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10000000013

第13章 把独立培养成习惯(3)

当童童还只有3岁的时候,一天晚饭后,妈妈正在收拾餐桌,他便自己做主,跑过来帮助妈妈端菜碟。他的小手刚摸到桌边的一个菜碟,妈妈就连忙制止说:“不要动,菜碟会打碎的!等童童长大了再帮妈妈!”

童童听了之后,缩回了自己的小手,走开了。

当童童6岁的时候,一天早上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妈妈正在匆忙地准备早饭,这时已经6岁的童童跑进厨房,拿着牙膏说道:“妈妈帮我挤牙膏,我不会。”

“怎么不会呢?你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妈妈一边说一边帮着儿子把牙膏挤好了。

童童在卫生间里洗漱,可是过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出来,于是妈妈催促道:“快一点,童童,妈妈上班要迟到了。”

“知道了,妈妈。”童童在卫生间里答道。可是过来一会儿童童还是没有出来,妈妈一看手表,再不快点就要错过早班车了,于是大声说:“快一点!”

童童一听妈妈真的动气了,于是就极不情愿地走了出来,妈妈一看,简直不成体统:他身上的衣服敞开着,裤子的背带拖在身后。

妈妈皱着眉头说:“你又是怎么了?”

童童噘着小嘴说:“我系不上扣子,妈妈帮我系。”

妈妈不耐烦地说:“为什么你总是让妈妈帮你做这些你自己就能做好的事情呢?”

童童撒娇地说:“因为我还小嘛!”

妈妈无奈地帮童童系好扣子,急急忙忙拿着早饭出门上班了。

其实这个母亲的忙乱完全是她自己造成的。当孩子刚有独立自主地做点事的意识时,她没有进行精心呵护,而是阻止了孩子。虽然菜碟没有被打碎,但是妈妈却在不经意间打击了儿子独立做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儿子主动伸出手帮助妈妈时,这是他可贵的自立意识的萌芽,而妈妈的制止无疑扼杀了他的这种意识。久而久之,他就会放弃这种自发的努力,事事都依赖妈妈,即使是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也懒得动手了。

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穿衣、洗脸、吃饭等事情全依赖家长。但是家长是否反思过,在孩子跃跃欲试地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时候,你有没有制止或者是在一旁指手画脚呢?

很多父母都会嫌孩子做的事情不如意,于是就包办孩子的事情,如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时,你担心他会把裤子穿反,或者是扣子系错,嫌孩子穿衣服太慢,于是你就包办代替帮孩子穿衣服;孩子要求自己洗脸时,你担心孩子洗不干净,于是就包办代替帮他洗脸;吃饭时,孩子要求自己吃,你又担心他会把衣服弄脏,依然是包办代替喂孩子吃饭。在这样一次次的包办代替之后,孩子的劳动欲望被彻底抹杀了,而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就会变得很差。

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希望家长在家里应该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因为孩子一开始做得太慢或是做得不好就包办代替,这样就会剥夺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单独做事的机会和条件,甚至是设置障碍,让孩子得到锻炼,多一些经验。比如让孩子去小卖部买东西,或者晚上迟一些去幼儿园接孩子,看看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

有一个教育专家曾经给过一个很好的建议:把家里打电话的“业务”都交给孩子来做,给煤气公司打电话,联系换煤气;给快递公司打电话,寄快件;给家政公司打电话,找人清理下水道等等,别小看打几个电话,孩子能从中得到不少锻炼,他学会了与人沟通,增长了应对生活中复杂情况的能力。

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实践,孩子能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和信心,让孩子大胆去尝试。

摆脱依赖的习惯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奴隶。”

美国权威儿童教育博士詹姆斯这样告诫父母:“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并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阻碍其自立能力的发展。所以,一定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让孩子明白父母不可能一辈子跟着他,他自己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

做事依赖的孩子往往自信心不足,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心理素质。孩子如果长期受到家长过分的保护,会丧失自信心,孩子自信心不足,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业和个性的发展,因此要鼓励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怕失败,还可以教孩子运用自我暗示法来增强自信心。例如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

“我能行!”“我会成功的!”“这不能难倒我”……在平时,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逐渐地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等。孩子在独立地料理生活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会发现依靠自己也能解决很多问题。另外,让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孩子尝到独立解决难题的甜头,他的依赖行为势必会逐渐减少,从而就能够避免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园园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但是每天依然要妈妈提醒她带什么东西,就连自己的书包也要妈妈帮她收拾,妈妈每天都要帮她装好铅笔盒,检查作业等等。

有一天,妈妈忘记了给园园带上跳绳,于是园园上体育课的时候由于没有跳绳而被体育老师罚围着操场跑两圈。回到家里,园园大发脾气,埋怨妈妈没给她带上跳绳。

妈妈有些无辜地说:“我怎么知道你上体育课要用到跳绳,你应该自己记着的。”

园园不依不饶:“反正就是你的错,昨天晚上是你帮我整理的书包……”

像园园的妈妈这样,平时对孩子过分地保护,什么事都提醒她,而且很多时候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替孩子去办,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

作为家长绝不能像园园的妈妈那样过分地保护孩子,也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因为孩子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愿意尝试做一些事情。孩子能够在自己做事情的过程中,领悟到不同的道理。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不放心,认为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就会束缚孩子的手脚,最终使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同时还会对父母产生不满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多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干涉过多。一方面让孩子学着独立,另一方面却处处限制和约束,这样孩子就会觉得为难,很可能就会产生怠慢的情绪,甚至回复到以前那种诸事只求“外援”的局面。对于孩子主动提出的要求,父母应该作出及时、亲切的回应,回答不要模棱两可,更不可粗暴拒绝,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对合理的要求加以支持、满足,反之,则应予以明确拒绝,同时,不要忘记向孩子讲明支持或拒绝的原因。

要避免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关键是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让孩子有更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平时,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洗手帕、袜子,打扫自己的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在独立地料理生活的过程中,会逐渐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发现依靠自己能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孩子的胆量就会慢慢变大,就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面对孩子出现依赖症状时,父母要耐心诱导。比如,孩子如果晚上不入睡,父母一定不要哄孩子入睡,也不要让孩子到外婆的房间去睡,这样只会让孩子永远无法摆脱恐惧,永远依赖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要自己入睡,这样才是好孩子。

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难题,家长的责任并不是直接去解决问题,而是给孩子鼓励,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孩子手足无措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当孩子信心不足时,给以积极的支持。孩子尝到独立解决难题的甜头,他们的依赖行为势必逐渐地减少。在引导孩子独立地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家长要把握好“度”,即“难题”不能过难,如果孩子总是解决不了难题,总是遭受挫折,反而会削弱他们的独立行为。

父母应该逐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判断是非,做出决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双休日,全家到哪儿去玩?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说出理由。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琐碎而艰巨的事情。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好的品格,一定要从细微的事情上进行引导。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避免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家长就要不怕麻烦,更不能嫌孩子添乱、费时,也不能嫌孩子做得不好,只要他有“参与”,就应以鼓励为主,对进步做出充分肯定,勉励他下次做得更好,让孩子慢慢进步。这样既减轻了家长的压力,也为孩子日后独立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孩子有没有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大量事实表明,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如何,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智慧,劳动也创造了未来。劳动是光荣的,这是每个家长每个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可是对于现在的孩子,劳动对他们也只是耳边的风,只吹不进,劳动这个词只是书上写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

现在的社会,有多少孩子劳动过,有多少孩子做过家务,又有多少孩子会生活自理,很多孩子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书,甚至不会洗脸洗脚刷牙。学校里有劳动,还要父母姥姥爷爷去代替,所以现在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学习,也要劳动。

我们的孩子天生就不爱劳动吗?不是的,这些坏习惯都是我们家长造成的。现在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劳动上的事一切都由家长去做。现在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成绩不仅对孩子重要,对于家长来说更重要。现在生活富裕了,孩子劳动不劳动无所谓,其实适当的劳动,不仅能帮助孩子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

星期天早上,爸爸妈妈都出门上班了,萌萌起床后就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她心里非常希望妈妈回家后能够夸奖自己一下。

可是妈妈下班回家后,看见萌萌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把作业写完了吗?谁让你打扫屋子了?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知道吗?”

萌萌听了,非常委屈,从此就对妈妈形成了抵触心理,长大了一点之后,萌萌即使看见妈妈很忙,也不会主动去帮助妈妈,有时候妈妈让萌萌帮忙,她就会故意说自己要看书、学习,没有时间帮忙,对此妈妈只能是无奈地自己将事情做完。

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有出息,错误的思想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样去看待孩子劳动的问题,是特别的重要。

现在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没有自信,没有勇气,总认为自己无能,总认为自己懦弱,总认为自己一无所有,其实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有一个好的习惯。

曾经有过一则报道,有一个大学生,因为无法自己生活而不得不自动退学,离开了父母就不会生活了,离开了家一切都不会做了,所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

作为家长,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好的习惯。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劳动能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劳动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劳动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劳动创造一切,劳动让孩子的生活更加富有,劳动让孩子懂得了更加珍惜自己的成果,劳动给孩子带来收获,劳动也给孩子带来了财富。

作为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亲人和朋友,家庭的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父母对孩子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孩子进行劳动的意识教育,对孩子进行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劳动进行表扬,对孩子的责任感加强提高,对孩子实行奖励政策,总的来说,父母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他们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开始。

爱孩子就应该给孩子劳动的权利以及劳动的自由与快乐,让孩子懂得劳动是最光荣的一种职责。

教导孩子做事时应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己及人。孩子做事,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即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9岁的孩子,父母可让他扫地,却不能让他拖地,因为浸湿了的拖把太重,会超过孩子的体力,如强制他拖地,一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而不敢拖;二是会以为父母虐待他,以至产生怨恨情绪。让孩子做事时要给予孩子启发,恰当地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启发自觉性就是逐渐让孩子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父母可以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让孩子去做,经过一段时间,家长不再提出具体要求,至于做什么,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家长只是适时点拨。在孩子做事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同时与鼓励密切相关的是宽容。孩子做家务,难免笨手笨脚,难免做错事,这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谅解与宽容。做错事,犯错误,家长要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明确应该如何做。过于严厉的批评,琐碎的唠叨是极容易扼杀孩子劳动热情的。

父母教导孩子做事要引导孩子多动脑,多体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父母在孩子做事时引导孩子既动手又动脑,在动手中动脑。

孩子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助于孩子独立习惯的养成。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孩子,情绪就会较为稳定,学习自觉性与责任感,独立性也会较强。

同类推荐
  • 成功只在一转念

    成功只在一转念

    本书内容包括:成功始于转念之间、为自己喝彩、如何填写人生的支票、有事业的地方就是家、一天能干些什么、观察一棵麦苗每天的成长、灵机一动的逆向思维、化坎坷为阶梯等。
  •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自己创业能够带来非常诱人的回报。不过,在你决定辞职作企业家之前,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在人们眼中,企业家是能够独立承担风险、颇富创新意识的偶像。与此相对,如果从经理人转变为一个企业家,这应该是什么样呢?从经理人转向企业家的旅途充满艰难险阻。你有充分准备去迎接这一挑战吗?你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有可能创业成功的经理人之所以离开他们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新创意。这种新创意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可以补偿你作为独立商人时的资源溃乏。
  • 老板的九项修炼

    老板的九项修炼

    本书立足于真实的职场,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对管理、营销、用人、财务等9个方面知识的讲述,告诉读者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老板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用真切的笔触去描写和阐述,旨在指导读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成功的事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 犹太人的人生成功智慧全书

    犹太人的人生成功智慧全书

    本书是一本以犹太人和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智慧经验告诉读者如何从为人处世,生活事业、经商理财、教育投资等方面更科学、“聪明”地生活、处理社交关系,借一个个犹太民族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分析讲述,使人在受启发之际又思索对照自己,受益匪浅。
  • 青少年成长手册:学习篇

    青少年成长手册:学习篇

    本书主要讲男女青年在交际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分五部分:交际的基本常识、穿出你的酷、让友谊之树长青、异性之间如何交往、交际成功秘笈。给青年男女以借鉴,以指点,以些许的帮助,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好好生活,面向未来,可谓青春期男女孩子的百科全书。本书可读性强,集知识与学识一身,是一本较好的青春期教科书。
热门推荐
  • 巫魂村

    巫魂村

    亲爱的!进来吧…请你想好,进来了,就休想出去...
  • 安能等待

    安能等待

    为了一个等待开了一家咖啡店,等待着的日子里,她想念着他,也希望能够找到他。时间的齿轮在不间断的运行着,而当真相出来的那一刻,原来,她所有的等待不过是为了等待一个灵魂。身边的人陪伴着她,就算有了温暖又如何,最想要的那一份温暖却成为了空中的尘埃。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粒尘沙,美好的青春所留下的记忆里,有着遗憾与美好,我们不过想要抓住这一点,将属于青春的苦涩与无奈慢慢散发出来。我只是一位作者,但年少轻狂并不只是一个词。寻找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更大的期待。希望《安能等待》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那一份苦涩与美好。
  • 思路决定财富

    思路决定财富

    本书深入透彻的精彩点评,直击“财迷”们的失败软肋;行之有效的致富妙方,破解“财迷”们的思维困惑;因人而异的致富理念,带领“财迷”们走出财富误区……
  • 暴医来袭

    暴医来袭

    玩游戏的妹子最伤不起的事情有二:一是号被洗劫了,二是游戏里的老公跟人跑了。面对爱情和友情的双重背叛,品学兼优的软妹子暴走了,从纯治愈系奶妈化身为暴力女神,在游戏里卷土重来,各种猥琐暴力不解释,只为让小三和渣男不得宁日。哪知道软妹子变坏之后桃花朵朵开,身后不知不觉多了美男大神一只、两只、三四只。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宠惹火甜心

    霸宠惹火甜心

    因为几大家族一夜的赌注,四个恶魔少爷,成了乔诺——V5成员乔氏集团千金的贴身保镖。被迫跟他们同居不说,还被妖孽男夺走初吻,最后四人竟联手欺负她?哼,区区几个下人,居然敢这么对她,她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来,要你们好看!
  • 藏娇阁

    藏娇阁

    这是一个关于陈阿娇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她美丽的传说,很多人都不喜欢她,可是我觉得在我心中她永远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率真情感
  • 漠上烟罗

    漠上烟罗

    他说:“你必须成为我的妻子,我才能为你救他。”她说:“若有来世,我仍愿死在你的剑下,带着你的余温,和我的长发。”她是医者,也是刺客,为了救好友,甘心嫁他,失身失心。他是异国王族,虽深爱她,却因不同民族,注定与她为敌!一场国仇家恨,一段儿女情长,一段大漠传奇!
  • 神仙帅哥爱上我

    神仙帅哥爱上我

    她明明是一家小酒店掌柜,可为啥无缘无故被扯进宫斗的黑暗圈子里?还招惹上玉帝这尊大佛!还好,宫里有皇上护着,宫外有神仙帅哥守着,小日子风生水起快活逍遥。但凭空冒出的“身份之谜”,却让她有些找不着北了。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男孩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男孩

    那些年,夭夭的感情懵懂而执着,陪他逃课、陪他受罚、陪他打架、陪他疯,担心他会考通不过,在自己的考卷上写上他的名字。虽然他的单车后面坐着的人,从来都不是她。那些年,最痛的不是错过,而是亲手毁灭。多年暗恋,他终于来到身边,夭夭的口气却是冰冷而决绝的。“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一句话,10年别离,再相逢,悲剧轮回。是少年梦醒还是另有隐情?守护夭夭的骑士想用自己的一生换取相守,滴水能穿石,他所做的点点滴滴终于柔软了夭夭的心,然而这一切在那个人出现的瞬间土崩瓦解。废墟之上,昔日的心结终于打开。谁又想到,守得云开却不见月明,随后而来的暴风雨让人后悔曾经拨云驱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