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0300000008

第8章 园史偶拾

苏州留园为明清江南名园之一,现在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是大家所熟悉的。它的历史都知道原为明代徐泰时(冏卿)的东园,清嘉庆间为刘恕(蓉峰)所得,以园中多白皮松,故名寒碧山庄。(见本集《说园》注)刘爱石成癖,重修此园,其中的“十二峰”为园中特色。同光间为盛康购得,易名留园。其中假山的真正设计与建造者究为何人,从明代以来一直被埋没了。如今我来介绍一下这园的叠山师——周秉忠。

明代《袁中郎游记》上说:“徐冏卿园(即今留园),在阊门外下塘,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石屏为周生时臣所堆,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了无断续痕迹,真妙手也。堂侧有土垄甚高,多古木。垄上有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相传为朱勔所凿。才移舟中,石盘忽沉湖底,觅之不得,遂未果行。后为乌程董氏购去,载至中流,船亦覆没,董氏乃破资募善没者取之,须臾忽得,其盘石亦浮水而出,今遂为徐氏有。”(并见《桐桥倚棹录》)这段记载除指出假山作者外,并可说明今日留园中部及西部的假山,尚存当日规模,可与王学浩《寒碧山庄图》互相参证。唯这太湖石“瑞云峰”已移至城内旧苏州织造府中。

江进之《后乐堂记》:“太仆卿渔浦徐公解组归田,治别业金阊门外二里许,不佞游览其中,顾而乐之,题其堂曰后乐堂。堂之前为楼三楹,登高骋望,灵岩天平诸山,若远若近,若起若伏,献奇耸秀,苍秀可掬。楼之下北向,左右隅各植牡丹、芍药数十本,五色相间,花开如绣。其中为堂凡三楹,环以周廊,堂墀迤右,为径一道,相去步许植野梅一林,总计若干株。径转仄而东,地高出前堂三尺许,里之巧人周丹泉,为叠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石上植红梅数十株,或穿石出,或倚石立,岩树相得,势若拱遇,其中为亭一座,步自亭下,由径右转,有池盈二亩,清涟湛人,可鉴须发,池上为长堤,长数丈,植红杏百株,间以垂杨,春来丹脸翠眉,绰约交映。堤尽为亭一座,杂植紫薇木樨、芙蓉、木兰诸奇卉。亭之阳,修竹一丛,其地高于亭五尺许,结茅其上。徐公顾不佞曰:此余所构逃禅庵也。”案徐树丕《识小录四》:“余家世居阊关外之下塘,甲第连云,大抵皆徐氏有也。年来式微十去七八……”徐氏在阊门占有东园(今留园)西园、紫芝园等,颜堂曰后乐堂。尤为难得者,知后乐堂叠山即东园者同出周秉忠(丹泉,时臣)之手。紫芝园王百榖有记,记中未言后乐堂。江进之,名盈科,楚之桃源人,明万历间为长洲(今苏州)令,工文。袁小修为作《江进之传》。

按《吴县志》所载,韩是升《小林屋记》:“按郡邑志……台榭池石皆周丹泉布画。丹泉名秉忠,字时臣,精绘事,洵非凡手云。”小林屋即今日苏州现存园林之一的惠荫园(洽隐园),在南显子巷,其中水假山委宛曲折,为国内的罕例。又据明末徐树丕《识小录》上说:“丹泉名时臣……其造作窑器及一切铜漆物件,皆能逼真,而妆塑尤精,……究心内养,其运气闭息,使腹如铁。年九十三而终。”可见他除工叠山外,又是画家与工艺家。依上面的两段记载而论,他生活的年代,当是明末的大部分时期了。同时惠荫园水假山堆叠时代亦可确定了。周秉忠的儿子“一泉名廷策,即时臣之子,茹素,画观音,工叠石。太平时江南大家延之作假山,每日束脩(工资)一金……年逾七十,反先其父而终。”(见《识小录四》)是一个继承他父亲技术的叠山师,从“反先其父而终”一语来看,周秉忠的一些作品,必然有许多是他们父子二人合作的结晶了。

苏州怡园,建于清末,景多幽雅,名驰江南,园主顾文彬(子山)在建园前,曾购留园,旋让盛氏。其时顾在浙江宁绍道台任上,园的规划皆出其子顾承(乐泉)之手。顾承是画家,设计的很多方面与画友研讨而成。当时画家如吴县人王云(石芗)、范印泉及顾沄(若波)、嘉定人程庭鹭等人,都参与了设计工作。藕香榭重建出姚承祖之手。龚锦如,吴县胥口人,世代叠石,曾参与后期怡园山石堆叠,同时亦为狮子林重修假山。相传经营是园的时候,每堆一石,构一亭,必拟出稿本与他父亲商榷,顾的曾孙公硕先生说,这些往来书信尚存其家。怡园联对,刻本今不存,皆顾文彬自集宋词,由当时书家分写,原作今藏苏州博物馆。这些当不失为研究园林的好资料。

吴绍箕《四梦汇谈》卷二《游梦倦谈·伪王宫》:“……由此又踏瓦砾数重,为伪花园,有台,有亭,有桥,有池,皆散漫无结构。过桥为假山,山中结小屋,横铺木板六七层,进者须蛇行,不能坐立。”此殆即南京太平天国天王府花园。其山中结小屋,颇似扬州片石山房及苏州环秀山庄者,知其有所自也。

苏州西百花巷潘宅(后属程姓)园中,有一海棠亭(今移至环秀山庄),其建筑结构形式是国内唯一孤例,是件珍贵文物。亭式如海棠,柱、枋、装修等皆以海棠为基本构图。过去东西两门都能自行开合,有人入亭,距门一步余,门即豁然洞开,入门即悠然自合,不须人力,出门也自行开闭。后因机件损坏,竟无人能修(见《吴县志》)。《哲匠录》曾引《吴县志》的记载,指出建亭人为一清代佚名工匠某甲,但未指出亭之所在地点。不久前我访问了苏州香山老工人贾林祥同志,据他说,该亭为清康熙间香山人徐振明所建。徐为康熙间名匠,苏州马医科申文定公牌楼(今移北寺塔前)之修理亦出其手。据说他建造这亭,没有完工,尚缺挂落、吴王靠(前者是檐下的装饰,后者是亭四周上的坐椅)等部分构件。为人有正义感,不肯屈身服侍统治阶级,生活寒苦,晚年潦倒,近六十岁时病死街头。他的悲惨遭遇,仅是旧社会罪恶统治下的许许多多民间工匠艺人中间的一例而已,应当把这些事例列入苏州园林史料之中。

北京“颐和园”的假山,从未有人谈其作者。耿君刘同告我,颐和园史料中有此一则:“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六年(公元1751年),口谕内务府造办处朱维胜叠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乐安和(扇面殿)假山。乾隆十五、十六年上谕杨万青通晓园庭事务,主管清漪园工程,授郎中,后又撤职。”诚为研究颐和园及我国叠山史的重要资料。

如皋汪氏文园,夙负盛名,然毁已久,莫能明其结构之精。案清钱泳所著《履园丛话》卷二十:“如皋汪春田观察,少孤,承母夫人之训,年十六以资为户部郎。随高宗出围,以校射得花翎,累官广西、山东观察使。告养在籍者二十余年,所居文园,有溪南、溪北两所,一桥可通。饮酒赋诗,殆无虚日。”春田《重葺文园诗》:“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可证当日经营用力之专,宜其巧具匠心也。1962年春,余拟作“文园”遗址之勘察,奈阻雪泰州,兴废而返。路君秉杰得《如皋汪氏文园绿净园图咏》印本,其偿我昔愿之未果耶?

姚祖诏跋两园图云:“案《如皋县志》,文园在治东丰利镇,镇人汪之衍筑,绿净园,在文园北,其子为霖筑。然观其孙承镛两园记,则文园在雍正初为之珩乃父澹庵所辟课子读书堂,即澹庵课之珩处也。绿净园后于文园六十年,为霖以事母及觞咏之所,初欲通两园为一,而终尼于忌者。之珩好学不仕,网罗乡献,辑《东皋诗存》四十八卷。……谓文园为之珩所筑或以此而致误也。为霖官至山东督粮道,亦尝与东南名流相往还,而绿净之名不逮文园远甚。承镛当道光间,既自作记,复梓季耘(标)所绘图,以永先迹。时文园已荒废莫治,绿净亦风雅消歇。”钱泳于“道光(二年)壬午(公元1822年)三月……绕道访文园,时观察(汪春田)年正六十,发须皓然矣。”(《履园丛话》卷二十)春田名为霖。

此园为戈裕良所重修者(据《履园丛话》卷十二),景中小山水阁溪泉作瀑布状,自上而下曲折三叠,洵画本也,直拟之园中,今南北所存诸园无此佳例。无锡寄畅园之八音涧,修理中未按原状,已失旧观矣。石矶堆叠自然,亦属佳构。

仪征朴园亦戈裕良所构筑。园主巴君朴园、宿崖兄弟,凡费白金二十余万两,五年始成。园甚宽广,梅萼千株,幽花满砌。其牡丹厅最轩敞。假山形式“有黄石山一座,可以望远,隔江诸山历历可数,掩映于松楸野戍之间。而湖石数峰,洞壑宛转,较吴阊之狮子林,尤有过之,实淮南第一名园也。”钱泳推崇如此,见《履园丛话》卷二十。此园之假山乃兼黄石、湖石二者之长,高山以黄石,洞曲以湖石,各尽其性能也。至于借景隔江,亦效扬州平山堂之意。园在仪征东南三十里。

龚自珍谓巴姓为徽州大族。迁扬州者多以业盐致富。今扬州尚存巴总门之大住宅。

南京瞻园重修于1939年,石工为王君涌。杨寿楣《记石工王君涌》:“王君涌,金陵人,居城西凤台巷。业莳花卉,而尤工叠假山。己卯(公元1939年)冬,余承乏宣房,葺瞻园为行馆。园故徐中山王邸第,石素擅称,自后之修者,位置错乱,顿失旧观,又经丁丑(公元1937年)事变,欹侧倾颓,危险益甚,乃招君涌为整治之。君涌老干事,举所谓三宜五忌者,言之成理,累然如数家珍。故凡峰壑屏障,一经其手,辄嶙峋窅窱,几令人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观。盖虽食力小民,固胸有丘壑,兼于重量配置,别具特识,有隐合近代科学之原理者。问其年,六十年有四,且有子子兴,能世其业矣。……”

“梓人武龙台,长瘦多力,随园亭榭,率成其手。癸酉(公元1753年)七月十一日病卒。素无家也,收者寂然。余为棺殓,瘗园之西偏。”(见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九《瘗梓人诗》小序),此为随园建造者之一,幸传焉。

《泾林续集》载:“世蕃于分宜藏银,亦如京邸式,而深广倍之。复积土高丈许,遍布桩木,市太湖石,累成山,空处尽栽花木,毫无罅隙可乘,不啻万万而已。”世蕃为明严嵩子。江西分宜人,其京邸窖藏为深一丈五尺。此亦假山之别例也。

同类推荐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我是混凝土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有关混凝土的一些基本知识。
  • 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探索

    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探索

    出于改革的谨慎,公立医院改革目前未有实质性的统一的措施安排,但“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必然对公立医院产生深刻影响。
热门推荐
  • 一千零一夜全集(二)

    一千零一夜全集(二)

    《一千零一夜》中文又译作《天方夜谭》。相传在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因为痛恨王后与人私通,就将王后杀死了。此后,国王怀着满腔仇恨,每天娶一少女,第二天早晨就将其杀掉,许多无辜女子惨遭杀害。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每夜讲故事的办法,不断引起国王的兴趣,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不仅自己免遭杀戮,而且把国王也感化了。
  • 中国入世: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

    中国入世: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

    本书提出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体制问题,并分析了中国入世后,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以及应对全球竞争的策略。
  • 管德传

    管德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管德传》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管德传》记述了管德的成长经历和为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可以使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管德、学习管德。
  • 妖孽当道:至尊召唤师

    妖孽当道:至尊召唤师

    她是现代NO1的顶级杀手,腹黑邪恶。她是南云国面如恶鬼的丑女,废物怯弱。当她成为她,素手一扬,血丝妖冶,天下为之色变。废物?天才级的全系召唤师,无底洞般精神力,神兽送上门成了她的小弟。怯弱?嚣张冷酷,人若犯我,万倍奉还。恶鬼?当胎记褪去,那无限的风华,不知灼伤了多少人的眼。他是凤亲王府的废物世子,邪魅妖娆,对她纠缠不休,笑道:“然然,求负责!”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神秘小魔女

    神秘小魔女

    一个可爱的女孩,爱说,爱笑,又惹人喜爱,有好多的朋友,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可是在上高三的时候,这一切都变了……她变得不爱说,不爱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朋友一个个的离开了她,连天最爱的男友也离开了她。
  • 涵梦少年

    涵梦少年

    命运坎坷,前途渺茫,父母离异,生活贫苦。可他不甘落寞,毅然去外闯荡。他励志取得成功,拥有一番事业。经历人生磨难,走过曲折之路,能否实现他的梦想?能否走出他自己的路?那就随他一起闯荡,共同欣赏涵梦少年!
  • 异世的倾城之恋

    异世的倾城之恋

    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我知道我将生生世世与你结缘。于是,我跪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在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求他让我们结一段美丽情缘。佛于是把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阳光下我甚重的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泪水。然而你终于无视的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就这样枯萎了??在我死去的瞬间我看清了你脸上的惊讶,你捧起我的枝叶泪湿衣襟。那一刻,我含笑了!回到佛前我泪垂不止,长跪不起。佛垂首叹息??你还记得吗?这是三生石上的第一世。
  • 用耳朵倾听生命

    用耳朵倾听生命

    本书修订重编自作者的散文集《倾听生命》,它把作者40岁的生命所能体悟到的人生况味,诗意地呈现,将人引领到一个宁静、高远而又韵致悠长的意境之中。
  • 那个恶霸偷走了我的心

    那个恶霸偷走了我的心

    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熘掉的小鱼总是最美丽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失去的情人总是最懂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