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4300000027

第27章 不用再担心穷途潦倒,生活远比往事辽阔(1)

饮酒写诗的人是光荣的

单独饮酒和写诗都不光荣

诗篇中关于饮酒的部分

已被撕到最后一页

——《饮酒》(节选)

安石榴

1972年2月生于广西藤县乡下石榴村。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写作,著有诗合集《边缘》,个人诗集《不安》、《钟表的成长之歌》,专题文集《我的深圳地理》等。现居广州。

在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安石榴是极其特殊的一个。1991年,安石榴刚刚高中毕业不久,还没写过几行诗。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来自广西藤县石榴村的小青年一开始就表现出相当出色的才华。从那一年起,广西多了一个叫“安石榴”的诗人,而除了特别要好的朋友,他的原名“李高枝”几乎没人知道。

但安石榴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扬名立万”的不是诗歌,而是出色的诗歌行动。1998年,他在深圳与来自安徽的潘漠子、来自湖南的谢湘南等诗人创办了《外遇》诗报。这份名字奇怪的内部报纸,最初两期并不显眼,四开四版,多发小圈子同仁作品。但从第三期起,《外遇》无论在版式还是容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该期以两张大报八个大版推出了二十余个知名诗人的力作。1999年春夏之交出版的第四期《外遇》更激动人心——以三张大报十二个版面推出“中国‘70后’诗歌版图”专号,几乎将目前活跃于诗坛的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一网打尽”。这是国内诗界“70后”诗人第一次大规模的集结。现在,这一期《外遇》已成为研究“70后”诗人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按照安石榴的设想,第五期《外遇》将推出“中国南方诗人”专号,遗憾的是,由于某些干预因素,诗报不得不悄无声息地停刊。2000年某一天,安石榴在电话里说,近期的日子不大好过。我一直为此事疑惑不解,一个每年出一两期、印刷量不大的内部纯文学小报到底能干出些什么?好在安石榴见多识广,适应力极强,尽管因为一次次的变故而改换工作,但他没有“倒下”。后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了安石榴超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安石榴是较早闯深圳的诗人之一。早在1993年,国内大部分诗人还在市场经济与缪斯灵光之间摇摆不定,安石榴已成为闯荡深圳的一分子了。不过与大多数南下的诗人一样,没文凭没经济实力的安石榴过得并不顺畅。据我所知,最初,他召集了一批广西老乡在深圳摆地摊,旧衣服、青菜、猪肉……一批批地从价贱的摊点倒腾到能卖出好价钱的市场。两年下来,挣了十来万,野心就大了,想把事业扩张,于是又在几个月内把两年辛苦经营得到的收益“吐”了出去。这种从原地出发,经过高潮后又返回原地的经历,不由得让人想起他那首著名的《二十六区》。在这首形式奇特的诗歌里,“我”从二区出发,经过三区、四区、五区、六区……最后,抵达二十六区(深圳宝安区的一个地名)。在二十六区的一个小店,“我”与朋友喝了几瓶啤酒,然后经过二十五区、二十四区、二十三区、二十二区……最后回到了二区。周而复始,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后来,安石榴在一个街道文化部门谋得了一个职务,编内部刊物兼做文学青年的辅导员。在和安石榴喝酒时,多喝了几杯的他偶尔也会甩一甩长发,夸海口说,现在,不少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叫得出名字的“打工作家”和“打工诗人”当年都经过他手把手地辅导!

安石榴的生活是动荡的,用一个朋友的诗来形容,是“才华横溢但奔波不定的安”。在深圳,他平均每两三个月就搬一次家,起初是生活所迫,搬了几次,就有些上瘾了。于是每每在一个地方住了两个多月后,就心痒难挠,有意识地物色新的目的地。有一篇关于安石榴的报道这样写道:“安石榴在频繁的搬迁中发现了刺激神经的兴奋点。他甚至有意识地使用这一手段探索和研磨这个城市,寻找诗意的灵感,比如凌晨三四点在巴丁街上转,听几个卖花小孩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对付那些不买花的路人。”

从安石榴的短诗《还乡》,我们可以看得出他对漂泊的态度:

落泊异乡的人们

打消衣锦还乡的念头

我不用再担心穷途潦倒

生活远比往事辽阔

未来是一辆开出的火车

我仍然不时滋生着热爱

告别又一个栖居的城市

从1996年至今,安石榴到底换了多少个单位,可能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但我知道,这些年他至少在以下城市生活过:深圳、广州、中山、北京、沈阳、银川、桂林。他的职业和身份也一直在变换:生意人、工厂主管、杂志发行员、内刊编辑、文化站辅导员、电影编剧、风景区开发人员、房地产策划师、专栏作家……当然,干得最多的仍是文化活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在深圳编辑的《大鹏湾》、《深圳人》杂志和兼职编的《西乡文艺》杂志,文章质量与版式都堪与国内优秀的同类型刊物相媲美。《大鹏湾》作为一个内部出版的生活类月刊,期发行量达八万多份,安石榴功不可没。2002年11月,他在中山市执编的首期财经杂志,一经出版,就被行家认为刷新了中山地区期刊标准。但世事难料,就在他在中山干得起劲的时候,因为国家有关传媒大整顿的文件,这家内部刊物在内容和操作方式上不得不偏离了原定的轨道,安石榴离开中山,回到广州。漂泊一段时间之后,又与诗人浪子合编一本名为《缅茄树》的月刊……

2006年夏天,安石榴跑到北京郊区租了一个院子,潜心写小说。但只写了一个中篇,就开始囊中羞涩,只好再次出山,替房地产商打工。那两年,安石榴辗转北京、沈阳、银川,为许多大公司的内部刊物写房地产专栏,策划了大量活动,于是,这个高中毕业生,被贵州某高校聘为研究员。在所有的地方中,安石榴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是深圳,他对深圳有着十分复杂的感情。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本散文集《我的深圳地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安石榴是桂林的朋友们最为熟悉的外地诗人之一,这里面原因很多,我想,关键是他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对朋友的真诚。他是外地诗人中到桂林次数最多的一个,他在酒场上的洒脱表现极符合桂林人的标准……当然,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安石榴健谈而不失幽默。这个身材矮小、长须长发的男人,具有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艺术家的一切要素。1998年7月,安石榴第一次来桂林,我们在广西师范大学门口的小酒馆小酌,邻桌的几个女大学生不时朝这边张望。我一本正经地告诉她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陈小奇老师,写《涛声依旧》的那个!

当时《涛声依旧》正如日中天,走在大街上,老少妇孺都能哼上几句“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唱这首歌的小帅哥也是广大妇女心目中的偶像,当然,后来这个歌星被爆是同性恋,偶像马上变成了“呕像”,然后消失。

真的啊?起初只有一个女生满面惊喜又将信将疑地问。

你自己问他是不是真的。我把皮球踢给了安石榴。

安石榴既不肯定,也不否认,只是笑着说:我其实对这首歌不大满意,《九九女儿红》稍微好一点。

这句仔细琢磨起来其实可以有多种解释的回答,一下子把女学生们震住了,她们不吃饭了,闹喳喳地围了上来,狗仔队般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这问那。安石榴面不改色,对答如流,以至于半个小时后我不忍心再演下去而告诉她们真相时,她们仍不愿清醒过来。其实,只要这些学生们稍微细心些,就可以找出不少蛛丝马迹来证明眼前这个大胡子是“假冒伪劣”。假如陈小奇真的来桂林,会在这样的大排档吃饭?轮得上我这个小人物来接待?再说,随后大家在酒馆旁的空地上唱卡拉OK时,安石榴有意无意地把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唱走调了,陈小奇唱歌会走调吗?这件事情说明了女生的可怜和可爱,她们容易上当,有时候乐于上当,而且被骗后还不容易醒来。后来有一个美眉明知这是一个冒牌的陈小奇,仍然乐意与我们交朋友,就在前几天,这个已经成为一个五岁孩子母亲的女人,在给我打电话时,还问:安石榴什么时候回桂林?

三个月后,安石榴再次来到桂林,除了喝酒、会友,还顺便替我的一个朋友完成了一个艰难的任务。那位朋友所在的广告公司与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搞主题征文,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朋友单位的领导决定将最重要的一个奖项颁发给莫须有的参赛者,但又不能让房地产赞助商察觉,而且不引起其他参赛者的怀疑,于是委托我找一个桂林人不大熟悉的外地人出席颁奖会,代领那份奖金。正好那几天安石榴在桂林,我二话不说就推荐了这个大胡子,安石榴也满口答应。颁奖的时候,负责颁奖的领导念到那个莫须有的特等奖获奖者的名字时,我捅了捅身边的安石榴。安石榴刷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大摇大摆走上领奖台。领导看到眼前突然冒出一个长须长发、相貌奇特的壮汉,一下子傻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安石榴得理不饶人,将对方手中的红包和奖牌一把“夺”到手中,还很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然后不动声色地返回座位。好几十秒后,领导才在鼓掌声中回过神来,继续背诵朋友写的颁奖台词:“这个奖是实至名归的。”

从1998年起,安石榴几乎每年都要来桂林一两次,最初几年主要是为了见我,顺便见见广西师范大学的女粉丝们。后面几年,他在桂林认识的朋友多了,下车后,第一顿饭不见得就轮得上我买单了。特别是2008年以后,安石榴只要在QQ上说一声“打算去桂林看看”,桂林的一批诗人无不争先恐后地掏银行卡,准备轮流招待。

同类推荐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作者是伟人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一位较有影响的实力派作家。他的散文气势雄奇,语言精炼,笔力遒劲,条理明畅,颇具特色。收入这部《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的55篇散文,总计近14万字,反映了作家厚积薄发的创作状态。这是他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力作,证明他始终恪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
  • 梅朝荣品诸葛亮

    梅朝荣品诸葛亮

    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他是五行八门中,智的代表、慧的楷模。可是他的智慧掺杂了多少权术,揉进了多少虚伪,拼凑了多少狡诈,埋藏了多少阴谋。他是智不是大智,他的慧不是聪慧。
  •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心灵,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文学,心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书名落脚于“行走”,毋宁说,是在行走中感受。同时,作者也显露出一种野心,这个野心就是把生命当作一个奇迹,来思考或者说来捕捉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味——哲学一词,是借用了作者文中自己的说法。生活的意味或者文学的呈现总能比哲学更丰富,更能摆脱概念的规定性而更加意味深长。
  •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三位女性在日本截然不同又同样坎坷的经历。她们中有的逐渐坚强,最终自立;有的心灰意冷,削发为尼;有的无怨无悔,笑对生活。三个为不同目的来到日本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经历迥然不同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体味世间冷暖的中国女人;三个为未来重新开启人生的中国女人。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落世决

    重生之落世决

    重生之后,她步步为营,只想着怎么报仇雪恨,却成为一代女皇。
  • 恋上我的薰衣草公主

    恋上我的薰衣草公主

    他和她偶遇在花园里,他便对她一见钟情,给了她一条薰衣草手链,并霸道的对她说:“你只能是我的。”便匆匆离去,长大后,她为找到他,从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变成冷酷无情的杀手,她来到了安格尔圣斯学院,他也来到了安格尔圣斯学院,为了寻找他心中的薰衣草公主,他和她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白云樵唱集

    白云樵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神修罗之超级神探

    鬼神修罗之超级神探

    吾代天巡狩,身披御赐黄马褂,手持尚方宝剑,试问天下官员,谁敢不服?
  • 白雪公主(英文版)

    白雪公主(英文版)

    《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继母皇后(格林兄弟最初手稿中为生母)的虐待,逃到森林里,遇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历史学家巴特尔思据称白雪公主的历史原型是1725年生于德国西部美茵河畔洛尔城的玛利亚·索菲亚·冯·埃尔塔尔。
  • 末世冰雪女王

    末世冰雪女王

    冷雪作为国之利刃在一次任务中牺牲,死前还在感叹自己没有谈过恋爱。没想到上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A级的冰系异能让她笑傲末世,面对形形色色的危险,她的爱情之路和拼搏之路注定不会平凡。这是一个在末世界披荆斩棘的故事,我的爱情需要用力量去捍卫。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刁民总是想害朕

    刁民总是想害朕

    一觉醒来,楚歌突然发现脑袋里多了个「神坑系统」。系统终极任务:想要续命,必须被坑!“刁民们,快点来坑害朕!”
  • 穿越之兵王有情

    穿越之兵王有情

    英雄一怒为红颜,豪情赤血踏江山!爱你错了吗?施莹眼中透着晶莹,却努力没有让泪掉下来,而手中的剑却朝自己的粉颈抹去......来吧!我倒要看看,我数百十人的机械化装备部队能不能抵得过几万铁骑......到底是机枪、炸弹厉害,还是人海战术的铁骑。美女爱英雄,但英雄未必会爱上美女......现代一个天才军事科学家穿越到了战国时期,为了生存,为了爱情,为了复仇,且看他如何去名扬天下。机枪,步枪与冷兵器的对决,英雄与美女的恩怨,爱恨情仇,一切尽在穿越之兵王有情......
  • 宠物通心师

    宠物通心师

    一次海岛旅行让女主角发现了自己与动物之间不同寻常的缘分。出于好奇心和善意,她跟随动物们的讨论穿越到另一个天地,发现了各种动物的生活和命运,并不知不觉卷入一场纷争。同时,她现实生活中的未婚夫还对此全然不知,但也开始觉得有些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