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0200000043

第43章 《王昭君》论(5)

他根据这次检讨的认识,将《雷雨》和《日出》作了很大的修改,这就是有名的开明书店出版的《曹禺选集》,通称“开明本”。在修改的《雷雨》中,周朴园成为一个“杀人不偿命的强盗”,鲁侍萍成为一个具有斗争性格的妇女,鲁大海成为罢工的领导者,周萍完全是一个纨绔子弟,先是同繁漪私通,继而玩弄四凤,最后同繁漪私奔。结局全部改过,四凤没有自杀,周冲也没有死去,周萍也没有自杀。在《日出》中,竭力展示向敌人斗争的正面力量,增填了几个人物,一是小东西的父亲,是纱厂工人,金八是纱厂经理,后台是日本帝国主义。小东西在罢工中为金八杀害,方达生变成地下工作者,如此等等。这次修改,证明了他的创作思想的混乱,暴露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思想的危机。在新的时代面前,毫无自信,甚至几乎不知所措了。当时,张光年就指出,这样的修改是不好的。

这次检讨和修改剧本的行为,同他解放前的创作自信成为鲜明的对比。1934年他写出《雷雨》之后,东京的中国留学生演出时,告诉他把序幕和结尾去掉了,他就写信给他们,毫不客气地说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他说:我写《雷雨》是在写一首诗,一首叙事诗,决不是写一部社会问题剧。表现出一个作家的勇敢的抗辩精神。《日出》出来以后,欧阳予倩搬上舞台时把第三幕拿掉了。欧阳予倩先生是他的前辈,曹禺同样毫不客气地说,你这样做,等于把我这个戏的心脏挖掉了。同样,他在捍卫自己的创作,为此进行勇敢的抗辩。对比起来,他先前的勇气和自信消失了。

紧接着,就迎来了《明朗的天》这个剧本的创作。这个戏的创作,实际上是对曹禺创作危机的进一步的紧逼,对他创作思想是一次更严峻的考验。周恩来说这个戏写得不错。而实际上,并非这样。他创作这部剧作是十分艰苦的。几乎是重新开始。当时,记者问他写《明朗的天》有什么经验,他是这样回答的。他说他过去写戏是随性而来的,就如同他在《雷雨·序》中所说的,是一个感性的感情的发酵和孕育的过程。而现在他所介绍的“经验”是,首先要明确创作的思想意图,明确主题是知识分子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警醒起来,进行思想改造。其次,在人物塑造上,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人物是什么身份,是不是共产党员,是一个什么性格。题材是事先给定的,主题也是事先确定的,人物设计和人物性格也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概念预设的,显然,这就是“主题先行”一套概念化的创作方法。这样的创作方法,是违反创作规律的。

记得我写《曹禺传》访问他的时候,问他如何看待《明朗的天》。他说:“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思想改造,那我怎么写好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呢?”可以想见,他是写得很痛苦的。而他所介绍的“经验”再一次说明了他陷入创作思想的危机之中。

然后就是《胆剑篇》的创作,当时按茅盾先生的统计,写这样一个题材的戏有上百部,他认为《胆剑篇》是写得最好的。显然,也是主题先行。我访问他的合作者于是之先生,于先生说了一个故事。曹禺提出这个戏的结尾应该是这样的:在夫差失败之后,他学着勾践也在卧薪尝胆。这样一个结尾,显然更有意味,可以看到曹禺力图在突破概念化的创作路子,也看到曹禺的才华。但是,他的意见很快被否定了。于是之先生后来感到是太可惜了。

显然,《王昭君》也是“遵命文学”。尽管这部作品,还可以看到曹禺的才华,他的前半部的王昭君,特别是孙美人的形象,写得格外光彩照人。所以,吴祖光有“巧妇能为无米炊”之赞。但是,他也难于冲破“概念”的笼子。

第三次危机

发生在新时期。应当说,新的历史时期,思想解放的浪潮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情势,应该给曹禺带来一个发挥创造力的机遇。但是,他一次又一次陷入更深刻的苦闷和痛苦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创作的苦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生命的痛苦,是更为深刻的创作危机带来的苦痛。一切苦闷的根由,痛苦的根由都是因此而产生的。他这个人确实像他的夫人李玉茹所说的是一个为戏而生而死的人,所以,他的焦虑都是与此紧密相连的。每一次我到他那里,总是能够听到他的对生命的慨叹。

他的确太忙了。一系列的社会职务,从北京市文联主席,到剧协主席,文联主席;从人大代表到人大常务委员;从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到北京人艺的院长,如此等等的职务,给他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会议,种种的接待,种种的活动,以及看戏,讲话和应酬,还有稿约和接受采访等等。他对这些是厌倦的甚至厌烦的,当他的女儿万方问他:“真够忙的。”他说:“就是无聊就是了,没点儿意思。”“一天到晚瞎敷衍,说点这个说点那个,就是混蛋呗,没法子。”显然,他完全意识到这是一种生命的浪费。那么,痛苦也是一种意识到的苦痛,意识到的苦痛是更为深刻的痛苦,是一种想写而写不出的痛苦,是一种摆脱桎梏但却摆脱不了的痛苦。

二精神残废的历程

而这一切又是怎样造成的,为什么是这样的?

背后的原因是更深刻的。我的理解是曹禺解放之后的精神是一个不断衰竭的过程,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精神残废的过程。解放之后,运动不断,到了批判胡风,反右派运动,种种原因把他推上批判右派的前沿,写文章,批判他的朋友吴祖光、孙家琇,而且似乎批得很厉害。这样的一种批判,显然就不是一种简单的解释可以说明的,有人说他是政治投机,我以为这样一种武断,带有歪曲的性质,不足论之。吴祖光用“听话”批评他,认为他太听话了。我以为,这样只能说明部分问题。曹禺对我说,一次次的运动,批判到别人身上,也痛在他的心上,让他的灵魂感到战栗。中国的批判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人的精神威慑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他一方面批判别人,一方面却胆战心惊。他对我说:“解放后,总是搞运动,从批判《武训传》起,运动未有中断过。虽然,我没有当上右派,但也是把我的心弄得都不敢动了。”“做人真是难啊!你知道‘王佐断臂’的故事吧!戏曲里是有的。陆文龙好厉害啊,是金兀术的义子,把岳飞弄得都感到头痛。是王佐断臂,跑到金营,找到陆文龙的奶妈,感动了奶妈,把陆文龙的真实遭遇点明白了。王佐说,‘你也明白了,我也残废了!’”在这里,说的残废,显然是精神的残废,不断的运动,导致人的精神不断致残。因此,他起来批判朋友,可能带有自我保护的性质;但同时也在内心中形成巨大的不安和内疚,当他说起这些曾经被他批判过的老朋友,他感到无比的歉疚和自责。他说:“我的一些文章很伤害了一些老朋友的心,我对不起他们,虽然当时是不得不写,但是我不可推卸自己的责任。”

同当年那种自信和勇敢比较起来,虽不能说有霄壤之别,但他确实变得胆小,软弱,甚至有些怯懦,虚伪,敷衍了。问题,又在于他不是那种迷失本性的人,在心底深处,他有着他的良知和真诚,于是,才更加痛苦。这才是悲剧性的。

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解放后,他的地位身份变了。他从文场,走进了官场。中国的文场,也是官场。不论如何,他已经是中国官场上的上层人物。在一个官本位的体制下,会使人的本性也改变的。马克思对于金钱的批判,对金钱制度的批判,完全适用于对中国官场的批判,对官本位制度的批判,这种体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甚至人性。黄永玉的信已经接触到他“为势位所误”的问题,黄永玉信中说:

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坚固,不缜密,演绎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谁也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莎翁《马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田本相:《曹禺传》,页472。

一句“为势位所误”道出了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王蒙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说,做官是会上瘾的。曹禺一方面厌恶官场,一方面却离不开官场的诱惑和迷惑,官场意味着一种待遇,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特有的“场”和生活方式。但是,官场成为他的一种桎梏,一个陷阱,一个黑暗的坑,一个残酷的井。据我观察,他是拼尽了力量来摆脱,1986年,他到上海,摆脱北京的事务专门写作,他一心想把《桥》改出来,访问了一些人,也查阅了不少资料,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写出来。似乎我感到,他已经枯竭了。这种要写而写不出的痛苦,让他感到枯竭,精神的枯竭,这是再痛苦不过了。他实际上是不甘心的。北京人艺的苏民讲过曹禺要写孙悟空的故事。

曹禺十分兴奋地对苏民说,我要写齐天大圣,我要写孙悟空!我要把这个孙猴子搬上话剧的舞台。

曹禺说: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过的是最自由自在的生活了,孙悟空也可以说是一个最自由最率真的人物;但是,他答应跟随唐僧到西天取经,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一旦取回真经,就再回到他的花果山。经历千难万险,经取回来,封了官,观世音也把禁锢咒撤走了,悟空回到他那个自由自在的花果山上。孙悟空以为自己的快乐的日子又回来了。于是他朝着东方一个筋斗翻去,翻了十万八千里,落脚后,迎面是一座高高的山峰,他再翻怎么再翻也翻不过去了;于是朝着西方翻去,依然又是一坐高高的山峰,还是翻不过去。于是又朝南翻,朝北翻,结果都没有翻过去。当他终于落到一个空旷的峰谷,忽听从天外传来哈哈大笑的声音!“猴子,你是翻不出去的,你永远也翻不出去!”又一阵笑声。猴子翻不出了,永远也翻不出去了!

曹禺这个戏剧故事,也许并不新鲜。但是,确实有一种它自身精神悲剧的象征性,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似乎他永远也走不出去了。这是他晚年心境的一个折射。但是,这个故事在哲学意义上同《雷雨》、《日出》是何其相似乃尔?人又是何等的可怜?这个故事是早年的人生感悟的继续、延伸和升华,类似鬼打墙,让人感到格外的悲凉。

三晚年悲剧性的意含

那么,怎样理解曹禺晚年的悲剧性呢?也就是说他的悲剧性在哪里?我们又从曹禺晚年的悲剧性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其一,曹禺晚年的悲剧性带有时代悲剧和社会悲剧的性质。

这一点是不可回避的。全国解放后,一连串的运动,包括思想改造运动,直到“文革”,这不单是个“革”掉人的“命”,更是在制造“精神残废”。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更深入的研究;从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向度科学地研究一下人们是在怎样的运动(话语环境)中,导致这些作家的精神致残的。不是简单地义愤、怨恨和仇视,而是研究研究这样一代人的心灵致残史。从我的感受,我们目前仍然在承受这个蛮性的遗留的影响。这样的种种致残的手段,依然为有些人所袭用,在冠冕堂皇之下运用。

精神致残的最致命的一点,是让你失去“人”的尊严,失去“人”的人格。思想改造运动,就是“非人”运动。曹禺就是从失去“人”的尊严开始致残的,不论他最初的“认识”是怎样的动机,怎样的热情,怎样的真诚,但是,他开始了“自我矮化”,甚至“自我丑化”。

“解放”,无论从基本的民主要求和思想启蒙的角度,特别是人民当家做主之后,都应该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个性的尊重。但是,解放后,就逐步把知识分子,置于“被改造”的地位。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理论和做法,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清理。

如果说最初的思想改造还带有“温柔和善”“和风细雨”的面纱,批判胡适,批判《红楼梦》研究,已经是亮出“批判的武器”,反胡风,就同“肃清反革命”联系在一起。每一个知识分子,头上都悬着一把利剑。反右派,就更不要说了,那就更是一场“人人自危”的运动。

不仅是失去“人”的尊严,而且把“人性”的恶诱发出来,种种人性丑陋都表演出来,搅起人与人之间混战和批判。反右期间,处处是批判的战场,想出各样的名义竖起靶子。在这样的混战中,人的灵魂怎可能不扭曲,人的性格怎能不扭曲,人与人的关系怎不扭曲?当曹禺拿起笔批判胡风特别是批判右派的时候,无论他是怎样的动机和原因,一个当年充满人道主义广阔胸襟的人,却充当了错误政治运动的“打手”。这不是曹禺的罪过,但是却是曹禺精神致残的重要表现。我想,当时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精神风暴,才拿起批判的笔来。他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心灵,那么才会伤害他人的心灵。

而这一切,使得曹禺在政治上胆战心惊,更谈不到当年的艺术自信了。

其二,曹禺晚年的悲剧性在哪里?

对一个伟大作家来说,最宝贵的是他的社会责任感,人类的良知。我对文学的理解是这样,文学的精神在于批判,在于那种渗透着良知的批判。曹禺的残废过程就是在这样的批判精神的削弱衰退的过程,所谓“胆子越来越小”就是这样的批判精神锐减的表征。

曹禺解放后所遇到的,就是他的那高扬的批判精神同极“左”路线下文化专制主义的矛盾。一方面是不断的运动导致他的精神残废,一方面是官场的腐蚀和诱惑,使他无法战胜自己无法战胜环境,导致他精神的苦闷。恩格斯曾经说到歌德: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鄙俗气对最伟大的德国人所取得的这个胜利,充分地证明了“从内部”战胜鄙俗气是根本不可能的。恩格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古典现实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页370。

在我们看来,当我们面对邪恶时,只要你是一个作家,一个人文主义者,你就决不能在精神上萎靡,在精神上屈服、退却。要有鲁迅那种“真的猛士”的精神,立于这天地之间。

对于作家来说,深刻的启示价值在于,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他就不可回避他的历史的责任,这是文学的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不论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社会,只要你从事文学和艺术的工作,你必须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甚至是人类的思考者和批评者。

同类推荐
  • 把心安顿好(珍藏版)

    把心安顿好(珍藏版)

    本书是周国平的第四本随感集,所收文字主要写于2006至2010年间。周国平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概括地说便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因此,本书就用《把心安顿好》做书名。
  • 明天见

    明天见

    《明天见》是Pano的首部旅行摄影散文集。全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巴黎罗马布拉格等九个浪漫唯美之城的旅行散文,不同于一般游记作品,Pano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城市风格特色,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风土人情娓娓道来,更是融入自己的个人生活与情感 ,如同一部部浪漫的纸上爱情电影;二是“你好,陌生人”主题的纪实摄影作品,记录着他遇见的陌生人们,萍水相逢,擦肩而过,或安静聆听他们的故事,遇见就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三是他在巴黎生活的日记,记录着些细小琐碎的点滴日常、思悟感念,真诚敞开了一个大男孩敏感、善良的幽谧心灵。
  •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内容包括:蓝调小镇、米语、废墟上的远方、后山:颜色与记忆的实验场、午睡后的表情、星空肖像、烈焰的遗迹、棉花,棉花、一封信的路途、亲爱的城市、我的老师赵文明等。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在世风开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在唐代空前绽放。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热情,他们热进取、爱美妆、轻规训、喜游耍,热衷精神愉悦,也沉醉于世俗生活。本书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文字讲究而带有活泼之意,徐徐展开一幅唐人生活的画卷。
热门推荐
  •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二)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二)

    青春期女孩的身体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已慢慢具备了女性的全部特征。维护女孩青春期心理健康,搞好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关系到她们一生能否健康成长。 但是,大多家长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孩子成长的烦恼。有些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突然疏离而惊惶失措,或者对孩子比以前管得更严,或者为这种疏离表现出极度伤心,这些做法往往会更让孩子反感,从而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障碍。
  • 豪门隐婚:娇妻哪里逃

    豪门隐婚:娇妻哪里逃

    失恋后醉酒,一不小心乱了性。醒来后.......某女:“一千三应该够了吧?”某男:“你觉得够吗?”某女:“那你要多少?”某男:“一亿。”某女(惊):“什么?!”某男:“没有一亿也可以,那你要还我十万次。”某女:“!!!!!”不小心帮了个老人......某男:“我们结婚吧。”某女:“为什么要结婚?”某男:“因为我爷爷喜欢你。”某女:“!!!!!”有一天......某男:“老婆,我们还没有履行过夫妻义务呢。”某女(脸红):“第一次认识的时候,不是已经那个了的嘛。”某男:“那天晚上什么都没有做成。”某女:“!!!!!”
  • 史前大都市

    史前大都市

    生活在26世纪的女学生穿越到了原始部落。米蓝对着天空呐喊:“老天爷,上帝,你们不要开玩笑,快把我回去!”米蓝在原始部落待了一段时间后放弃了回现代的愿望,开始带领原始人把小部落发展成为一个原始大都市!(??.??)
  • 夫君的三妻四妾:贵妇难当

    夫君的三妻四妾:贵妇难当

    文案:都市女一朝穿越到古代,禀着平安度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行事,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出身上层阶级的她却势必要嫁入同为贵族之家的男子为妻,从此卷入一系列麻烦斗争当中。古代贵族哪家不是攀亲带故、三妻四妾,曲清幽没想到她也嫁了这么一个大家族,还是三大国公府之首,惟有步步为营,凭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硬是争得一席之地。古代宫廷哪有和平安定的?惟有刀光剑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争斗,身为国公府的儿媳妇,哪能置身事外?曲清幽也不得不小心周旋于宫中贵妇之中。为自己,为丈夫,为家族,古代贵妇不好当,看穿越女如何当贵妇?推荐某梦的新文:《一等宫女》http://www.xxsy.net/info/394339.html推荐某梦的最新完结文《世族嫡女》:http://read.xxsy.net/info/369751.html片断一:当他笑着走近时,见她正摘下一朵粉红色的绣球花在手中把玩。于是笑道:“这是要抛给我的吗?”曲清幽原本沉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忽然听到一声男子的声音,有几分熟悉又有几分陌生,抬起头时果见罗昊就站在她的面前,面挂笑容,衣饰随风飘扬,倒有几分君子模样。遂笑着把花抛向他,“那公子可要接着了。”他会是她今生的良人吗?片断二:穆老夫人笑道:“曲家丫头不知是走运还是不走运,偏遇着你。不过这幽姐儿确是不俗,我们定国公府就需要这样的媳妇,方能再兴旺个百来年。”“老祖母想得倒长远。”罗昊端过丫鬟手中的参茶递到老祖母的手中。“别告诉我这老婆子,你小子打的不是这个主意?”穆老夫人眯着鹰眼道,喝了一口参茶,她又开始打趣孙子:“我看那幽姐儿也不像是个容易降得住的主,真不知道你们婚后,谁能降得住谁了?”罗昊笑着道:“老祖母说的怎么好像是两军对垒似的?我的娘子可是娶来疼的,什么降不降的?”片断三:“娘子,什么是爱情?”醉酒的曲清幽歪着头看着他一脸的不解,“笨蛋,爱情都不知道?”“那娘子告诉我不就得了?”“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这道门很窄,只容得下我与你两个人,闳宇,你知道吗?”她想要独占他,这是罗昊的第一想法,“娘子,你想要我永远只宠你一个人是吧?何必要绕弯子呢?”用爱情这么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词语。曲清幽这才想明白她与他原本就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她努力的融入他的世界,但他却走不进她的世界。但是这又如何?她仍会想着法儿让他慢慢地恋上她,恋上她的身,恋上她的心。
  • 读《古文观止》学生活

    读《古文观止》学生活

    文章把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事件,具体可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仿佛真的进入了时间隧道,面对面地聆听历史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一事件的缘起、发生、发展和最后结局。从而,不仅让我们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而感悟到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夺权斗争的尖锐性和残酷性。
  • 倾城之乱

    倾城之乱

    她的出现,足以让所有人都失了颜色,因为她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足以倾城天下。他是天下第一美男子,神话一般的人物,一心只想修道的他在遇见了她后才知世间的一切悲欢离合怎一个情字了得,无拘无束的他心中开始有了牵挂,极力挣扎逃避的他却不知缘分早已注定。他是一国之君,坐拥天下,佳丽三千,却敌不过她那红颜一笑,为了她宁愿放弃整个后宫,一心只为她一人。他是风流倜傥的逍遥王爷,遇到她后却成了随叫随到的跟班,想他一世英名却栽在她的回眸一笑中。还有那个如妖魅一般的男子,他是他的自由化身,他可以不受世间一切束缚和阻碍,代替他的位置守着心爱的人,当一切真相都浮出水面,是“他”,亦“他”是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婴幼儿百科全书

    婴幼儿百科全书

    孩子出生后家长应及时与社区保健部门取得联系,由保健医生来到孩子家里进行访视。主要是了解新生婴儿出生后情况,指导护理和喂养,进行简单体检等,并建立起小孩的保健卡。
  • 津门镖师程天效

    津门镖师程天效

    乾隆十五年,智空圆寂,程天效带领师妹周凤英闯了铜人巷下山还俗。在洪涝的灾荒年去静海买稗扇,气打了沿街抢粮的御粮军。有住静海县养病的礼部司郎励宗万相救。后由励大人介绍为皇上保镖去江南有功,被皇上招进宫封御马快,专押国银和重要物资。沿途山贼闻知有其随队,皆收敛气焰退避三舍。
  • 唯有蔷薇不忧伤

    唯有蔷薇不忧伤

    姜蓝蓝6岁时,母亲将我送到槐树街12号的姜饼店,从此她的人生与姜饼娃娃、姜饼秘方、姜饼店两兄弟联在了一起。哥哥大姜冷酷自私,弟弟小姜单纯善良,性格走向两个极端。林家孙女林巧巧,家庭残破,由心灵扭曲的奶奶抚养,自卑而刚强的她,嫉妒着被收养家庭百般呵护的姜蓝蓝,她爱上小姜,又被自己的奶奶诅咒。中了心魔的她,一直和姜蓝蓝对峙,争夺爱情、秘方和饼店。
  • 星球掌控者

    星球掌控者

    他拥有一枚连接两个空间的戒指!他拥有一颗高于地球上万年科技的星球!他拥有一颗大于地球几倍的星球作为他的地下工厂!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那么他的责任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