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4300000025

第25章 一个突然死去的人是残忍的(3)

很多人都认为余地是因为承受不了生活的巨大压力而做出蠢事的。据我所知,在中国,生活在贫困线上或者原本不大贫困但横遭变故的诗人不在少数。我的许多诗人朋友,无非是刚好维持温饱而已。有的则在温饱线上挣扎,吃了上顿即使有下顿,但几天后的饭钱就不知到何处筹集了。还有一些诗人,表面上看起来风光八面,大江南北到处跑,整日与朋友觥筹交错,殊不知奔波本非内心所愿,他们也是情非得已的。包括我这样的人,似乎看起来人模狗样的,似乎什么都不错,但事实上我的生活可能是很多朋友难以理解的——不是说我过得差,而是说我过得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好。我想,在这个时代,大多数诗人作家可能都是过着韦应物《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中“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所描述的日子吧!那么,生活的压力是不是余地生前面临的最大障碍?也许。余地年仅三十,没有工作,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又身患重病,摊上这样的事儿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承受。但这就足以让一个七尺男儿产生逃避之心了吗?我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正如许多网友指出的那样,光看余地的6000多册藏书以及他照片中的书架,就知道余地并不算特别贫困。在诗人们纷纷表示要对余地的妻儿进行资助的最初阶段,他的妻子姚梦茹就明确表示,自己的生活状况不错,不必资助。

这样看来,“余地因为生活压力太大而自杀”的理由并不充分。

值得一提的是,捐款进行了一个星期左右时,姚梦茹拿出一个叫“马晶”的女人的存折号,人们才知道姚梦茹的名字叫“马晶”。

那么,会不会是因为诗人的一时冲动或者厌倦了尘世生活呢?我们知道,艺术家的思想是浪漫不羁的,而现实又是那么的残酷,总让他们内心的愿望难以实现,于是一些意志薄弱者就采取了这样那样的方式寻求改变。这种方式既有顾城式的因无法得到想象中的生活而杀人进而自杀,也有阿橹式的因过于贫穷而多次蓄谋杀人,还有海子式的因为内心的孤独以及气功、爱情等复杂因素的纠葛而卧轨,以及戈麦的沉湖,昌耀的跳楼……余地采取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方式——用菜刀割颈。这是多么残酷多么决绝的方式啊,这个名叫“余地”的诗人,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可是,他刚刚有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一个再怎么懦弱的男人面对重病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内心也必定会充满责任和慈爱的,他怎么舍得抛下自己的爱人和骨肉,舍弃美好的天伦?

因此,我同样找不出“一时冲动而自寻短见”的理由。

会不会是缘于对人际关系过于失望?似乎也有那么一点。和很多诗人一样,余地的性格中也包含着那些诗人特有的品质——孤傲、倔强与空虚。我曾经在范稳的博客上看到他对余地的性格的简单描述。范稳说:“之前我曾经从其他朋友处隐约得知,余地在报社个性太强。我就知道,要坏事。”余地的湖北同乡、诗人宋尾说:他们都从湖北出来漂泊,余地在昆明,他在重庆,两人都写诗,但在诗歌圈子之外;两人先后进入媒体,饱受理性和枯燥的折磨。2006年,余地给宋尾打电话,说想辞去文化副刊部主编的职务,专心写小说。没几天,他真的就辞职了……余地离开了原先所在的单位,也不知道是不是“个性太强”的原因。但在我的印象中,一些诗人的确个性太强,很少能够得到上司赏识,有的甚至难以与同事融洽相处。一个人就算是“直方难为进”,不考虑仕途倒没什么,同事和朋友却是不可或缺的。可是,这就足以让一个活生生的人放弃自己的生命吗?在不受到一些人的欢迎的同时,余地不是也得到另外一些朋友的赞赏吗?一个人总不可能因为被少数人排挤而选择自杀吧!打死我也不相信。

因此,以上种种都不应该是诗人决意离开尘世的主要原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余地的离去?至少在目前,没有人知道。从有关媒体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可以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事发后,云南当地一家媒体这样报道:

有邻居说,4日零时许他们听到楼下发生争吵。

余地的妻子小姚说,因为余地喝酒的事情,他们争论了几句。“我前不久一直在山东,国庆期间才回来。”小姚7月份因为生孩子,在娘家住了一段时间,节日回到昆明,却发现余地几乎每晚醉酒。

“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那么激动,我们争吵中,他就冲进厨房拿菜刀,看样子是要自杀。”小姚夺下菜刀来,像哄孩子一样,好不容易把余地劝了安静下来。

“他说,好了,我没事了,你去洗澡吧。”小姚说,她信了余地的话,进了浴室,差不多15分钟后出来,就看见余地斜靠在那个单人沙发上,血流了一地。

小姚吓坏了,打电话给余地最好的朋友张翔武求救,随后,她又拨通了110和120。

梁源派出所的接警记录是4日凌晨1时28分38秒。7分钟后,该所民警到余地家出警。120的医生也很快赶到,医生证实余地现场死亡。

余地颈上动脉和食管被证实为菜刀割断,警方调查取证后,确认他是自杀。

(摘自10月9日《云南信息报》)

似乎描述得相当详细,但关于余地为什么自杀,从字里行间仍没有能够得到一丁点信息。据说,余地的脖子上被砍了三刀。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砍自己三刀并且使自己当场死亡,需要多大的手劲和勇气?我不理解。

其实,何止我们外人不理解,连与余地相处了一年多的姚梦茹女士也“很突然、很震惊,很意外,完全没有想到”。据《云南信息报》介绍,姚女士说,余地的“压力肯定是有的,家里一下多了两个孩子,生活压力肯定一下都大了很多”。可是姚女士又说:“但这绝对不是他(余地)自杀的原因。”

那么,只有余地本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了吧?也不见得。在回答一份调查问卷时,余地曾对“请简述你对‘生命’的理解”这一问题这样回答道:“我还没琢磨明白,可能永远不能明白。”

是的,对于生命,没有人能完全琢磨明白。在很多人看来,诗人的心理结构和常人相比殊为不同:诗人似乎很厌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正如前文所言,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厌世以及厌倦尘世的具体原因,但我知道余地肯定很孤独,在他的作品中,对死亡的暗示无处不在。这些作品大量描写了对生活的绝望与悲哀,以及人世的迷惘与沧桑。比如在《内心:幽暗的花园》第230则《伤害》中,他写道:“这些伤口,像一团铁丝,捆绑着你,血已经凝固。/疼痛总会结束,留下的只是一些丑陋的疤。/伤害,不是意外,而是命运。”第5则《命运》:“从表面上看,你没有任何变化,像往常一样,热衷于开一些低级的玩笑。/与生俱来的某种东西在左右你,它是否就是命运?那传说中的神秘力量。/昨天,你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你的身体和灵魂裂成两瓣,瓤子是黑色的。”而短诗《刀》则像是对后来的行为的细腻描述:“一把刀子正在缓慢地移动。所有的血液正在渐渐地凝固,一把刀子的光芒竟是如此的寒冷。/没有人看见一把刀子,正如他们始终无法看见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一把刀子,它的弧线如此优美。/一把穿过天空的刀子,它始终不肯生锈。”诗歌《汉普顿》更是一开头就直奔主题:“他死了,这个消息/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多年以来,他一直和神/保持紧密的联系。”

余地在死前的阅读也与死亡有关。据余地的朋友郑子语说,10月5日下午,他与朋友打车赶到殡仪馆,但因为迟到而无法见到朋友最后一面,回来后他去了梁源小区余地的家。看到书房的桌子上摆着一本意大利著名的剧作家皮兰德娄所著的《自杀的故事》。客厅里,还有一本A.H.拉夫森的《面对死亡》。而余地前不久在《山花》杂志发表的小说,也是一个关于自杀的故事。

余地的自杀,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同走这条道路的前辈:蝌蚪、顾城、海子、昌耀、戈麦、徐迟……他们和余地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告别了人间。只不过余地比他们更惨烈、更决绝。于是有人认为这是诗人本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心理的结构与常人的差异。有人甚至认为这昭示了诗人乌托邦的破灭。这一次,余地抛下了病重的妻子和一对幼儿,网络上自然少不了对他的“不负责任”的举动的讨伐,有的人甚至由此认为诗人本来就是不负责任的群体。对于这种荒谬绝伦的理解,我们只能苦笑着摇头,说不出一句话来。

有时候我会这样想:要是突然有一天余地的死亡比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更复杂,而且恰恰与所谓的“诗人心理结构”或“社会逼迫论”无关,持那些论调的人们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对余地的离去,我感到很伤感,虽然我们没有什么交情,但毕竟同是诗歌爱好者,并且有过联系。何况余地相当优秀。但是,我要说,尽管我很欣赏余地的才华,但在稍稍冷静下来后,我对余地的好感不可避免地打了一个折扣——他离去的时间和方式让人难以接受。面对如此可爱的小宝宝,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的余地怎么忍心走上那条不归路呢?如果把我换成余地的处境,要走上这条路,唯一的理由只能是那两个孩子本来就不存在,以及妻子本来就没患绝症——只有这样,一个男人才能脱离“毫无责任感”的指责。可是,余地的博客上不是贴着孩子的照片吗?余地的妻子患绝症不是昆明的多家媒体堂皇地公布出来的吗?面对如此事实,说余地没有孩子以及妻子没患绝症岂不是有点天方夜谭?

而这个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的确比天方夜谭更传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震惊——

孩子不是在昆明生的,而是在姚梦茹的老家山东生的。余地在孩子生下来后,直到临死之前,都没有看到过这两个孩子。

姚梦茹不是真名,她的真名叫马晶,而余地的所有朋友都只知道“姚梦茹”而不知道“马晶”。

姚梦茹也不是像一些媒体报道中所说的,是一个美丽的女中校,而仅仅是一个从山东到昆明来的普通打工妹。

余地和姚梦茹不存在法律上的婚姻关系,无论在湖北、山东,还是云南,都没有他们的婚姻登记记录,他们只是在湖北老家举行了婚礼。

姚梦茹肺部患有疾病,但不是肺癌,更不是晚期。

余地的两个孩子“平平”和“安安”根本不存在。那么,余地的博客上的两个孩子的照片从哪里来的,没人知道。据说,余地在自杀前的一段时间里都在为孩子的百日宴做准备,因为他即将第一次看到孩子了。然而不幸的是,他永远没有等到这一天……

当我从知情人口中逐步了解到这些真相时,让我如受雷击,然后愤怒、惊讶、伤感、沮丧、委屈等感觉交杂于心,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看来生活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作家的描摹啊。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让人们对余地的死亡原因有了更多的议论。而作为余地自杀事件的唯一当事人,姚梦茹——不,应该叫“马晶”——也有很多话需要倾诉。2007年12月25日,在接受《都市时报》的记者采访时,马晶说:“我不想把太多关于我和余地过去的生活讲出去,很多细节我已经跟卿老师说过了,等她的书出来之后,我才会表态。”马晶所提到的“卿老师”为云南作家卿玉青。据说,卿玉青花费了大量精力采访了相关情况,她打算就此写一部名为《为何不留余地》的纪实文学作品。

也许,等到卿玉青的作品出版之后,我们会从中得到关于余地死亡的更多真相。而现在,我在写这篇文章的间隙,会拿起案头上一张又一张汇款单进行填写——因为余地的妻儿并不存在,我们要把所筹来的捐款一一返还给捐款人。

2001年3月30日,余地写过一首题为《一个突然死去的人是残忍的》的诗歌:

一个突然死去的人是残忍的,就像一场突然到来的暴雨

淋湿了我的身体。来自另一个女人的痛哭

开始使一切变得更加可笑,也使我

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我拥有的一切

已经被一个死者毫不犹豫地抛弃了

什么也没有留下。一具令人难以容忍的尸体

此刻,它躺在冰冷的地上

犹如一个幼稚的童话,省略了过去和现在

剩下的只有未来。一切躲在一张面具的后面

除了一根细线,我看见的只有空气

它正从我的脸上傲慢地跨了过去

然后把一个死者的瞳孔不断地放大

终于对准了我,就像一把子弹上膛的手枪

然而我的眼睛里面一无所有:一个硝烟散尽的战场

剩下的只有一些残败的野草,以及

沾满了鲜血的泥土

一张白布就轻易地覆盖了一切

而一具尸体被紧紧地包裹在里面

犹如一枚坚硬的果核,在黑暗中

梗住了我的喉咙

令人窒息的是他的双手,仿佛已经抓住了

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却只是为了

不让任何人看见,以便可以和他的肉体一起腐烂

除了假装一种毫不相干的镇静,我知道

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得到答案

在他彻底地进入黑暗之前,我的一切已经轰然倒塌

这样一首诗歌,蕴含其中的预言和黑暗都令我震惊。诗人用那么冷静和细腻的笔触不厌其烦地描述死亡以及周遭的一切。他似乎理解了一切,包括死亡的本质。他甚至又能够从对死亡的描述与想象中返回来提醒别人:“我知道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得到答案。”但他最终还是离去了,离去得比自己写下的更直接更残忍。如果冥冥中真有天意,将余地的自杀理解为为某种声音召唤而去,也许会使这个世界浪漫很多,可是他在做出这一举动的时候想到他的家人和爱他的朋友们了吗?作为一个普通男人,我在向死者表达哀思的同时,总是无法掩饰眼角的丝缕遗憾——一个突然死去的人是残忍的。

同类推荐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以词作著称于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其词作被称为“英雄之词”、“词中之龙”。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辛弃疾除了词作著称于世外,还写有大量的诗文,辛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本书以幸福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幸福的美妙画卷。篇篇美文挖掘世界中常被忽视的美好,使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陶冶自我的幸福情操。人生多磨难,学会幸福,这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程。很多人抱怨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但愿这些文章,可以让你对这世界永存美好情怀。
  • 雨是花蕾,雪是花

    雨是花蕾,雪是花

    本书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的:一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二爱是一种修行, 三纸上旧时光,四凡草皆敬畏,五书的温度,六善待微笑,七好心情是自己给的,八留一段风景做向往 。
  • 王汶石文集(第四卷)

    王汶石文集(第四卷)

    本书收有中篇小说《阿爸的愤怒》、《黑凤》;剧本《边境上》、《复仇》和诗词《毕业歌》、《太阳一出满山红》、《黄河恋》、《有我后来人》等。
热门推荐
  • 云动九空

    云动九空

    卧看满天云不动云翻腾舞浪九空不求强权在手,但求无愧于心。四大家族,三大门派,我皆不惧。上天给我废材之身,那我便改变,逆天而上,翱翔九天!
  • 诸神录

    诸神录

    直到二十年前,符文之地才从战乱中解脱。这片大陆上的人民自远古以来就习惯结群而斗,用战争解决纷争。而不论何时,战争的工具始终都是符文之力。这片大陆上的原始居民用符文之力武装自己,强大的部族之中都拥有神秘的符文掌控者,他们能够调动大陆最古老的力量——符文之力来壮大自己,他们打造出普通人眼中不可匹敌的战争机器率领部队彼此厮杀,他们为自己归属的部族永无休止的战斗着。而就在这纷乱血腥暴力的时代,一个来自异世界的少年,悄无声息的卷入进来......
  • 夜半有鬼来敲门

    夜半有鬼来敲门

    来自民间“最真实”的鬼怪故事,来自民间最灵异的事件。
  • 村里有朵霸王花

    村里有朵霸王花

    某漂亮金贵的小王爷滚下山之前某村长:相公,咱们宽衣就寝吧。某王爷:给老子滚一边去混账!老子宁愿去猪圈抱着母猪睡觉,也不要被你玷污老子珍贵的身体!某村长:相公,夜已经深了,再不睡天、要、亮、了。某王爷:给老子滚出去你聋了吗?!某村长:该给老娘滚出去的是你这个不识好歹的东西!!于是……某王爷流着鼻涕淌着热泪在门外呆了一夜某漂亮金贵的小王爷滚下山之后……某王爷:娘子,等等我!某村长:老娘很忙,一边呆着吃糖去。某王爷:不要嘛,娘子比糖好吃!某村长:后来某王爷和某村长的房里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冒牌管理员

    冒牌管理员

    CO系统让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几乎控制着人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东西。一位身患绝症的少年无意中获取到了这个系统中的管理权限,生存还是毁灭,希望或者绝望,他又会如何选择呢?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以剑灭世

    以剑灭世

    天地万物,以剑灭,问天地苍生,谁与争锋。
  •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颜妃:爱很迷离

    红颜妃:爱很迷离

    苏青婉是21世纪的头号杀手,阴差阳错,让她穿越到了古代的深宫,别人穿越都是王妃皇后,她却倒霉的穿越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宫女,随没有倾国倾城之貌,但也还算是小家碧玉型的,既来之则安之。苏青婉可不是逆来顺受的人,做了一辈子的杀手,执行了一辈子的任务,听从了一辈子的命令,这辈子,她不想再听命于任何人,她要活出自己,为自己而活。于是,一段因宫女出逃而开始的浪漫搞笑爱情故事便开始了......
  • 企业崛起: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全球化的阴影

    企业崛起: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全球化的阴影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从本土企业的立命之本、建立经营智慧和再造管理基础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上篇是立命篇,这部分从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规律和居民消费趋势发生巨大变化的视角,分析了品牌将会在未来的市场中被弱化的现象,从而成为本土企业崛起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中篇是经营篇,这部分分析了在不采取低价策略和价格战的竞争方式的前提下,本土企业应如何利用经营智慧赢得市场,并获得更好的利润。下篇是管理篇,当然这里的管理并不是指的生产管理,讨论的主要是中国本土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