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9800000005

第5章 十年磨一剑(5)

董遇经过长期的攻读,对《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春秋晚期哲学家老子着)这本书很有研究。一天,有一个人向他请教。董遇问他:“这本书你读过几遍了?”

那人回答道:“一遍还未读完,实在太难懂了。”

“我劝你将这本书读一百遍后再说。”董遇说。

这位青年人听了很失望。董遇又解释说:“根据我的经验,每本书读上百遍,就能懂得意思了。”

“哪有那么多时间啊!”

“为什么不利用‘三余’呢?”

“什么叫‘三余’?”

董遇答道:“‘三余’就是指三种空闲的时间,即冬天农闲时间,晚上空闲时间,雨天不干活也是空闲时间。

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处于邪恶当道的乱世,也不会动摇自己的志向。

智勇双全

东吴孙权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数立战功的大将,名叫吕蒙。

吕蒙出身穷苦,小时候没有上过学。孙权觉得吕蒙没有文化是个很大的缺陷。他劝吕蒙说:

“你是个领兵的大将,应该多读些书,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吕蒙为难地说:“军中事情多得办不完,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呢?”

孙权摇摇头说:“我难道是要你成为经学博士吗?我只是希望你能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你说你的事情多,难道会比我的事情还多吗?过去打仗时,我就是手不释卷,读过许多书。现在我仍坚持每天看书,我觉得读书很有好处。”接着孙权又向吕蒙讲了孔子好学不倦、东汉刘秀在战斗中还忙于学习以及曹操老了仍然好学的故事。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很受教育。他立定志向,发愤学习。虽然他每天要处理许多事,还要练兵,但他总是挤时间读书。他读的书非常多,而且读得很认真,还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许多学者都比不上他。

有一回,吴国另一名将鲁肃到陆口去上任,经过吕蒙驻防的地方,却没有去看他。因为在鲁肃印象里,吕蒙是个大老粗,他有些瞧不起吕蒙。有人劝鲁肃说:“吕将军现在读了很多书,跟过去大不一样啦!你应该去看看他。”鲁肃听了,将信将疑,决定去看个究竟。

第二天,鲁肃登门拜访吕蒙。在喝酒的时候,吕蒙帮鲁肃想了五条防备关羽的计策,鲁肃非常佩服。他走到吕蒙身边拍拍吕蒙的肩膀说:“老弟,我以为你只有武功,今天看来,你的学识非常渊博,已是文武双全,再不是过去的阿蒙了!”

不隐居心静的人,思维不会深邃;没有遭受过磨难的人,志向不会广大。

囊萤为灯

夏天的夜晚,我们在谷场庭院乘凉,经常可以见到有些忽闪忽闪的亮光在飘动。奶奶会告诉你,那是萤火虫在飞。你们知道吗?关于萤火虫,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哩。

晋朝时候,有一个名叫车胤的人。车胤小时候,家里也是比较穷的。白天,父亲省吃俭用还可以勉强让车胤去上学读书。可是到了晚上,家里常常没有油点灯。爱学习的车胤,眼看晚上许多宝贵的时间不能用来学习,心里非常焦急。

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乘凉。忽然有几只萤火虫从他的眼前飞过,那一闪一闪的亮光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赶过去捉了几只,拿到漆黑的屋子里一看,几只萤火虫发出的亮光还真不小呢!车胤赶快拿出书凑上去一看,哈,真能照见字!如果再多几只,那就更亮了。小车胤乐得合不上嘴。他请妈妈用薄薄的白麻布给自己缝了一个小口袋,然后跑到村子附近的沟边、地旁,捉了好多萤火虫,都装进了小口袋。

回到家里,小车胤顾不上休息,便把小口袋放在桌子上,凑着萤火虫发出的亮光兴奋地读起书来。他的心呀,甜得像喝了蜜糖水一样。

整个夏天的晚上,不管天气多么闷热,蚊虫怎样叮咬,车胤全然不顾,他在“萤火灯”下读了不少书。

有德行的人对于善的态度是,志向善美,行为善良安稳,用言语表达对善的喜悦。

苦练书法

我国古代有很多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少人喜欢他的字贴,学习他的字体。也许你们当中,就有人正在学他的字哩!

王羲之,晋代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自小就练毛笔字,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一手好字。

在十二岁的那一年,有一天,他见到父亲枕头里有一本介绍写字方法的书——《笔记》,就偷偷地拿来看。父亲发觉后,责问他:“你为什么拿我的书?”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他的母亲疼爱地劝他:“你年纪小,还不懂事。”他的父亲也答应,等他长大了,一定教他写毛笔字。

王羲之听了父母亲的话,急得跪下来向父亲请求说:“现在就教我吧!如果等我长大了再学,那就太晚了!”

父亲看到儿子的决心那么大,心里很高兴,笑道:“拿去看吧!”

从此,王羲之在父亲的指导下,仔细对照《笔记》讲的方法,苦练写字,没有多久,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羲之的字写得越来越好,对书法研究的兴趣也越来越深厚。有一次,他看到大书法家张芝的字写得很好,而且听说张芝写字十分刻苦,不胜敬慕,决心像张芝那样苦练毛笔字。以后,他不管走到那里,总是要挤出时间拿出笔墨练习一番。传说,江西、浙江有几处地方的水池,由于王羲之练字洗笔的缘故,池水变黑了,后人称为“墨池”。

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责怪别人或埋怨上天不帮助,这种人则没有志气。

十年一赋

西晋时期,洛阳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城的事,一位名叫左思的人,构思十年,写成了《三都赋》。由于《三都赋》详细记述了三国时蜀都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魏都邺(今河南省安阳北)三地的形势、特产情况,内容非常丰富,文章也写得很好,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传抄。为此,洛阳城里的纸供不应求,纸的价钱也一下子贵了起来。

左思的文章为什么写得这样好?是不是他天生就比别人聪明呢?不是的。左思所以能成长为着名文学家,是他刻苦学习、勤奋探索的结果。

左思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明的人,他少年时代的学习很不好。他学过古乐器,学过书法,学过弹琴,但没有一样成功的。左思的父亲对朋友无限感慨地说:“这孩子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呢!”

父亲的叹息,使左思非常难过,也激发了他迎头赶上的决心。从此以后,他以勤补拙,孜孜不倦地学习。别人读一遍书,他就读十遍;别人一天写出一篇文章,他就用10天、一个月写好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苦学苦练,左思终于也能写出真切动人、词句优美的文章,他用一年时间写成了《齐都赋》。

《齐都赋》写成后,左思又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三都赋》。为了写好《三都赋》,他亲临实地,作了大量的调查访问,使《三都赋》材料丰富,叙述详密。左思为了写《三都赋》,构思了十年。在十年中,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写作《三都赋》上。他在书桌上、门上、窗台上、墙边,甚至厕所里,凡是他经常经过的地方,都放上纸和笔。这样,他就可以随时随地把想到的好句子顺手记下来。经过十个春夏秋冬的努力,左思终于写出了轰动洛阳的《三都赋》。

当时着名的文学家陆机来到洛阳,他是一个很有文才的人,也准备写《三都赋》。当他听说左思正在写《三都赋》时,就拍着手哈哈大笑起来。他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讥笑:“这里有一个乡下老粗,正在写《三都赋》。那就让他写吧,等他写完了,我们拿来盖酒坛子!”但是,当陆机读了左思写的《三都赋》后,却惊叹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好得无法再加修改,他自己也就停笔不再另写《三都赋》了。

坚守志向而又扎扎实实去干的人,才是真正有作为的人。

遮窗夜读

北魏时,有个人叫祖莹。他的父亲是做官的,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好,父母对他也比较溺爱。

祖莹8岁那年进了国家办的学校读书。他学习特别用功,常常拿起书来就不愿意放下。父母亲见他整天看书,担心他把身体搞坏,给他规定了读书时间,并派仆人看着他,到了晚上,又把家里的灯都熄掉。妈妈以为这样一来,小祖莹就可以早点睡觉了。

可是,她哪里知道,小祖莹每天晚上仍然读书到深夜呢。原来,小祖莹每天晚上等大家都睡熟时,就用棉被把窗户遮挡得严严实实,又重新把灯点着,然后坐下来读书。

祖莹读书非常用心,记忆力也特别好,许多课文都能背下来,学习成绩优异。有次,学校里的张天龙老师给学生讲《尚书》。张老师讲过以后,选定祖莹为主讲人,第二天给同学们做示范讲解。这天晚上,祖莹认真地做着准备,不知不觉天已大亮。这时,学校里的学生都到齐了,正等着祖莹去给大家讲课。祖莹匆匆忙忙拿了一本书就走,他到了讲台上把书往桌上一放,可是一看,糟糕!他正要讲的《尚书》没有带,却慌忙错拿了一本《曲礼》(记春秋前后贵族饮食、起居、丧葬等各种礼制的书)。怎么办呢?张老师是很严厉的,祖莹无法回去换书。他镇静了一下,把《曲礼》放在桌子上,不慌不忙地诵讲了《尚书》三篇,讲得既流畅又熟练,一个字也没有漏掉。

祖莹课讲完后,老师表扬他,同学们羡慕他。可是,他们又哪里知道,祖莹的成绩是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刻苦学习才取得的啊。

志向远大的人,不会因为贫穷而松懈自己的斗志,放弃自己的追求。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一生写过许多壮丽诗篇。他写的诗流传中外,大家都很喜欢读,人们尊敬地称他为“诗仙”。

可是,李白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有一段时间,李白曾在今四川省眉州象耳山读书。因那里的生活比较艰苦,李白想放弃学习回家去。当他走到山下一条小溪边时,看到一个老婆婆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铁杵。李白见了很奇怪,便问道:“老婆婆,你磨这根铁杵做什么用呀?”

“我要把它磨成针!”老婆婆边磨边答道。

老婆婆的回答使李白又惊又愧。惊的是,这么粗的铁杵,要磨到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啊!愧的是,自己竟没有老婆婆那样顽强的毅力。老婆婆的行动启发教育了他:学习也像磨铁杵一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于是,他告辞了老婆婆返回山里,决心学习老婆婆“磨铁杵”的精神,继续读书。

那条小溪被后人称做“磨针溪”。

意志坚定、志向远大,就会对荣华富贵不屑一顾。

写穿木盘

在书店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唐朝书法家怀素的草书碑帖。怀素自幼就出家当了和尚,在经禅之余,经常练习毛笔字,经过一番苦练,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但是,怀素认为自己见识还太浅,他听说邬彤的字写得很好,就去拜邬彤为老师。邬彤很认真地教他写字的笔法,还向他仔细地介绍了王献之和张旭的书法特点。怀素听课时思想非常集中,总是一边听课一边思考。有次,邬彤讲完后,见怀素还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就问他听懂了没有。连问了几声,怀素才从沉思中猛地惊醒过来,一迭声地答应:“懂了,懂了!”

学习书法,最主要的在于多练。为了练字,怀素在寺庙的墙壁上,在自己的衣服、家具用品上都写满了字。后来,又在荒地上种了一万多棵芭蕉树。芭蕉树的叶子又宽又滑,怀素就在芭蕉叶子上练字。这一万多棵芭蕉树的叶子,该要写多少字啊!

冬天到了,芭蕉叶子也没有了,怎么办?怀素又想出了好办法。他请木匠做了一个木盘,漆上浅色的漆,就在木盘上练字。写满了,擦去再写。写了擦,擦了写,漆磨光了再漆,最后木盘竟被磨穿了。接着,他又漆了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练字。过了一段时间,这块木板也被他写穿了。

意志不坚强的人,聪明才智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舌疮肘胝

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不太喜欢古诗,他们觉得古诗太难懂了。其实许多着名诗人的好诗并不怎么难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就是连老婆婆也能听懂的。白居易的诗为什么又好又通俗呢?这是因为他一生勤奋好学,知识丰富,写起诗来就像说话一样自然。

白居易小时候是非常聪明的,他五岁时就开始学写诗,15岁的时候诗就写得很好了。这样说,读书是件很容易的事?不是的。聪明在于勤奋,白居易读书的那种刻苦精神是一般人所赶不上的。

20岁左右的时候,白居易住在今安徽省符离集一带,白天学赋(古诗的一种表现手法),夜里读书,有点空闲还苦苦地写诗。从早到晚,从黄昏到深夜,白居易不席暇暖,食不甘味,不知疲倦地学习。由于念书念得太久,他的嘴上都长起了疮;由于写字写得太多,他的手肘上都磨起了茧。这样艰苦的学习生活,别人都为之感慨,可是白居易自己却并不以为苦。

白居易一辈子都保持刻苦学习的精神。70岁时,他得了重病,头晕眼花,连走路都困难。可是,他在病中写的诗竟比病前写的还要多。他几乎每天都要写一首新诗,同时,每天都在修改旧诗,他的诗稿改了又改,有的诗甚至改得不留原文一个字。

白居易写到老,学到老,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人民非常尊重他的劳动,他的诗流传到今天,仍为大家所喜爱。

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任何时候都不迷失方向的人才能长久。

贾岛做诗

写文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敷衍潦草、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只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才能写出好文章。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贾岛,他写诗很注意词句的锤炼,经常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有时想好了一个句子,过些时候觉得不好又修改,修改了还不满意,再修改,有的诗句甚至改了三年才改好。

贾岛做诗的时候,思想非常集中,走路在想,睡觉在想,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在想。他平时常常喜欢骑着毛驴出去转悠。有一次,贾岛又骑着毛驴出去了。当时正值深秋,满地落叶,他触景生情,吟诗一句“落叶满长安”。当他正在苦苦思索第二句诗句时,突然迎面碰上了一个大官。在封建社会,老百姓见了当官的是要回避的。可是,这一回贾岛因为骑在驴背上想诗入了神,来不及躲避,触犯了这位官老爷,被抓起来关了一夜。

又有一次,贾岛骑毛驴外出,忽然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不好,想改写“僧敲月下门”。他骑在驴背上嘴里不住声地念着“推”、“敲”;两只手呢,一会儿做“推”的架势,一会儿又做“敲”的样子。路上的行人见了都觉得奇怪,不知道这个骑毛驴的人是怎么搞的。这时,韩愈(唐代伟大散文家、诗人)骑马从对面过来。贾岛只顾“推敲”,眼看小毛驴就要冲到韩愈面前。韩愈手下那些当差的大喝一声,一齐上前把贾岛抓住,带到韩愈面前。

“你为什么见了我不知回避呢?”韩愈问。

贾岛说:“我正在想一句诗,有两个字不知用哪一个好。”

“哪两个字呢?”韩愈好奇地问。

贾岛就把刚才想的诗句告诉了韩愈。

韩愈听了贾岛的话,觉得很有意思,骑在马上想了很长时间,说:“我觉得用‘敲’字好!”

后来,贾岛采纳了韩愈的意见。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人们在修改文章、修饰字句时总是说“推敲推敲”,“推敲”一词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因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而屈从流俗,所以将在忧愁苦闷中度过艰难的一生。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许多风景我们无法亲自体验,有许多路我们无法一一走过,有许多人我们无法相识相知,有许多情感我们无法细细体会。然而,当你手捧这本书的时候,会马上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拥有一份意外的收获,它将帮助你在古今中外的时空隧道里任意驰骋,在人生情感的喜怒哀乐里信步徜徉。
  • 清净自在心:圣严法师给世人的九堂静心课

    清净自在心:圣严法师给世人的九堂静心课

    人生是一种修行,修的不仅是苦难,更是心态。圣严法师用充满智慧的语言教给世人人生的修行的课程。在人的一生中,人的终点都一样,其间的过程却不同。让我们来聆听大师的箴言,修炼自己的心态。
  • 思维、问题与决策

    思维、问题与决策

    本书由三篇共八章组成,内容包括思维导论、思维工具、思维误区、问题解决的基础、问题解决的应用模型、决策风格、决策行为、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
  • 说得恰到好处

    说得恰到好处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说话。怎样提升自己的说话技巧,怎样通过说话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怎样让自己在不同的场合说出合适的话来,怎样让自己能够跟不同的人都很好地打交道等等,已经越来越多成为当代人考虑的问题。说话能力的高低绝对可以决定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和快慢。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恰到好处的方法,帮助你掌握说话诀窍,早日获得成功。
  • 硅谷禁书3(下)

    硅谷禁书3(下)

    一个被窥视了千百年的成功大秘密,凝聚查尔斯·哈尼尔一生心血的巅峰巨作,20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个人潜能开发著作,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弃学从商的神秘之作,全美最有影响力的潜能开发奠基性著作,统御宇宙的最大法则。
热门推荐
  • 山西书院

    山西书院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元概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了各不相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关于文化的定义,据说国内外学者竟有五百多种,但至今没有一个被人们共同认可的科学界定。不过,有些学者认同这样的说法:“文化是人类有意识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并认为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点:员援人类在蒙昧时期的创造也是文化,如旧石器。圆援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都不是文化,如山川土石。猿援非人类所创造的不是文化,如蜜蜂所建的蜂巢,猴子涂抹的图形等。总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属于上层建筑部分。三晋文化,无疑属于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
  • 这是一个穿越小说

    这是一个穿越小说

    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真的穿越了,那就各种搞笑开始吧
  • 秦国光律师

    秦国光律师

    本书主要为秦国光律师个人传记,秦国光律师193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富盛镇。1957年开始任绍兴市法律顾问处主任。后历任绍兴县法院副庭长、绍兴市法律顾问处副主任、绍兴县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律师协会理事,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代理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律师协会副会长、会长,绍兴市律师协会会长,县、市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全省律师高评委主任、浙江秦国光律师事务所主任等职。1990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劳动模范”称号。
  • 天降钻石妻:男神的专属宝贝

    天降钻石妻:男神的专属宝贝

    他一掷千金,买了她三月自由。每天起早贪黑,整衣叠被,为他下厨洗手作羹汤。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衣食无忧的她,有一天竟会为了钱而卖身为奴。可他要她做的还不止这些!“我利子铭亏本生意不做,所以从今天起,你必须给我夜夜暖床!”他要的就是稳赚不赔,于是N年以后……某宝经常在半夜被某爹和某妈的嘿咻声吵醒,于是某天缠着某妈:“妈咪妈咪,我要和你比赛拉嘘嘘,如果我赢了,你就答应我今晚让爹地出去睡!”某妈面抽:“宝贝,尿尿还能怎么比?”某宝:“我们站着尿,看谁尿得远!”某妈:“……”
  • 逆世幻蝶

    逆世幻蝶

    那年的朝歌,是血染的地狱。你那年的身影我还记得……你的眼中是坚定,你手拉着我的手说,如果你带我出去,让我守在你身边好不好……
  • 玩家攻略系统

    玩家攻略系统

    这是一个系统的穿越攻略。季晓在无意中买下了一个游戏机,便开始了一切的情节攻略
  • 冷帝与狂后

    冷帝与狂后

    穿越生死的恋情,他们的相遇是对还是错。当命运的次轮再次转动,她是否还会离开。终究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冷帝变为暖男,当她被人陷害时,他是选择相信,还是抛弃,他是要证明帝王无情是传说还是事实?
  • 星君是个宅

    星君是个宅

    我有个霸气的名字——刘撤,撤退的撤,废材宅一个,生活平静的仅仅比死人多点心跳罢了,似乎我与那种惊心动魄的生活天生无缘。忽然有一天,狗血的剧情终于降临在我的身上,我被召唤到了二次元,成为一方世界万人之上的星君大人,看起来似乎、貌似是收后宫的剧情,万万没想到,危机悄然而至.......
  • 嫡女不狠,地位不稳

    嫡女不狠,地位不稳

    身为谢府长房大姑娘,爹爹不疼,姥姥不爱,她从未想过忍气吞声。庶女欺负又如何?一巴掌打的她满地找牙!继母算计又怎样?掀了她的窝,毒花她的脸!有道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欺我,百倍凌之!原以为人生就是一场搏斗,谁料到万花过后独芳开,属于她的幸福一直都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细说成语典故

    细说成语典故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 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 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 历史实事,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