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4300000009

第9章 只一泡尿工夫,黄河已经流远(1)

只一泡尿工夫,黄河

已经流远

我身上携带着精神、信仰、灵魂

思想、欲望、怪癖、邪念、狐臭

它们寄生于我身体的家

我必须平等对待我的每一位客人

——《原则》

伊沙

原名吴文健,1966年5月19日生于成都。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饿死诗人》、《野种之歌》、《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随笔集《一个都不放过》,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长篇小说《江山美人》、《狂欢》、《中国往事》等。现居西安。

大多数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生的诗人是在1990年左右接触现代诗的——虽然有少数人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写作,但那只是真正意义上的“涂鸦”,师傅不是席慕蓉就是汪国真——因此对于这一拨诗人来说,伊沙和“第三代”同时进入他们的阅读视野,尽管伊沙在“诗坛辈分”上比“第三代”小一级。这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伊沙的一大荣誉。但伊沙并不是“第三代”和“70后”或“中间代”(我个人不是特别认同“中间代”这一命名)的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甚至不是什么“代”什么“后”,套用他的诗,是“我是我自个儿的爹”。他像20世纪90年代诗坛的一块挡路石,虽不特别粗壮,但棱角分明,无论你是否接受它的面目,都能让你过目难忘。

我不知道在其他诗人的眼中,2000年8月18日至21日举行的“90年代汉语诗歌研究论坛”究竟地位如何,在我的印象中,这个由青年诗人吕叶操办的诗会是近几年最有特色的诗歌笔会之一。由于“论坛”在南岳衡山举行,人们习惯将其称为“衡山诗会”。整个诗会的气氛宽松活跃而民主,紧张而严肃,即使是在宣读论文时气氛也兼具上述特征——采取了听众自由提问、宣读者当场答辩的形式。

在衡山,伊沙、徐江和沈浩波无疑“风头最健”,几个人在论文宣读会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仅他们本人说得神采飞扬,台下的听众也不时为他们(以及提问者)的表现投以热烈的掌声。“下半身”主将沈浩波是天才的演说家,他的即兴发言信手拈来却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其中最精彩的是对众多朋友“开刀”的那部分。从韩东、小海、徐江到阿坚、杨键、贾薇、巫昂,一口气指出了十余个诗人的缺点——当然,是沈本人所认为的缺点。他这样批评韩东:“韩东真正出类拔萃的文本有多少?真正具备先锋性的文本有多少?除了姿态以外的文本有多少?……韩东在20世纪80年代就说诗到语言为止,那么你的诗是不是到语言为止,你的诗在语言探索上有多少?在以前我没有看出来。只有《甲乙》……可惜的是,韩东在20世纪90年代的好诗仅此一首,《甲乙》之外的韩东变成了一个抒情诗人,变成了一个经常自哀自怜的情绪柔弱的看见街边的小姐也要哀怜一下的诗人,变成了一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诗人,变成了一个有感而发的诗人。我觉得除了《甲乙》,韩东变成了小诗人,而且他的诗歌充分展示了中国南方诗人的那种柔弱、精明式的才子性,小柔弱小情调在他的诗里愈发明显了。”这些言语遭到韩东数月后在《作家》杂志上的反击,并因此而酿成“他们”、“非非”和“下半身”主要人物在“诗江湖”论坛上的一场恶战,几个朋友差点反目。

那几天,我们几个“70后”还联合起来,到处开玩笑,其中有一条关于“伊沙坐缆车上山时不幸坠山身亡”的玩笑,掀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因为玩笑一公布到网上,引起不少未与会的诗人的关注,纷纷打电话询问。后来在山下吃饭,几个开玩笑的小青年纷纷离座,向伊沙敬酒。好在伊沙也是个能玩的人,哈哈一笑,不以为忤。此事就这样过了。后来偶尔见有人在“诗江湖”论坛上提起,说不能这样开玩笑。想想也是,当时大家都年轻,没社会经验,不知道忌讳。

在这个习惯于遗忘的年代,我相信衡山诗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津津乐道,8月19日深夜衡山最高峰上的诗歌朗诵会、20日晚上的喝啤酒大赛……那是多么快活的时光啊!2001年春节期间,一个诗人在“诗江湖”论坛上搞恶作剧,说“伊沙因病去世”,马上有人笑呵呵地回复:“你这一招太老套啦,这个方法去年我们在衡山就用过了……”

令人气愤和无奈的是,2003年1月,在某诗人撰写的一篇文章里,却出现了这样的臆测:“民间诗坛成为中国诗歌的‘黑社会’,可追溯到1999年底和2000年初。在这期间发生的两件事,可视为诗坛‘黑社会’火拼的前兆。第一件事是‘盘峰诗会’上诗人们所显示出来的暴力倾向。……另一件事就是伊沙的诈死。伊沙与诗友们到某个风景区游玩,假借他人之口对外宣称意外死亡,用以测试诗歌对立面——‘知识分子派’有何反映。伊沙的诈死行为表明,诗人的所作所为不再纯粹是为了诗歌,而是在用非诗歌的手段向对手发出了挑衅,这是一种戏弄式的进攻。事实上,伊沙诈死行为带来的是‘知识分子派’的幸灾乐祸,但未死的伊沙,却在民间诗坛上和诗友们弹冠相庆了许久。”面对这段充满自以为是的想象却又似乎真理在握的句子,作为整个事件的当事人的我简直哭笑不得。再联想到这个作者还诽谤过王家新,从而导致一场波及“扬子鳄”、“诗江湖”、“星星诗刊论坛”等许多著名网络诗歌论坛的争议,真让人对此人道听途说、凭空臆想的能力不得不佩服万分。

伊沙的诗歌是“第三代”中韩东、于坚、李亚伟那一路的变种,坚持了反文化、反崇高的价值取向,接近日常生活的本真而多出了“身体”。20世纪80年代末的《车过黄河》有了隐秘的暗示: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檐

眺望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账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工夫

黄河已经流远

在《车过黄河》的隐秘暗示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的《关于春天的命题写作》,“姑娘们露出了小腿”,《孤独的牧羊人》开始“少儿不宜”。不过之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可见伊沙还是很清醒地把握着一个“度”的。这是伊沙较“第三代”高明——在另一些人看来,是“堕落”——之处,也使伊沙理所当然地成为某些“70后”诗人最直接的“带头大哥”。

对伊沙诗歌最直观的印象是字里行间充斥着尖刻的讥讽、放肆的嚎叫、无所谓的嬉笑,他喜欢用文字干涉读者的神经,要你尴尬,要你哈哈大笑,要你暴跳如雷。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方式。某些诗歌砌满了华丽而优美的辞藻,通篇形容词,内容也不乏“春天般的温暖”和春风般的清新,但你读后总感觉诗人在作秀,它给你触动却不能让你思考。伊沙的诗不美,字句瘦骨嶙峋,甚至有些丑陋,但能够不容阻拒地刺入你的感觉甚至内心深处。两种诗歌让我想起了两个词:“春风扑面”、“寒风刺骨”。前者虽暖,却只能“扑面”,而后者给你一种直达骨髓的寒意。因此伊沙的作品既浅又深,浅在字面上,深到骨子里。它们融合了冷峭、尖刻、辛辣等因素,而幽默是基础。

伊沙的确懂得逗乐,有的作品让你会心一笑,有的让你捧腹大笑,但更多的是让你笑得比哭还难看,笑出了眼泪,或者想笑也笑不出来。即使是那首“哈哈大乐”的《假肢工厂》,人们也不会觉得里面有什么玩笑的成分:

儿时的朋友陈向东

如今在假肢厂干活

意外接到他的电话

约我前去相见

在厂门口看见他

一如从前的笑脸

但放大了几倍

走路似乎有点异样

我伸出手去

撩他的裤管

他笑了:是真的

一起向前走

才想起握手

他在我手上捏了捏

完好如初

一切完好如初

我们哈哈大乐

伊沙的幽默很阴冷,这是因为他洞悉了假幽默的存在,“现在有很多假幽默的人,把‘幽默’当作行头穿在身上。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某某很幽默,会讲黄段子。我就很怀疑她说的某某是否真的幽默,因为据我观察,大部分讲黄段子的家伙其实一点都不幽默——因为缺这个,所以只好借助黄段子来显示一点什么”(《伊沙vs赵丽华》)。而“真正的幽默是很高的智慧和很真的性情在日常状态下毫不经意地自然流露”(同上)。

在这里,伊沙给出了一个标准,读者完全可以依照这个标准去抽查他的作品。自然,抽查的结果不会完全合格,理论可以指导作品,但并不能保证作品的优秀。连伊沙尚且如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那些自以为幽默其实仍然是黄段子和俏皮话所组成的诗歌的大行其道了。

在我的朋友中,对伊沙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状态,有的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的则不以为然。我相信伊沙对这样的反应不会惊讶,他作于1988年的《地拉那雪》,是一首很典型的抒情诗篇,纯情得让人难以将前后两个“伊沙”并联起来:

地拉那洁白一片

地拉那冬夜没有街灯

地拉那女播音员用北京话报时

地拉那青年爱打篮球

可是你知道么

地拉那下雪了

那时你走在桥上

皮夹克捆着你宽宽的身量

那时你告诉一个女人

要去远方架线马上出发

同类推荐
  • 海棠依旧

    海棠依旧

    她自己不但有文集问世,而且帮助女子文学社成员出书。一套八卷本的《红鬃马》文集记录了她与文学社成员追求文学之梦的艰辛和成果。斯世斯文,斯人斯魂,实堪敬哉!
  • 孟子原解

    孟子原解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把心灵抓在手掌上

    是作者高维生的一本散文集,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声音和对世界的看法。当白纸上留下真实的、激情的文字,它是留给未来的,而不是过眼云烟,过去后就永远地消失了。《把心灵抓在手掌上》中多的是一些“想法”,对当下和历史的呈现和推理。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了人,历史就不存在了。转身向时空的深处望去,疏散泛黄的浓雾,从一个人的心灵事件,作出判断。作者用木质的情感、朴素的语言,消除一切华丽的修饰,真诚地表达情感的世界。
热门推荐
  •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虽语言诙谐,但调侃适度,引经据典,内容严谨,是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 如何创办足疗店

    如何创办足疗店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谁的泪水:独自风干

    谁的泪水:独自风干

    你曾说要守在我身边,为我拭去所有泪水;可为如今只剩我一人,站在尘世间,静等泪水风干……
  • 秦魂汉义

    秦魂汉义

    战国时代,文孤星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却因一些谣言,秦始皇以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为由,驱逐建国功臣文孤星出国,文孤星也最终在东瀛“屈屈而终”。两个“双胞胎”遗孤,一个被留在东瀛。一个却选择回到已经是西汉时代的中原。一段连二连三离奇、惊心动魄不可思议的故事,将要从中原再次点燃……思容毅最希望看到的是,喜欢本作品的读者们,可以踊跃发表评论。哪怕是在读取章节时,发现有错别字,或者分歧与疑惑,能及时留言,成为本篇的一个校对、编辑,让本篇更力求完美无误。《秦魂汉义》QQ讨论群:696863
  • 逍遥仙村

    逍遥仙村

    有一棵树,它有乳白浆汁难烧起,它不中规矩,不是栋梁材。但,它免了刀斧之灾。——它,叫菩提树。有一个人,他懒的时候,温柔似水,静如秋月;他狠的时候,猛赛狮虎,动若飙风。他善于捕捉美女的青睐,才子不风流,却也一身情债。——他,懒样子风一,少结金丹,工作神秘,觉醒后大有来历。只知他身在农村,不知他瞬息千里,上天入地。逍遥天地,何必觅封侯。银海金山,一抔黄土皆休。多情松亦老,一覆水难收。不负如来双全法,与卿相爱,红尘自在风流!
  • 听心理学家讲故事: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听心理学家讲故事: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你面前的这本《听心理学家讲故事》,旨在帮助读者在心理健康的调适和修炼方面,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重在解决“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医生”这一问题。全书以心理学家讲故事的方式化解读者心中的各种困惑,引导读者热爱生活,关爱自己,以健康的心态迎接人生的的挑战。
  • 就这样日益丰盈

    就这样日益丰盈

    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第一本随笔集,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小说以外的阿来,展示经藏、汉、西三种文化熏染的阿来。另配有12页阿来的生活写真照片。
  • 发现星球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发现星球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暗黑破坏王

    暗黑破坏王

    "追风腿、断骨手,点穴指、奇毒术。面对黯黑势力,他无情的摧毁这一切,暗黑破坏王,一个刺客的成长史!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话虽如此,可是……不是不想好好做人,是别人不给机会;不是不想好好生活,是生活不给明路;不是不想低调普通,是社会不给活路。
  • 淮关小志

    淮关小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