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4300000006

第6章 我将全身的瓦片翻开,寻找一盏灯(1)

带着第一盏灯光,我将从山上

第一人进城

我也将退居,在娇小的窗前

在自己擦亮的天空之下

——《进城》(节选)

梁晓明

1963年生于上海。1981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暗示》、《赤足披发而行》,长诗《开篇》,随笔集《梁晓明在西湖》等。现居杭州。

我与梁晓明有过两次交往。第一次是2001年12月在浙江金华举办的《诗歌月刊》笔会上。数十个诗人你来我往,场面嘈杂,彼此间根本无法深谈。唯一表现出我和梁晓明的缘分的是在游览九峰山时,我们对着摄像镜头各自唱了一首歌,他唱的是《东方红》,我则吼了一首电影《刘三姐》里的插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来自新疆的沈苇也唱了一首《十送红军》。梁晓明和沈苇表现得都极为出色,而且用的是当地方言,令听众大饱耳福。作为“刘三姐的老乡”兼“家门”,我对《刘三姐》的插曲所知甚少,我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是电视上常见的臧天朔和斯琴·格日勒带有轻摇滚风格的版本,早已不是原汁原味。好在与会诗人中只有我来自桂林,算是勉强糊弄了过去。

2002年10月下旬,在浙江卫视任职的梁晓明带着三个同事赶到桂林,一连拍摄了好几天我的生活和写作。拍摄外景时他一定要我再唱一遍《山歌好比春江水》。因为是在桂林,所以我识相地找了个游人稀少的地方,对着滔滔漓江厚着脸皮吼了一遍。节目播出后,梁晓明来信说我“挺上镜的”。诗人彭一田和一些观众或来电话或在网上留言,夸我山歌唱得不错。遗憾的是,由于桂林无法收看浙江卫视科教频道,所以我一直没有“欣赏”到自己在电视里的“尊容”。直到一个多月后,梁晓明复制了一盘节目录像带寄来,我才发现镜头中自己的傻样着着实实地印证了“惨不忍睹”这个成语。

几天的接触,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梁晓明的平和与随意。在桂林的几天,我和梁晓明的团队除了干活,就是喝酒。有一天,我们在阳朔从中午十一点喝到黄昏,从阳朔西街的东面喝到西面,然后叫嚷着去喝茶,哪料一进茶馆,摄像师就倒在椅子上睡着了。第二天晚上在我的蜗居拍摄时,其中一个镜头是我站在书架前介绍我的藏书。因为喝得有点高,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梁晓明就循循善诱,教我该怎么怎么说。一连教了几遍,我都是结结巴巴,说不利索,好在后来播出时这个镜头被剪裁掉了。

从20世纪80年代那首名重一时的《各人》看来,这种平和与随意在梁晓明的性格中形成已久:

你和我各人各拿各人的杯子

我们各人各喝各的茶

我们微笑相互

点头很高雅

我们很卫生

各人说各人的事情

各人数各人的手指

各人发表意见

各人带走意见

最后

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

在门口我们握手

各人看着各人的眼睛

下楼梯的时候

如果你先走

我向你挥手

说再来

如果我先走

你也挥手

说慢走

然后我们各人

各披各人的雨衣

如果下雨

我们各自逃走

这首诗已经成为“第三代”诗歌运动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几乎所有的相关选本都会将其收入。它写出了当代人的某种典型意义的生活状态:在平和与幽默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孤独。这样的价值思考在诗歌史里前所未有。早前的“朦胧诗”写作者自愿为社会担上一份责任,扮演了正义的化身的悲壮角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像国家兴亡都背负在自己身上。这种姿态虽无可厚非,但生活不仅仅是悲壮,它还有平凡和庸碌的一面。“朦胧诗”的写作更多的是概念先行,而忽视了艺术的规律,技巧贫乏,因此最终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寥寥无几。在一个不需要英雄的年代,悲壮过了头就会成为喜剧。韩东、于坚、梁晓明、柯平等“第三代诗人”聪明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更注重对凡人心理和生活状况的展现和挖掘,从而使诗歌回归到“普通人”的层面,写作心态得到彻底的解放。梁晓明用《各人》、《站在陶罐上等待一个姓梁的人出现》等作品与前人划清了界限。难怪学者沈泽宜发出这样的论断:梁晓明创作于1984年的《各人》是开创了中国现代诗中的个人意识的“开篇”。

《各人》中除了内涵的幽默与孤独,还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拿杯子、喝茶、微笑、发表意见、走路、握手、下楼梯、挥手、披雨衣、逃走……一连串的动作,没有一个形容词。这让我想起了1998年梁晓明在回答新疆画家郭不关于诗歌与绘画的关系的提问:“我曾经想象和努力地去做到,诗歌就像舞蹈演员踮起的足尖,那足尖点在舞台上的一连串舞步便是诗歌,你由一个舞点不能彻底完全地领悟诗歌,因为它仅是一部分,你必须看完整个舞蹈,甚至整个舞蹈看完了,你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因为它并没有告诉你什么。注意:它只是引领你,暗示你,启悟你。你看完后,心中思绪起伏,却难以一言蔽之。成了,它就是诗。……当我看到肢体也有它自己的语言,而小虫子、凳子、椅子、灯管、手风琴、铲刀,所有的动植物,甚至各种器具都竭力地扭动起自己的身体、在竭尽欢乐的舞蹈时,我当时就想到,这就是我的诗。”

源于这样的理解,从1985年到1988年间,梁晓明创作了大量诗歌,成为当时中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歌唱米罗》、《读完圣琼·佩斯壁灯点燃窗前沉思》、《荡荡荡荡我躺在蓝天大床上》及《给加拿大的一封信》等作品被许多后现代主义诗歌选本所选用,并时常被理论家引用和论证。

在批评家刘翔发表在2005年10月13日《文学报》上的《诗人梁晓明》一文中,也谈到梁晓明的“超现实主义之旅”:

米罗式的“超现实主义”则帮助他发现神奇。这种神奇仿佛奇迹,可以把人从僵化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环境中超拔出来。这是奔向太阳、月亮、外国和梦幻的力量,竭力挣脱枷锁,向上、向上飞去。在1987年秋天,晓明给我看了《告别地球》,这部后来被誉为“寓言式的组诗”,实是一部令人难忘的佳作,他一一拷问了这个地球上的各种光辉与价值,以及诗人最后的绝望和所要告别的他在这个灰地球中的命运。

当时,台湾诗人洛夫在他主编的《创世纪》中也大篇幅地介绍了梁晓明的诗作。而诗评家未末在一篇文章中更是把梁晓明的诗与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和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及洛夫的作品一起作为范例,作了以下评述:“整首诗(指《向米罗致敬,半夜我披着窗帘起飞》一诗)恍惚迷离,诗人打通了各个器官,听任想象力纵横驰骋,天马行空,诗境清新、明亮、天真、开阔,极富童趣和幽默感。‘我浑身的瓦片’,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座房子,‘点亮着蜡烛’,意味着诗人周身透亮,开放了整个生命。抽象和具象并行不悖,都在愉快地舞蹈,从诗题中可以看到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对诗人微妙的影响。”这样的评价,可谓是知音之言。

然而,在对梁晓明进一步阅读后,我们可以发现梁晓明除了平淡的一面,还存留着极强的理想主义心态。可以说,《各人》之外,梁晓明与“朦胧诗人”的区别更多的是技巧上的,在思想上,他与“朦胧诗人”有许多相通之处。“正如圣琼·佩斯反复赞美大海的传统、意志与广阔的未来,我始终迷恋于人性与人道生生不息的遭遇与活力。”(梁晓明:《披发赤足而行》序言)“披发赤足而行,便是这样在不断变化着的灵魂反映与生命遭遇的一个过程。我的诗歌哲学总是忍不住要落到快乐与希望的字眼上,我相信这是人类生存的最根本的理由。”(同上)创作于1989年的短诗《玻璃》是明显的例证。它的尖锐不亚于一把尖刀:

我把手掌放在玻璃的边刃上

我按下手掌

我把我的手掌顺着这条破边刃

深深往前推

刺骨锥心的疼痛。我咬紧牙关

血,鲜红鲜红的血流下来

顺着破玻璃的边刃

我一直往前推我的手掌

我看着我的手掌在玻璃边刃上

缓缓不停地向前进

狠着心,我把我的手掌一推到底

手掌的肉分开了

白色的肉

和白色的骨头

纯洁开始展开

当我读到“手掌的肉分开了/白色的肉/和白色的骨头”,禁不住用手护住了胸口,诗人对纯洁的追求真正做到了触目惊心。据说梁晓明写完《玻璃》一诗后,曾寄给王家新看,王家新回信说了四个字:“毛骨悚然。”

是什么原因促使梁晓明写下《玻璃》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是因为一种源自内心的痛苦。当时梁晓明在市容管理办公室工作,具体管理一条街,整天在街上逛来逛去,每天检查三次,工作琐碎到连有人养猪或者违章搭个棚子都要去管。而且一度连办公桌都没有,据刘翔介绍,有一次他去找梁晓明时,两人只好坐在杂货店的一只木桶上。

因为无聊,梁晓明经常逃到附近的小学去看书,于是经常挨批评,扣工资。更令人难堪的是,当单位的人突然发现梁晓明是一个诗人后,便用谐音将他称为“死人”。这样的生活,让梁晓明从一个“生活的蔑视者”重新回到了自己所蔑视的那个角色之中,因而心里痛苦万分。正是这样的痛苦,使梁晓明写下了那首充满了痛苦与决绝的《玻璃》。当“白色的肉”和“和白色的骨头”分开之后,“纯洁开始展开”。也算上天有眼,《玻璃》完成后不久,梁晓明就调到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做文学老师,还创办诗歌讲习班,举办了很有影响力的朗诵会,从此不必面对同事的“死人”的奚落了。

同类推荐
  • 发现唐诗之美

    发现唐诗之美

    作者通读全唐诗后,对唐朝诗人和诗作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并根据其艺术成就进行了排行和解析。本书对唐诗的艺术特点、写作方法、诸如格律、气韵、气象、意象、境界、意境、物象、词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炼字等具体写作方法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期读者能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本书对五绝、五律进行了总体的分类、排序、讲解,尝试用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全唐诗进行了一次新的归类和总结。
  • 船

    亲近泥土,站在高楼的阳台上,那种失去泥土的空虚常使我把目光向远处延伸。然而,远处仍然是干树桩般的水泥房子,如传奇杂志封面似的街道以及像眼睫毛一样的电视天线。城市文明如衔在口中的口香糖既清凉又甜润,但那却是一种加工后的甜润,它与我们在乡野随意摘下的草莓有着绝然不同的滋味。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万里诗书路·文化卷

    万里诗书路·文化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看绿

    看绿

    这是一篇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散文,作者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感受,对现实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纯朴的心意和愿望。
热门推荐
  • 蜜桃悍猫

    蜜桃悍猫

    这一切都乱了!她不懂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她只是为了去便利店上班而出了车祸,然后事情就变得甚至像童话一样,自己和一只叫仙仙猫互换了身体,而且还在几秒钟之前和一个陌生的男人在床上缠绵……于熙熙再一次向猫笼望去,那只贱猫在躺在笼子里抽搐,而自己则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
  • 无敌保镖

    无敌保镖

    一段奇葩的婚约,让沈辰不得不从家乡偷偷跑到江州,原本以为跑到江州投靠表叔,赚够钞票就可以摆脱那个长相可以让自己自宫的未婚妻,可没想到刚到江州自己就被一个美女缠住,本来以为是桃花运,可没想到紧接着而来的麻烦,让沈辰意识到,这完全就是桃花煞。没想到自己刚摆脱可以让自己自宫的未婚妻,就再次又被长相漂亮的女人拉入火坑……………………
  • 思路决定出路2

    思路决定出路2

    该书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很强的“思路突破”——谋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由此引导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在现实中突破思维方式,克服心理与思想障碍,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握机遇,灵活机智地处理复杂和重要问题,从而开启成功的人生之门,谱写卓越的人生乐章。
  •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

    大还丹金虎白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画继

    画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同下辈子

    一同下辈子

    他说,你很可爱!她说,你好肉麻!她想找一个初恋结婚。他想找个让自己心动的成家。他,也许是自己对的那个人。她,一定是自己想要找的那个人。
  • 龙脉武尊

    龙脉武尊

    天雪大陆上种族无数,人类是天雪大陆真正的主宰,三大家族,资源无数,主宰天雪大陆,雪家巧生双子,灵武与灵聪,灵聪因血脉,龙脉,战体等被封锁,成为废人,家规中不能存在废人,被扁下大陆最底层。在凡界,灵聪拥有骷髅头守护者,相遇莫小鹿,一起上刀山、跳火海,真兄弟之情,巧遇符灵,激活血脉,龙脉,战体等,成为绝世武神,一流天赋,破金丹,爆炼魂魄,站在大陆最顶峰。
  • 废物逆天:至尊狂后

    废物逆天:至尊狂后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雇佣兵女王,挥手便是风雨,因一场爆炸重生,她本是惊艳才绝的络家嫡女,却惨遭恶毒妹妹废了经脉,瞬间变废柴,因此被家族嫌弃,被世人嘲笑,络玥淡然一笑,眸子里充满不屑,话语如此轻松:“修为没了没关系,再修炼便是,总有一天我会将毁我之人踩在脚下,受尽折磨!”当她变成她,她要代替她站在这世界的巅峰之上!如王者一般睥睨这嘲笑过她的人!俯瞰这天下!
  • 晚安,参谋长

    晚安,参谋长

    顾恩恩最痛心的就是踩了闺蜜这颗“中国好地雷”,被挖了未婚夫不说,还屡遭闺蜜陷害。当喝断片的她被只见过三次的男人拐进了民政局,她才知道,自己的老公居然是前男友的哥哥。做了前男友的嫂嫂,这个军婚很雷人,于是,她开始了和参谋长老公斗智斗勇的离婚生活……
  • 我们不是逃兵

    我们不是逃兵

    一个想要回到祖地,想要证明自己不是逃兵,想要告诉别人自己不是南蛮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