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10000000002

第2章 父母不要当拐杖(2)

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儿童的独立教育,他们认为孩子只掌握读写能力是不行的,还应该培养孩子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自己作出决定的能力。美国的父母,从小就重视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因此美国儿童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认为依赖别人是无能的表现。

一个4岁的美国儿童在弯腰费力地系皮鞋带,别人想去帮忙,却遭到了拒绝。孩子问:“你知道我多大了吗?”“不知道,但我想你还小。”“我已经不小了,我都4岁了。”孩子的意思是他已经长大了,系鞋带这类事不需要别人帮助。这孩子身上体现的自主意识在美国是很普遍的。

英国的《早泰晤士报》是专为孩子办的报纸,该报拥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三四千名9~15岁的小记者。这些小记者揣着记者证巡游万里,遍访千家,在采访中表现得十分老练和超乎寻常的大胆与坚韧。

小记者曾经采访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她无所不问。他们还大胆地去采访世界名流,一个8岁的女孩朱丽叶,在一次集会上,毫不犹豫地推开拥挤的人群去采访摇滚歌星乔治。她问这问那,直到乔治有点不耐烦地戏谑道:“快些,快提出你真正的难题吧!”小朱丽叶却自信地回敬道:“这应该由我决定!”

英美孩子的成熟、大胆、自信、勇敢,正是他们父母放手的结果。美国幼儿教育理论大都以儿童发展的自发性和自由教育为基础,促使儿童在生理、智力、情感及社会要求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帮助儿童获得基本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在自主的生活能力锻炼中产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进而这种意识促进了自身独立生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要求每个人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才能经受人生的挫折,才能符合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起码标准。否则,即使智力超群,也可能会被激烈的竞争无情地淘汰。因此,爱孩子的父母,就应该学会放开扶着孩子的双手,引导孩子掌握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有这样,将来他们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时,才能保持头脑清醒,灵活应对。面对千难万险时,他们才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

现在,许多家庭培养出了缺乏独立性的“温室花朵”,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在精神上无法给孩子“断奶”的亲子情结造成的。所以,现在教育孩子的当务之急,就是父母还给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权力,而不是把孩子关在父母的关爱和庇护的温室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风雨见世面闯世界;放手,让孩子在犯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长大成人。

在第28届心理学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斯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引起了关注。她的研究结果表明: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爱笑意味着他们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笑容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的高期望有关。父母的大包大揽直接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尽管如今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孩子身上却缺少了快乐独立自主的精神。

家庭并不是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的一个元素,一个缩写,父母大包大揽,人为地为孩子设计环境,会让孩子缺少对社会的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的认识,造成孩子心理、人格的缺失。因此,父母应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主自立,不为孩子大包大揽。

首先,要坚持父母不包办代替,根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做自己事情的习惯。

其次,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常常有家长认为孩子的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教育孩子也是以顺从听话为主。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好事,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时,就应该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能力。

再次,鼓励孩子动脑,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去想,而不是采取家长单方面的输入方式。有些父母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故事,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实际上,所有这些往孩子脑袋装知识的方法,都不如让孩子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有效。

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如孩子年龄小,自己收拾玩具很费劲。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不能因为一时心软就包办代替。

放养式教育

父母溺爱越多,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相反,如果父母采用放养式教育,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就会不断增强。江苏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父亲高中文化,农忙务农,农闲外出打工,母亲初中没毕业,以种田为生。就是这样的父母却培养出一对不平凡的双胞胎儿子,双双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当地一时的佳话。问起父亲对儿子们的教育方法,他朴实地说:“没有什么好方法,主要是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对孩子实行‘放养式’教育。”

一个真正疼爱孩子的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将来是否能够独立应付外面的世界。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于是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为孩于做出所有的选择。这些家长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陪着孩子学习,为孩子洗衣做饭,端茶倒水,结果使孩子感觉是在替家长完成学业,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此一来,家长不仅把孩子应负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肩上,还剥夺了孩子的学习自由,让孩子失去奋发向上的愿望,这样的孩子肯定很难成龙成凤。

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然而爱的方式、方法不同,却会让孩子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孩子的未来终归要靠自己去开创,而孩子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独立的生存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认识世界、锻炼自我、学习独立生存能力的机会,因此,不妨做个“懒”家长,让孩子勤于思考、经常实践,这才是真正地为孩子着想,对孩子负责。

吉米夫妇8岁的女儿朱蒂总是取得满分。朱蒂平时勤奋好学,喜欢动脑,速算、问答题都是她最先做完,那些思考题、作文也是班上做得最好的。

当人们让吉米夫妇介绍一下他们的教育经验时,他们说:“我们从来不管朱蒂的作业,也从不看着她学习。在朱蒂上学之前,我们就开始给她灌输一种观念:学习只是她自己的事,将来就算是有出息也是她自己的事。我们一直在给朱蒂讲这个道理。几年来,我们把责任都交给了她自己,同时我们也把自由还给了她自己。朱蒂每天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即使是作业多,在学校做不完,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做完作业。我们要求她每晚8点半之前睡觉,有一次她贪玩,结果忘了做作业,到睡觉时才想起来,我们却告诉她。‘作业没完成是你自己的事,只有等着明天挨老师批评吧,现在是睡觉时间,你一定要上床去睡觉。’从那以后,朱蒂再也没有耽误过自己的学业。”

事实的确如此。正是由于吉米大妇平时不管孩子,实行“放养式”教育,才使得朱蒂有了更多的自由,也使她找到了许多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没有家庭作业的时候,朱蒂会一边查字典一边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利其他一些有趣的故事。有时父母问她为什么爱读这些书,她就告诉父母说因为她的同学们都爱听她讲故事。朱蒂还爱画漫画,她把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画到她的画里,她说这样很好玩。爸爸过生日时,她送给爸爸一张她自己画的漫画作为生日礼物,在那张画画上她画了一个小老虎,用头顶着一本厚厚的书,然后递到一头戴着眼镜的大牛的面前……女儿跟父亲解释说:“我属虎的,你属牛的,你平时爱看书,所以我送给你一本厚厚的书。”

朱蒂在家中是自由的,父母告诉她孩子和成人一样可以讲出自己的道理。每当朱蒂做错事,父母从来不打骂她,只是与她讲道理,一直到她自己明白错误。

父母从不因为考试成绩好坏而去奖惩女儿,他们让朱蒂明白,学习的好坏是她自己的事情,既然是自己的事,家长没有任何理由给予奖惩。

吉米夫妇放手的结果是,朱蒂得到了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有机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处理各种事情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塑造了个性,养成了独立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常不敢对孩子放手,更不敢想象“放养式”教育,总希望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庇护下,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成长、成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家长能够大胆放手,多让孩子去体验、去锻炼、去实践,孩子的能力就能够得到迅速增长,并更加愿意去尝试、去探索。

相反,家长越是不敢放开紧握孩子的手,孩子越容易变得胆怯内向,因为没有独自尝试新事物的经验,对任何事情都畏缩不前。

在美国,父母培养教育孩子过程中,大多持“放”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有独立的人格,无论孩子多大,父母都应该尊重他们的行为选择,可以顺其自然地给予帮助,但不能越俎代庖地。在中国,父母大多持“管”的态度,把管教孩子当成自己的天职,对于孩子从小到大,事无巨细地全部包办代替。这种当“放”不放的教育,让孩子缺乏独立性,离开父母的庇护就茫然不知所措,从小学到毕业后参加工作,都离不开父母的照顾,甚至成年后还在做“啃老族”,这也让很多家长尝到了不当教育的苦果。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过“六个解放”,他主张: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4.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谈;

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

家长望子成龙的出发点没错,但是家长的心态应该改为“让”

子成龙。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的自由,激发孩子的责任心,激发孩子潜在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让孩子自己去蜕变成龙,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龙。

别和孩子贴得太近

孩子年幼时,父母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可以看到已经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家长的服务:孩子换衣服,家长帮忙脱衣服、换鞋;孩子吃水果,家长帮忙削皮:孩子喝水,家长给倒好放到眼前;孩子吃饭,家长把最好的菜放在孩子跟前……家长恨不得把孩子抱在怀里,永远不让孩子受一点点苦难和危险,这样保护过度的结果是害了孩子,让孩子一生碌碌无为,甚至心理出现严重障碍。

事实上,父母给予孩子爱和关怀,也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让孩子从中受益。距离太近,爱子太切,或许就会变成孩子的灾难和痛苦。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在自己屋后的地里栽种了20棵桃树。儿子看到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来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儿子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要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这样有什么用处?”“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父亲满眼怜爱的看着树苗说。儿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起来,父亲看见了,说:“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要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儿子反驳道:“那么远,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父亲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地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为了吸收更多的肥料,树根会拼命地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小树就能长得又壮又高。”

父亲栽树的道理说明爱也要有一定的距离,只有保持合理的距离,才能让爱发挥最大作用。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家长爱孩子,就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凡事都为他们准备好,而是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在实践中获得快乐和幸福。

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聪明伶俐。父母怕她和别的孩子交往学坏了,因此总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也不允许女儿把伙伴或同学带回家来玩。小小总是一个人在家里学习和玩耍,经常感到孤独和乏味,她很想念小伙伴们。后来,她为了能和伙伴们一起交往,她开始制订并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其中包括偷钱买玩具送给伙伴,以收买的方式换取他人的亲近和好评。小小的错误心理正是因为父母把她管得太严,贴得太近,给予孩子过多的爱,反而挤压得孩子没有任何自己的活动空间。

很多例子都说明,父母和孩子贴得太近,给予孩子过度的爱,是在害孩子。孩子在父母严实的保护下,胆小怯懦,个性孤僻,遇事退缩,一旦踏入社会,他们就会害怕与人交往,害怕竞争,害怕承担风险,害怕别人的非议,害怕社会环境的变化……家长对孩子专制、包办的爱,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妨碍了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最终将一事无成,抑郁终生。

要避免这种伤害的发生,家长就要放开孩子的手,给孩子一定的距离和空间,让孩子在经历风险、挫折以及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胆量、意志力、独立性和自信心。父母过多地管束孩子的行为,从穿衣戴帽,到择朋交友,都要加以指导,在这种管制下孩子所滋长的不是自信心,而是对父母的依赖和对自己的怀疑。这样的孩子只有软弱性,没有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走入社会独立生活时,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

孩子的未来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需要他们拥有一股拓荒者的勇气与自信,而不是恐惧与畏缩。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将来更好地面对生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父母现在就要远离孩子,看着孩子自己去做事,并及时给予孩子信心和鼓励,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独立成长需要空间

同类推荐
  • 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上下五千年,步履如飞,尽情体会传统文化智慧的精髓;纵横十万里,目光如炬,穿透历史风尘品味生活的繁华与精彩。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他是“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最佳顾问。
  • 生存的探索

    生存的探索

    马斯洛人格动机的理论大多以笔记、谈话、试验、演讲的方式阐述的, 整个思想显得比较分散,时间跨度较大,缺少集中归纳总结,而且引用了很 多比较晦涩的人物和内容,致使我们一般读者难以全面掌握马斯洛的深刻思 想,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斯洛的人格动机理论,本书在马斯洛著作《动机 与人格》和《存在心理学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一般阅读习惯,结合现代成 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既突出了马 斯洛的人格动机理论的思想,又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掌握和运用。
  • 高效工作 健康生活

    高效工作 健康生活

    《高效工作 健康生活》为您提供了明确的“身体健康,工作高效”之“道”。旨在帮助和指导身陷职场的人们如何以最轻松便捷的方式拥有健康,掌握维护健康和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从而让每一位工作中的人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投入工作中!
  • 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瞬间操纵术:掌控你身边人的113种经验

    如何打开对方心扉?如何让他人对你印象深刻?如何使他人心悦诚服地赞同自己?如何让双方情感顺着你的旨意发展?如何在不同场合将不同人物把握于掌指之间?如何让难对付之人为己所用答案尽在书中!人生就是一场心智的博弈,胜负的关键就看谁能操控人心。
  • 刘罗锅大智若愚的16字箴言

    刘罗锅大智若愚的16字箴言

    本书适合所有在官场中生存的人,在商场中经历残酷竞争的人,适合所有想升职的人,所有想在生存竞争中取胜的人。打开此书,品味刘墉的过人之处,你就会成为一个现实的成功者。用刘墉独霸天下的智慧武装自己,你将在职场和商战中游刃有余,无往不胜。本书以刘墉生动的故事案例为主线,全面、准确地描述刘墉复杂而鲜明的思想、性格和作风,全景式地再现康乾盛世那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权力斗争和官场智谋。本书从刘墉的性格特征、处世之道、为官之则等角度出发,配以经典的故事案例,重现了刘墉丰富、精彩的人生轨迹,使一代名相的形象跃然纸上。全书语言轻松幽默,不仅通俗易懂还能引人深思,在感受无穷妙趣的同时获得智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新本郑氏周易

    新本郑氏周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冒牌大神医

    冒牌大神医

    没有行医资格证,不会开药方?没关系!会治病的不一定是医生,也可以是唐僧。吃一口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喝一口陈东血也能延年益寿!于是,一个个妖精开始围绕到陈东身边……这是一个现代版唐僧闯荡花都的故事。
  • 杀手神医腹黑三小姐

    杀手神医腹黑三小姐

    肯定是阎王嫌她太美让她一个杀手神医穿越到了一个异世界。灵力?那是什么鬼?哎呀不好意思我的空间里全是灵力。幻兽?我家神兽又不听话欺负你家幻兽了,回家我一定好好收拾它。你一个单系元素欺负我一个七系元素我也是醉了好不好?找我麻烦的请你们带个面具好不好,长的难看不是你的错但是出来吓人就不对了吧,看到你,我和我的小伙伴差点惊呆了有木有?诶,我是草包你算什么?天生脑残的怪物吗?你说我嚣张啊……那又怎样?我可是万年一见的天才诶,我有高冷拽酷狂的资本,不服你来咬我啊。原来泼过我冷水的,放心好啦,我会烧开了给你泼回去的。
  • 回忆如河

    回忆如河

    一个故事可以拥有多少回忆,一段往事可以承载多少悲欢。邺引,一个二十多岁,不到三十的大龄男青年,当他站在自己青春的尾巴上,漠然回首那些青春岁月里的点点滴滴,残破的亲情,疼痛的友情,模糊的爱情,这些人世间最最重要的感情,当他再一次回忆起来的时候,或许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吧。
  • 绝品秘术师

    绝品秘术师

    如果执着只是徒然,谁又会用尽一生的力气,去靠近一个人,只为守候一份触不到的爱恋??如果千年的执念放下,是不是我们都可以平静安然地度过余生,不会再有眼泪倾洒,不会再被情深灼伤??迷雾重重的前世今生,谁替了谁的存在,谁又成了谁的执念。?那年,神树开花,树下,她爱上了他?千年后,桃花蓁蓁,落英缤纷下,他寻到了她。?是情深,还是缘浅。历经千年的爱恋,难道终是抵不过天命?一情劫,一生劫。?
  • 蓝境

    蓝境

    这夜颇不安宁,狂风大作,将树影摇出狰狞的身姿。我的冰蓝色窗帘猛烈地飞舞,我执著地不关窗。失眠多日了。我已经不以为意。披起丝袍,站在窗前。我是蓝冰,蓝国的女王,从前蓝金帝国的公主。
  • 婚婚欲爱:总裁不可以

    婚婚欲爱:总裁不可以

    27岁的大龄剩女唐窦在一次酒局上被领导下药,巧妙逃脱后偶遇华市第一大少雷烨,并与之一夜激情,之后麻烦不断,父亲车祸、她被炒鱿鱼以及、拆迁各种事情跌撞而来,而她不知情的是表面上看似与他站在对立面的雷烨其实一直暗中帮她处理各种麻烦,雷烨会如此做,是因为他对唐窦一见钟情。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盖世狂尊

    盖世狂尊

    地底之下,一处处的裂域空间,从何而来。一块神碑,将秦恒带入异界,这块神碑,又从何处而来。万年前爆发的凶兽于人类的战争,真的是人类赢了么?大陆之外,大陆之上,又是什么?破开层层谜团,万千世界,千丝万缕,所知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 五号房的灵异事件

    五号房的灵异事件

    老李之后,小区三番两次闹鬼,然后小区一个富户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