韩愈辩论的文章,就是在永州写的。怀素也是永州人,唐朝的狂草书法家,与张旭齐名。现代的唐生智,也是那里的人。

毛泽东这一番由一个地名引起的随兴漫谈,文、史、哲统涌而出。[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

1964年

“你知道为什么叫衡水”

1964年3月,毛泽东在河北水灾后来到这里。

有一天,毛泽东问衡水地委书记赵树光:“衡水是历来遭灾的地方,你知道为什么叫衡水这名字吗?”

地委书记回答不出。

“衡水就是洪水横流,患难于中国之意。这是禹王之事,史书上有载。”毛泽东解释道。[林一山、杨马林:《功盖大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

那是尉迟恭的故乡

1964年3月,毛泽东在河北邯郸停留的专列上。据陶鲁笳回忆:

我向毛主席汇报山西朔县召开四级干部会,解决干部参加劳动的问题时,毛泽东说,那是尉迟恭的故乡。[陶鲁笳:((毛泽东教我做省委书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1页。]

准备骑马考察黄河沿岸

毛泽东真的准备去实现他的这一多年愿望,骑马沿黄河而上,直到黄河源头,对黄河两岸做一次系统的社会调查和自然考察。他还准备组建一个智囊团随行,吸收一些科学家参加,有搞天文的,搞地理的,搞地质的,搞历史的等。这件事虽然以后没有实现,但说明了毛泽东追求实际知识、在广阔天地里读无字之书的强烈愿望。[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9月版,第271页。]

1965年

“那个地方为什么叫白帝城呢”

1965年1月23日,毛泽东同周恩来、薄一波等谈到大西南的三线建设工程时,偶尔提到白帝城。毛泽东说:那个地方为什么叫白帝城呢?公孙述称帝,死于成都,葬在白帝城,因为西方称白。[陈晋:《毛泽东之魂》(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

深夜读《茶陵州志》

1965年5月21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途中,在湖南茶陵县读了《茶陵州志》。

在茶陵县委大院,那晚散步回来,毛主席笑着对张平化说:《茶陵州志》,第一次打茶陵时就想看,没有搞到,现在不知能不能借到?这使张平化想到,1959年在庐山上,听到毛泽东一到180号别墅(美庐别墅),就向当地要《庐山志》看的事情,“下车伊始问志书。”他感到自己的失职,当即找到李颖。李颖火速通知茶陵县档案馆副馆长谭金姑,取来了一套八本线装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版、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印的《茶陵州志》。而在1927年时,《茶陵州志》尚未重印,明清版本很少,自然很难找到。据茶陵县党史办李回苟说,毛主席在茶陵这个晚上,看《茶陵州志》的时间就长了。老人家孜孜不倦一直读到凌晨以后,有的说凌晨3点,有的说凌晨5点。[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74~75页。]

问刘大杰:“你是什么地方人”

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西郊单独约见刘大杰。

毛泽东问:“你是什么地方人?”

刘大杰用不是太重的湖南口音说:“巴陵人。”

毛泽东听罢,立刻朗声吟道: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诵了杜甫《登岳阳楼》的全诗,他便开始了对文学的谈论。[孙琴安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91页。]

七律《洪都》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1966年

在韶山读《韶山志》

1966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据张耀祠回忆:“有一次,毛泽东看《韶山志》。他说:蒋介石要挖我的祖坟,这是失民心嘛!失民心者失天下。”[张耀祠:《警卫团长回忆毛泽东》,群众出版社2001年8月,第56页。]

“二十八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

1966年7月。毛泽东写给江青一封信。信中说:“自从六月十五日离开武汉以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即韶山滴水洞)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二十八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十天了。”[萧心力:《巡视大江南北的毛泽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362页。]

“是那个咸城人啊”

1966年12月26日。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回忆:

那一天,我们到他屋里去。我按照当时的习惯,说:“毛主席,我们祝你万寿无疆!”毛泽东看着我,说:“是那个咸城人啊!”我是盐城人,毛泽东开玩笑,总说我是咸城人。我说:“是吴连登。”他又说:“是我身边那盏不灭的灯啊!”说得大家都笑了。这时毛泽东又严肃起来,说:“刚才那句话是屁话。”又说:“哪有活一万岁的?人活100岁就不得了了!”[董保存:《将帅在逆流中》,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第240页。]

1969年

“珍宝岛这个名字不错嘛”

1969年3月2日。北京中南海。当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今天早上珍宝岛我军还击时,周恩来用赞许的口气说:“这一仗,我们的战士打得很勇敢,有一股不怕死的精神。”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屋里踱了两圈,说道:“珍宝岛这个名字不错嘛!我看珍宝不一定有多少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战士的牺牲精神。人不讲精神行吗?这个精神是无价之宝。是最根本的。”[陈志斌、孙光:《冰点下的对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2月版,第161页。]

1970年

“米脂风光好,出皇帝”

1970年1月,担任周恩来专职摄影的杜山,奉命兼任毛泽东的专职摄影记者。他第一次走马上任完成毛泽东接见外宾的拍摄任务正准备离去时,毛泽东叫住了他:“老杜。”杜山激动得走上前和毛泽东握手。毛泽东笑眯眯地问:“老杜,你是么子地方人?”“陕北米脂。”毛泽东在过厅的沙发上坐下,从茶几的烟盒里取出一支雪茄烟,递给杜山。杜山不好意思接。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烟:“主席,我抽这个。”“嗳!吸这个烟。这个烟有劲哦!不习惯么?会吸这个烟才叫会吸烟呃!”毛泽东又说,“米脂风光好,出皇帝。李自成就是你们米脂人。”[顾保孜:《红墙内的瞬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66~67页。]

“你知道北京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吗?”

1970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游泳池接见由安徽直接赶来的李德生将军。要他到北京军区出任司令员。同李德生刚到北京时毛泽东同他谈话一样。毛泽东没有讲到北京军区的具体任务是什么,而是问李德生说:“你看过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吗?这是一部军事地理的参考书,要找来看看哦!”毛泽东又问李德生:“你知道北京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吗?”李德生当然答不上来。毛泽东说:“有一个说法,叫做‘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当北京军区司令员。要了解北京的历史、地理,了解华北的历史、地理啊!”[《解放日报》2007年3月30日。]

1973年

“曹植埋在什么地方啊”

1973年12月1日,毛泽东出席了在他中南海书房里召开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46位高级将领受到了接见。毛泽东和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少将握手。周恩来介绍说:“这是田维新。”毛泽东问:“田维新同志,你是哪儿人啊?”“山东东阿人。”田维新答。“曹植埋在什么地方啊?”毛泽东又问。“鱼山。”田维新一面回答一面想,主席是有准备的。毛泽东又问:“左边有个湖,是什么湖?”田维新想了一下说:“嗯,要说湖,那离鱼山还远,是东平湖。”“噢,那就对哕!”[《党史信息报》2007年2月7日。]

1974年

书写“大藤峡”

1974年1月,广西文化局干部、原北京部队文艺工作者岑云端,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毛泽东讲起了明代广西大藤峡瑶族农民起义,随手在白纸上用铅笔写下“大藤峡”3个字给岑云端。[《书刊报》1997年6月27日。]

“有上海。有没有下海啊”

1974年5月29日晚间,毛泽东在中南海住处的书房会见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国务院副秘书长罗青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朱光亚(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以及王海容、唐闻生陪见。在进入实质性交谈以前,老人家与李博士有一段风趣的对话。一身病态的毛泽东,依然幽默如故。一见面。毛泽东就问李政道博士是哪里人。李回答说是上海人。毛泽东明知故问:“有上海,有没有下海啊?”毛泽东一向有此好,提到河南内黄县,也便问有没有外黄。李政道当然没有听说过“下海”,只好说不知道。毛泽东紧接着就说:“有上海就有下海,不然就不相称。下海是一个镇子。”[《今晚报》1994年12月28日。]

1975年

“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白沙井的水”

1975年5月3日,毛泽东在外地休养了10个月,回到北京,召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开会。很长时间以来毛泽东没有召集过政治局会议了。

毛泽东在与陈永贵握手时说:“三分之一在大寨,三分之一在全国,三分之一在中央。不要在钓鱼台,那里没鱼可钓。你和吴桂贤都搬出来,不要住在钓鱼台。”

在谈话要结束前,毛泽东讲到1920年至1922年在湖南搞工人运动,讲到当时工人运动比较高涨的几个铁路、矿山。他说:“水口山锡矿,名日锡矿,其实无锡。”

毛泽东顺口念了一首民谣: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毛泽东又对自己1956年所作《水调歌头·游泳》的两句诗作了解释:“我说‘才饮长沙水’,就是白沙井的水。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贾思楠:《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6月版,第253页。]

“不仅要学中国地理,而且要学世界地理”

1975年8月,毛泽东和北京大学讲师芦荻说,搞文学的人,还必须懂得和学习语言学,学习音韵学,不学音韵,想研究诗歌和写诗,几乎是不可能的。还要学《说文解字》。毛泽东说,他自己是十几岁上就学《说文解字》的。一般学文学的人,对《说文解字》没有兴趣,其实应该学。还应该懂得地理,不仅要学中国地理,而且要学世界地理;历史也如此。只有这样才有比较。[《毛泽东同志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版,第253页。]

“那天府之国。不变成地府之国了”

邓小平有一次在陪毛泽东接见外宾后,向他汇报请示工作。

邓小平:我的家乡四川,本是天府之国,现在生产搞不上去,粮食要靠外省支援,老百姓吃喝困难,叫苦连天。

毛泽东:噢,是这样,那天府之国,,不变成地府之国了?

邓小平:我想派个得力的同志去四川抓抓生产,你看如何?

毛泽东:那当然好啊,你可以考虑人选。[郭金荣:《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171页。]

附录: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盛仰红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1)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文史精品年度佳作所收录的文章正是以此为目标的。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百年,而《共和不和》《末世摄政王载沣的角色》《辛亥百年》和《三0二九广州起义之罗生门》从清朝、北洋政府、广州起义等多个角度全方位阐释了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辛亥革命。卢荻、吴韶成和莫栋梁、项小米的文章向读者们介绍了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斗争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地下工作者的生平,历史不会遗忘他们。而最后一类文章更为有趣,李洁非和吴正格的文章则分别从桃色与党争的关系和满汉全席的发展入手,揭示了明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见微知著,发人深省。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大量图片,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节日文化的特点,举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文化娱乐等,让读者在走进中国节日的同时,了解到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
热门推荐
  • 转世:浮生两世

    转世:浮生两世

    亿万年不变的契约,千年的恩怨...如果爱你,我不会恨你;如果恨你,我不会爱你。爱你,使我心痛;不爱你,却让你心痛......千百年的等待,心累了,疲惫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爱你永不变。时间巅峰的宠儿,众人疼爱的小公主,只为爱的人,甘愿放弃一切(洛梓萱.潇湘)。绝世美男+绝顶聪明的大脑,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甘愿放弃一切(蒂孜桦.幽兰)。千年之后,仙君归来,不同的是,他们的心,都是向着对方,“爱你永远,不要再让我的心受伤”千年等待,只为你归来时见到的是我..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秦时明月之倾良君心

    秦时明月之倾良君心

    为你弹奏的琴音,悠悠的道尽心愁,那日别离心中愁绪苦涩难语。倾尽一身修为,只为救你之命。醒的你不再是我原来的君,而是将倾忘记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转身走起的清袖白衣,不知该选择哪里?也染上了无尽空虚的哀伤。恩怨情仇一笑间,你已功名成就,怀拥娇妻。终不过是一场别离,曾经的一切都不见。坐卧梅林为君抚琴,而君却已不在身旁。情伤一身,思念成绪,一头青丝,瞬成白发。君本意欲不问情意风尘覆盖不求重来梅花树下只盼君归第二部:发簪情缘一生定,不负初心不负君。【提笔墨倾,画离愁。梅花微醺,红尘处。今生来世,轮回错。情深不诉,相思情。】大家可以加我QQ:1802134059轻尘琳欢迎大家来提建议和关注
  • 豪门第一枭宠

    豪门第一枭宠

    他是帝国最神秘雇佣兵的最高军长,锦市说一不二的金融霸主;而她,天才学霸,传说中的天才钢琴少女,更是云城警界的神秘犯罪心理学天才,却是人人眼中的混世小魔王。第一次见面,他脱了她的裤子。第二次见面,她抓了他的某物。第三次见面,她被彻底看光光。他嗜血冷情,狠戾残忍,却宠她如命,面对某女无数狂蜂浪蝶,他只有四个字——赶尽杀绝!“老大,苏小姐和季家大少私奔了!”某男面色黑黑:“给爷一窝端了季氏企业!”
  • 另类教师

    另类教师

    作为特种兵的石傲天回到中海,无奈的做起了教师,可是教师却让他做的说不出好坏,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林欣欣、赵雅非、宣思雅....她们最后的泪水到底是为了谁呢?...
  • 天价妻约:老公来势汹汹

    天价妻约:老公来势汹汹

    从15岁到25岁,顾繁朵把一生最美的时光和寒子时这三个字捆绑在一起。从17岁到27岁,寒子时把一生最初最后的爱情和顾繁朵这三个字捆绑在一起,然而,还是不能在一起,她依然猜不出他的秘密。喜欢才放肆,所有深爱都是秘密。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局让一对相爱的男女互相伤害,当真相一层一层浮出水面,才发现他们都只是这个局的棋子。“我能给你最好的爱,大概就是打造一个王国给你败……因为我已经失去了爱你的资格。用我一无所有,换你笑靥如花。”留下这封信,他从她的世界里消失。六年后,他以另一种模样从天而降“对,我就是个疯子!顾繁朵,遇见你,爱上我,你就认栽吧!”极尽宠爱,你最终能否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最强屠夫

    末世最强屠夫

    在希望公园的地下,一个早已荒废十年的研究基地内,四号屠夫已然苏醒。当身为病毒进化基因体的他,重见天日之时,便是屠夫踏上灭绝末世的开始。能力强化,吸取末世最新的病毒感染体,造就完美体质。放射操纵,爆发最为强大的意识与战力,掌控末日世界。融合变化,任何攻击防御形态集于一身,打造最强屠夫。【类似虐杀原型的末世流,非系统流】【书友群:80813865,共同探讨剧情】【本书杀戮气氛严重,感情戏份不多,不喜者勿入】【收藏的看官记得给推荐票哈】【慢热类型,切记切记】
  • 小戏子

    小戏子

    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被车撞死以后穿越到了宋仁宗年间,以唱戏为生。台上的他是貌艳如花的有才佳人,台下的他是儒雅俊逸风流倜傥的少年郎。有一天他在台上的身份被人知道以后,有人高喊道:“卧槽尼玛,这让我怎么相信这世上还有真的东西……。”
  •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先生文集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常识悦读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人文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人创造的一切东西,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自然之外的一切都是人文,人文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正在增长知识,正是积累知识的绝佳时期,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只有拥有的知识越扎实,赢的实力才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