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4300000022

第22章 总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劝慰了她们艰难的旅程(2)

因为这首诗,朵渔获得了超越诗歌圈的名声。张清华在将此诗选入《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时,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这是所有‘5·12地震诗歌’中最好的一首。说它最好,不是因为它书写了更感人的人性和情景,更高尚的人格和故事,而是它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灾难,我们该写什么?只有这样的诗歌,才能将人们带进人性拷问和良知发现的境地,才能使一切已发生的悲剧和消失的生命获得价值。”在我修改这篇断断续续写了多年的文章时,朵渔与臧棣、萧开愚、黄礼孩、桑克获得了由南方都市报社评选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〇〇八年度诗人”的提名,评委会这样评价朵渔:“2008年,朵渔在地震期间完成的《今夜,写诗是轻浮的》一诗,成为国人纪念亡灵、清洗内心之际最为悲恸、最为无力、最为清醒的呼喊之一,从成千上万的‘地震诗歌’之中脱颖而出,被读者所喜爱又被文学界所重视,为诗歌写作介入公共事件提供了艺术范本。他的诗尖锐而沉重,具有一种饱含隐忍的爆发力。提名委员会主任李少君认为,朵渔是青年诗人中有‘大才’之人,他的诗逐渐呈现出大气象、大格局。……《今夜,写诗是轻浮的》是地震诗歌中引人瞩目的篇什,饱含情感的力量和批判的勇气。朵渔的诗歌从细微处出发,充满人性的沉静和做学问的平常心,他以勇敢者的姿态和义无反顾的独立精神关注当下,肩负使命。”这是朵渔第二次获得该奖的提名,最终是否获奖已经不重要(注:当年朵渔再次与大奖失之交臂。2010年朵渔第三次获提名,并最终获奖),重要的是这首诗成功地使它的作者成为一个当前少见的思想型诗人。

事实上,我读到朵渔最新的文论作品的标题就叫《诗人不应成为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诗人一旦沾上“思想”,就会变得苍白而冷静,理性成分浓郁而感性稀薄,但朵渔不是这样,他同样有丰富的感情,2007年发表的《妈妈,您别难过》,让我看到了他敏感而充满温情的一面。这种形象,在朵渔以前的诗歌中极为少见:

秋天了,妈妈

忙于收获。电话里

问我是否找到了工作

我说没有,我还待在家里

我不知道除此之外

还能做些什么

所有的工作,看上去都略带耻辱

所有的职业,看上去都像一个帮凶

妈妈,我回不去了,您别难过

我开始与人为敌,您别难过

我有过一段羞耻的经历,您别难过

他们打我,骂我,让我吞下

体制的碎玻璃,妈妈,您别难过

我看到小丑的脚步踏过尸体,您别难过

他们满腹坏心思在开会,您别难过

我在风中等那送炭的人来

您别难过,妈妈,我终将离开这里

您别难过,我像一头迷路的驴子

数年之后才想起回家

您难过了吗

我知道,他们撕碎您的花衣裳

将耻辱挂在墙上,您难过了

他们打碎了我的鼻子,让我吃土

您难过了

您还难过吗?当我不再回头

妈妈,我不再乞怜、求饶

我受苦,我爱,我用您赋予我的良心

说话,妈妈,您高兴吗

我写了那么多字,您

高兴吗?我写了那么多诗

您却大字不识,我真难过

这首诗,要等您闲下来,我

读给您听

就像当年,外面下着雨

您从织布机上停下来

问我:读到第几课了

我读到了最后一课,妈妈

我,已从那所学校毕业

那年秋天,朵渔获得了一个民间诗歌奖,在颁奖晚会上朗诵这首诗时,朵渔泣不成声。也许,他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母亲,还有坎坷艰辛的人生。

从1998年相识以来,我和朵渔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联系,不过于密切,也不生疏。十年来,我们除了偶尔通通电话和手机短信,更多的是发电子邮件。在我的邮箱里,保存着我们的数十封往来信件。信件的话题十分广泛,但重心仍然是阅读与写作。下面撷取一些片段,从中可以看到朵渔的为人为文态度,以及生活状况。

调整总是很痛苦,等调整的较舒服了,转眼就会又不满意。我觉得你这几首诗在调整中的东西,还没达到你的最舒服的状态。你的东西应该更好看,疏朗,有点华丽,再加点粗糙,这是我的印象,不知对否?

小说我还不敢写,或者不能写。希望你成功。你的生活是一种保证。

朵渔(2002/1/21)

我今天在“扬子鳄”上看到你编《扬子鳄》的后记,读了很受感动。你做事的坦然我很欣赏。前一段时间曾看到过一篇你写《诗刊》的文章,觉得不应该那么看重这种国刊。无论它做得多好,但是作为诗人的一个基本姿态是不能够丢的。我一度认为你在对待国刊的态度上有些暧昧。那次读后,我给你打过两次电话,但均没打通。今天读了你的后记,并且看了目录,我对你这样的朋友感到很欣慰。你是清醒的。

这一期最值得期待的应该是外国诗歌部分,以及后面的部分言论。西川的文章很好,但已经读过多次,他的长诗我还在思考;梁晓明的东西也应该是很好的。×××的则很难说,她总在一个危险的边缘滑动,好则好,不好则很臭。她的做事风格很好玩。但《×××》太被看重,也是很危险的,特别对于×××。你曾在论坛上骂过这件事,我认为骂得好。

我最近开始上班了,身体还行。诗不多,待修改一下寄去给你看看,请你提一提意见。我现在写得太小心,不知道朋友们读后会感觉如何……

朵渔(2002/4/1)

老刘:

寄去我的诗和访谈一篇,访谈是去年7月份做的,现在看看也还行。有问题再联系我。

最近在写一个“文革”方面的东西。彻底“坐家”了,没了收入,要写点东西赚钱。也是很无聊的事情。

最近诗写得少,去年写了一些,但很多还没有整理出来。想春天把书写完,写点诗。

朵(2006/3/1)

老刘:

我刚读过你那篇序言,非常棒!是我读到的你最近言论里最全面有力的文字。我想单独作为一篇文章来用,但文章后半部分“序言”的痕迹太重,特别是5、6、7三节,能否烦劳你动手浓缩一下,将此三节改为一节,连同前四节,作为对“70后”的最新理论概括。我编这本刊物,其实主要是着眼于“70后”的,一代人不能就这样沉沦下去。你这篇文章正合适。我可以等你两日,你看能否做。

朵(2006/8/26)

老刘:

很高兴你能理解我的举动。我也希望有一天你高兴了也拿我做靶子。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各自都会遇到一个瓶颈,能否突破,是各自的命运。读书会是一个办法,也许朋友间的互相批评也会有助于此。我们看看能否拉来这样的真诚的朋友,大家能就一些具体的问题展开批评,而不是笼统地说“这个行,那个不行”。

朵(2006/10/19)

老刘:

我已看到你的评点。你做事是非常认真的,但耽误你太多功夫,我很过意不去。这个论坛有一批诗歌爱好者,基础参差不齐,但很多网络写手会过来学习。我邀请朋友过去说话,主要还是觉得通过这样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影响一批潜在的诗歌写作者。你放开了说话,简短一些即可。

单位上的烦心事,我当然感同身受。你宽厚,因此更易被人利用。这不是你的错,是体制问题。我只能是希望你能超越这些事情,看淡些,因为你的世界不在那里,你的价值也不在那里。但是,我也只是说说,真正处理起来,我差你很远。

你要淡定些,多写些作品。我昨天看艾青,我发现他最好的作品,在35岁之前差不多就写完了。很恐怖。人的创造力和身体、心境、经历密切相关,我们又何能何德超越这些人生规律呢?只能是战战兢兢、拱卒不辍了。

与老朋友共勉。

朵(2009/2/16)

1994年朵渔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天津一家杂志社上班,一待十年。2005年2月,他到广州与朋友一起经营图书公司,半年后便退回家里,读书、写作,成为一个真正的“坐家”。他希望以四年为期,再读一个“大学”,完成自我的启蒙。现在看来,他似乎在无限延长这个期限。

从2006年夏天起,朵渔开始编辑诗歌民刊《诗歌现场》,至今已出版了五期,这是近二十年来我接触到的诗歌民刊中印象较深的一种。

2006年7月26日,朵渔来信,说要创办《诗歌现场》杂志,邀我做编委,并寄来了刊物的设想和要求:“……现场诗歌(分为三卷,首卷重点推荐年轻诗人,每人诗歌5—8首;二卷重点选好诗,特别是网络现场的好作品,每人1—2首;三卷为编委及特约诗人作品。另附编委所撰‘本期印象’)、现场讨论(本期拟定的主题是:诗歌与时代、小文人诗歌的争论)、现场评论(针对当下诗歌的各种评论文章)、文字现场(各种好看的文字,包括抒情的、纪实的、思想类的文字),以及其他视稿件情况所设的栏目。”我给他推荐了一批诗人的稿件,又应他的要求将我的一篇关于“70后诗人”的随笔发表在2006年10月出版的创刊号上。

从2007年3月出版的《诗歌现场》开始,朵渔的办刊方向进一步明确。诗歌作品少了,文字稿增多了,某些作品的出现,彰显出作者与编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独立思考和担当意识。

《诗歌现场》出版后,好评如潮。但由于忙于琐事,我已无精力再给刊物荐稿,于是从第二期开始,我把编委一职辞了。

《诗歌现场》可以作为近几年优秀民刊的一个代表——我所说的“优秀”,不仅指它的质量相对较高,也指装帧的美观,以及公开刊物所没有的活力。从刊名看,编者希望能够表现出当前诗歌的状况。但正如朵渔在后记中所说,虽然诗刊名为“现场”,读完了稿子,却对何为“现场”愈加迷惑了。我认同朵渔的疑惑。实际上,诗歌是没有现场的,只有“诗坛”才有现场(比如那些论争、事故、会议)。除了那个把诗歌等同于顺口溜的年代,诗歌永远应该是多向度的,只不过有时候某一种写作可能会领一时的风潮而让人误认为它就是“现场”而已。只要刊物的负责人有独特的艺术眼光,他就不可能喜欢和包容所有类型的作品,因此,很难用一本刊物来概括当下所有写作的向度,刊物能够做的,只是展现编者个人心目中的好诗。

也许会有人认为把尽可能多的诗人集合起来就可以形成“现场”,这是一种误解。那种因为内心虚弱而有意识地集合起来的诗人所展示的只能是功利与狂躁。叫嚣声越高,与真正的诗歌相去越远。与此相对应,那些个体的、特立独行的诗人才是一个个现场,他们互不交叉或者偶尔贴近,但各自的面容清晰可见,绝不互相混淆。如果把这样的诗人集中起来,同时尊重他们各自思想的独立性,也许能接近“现场”的真谛。由于《诗歌现场》十余位编委作品风格各异,交往面也有区别,他们推荐的作品的确较大限度地体现了时下诗歌写作的各种可能性。

但与其他诗歌民刊相比,《诗歌现场》的品质之高,思想之厚,显而易见。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民间刊物的思想其实就是主编的思想,朵渔作为一个思想者的形象逐渐显露,因此,与其说我喜欢《诗歌现场》,不如说我对它的主编朵渔充满期待。

内行人可以从朵渔的诗歌中看到他对于坚的尊敬,朵渔也从不忌讳这一点。事实上朵渔尊敬的诗人不止于坚一个,还有杨黎、韩东、柏桦、吕德安等人,他的随笔《以“第三代”为师》对此作过深入阐述。越来越多的诗人怯于谈论自己的“师承”,说得轻一些,这是对自己不真诚,往重里说,就有了虚伪的气味了。以“第三代”为师的立场也深得我心,“70后”中比较优秀的诗人大多与“第三代”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一些“第三代”之后的诗人对朵渔的观点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影响“70后”的诗人不是“第三代”而是他们,这些诗人未免太自负了一些。20世纪70年代早期出生的诗人中的优秀者一开始面对的就是“第三代”而不是其他,他们与“第三代”之外的大部分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几乎同时起步,对于这一拨诗人,“70后”可以称他们兄长,但只有对“第三代”,我们才会心悦诚服地称“老师”。

我和朵渔有某些相似的地方,最明显的是都属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年纪相对较大的一拨。我记得我们都曾经在各自的文章中说“70后”不小了,都快三十了。一个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诗人则干脆在一篇文章中把朵渔称为“老朵”,文章赞的是他的诗歌成就和在诗坛上的地位。于是我在给朵渔写信时也称他老朵,朵渔在回信中“礼尚往来”,叫我“老刘”,哄得我也欢喜了老半天。

同类推荐
  •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一册:词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一、二册为词: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阙外,另增加了四十九阙,并附《纳兰成德传》(纳兰性德,原名成德)一篇。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挂着泪的微笑

    挂着泪的微笑

    李继勇主编的《时文选粹》系列丛书包含有浪漫的诗歌、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散文、父爱母爱故事、真情故事、励志故事等,入选的每一个故事均为精品美文,突出语言的文学性、感召力,美丽的文字折射出文学永恒的魅力。
热门推荐
  • 迟暮英雄

    迟暮英雄

    地狱三头犬来了,踏着如血的残阳。素喃城内死一般寂静。若不是一个月前素喃女王那封亲笔信,此时此刻他不会与这头怪物在素喃城狭路相逢。
  • 雷火执法官

    雷火执法官

    一个普通的任务,引出了20年前的一切一切,子继父业,没落的门派重新崛起,战天战人战地,走向强者之路
  • 大宋家丁

    大宋家丁

    唐进穿越了,穿到了1002年的北宋。他没有穿越到帝王之家,也无发明创造的本钱。乡试之前,他做了家丁。这一做不得了!作为一名满腹经纶、身怀绝技,心怀天下的家丁,唐进算是把家丁这个职业发挥到了极致。蹴鞠队教练、伴读书童、小神探、乐手、进士、厨师、幕僚、保镖、刺客……唐进用一生来诠释,什么叫最牛家丁!
  • 看电影,学商道

    看电影,学商道

    商界中常见的资本运营、成本核算、人脉资源、科学决策乃至企业文化、团队管理,都在各种类型的经典电影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体现。套用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不是电影里没有商道,而是很多人缺乏一双从中发现商道的眼睛。本书聊借电影这一体裁,分享经商的各种技巧与智慧,看似没有交集的光影世界和浩瀚商海,在经过层层抽丝剥茧之后,竟能向我们展现商道的无穷魅力。看完此书,读者一定能够在电影艺术与商业智慧之间得到双重享受。
  • 灭地狱

    灭地狱

    一个一灭掉地狱为己任的校长,一个一位执行命令而生的冷酷少年,一个为女人而生为女人而死的花心钟马,一个身材火热内心腹黑的天才少女,一个十分惜命的,被强行掳进学院的犯贱犯二穷钓丝。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 掩护

    掩护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武侠之开天

    武侠之开天

    这是一个江湖与庙堂共存的世界。这是一个武夫与世家对立的世界。这是一个万事不精的小小少年想要回家的故事。
  • 极品异能教官

    极品异能教官

    曾经的富二代如今的屌丝杨轩偶然得到了异能教官系统,从此他的人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他说过,作为一枚专业的异能教官,我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可硬可粗,可长可弯,可凉可烫。而我们的目标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壮大自己,充实别人。
  • 漂流地中海

    漂流地中海

    来到一座陌生的老城,失去了曾经的一切,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变得很迷茫。这些迷茫让他们不断地去寻找各自的很快乐,而快乐的代价却是对未来未知的彷徨和不安。他们惶恐,他们挣扎,他们想知道海龟最后的答案。
  • 斓之世界

    斓之世界

    遥远的年代,伴随着人类第一次星际远航,人类拾取了神明遗留在世间的果实,从此开辟了新的时代。但当时光飞逝,果实化作樊笼,束缚之下,如何心脱樊笼,复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