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16200000014

第14章 “一 药王崛起之谜”

孙思邈,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伟大的医药学家。天资聪颖,治学勤奋,善言老庄,通经史,知百家。幼时多病,为筹汤药费用,几乎荡尽家产,但他从未因此放松对经史、医药科学知识的学习。唐太宗、唐高宗都曾授予他高官厚禄,均被其谢绝。其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誉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主讲人简介

纪连海,1965年出生,北京昌平区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

代表作有《历史上的和珅》、《历史上的多尔衮》等。

他是一代名医,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崇高。他在世时就深受百姓景仰,同时也很受皇家看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写诗称赞他:“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可见他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隋唐时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有“药王”美誉的孙思邈。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那么,孙思邈到底因为什么样的事情,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召见呢?他最终又是凭借什么成为“药王”的呢?他刚开始行医时,有着怎样的举动?他得到的将是荣誉,还是耻辱?

这样一个日后成为“药王”的人,究竟活了多大年纪呢?是一百零一岁,还是一百四十一岁?他是否有什么高妙的养生秘诀?

孙思邈这个人很有意思,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不知道他活了多大岁数。现在史学界关于孙思邈的出生年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他生在公元541 年;另外一种说法,说他生在公元581 年,差了四十年。他去世于公元682 年。我们首先来说说,他出生在公元541年的这个记载。

那么,关于孙思邈是公元541 年出生的记载,出自哪两本书呢?一本书叫《旧唐书》,另外一本书叫《新唐书》。《旧唐书》是五代年间编的;《新唐书》是北宋年间编的,编著《新唐书》的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先生。他在《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隐逸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说:“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周是指北周,北周刺史独孤信“见其”,这“其”是谁呢?是孙思邈。说见他年少,曰“圣童”矣,即说他是个圣童,聪明的意思。后面还有一句话,“顾器大难为用尔!”这个人虽然聪明,但是本事太大,也太傲气,我用不了他。

这独孤信是在公元557年,北周刚一建立就去世了。所以依据这个记载,我们便可以得知,在独孤信去世之前,孙思邈自然早就出生了。有人据此推算,他出生在公元541年。

我刚才引用的是《新唐书》上的材料,《新唐书》在用这段材料的时候,基本上是抄录了《旧唐书》,《旧唐书》卷二百零一《方技传》里也有相关的记载。按照这种说法,孙思邈出生在公元541 年,去世于公元682年,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这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也让人觉得非常奇怪。因为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历史教科书上分明是说,孙思邈活了一百零一岁。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可信?

关于孙思邈的出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因为前面那种说法确实有问题,问题在哪儿呢?说到这个,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卢照邻①。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写诗的,写的《长安古意》那首诗极好。不过卢照邻这一生,以什么为生呢?这一辈子就写诗?写完诗卖诗去,就有人给钱吃饭?是这样生活的吗?如果不是的话,卢照邻的工作是什么呢?其实,卢照邻是个医生,是给人看病的。那他跟谁学的医术呢?孙思邈。

为什么要介绍卢照邻呢?是因为他写过一篇文章,叫《病梨树赋》。这《病梨树赋》是一篇歌赋。他在这个《病梨树赋》前面写了一个序。这个序里面说了一件事儿,发生在公元673年,公元673年也就是唐高宗的咸亨四年。这一年,他正好拜孙思邈为师。这为师的给徒弟介绍自己的个人生平时说,我今年九十三岁了。卢照邻一想,这老人看上去年岁非常大了,才九十三岁?不太可能吧?于是乎卢照邻就去问孙思邈的乡里乡亲。这一问不要紧,卢照邻就记下了下面的这段话,说的是什么呢?“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矣”。他跟老乡们一打听,老乡们都说,谁说他九十多岁?明明都好几百岁了,我爷爷那阵儿就找他看过病,我爸爸都死了,到我这辈都多少辈了,我们家都去世好几辈人了,他还活着,他活了好几百岁了。然后卢照邻自己也有一个判断,他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共语周齐间事”,意思是我就跟他打听,打听什么呢?北周和北齐打仗的事,结果怎么样呢?“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说我这样一算,这数百岁是瞎说,但肯定过了一百岁。他师傅说自己才九十三岁,卢照邻不相信,提供了两个证据。一个证据,是老乡的证据;另外一个,是他自己向师傅打听事儿的证据。说到这儿,孙思邈到底是活了一百零一岁,还是一百四十一岁?

不过这“官司”打到后来,就到了纪晓岚这儿了。纪晓岚要编《四库全书》①,他总得解决孙思邈的生卒年问题。他在编《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一》的时候,说孙思邈出生在开皇辛丑,也就是公元581年,死于公元682年,活了一百零一周岁。当然那个时候,记的都是虚岁,说是活了一百零二岁。可话说到这儿,怎么解决前面那个北周的总管独孤信,他曾经见过孙思邈的故事呢?纪晓岚有办法,写上四个字说“史误审矣”,这是史家看错了。一个“史误审矣”,就把问题解决了?事情没那么简单。种种证据表明,孙思邈还真不见得是一百零一岁就去世了,真有可能是一百四十一岁去世的。

我再提供一个证据,这个证据,也是孙思邈自己说的。孙思邈在公元652年出过一本书,叫《备急千金要方》。在这本书的序里,孙思邈说,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是百岁老人了。就是说,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即公元652 年,孙思邈已经一百多岁了。根据这一点,我们来算算看他是哪年出生的。还是公元541年。话说到这儿,我们是真的有点不明白了,这孙思邈到底活了一百零一岁还是一百四十一岁呢?

其实,孙思邈到底活了一百四十一岁,还是一百零一岁,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即使他只活了一百零一岁,在医学非常发达的今天,也还是会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那么,在一千三四百年前的孙思邈,遇到了什么高人,或者有什么高妙的养生秘诀呢?

这孙思邈真的是忒能活了,在那个年代,就算家里有点钱,又注意营养,又注意健康,活一百多岁,这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活一百多岁,总得有个来由啊。实在不成,就得编个瞎话,比如他小的时候肯定遇到什么高人指点,不然的话,为什么他可以活一百多岁?

这话还真没说错。他小的时候,还真遇到过一个高人。不过在遇到这个高人之前,他差点就没命了。所以我们就要说到孙思邈的童年时代。

孙思邈是哪儿的人?那时叫京兆华原人,就是今天的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孙家塬村。这个地方大家可能没去过,2007 年我亲自去过一趟。它在哪儿啊?从西安往北,奔黄陵县,正中间是耀县,往西偏一点即是。他们家那个地方,正好是大山里边。所以,虽然战争频繁,但是与孙家塬这个地方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战争会死很多人,瘟疫会死很多人,但是与孙思邈一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么说来,他是非常幸运的。

但是,再幸运的人,在那个时代,也总得有点小病小灾吧?真的要是有个病,要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就很容易要了人的命。孙思邈小的时候,就赶上了这么一场病,差点要了他命的病。正如晚年,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所说的那样:“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他说,我小的时候曾经得过一场病,为吃药,把家里都弄得倾家荡产了。什么病至于让他们家倾家荡产?这“风冷”,我们现在看来,大概就是疟疾。这场病离现在一千好几百年了,真实的情况恐怕谁也不知道。但是,在孙思邈的家乡,关于他小时候的这场病,却一直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这故事可不是我编的,是我在2007 年去那边采风的时候,一位老大爷给我讲的。

故事说孙思邈小的时候,曾经得过一场病,这个病就是前面所说的风冷,也就是疟疾吧。吃了什么药都不管事,家里面眼看着倾家荡产,这孩子也快要死了。孩子是妈妈的命根子,当时他的妈妈坐在家里,一看孩子如此,心想,干脆,我在房梁上拴一根绳子,等着上吊。孩子前脚一咽气儿,后脚我马上就钻进已经拴好的绳里,我们娘儿俩干脆一块儿走吧。正当这个时候,突然从外面来了一个鹤发童颜的江湖郎中,这个江湖郎中一推门进来,就跟孙妈妈说,我就剩这一包药了,您赶紧把它煮了,给您的孩子吃了。我告诉您,您孩子的病包好。说话这工夫,孙思邈在床上被烧醒了,一看,有人给他送来药,赶紧爬起来,给人家磕了几个响头。过了一会儿,医生走了,孙妈妈赶紧烧上火,开始熬这个药,一边熬药,一边擦着两行热泪。转眼之间,乌黑滚烫的药烧好了,孙妈妈把药端到了孙思邈的跟前,一边吹着一边说,孩子,你赶紧把它吃了就好了。

正在这个时候,孙家的大门又被人给推开了,只见邻居的大婶,急急忙忙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嫂啊,您赶紧去看看,我家英儿瞪眼了,马上就要死了,您赶紧帮忙看看怎么办吧。就在这个时候,孙思邈灵机一动,马上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儿刚熬好了药,您赶紧把这个药端过去给英儿吃了,没准就有救了。他这么一说,孙妈妈也不好意思了,说,对啊,我这儿有药,您赶紧把药端走,给您的孩子先吃了不就行了吗?这个时候,这位大婶说,这怎么能行呢?您家的孩子,也处在生命的危险期,而且药就这么一碗,我怎么能端走您的药呢?这个时候孙思邈又劝,说您端去吧。这位邻居大婶见状,也确实心疼自己的孩子,心想,死马也得当成活马医,何况现在孩子没死,只是瞪眼了。于是乎,赶紧又拿了一个碗,从这个碗中,把药倒到那碗里,倒了一小半。她端着小半碗药,高高兴兴地、千恩万谢地走了。这边孙思邈就把这个多半碗药也吃了。

故事说到这儿,我们自然已经清楚了故事的结尾,自然是一碗药救了两个人的命,两个孩子全都好了。于是,小小年纪的孙思邈,从这场病开始,就立下了将来要学医当郎中的志向。有人说,这故事前面这段,听着挺好,后面这段,是不是你瞎编的啊?可不能这么说啊,这是原来那故事自带的,原本就有这么一段。谁不是这样啊?久病成良医,某种病害了人,人将来不想着要跟这个病作斗争啊?人立志向往往都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开始的。这场病之后,大病不死,必有后福也好,久病成良医也罢,孙思邈日后,还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医生,被人尊称为“药王”。他怎么就从一个病号,转眼之间成了药王呢?

我们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无论多么远的行程,都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这句话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那么,孙思邈日后能够成为“药王”,他年轻时又是经过了怎样一番求知问学的过程呢?

立下了当医生的志愿,首先得认识字,首先得认识什么花、什么草治什么病,打好基础,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孙思邈在七岁的时候,能认识一千多个字。这一千多个字,都是他会写的。等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孙思邈就已经精通了《老子》、《庄子》及其他诸子百家,还有佛教的经典、道教的经典。这个时候孙思邈就想,我当郎中的基础已经打好了,现在我的任务是什么?我的任务是得找一个好的郎中,拜师学艺。到哪儿去拜师呢?孙思邈想到了一个地方——太白山。这个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高三千七百六十七米,是我国整个东部地区最高的山峰,比华山还要高一千四百多米。太白山现在出产一些药材,包括杜仲等九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紫斑牡丹等十一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都是太白山所独有的。所以,孙思邈来到太白山学医,真是找对地方了。因为只有这儿的药物最多,直到现在还被称为我们国家的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基因库。

孙思邈来太白山投奔谁呢?我也不知道。后世由于孙思邈太有名气了,所以就没人在意是谁教的孙思邈,这师傅就此被淹没了。所以孙思邈跟谁学的医,我们现在也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他是在太白山学的医。当然,在学医的过程当中,他还得回家,他不能天天在那儿学医,他家里还有高堂老母呢。再说,学医得交学费,没有钱了怎么办?没钱了得挣学费,挣够了学费再来学医也不晚。所以在这儿,我们用一个现在的词形容孙思邈的情况,叫“半工半读”。这两个月学医去了,那两个月又打工去了,就是找工作。找什么工作呢?身大力不亏的,跟人家学锯树,把树锯好以后劈成一块一块的木板。我们小时候说,拉大锯扯大锯,就是把圆木头锯成木板,孙思邈就是天天帮人干这个活儿。就在他给人拉锯的时候,发生了下面的这个故事。

这故事说,有一天孙思邈给人家拉锯,突然间看到路上有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大约五岁左右的小孩,走得非常着急,走得太急了可能没看路,一个马趴就栽倒在路上,正好离孙思邈很近。

孙思邈马上三步并作两步抢到前面,把中年妇女扶起来。扶起她来就问,大嫂,您干吗去,怎么这么着急?这个时候,再一看这个大嫂,眼睛都红了。她说,您看我这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他就病了,上吐下泻的。孩子他爸爸又没在家,山里头又没个郎中,我得到镇上找郎中看病去,我走得急了就栽倒了。可是这儿离镇上还有十多里地呢,您说,我这孩子可怎么办呢?

孙思邈毕竟学过医,这时候他想,先别说了,赶紧号脉吧。孙思邈一边号脉一边看这个孩子的舌苔,突然他想到一个问题:我一个拉锯的,我到哪儿给他找药去,这可怎么办?他低头一看,心想,我刚才锯的这棵树,不就是檀香木吗?这么多檀香木的锯末,他抓了一把递给那个大嫂。他说,大嫂,您别给孩子看病去了,别瞎花那钱了,您把锯末带回家搁锅里煮一煮,再放点生姜,生姜外带檀香木的锯末水,喝完了包您的孩子好,回去吧。

大嫂说,真的?孙思邈说,我还骗您不成?我也没跟您要钱,您回去试试吧!这妇女也不哭了,赶紧就回家了,煮完给孩子一喝,这孩子还真就好了。如果有人问,这檀香木加生姜,是啥药方啊?这能治啥病啊?生姜,大家知道治啥病吗?驱寒。檀香木跟生姜是一样的疗效啊,那孩子就是痉挛了,胃寒造成的痉挛,所以自然上吐下泻。我们也有过这种情况,突然之间肚子一着凉就上吐下泻,这个时候喝点姜汤水就好了。他为什么不加点白糖?那时谁家有白糖啊,只有生姜就得了,再加点檀香木锯末一熬,这么一来自然就好了。这个大嫂觉得,别看这么一个拉锯的人,还挺有本事啊!也没跟我要钱,那我得给他做做广告,对不对?于是逢人便说,华原有个神医孙思邈,这孙思邈的名声从此就传出去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就让初出茅庐的孙思邈小试身手。而这一试,孙思邈就赢得了人们的喝彩。那么,面对这样的喝彩,孙思邈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对他来说,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人家都说他是个名医,他能不高兴吗?所以他想,我也不用上我师傅那儿学去了,就连这病我都治好了,我就挂个牌儿在家乡看病吧。孙思邈已经声名远扬了,倒霉的是,他刚刚在家里挂了牌,瘟疫就在他的家乡爆发了。这场瘟疫是什么呢?是狂犬病。

孙思邈刚刚行医,正赶上狂犬病流行,外面的人排长队,找名医孙思邈看病。孙思邈知道怎么治狂犬病吗?他也不知道。人家找他看病,说,孙先生,我这儿让狗咬了,您给我瞧瞧。如果孙思邈说,我不懂,我不会,您找别的医生去吧,那不等于砸自己的买卖啊。不懂也得说懂,是不是?他只得说会治病。可是真要治下来,开啥药?啥药治狂犬病?孙思邈总不能说我也不知道,我是瞎开的。那瞎开还不治死人哪?自然,不少人死在孙思邈手下了。

这故事可不是我瞎编的,这故事可是记载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里面的。孙思邈说,“吾初学医,未以为业。”意思是我刚刚学医的时候,没什么事干,挂了一个牌开门诊,结果“有人遭此”,因为他前面说的是狂犬病怎么治,有人遭遇了狂犬病,“有人遭此,将以问吾,吾了不佑报答”。我不会,我没办法答复人家,就给人家瞎治。结果怎么样呢?“以是经吾手而死者不一。”意思经我手治死的人不止一个。这是孙思邈自己记的,他自己不但记住了这件事,还写到了书上,记下自己当年所做的错事。《备急千金要方》是公元652年的时候出版的,那时候孙思邈是全国响当当的名医,他自揭伤疤,自揭丑事,可见,这件事对孙思邈的打击有多大。孙思邈晚年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件事。一个医生怎么能把人治死呢?他想,我治死了那么多人,都是我的乡里乡亲,我都把人家治死了,我还怎么在家里待啊?家是不能待了,太白山也回不去了。他想,我离开太白山,也没跟师傅告个别就擅自行医去了。师傅也没同意,我回去让师傅说我啥?让师傅数落我?我多给师傅丢人,他还认我是他的徒弟吗?得了得了,也别去了。可去哪儿呢?孙思邈又想到了一个地方——终南山。

终南山,有个简称,叫“南山”,就是我们所说的“寿比南山”的那个“南山”。到现在我们中国哪儿都有南山,其实真正的那个寿比“南山”,就是终南山。终南山,是秦岭的余脉,海拔二千六百多米。在这儿我们需要注意一下,终南山在唐朝可是很有名气的,山上有楼观台,当年老子的炼丹处就在这里。后来又有一个道士岐晖,助李渊起兵建立了大唐。所以唐朝建立以后,一直厚待楼观台的道士。不过孙思邈来到这儿,可不是投奔道士的,他是投奔一个高僧来的。这个高僧名叫道宣,可是很有名气的医生。那个时候,和尚和道士,跟我们今天的出家人,还是有区别的。那个时候,和尚、道士,各宣扬各的宗教。但大家凭什么信你的教啊?要想让人家信你的教,首先得取悦于人,怎么取悦于人呢?如果人们有病,吃他们的药,好了,不用花钱,就跟着当和尚或者当道士就可以了。那时候所有的宗教,在最开始传播的时候,那些传教者都有医生的背景,不管他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所以这个高僧道宣,在终南山附近,治病救人是响当当的头一号,孙思邈就投奔他来了。

还是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接着前面那句话说,孙思邈投奔了道宣以后,“自此锐意学之”,意思是我这回真得好好学了,踏踏实实地学。这一学不要紧,孙思邈三下五除二,没过几年工夫,全学会了。狂犬病算什么呀?来一个治一个,治一个好一个,根本不在话下。不但狂犬病会治了,别的病他也会治了。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孙思邈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什么叫“天外有天”。孙思邈从此以后,才真正成为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医生。人一有名,什么人都找上来了,唐朝的宫廷就找到了孙思邈。在孙思邈和唐朝的宫廷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请看下一讲。

①卢照邻,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代表作如《长安古意》,借古讽今,寄慨深微,耐人寻味,词句清丽,委婉顿挫,是初唐长篇歌行的佳作。

①《四库全书》,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庞大的一部丛书。修于清朝乾隆年间。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原文津阁本统计,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三万六千三百零四册。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清廷下谕开馆修书,至乾隆五十八年全部完成。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纂,每大部又分若干类,类下细别为属。

同类推荐
  • 回到大宋当军阀

    回到大宋当军阀

    一个意外,他穿越到了宋末。万幸的是,找到了使他穿越的罪魁祸首,虽然无法回去,但能购买现代的物品到宋代使用。有了这般便利的条件,是帮助大宋抵御蒙古呢,还是散发王霸之气,建立不世功勋?切!我卡里一共就那么点钱,还是老老实实找个地方建个安乐窝吧,只要蒙古人打过来时找不到我,我一样过的舒舒服服。可是,事情的发展真的能如他所愿么?本书QQ群号:243238182
  • 鉄骊王

    鉄骊王

    唐元和十年(815年),黑水靺鞨国被渤海国打败,军师带着乌林哒逃亡过程中结识雪赤洪烈,并就此卷入部落之间纷争。野心膨胀的渤海国为得到将军印四处追杀乌林哒,最终雪刺洪烈打败了渤海国,成为了威震八方的鉄骊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1840年前那些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以战争为切入点,以以弱胜强为主线,展现了自西周至清代数千年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
  • “胡”说宋史

    “胡”说宋史

    这是一本有关宋朝人和事的书,这是一本不太正紧却又遵循基本史实的书,这又是一本每天只更新千字左右,无法让你大饱眼福,不为稻粱谋的书。
  • 荒漠清流:石羊河的咏叹

    荒漠清流:石羊河的咏叹

    本书客观记述了石羊河河流域的生态演变历程,着重反映了新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石羊河流域生态恶化现状的重视和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并由此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热门推荐
  • 王者凌云

    王者凌云

    被义父从河边抱起的那一刻,石川的命运已经注定,光明大陆从此成为他的舞台,狼烟烽火何时休,成王败寇尽东流。义父的失踪,家族的排挤,不但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激发出无穷的战意,抛开一切,远赴西北,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势力。石川:“我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兄弟。”且看三兄弟如何在权力的漩涡里挣扎求生,如何开辟出崭新的光明盛世。
  • 世说人语

    世说人语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碎龙门

    碎龙门

    甄子鸿曾是海军陆战队员,退役后,在“行万里路”的旅途中,遇上残肢雏丐梅婷婷。甄子鸿欲拯救这名可怜的少女,却不幸陷入“碎龙门”的圈套。绰号叫“银环蛇”的门主阎奂生,在甄子鸿身上强加了可让身体化整为零,又可化零为整的“碎龙功”。银环蛇的目的是要取甄子鸿身上的某个器官为己所用。甄子鸿在剿灭碎龙门的过程中,惊心动魄的诡异怪事接连发生。他发现了来自异邦“万龙流”的人,也在利用碎龙门正在实施一个惊天阴谋。危急关头,甄子鸿急中生智,化险为夷,擒住了设置圈套的阎奂生并铲除了异邦的“万龙流”。
  • 异世医仙

    异世医仙

    最强修真者,被数以千计修真者围攻,最终转世异世。对方云来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要你能付出相应的代价。他炼制出来的丹药可以垄断整个漠北,他炼制的低级法宝更是被奉为神器。大魔法师向他请教魔法阵,炼金师向他请教炼器,炼药师向他请教炼丹,就连异兽,都向他请教如何百炼成妖。————新书《移动藏经阁》
  • 穿越之红颜泪

    穿越之红颜泪

    梦瑶被选为幸运者穿越到异时空汉朝的宁国,参选秀女,巧遇当今皇帝萧墨轩,彼此不和的双方暗生情愫,自尊和骄傲让他们不能正确看待对彼此的爱意,双方僵持着,在小人一次次的布下的陷阱中伤害对方。梦瑶绝望地离开,同时也带走了墨轩的心。在分开的时间里,从旁人口中得知彼此的消息,跟随对方或喜或忧,辽国太子诸葛芷见梦瑶对墨轩依旧不能忘怀,反而愈加发现用情之深。遂决定发动大规模战争,彻底把宁国打败,把墨轩打败,把梦瑶的心抢过来。不想在战役中带着梦瑶逃跑,反而在逃跑过程中促进了墨轩和梦瑶情谊的发展。当时梦瑶已经身中剧毒,绝望的诸葛芷,最终选择死在墨轩的手上、梦瑶的面前,让她记住自己放手的样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戏子无情:霓裳泪

    戏子无情:霓裳泪

    一个架空的朝代,天真的女子却要陷入诡异莫测的深宫争斗一段未知的历史,人们从不曾说出的秘密一段被捏造了前半生的女人,甘心掩藏了自己的所有。感受那一段被世人所遗弃的感情兵荒马乱的战场上她披甲上阵,当刀剑相交谁,可还记得谁?
  • 《匆匆这年》

    《匆匆这年》

    当青春已经不在,当过去已是曾经,我们能够珍惜的就算当前的没分没秒。
  • 逆穹天

    逆穹天

    命运艰辛多坎坷,心自巍然志自坚。百折千挠不言弃,一路高歌笑穹天。宅男辰浩然穿越到异世大陆,逆流而上,励志奋斗,打脸踩人,成就无上传奇。吊丝逆袭路,喜欢励志热血,就点开看看吧。
  • 我的大学之爱情

    我的大学之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大学,爱情几乎是必修课。大学的爱情是这样的唯美,那么令人向往。那么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走进我的大学世界感受学生时代的爱情吧
  • 起源启示录

    起源启示录

    对于未来,我们不知道我们会走多远。但是对于未来,我们的前辈与先知们早已预言。在末日的启示录中,我们的未来是最终毁灭殆尽,还是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