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0100000004

第4章 华语电影的工业与美学(4)

其实,现在看得最为清楚,改革开放给予中国电影的价值,就最为突出的体现而言,主要落实在社会层面的市场体制的接受和观念层面的精神开放大度两个方面。

市场问题无需多言,无论是90年代时因为只能迁就市场而似乎会破坏艺术的纷纷议论,还是21世纪初叶担忧加入WTO使脆弱的民族电影大祸将至的恐惧,其实都是体制变化带来的阵痛过程,虽然这一过程显得漫长,也几乎导致中国电影自信力丧失,但一当中国电影迈入市场轨道后,戴着镣铐跳舞的优美已经开始显露和世界接近又别具一格的风格。

于是我们要强调改革开放给予中国电影的重要功绩是创作观念和环境的变化。其中可以看到过去的改革开放已经实现的价值意义,和当前需要进一步推动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而发现的不足。譬如,就从目前任意一部市场很好,也为多数人称道的电影,依然具有横竖不满意的挑剔来看,电影观众的多样化趣味存在说明中国电影处在相对自由的观赏环境中,由此所缺憾的一个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即应该有对于生产和创作放映的更为宽大的环境的期待,以及到了需要更为宽容的创造国产电影机制的时候了。

问题就最终落在观念层面的精神开放大度问题上。改革开放已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观念改变,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一成不变的条规。对于艺术而言尤其如此。中国电影已经受惠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转型、多元创作交融带来的良好局面,而基本因素就是创新观念。但如果说接受市场体制对于中国电影长远发展的价值,是经历过痛苦乃至于无可奈何的选择才得以逐渐适应,那么已经站在市场条件下来倡导对于艺术文化更为宽容的艺术支持,也不亚于当初的抉择艰难。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偏重市场、对于艺术追求似乎难以启齿却又必须强调艺术生产的艺术质量的过程中。在新的机运面前,我们需要再次开拓进取,寻求电影艺术的新发展。

显然我们歌咏改革开放,是期待在中国电影逐步爬升的历史机遇面前,已经具有开放视野的中国电影如何成为多样化和谐格局中的国家文化品牌。这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电影理应面对更高的诉求,包括在文化诉求上实现艺术价值,因为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招牌,在软实力的建设中,文化诉求应当是主流电影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加强情感诉求意识上,电影需要期求商业回报和受众认可,不能违逆世界大潮,但显然在坚持艺术方向,将情感作为艺术表现的核心上必须坚定的观念,这也是中国电影获得市场生存之后,进一步扩展道路扩大发展的钥匙。由此,中国电影在现实表现诉求上还需要坚持努力,中国电影应当多样化,但对于现实社会的表现,对于大众期望电影面对现实问题的心理满足,是主流电影首先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样,中国电影强化道德诉求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表现任务应当坚持,但面向世界的眼光,需要采纳更为切近大众的表现手法。亲近大众是保证电影生存的重要前提。

中国电影受惠于改革开放,其中有曲折和弯路,但革新进取的方向没有变化,我们期待新形势下的观念革新能带来更高境界的艺术自由发展。

改革开放促发市场意识的转变

中国电影创作和体制市场研究,原本是分开谈论的两个问题,但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走到新的发展起点上,即在宏观上将电影艺术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内在艺术把握连带在一起来看待。因为体制、市场已经成为研究创作和发展艺术不能回避的话题。

这也依然是观念变化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成为电影艺术不能不参照的对象之前,艺术与市场的勾连关系难以想象,即便在现在,中国电影如何真正成为世界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在世界文化构成中如何显示重要的存在,也一直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尽管事实是,几年来我们已经取得电影产量和市场收益的良好进展,但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比重中,中国电影其实只占很小的比重。其实,就是目前国内的市场上,也只占不大的位置,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33.27亿元,较上年增长26%。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18.01亿元,占总票房的54.13%,尽管连续5年超过进口影片,但还没有压倒性优势。而在世界格局中如何?2007年,中国共有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20.2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中国共有69部影片销往境外2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总计达到16.42亿元人民币,但其中27部合拍影片的境外票房就达到16.3亿元人民币。2006年,销往境外39个国家和地区的合拍片数量达到31部,票房11.24亿元人民币,而当年境外票房总数为19.2亿元人民币。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总收入在增长,但无论是国内票房总量还是境外票房都其实和泱泱大国地位并不相称。以2006年全年美国国内电影票房收入达94.9亿美元,和2006年美国电影在全球取得258亿美元票房总收入比较,可以看得更为明显。2006年美国电影市场共发行影片607部,比上年增加近60部,其中63部票房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中国2007年度402部电影的票房没有一部能达到5000万美元。尽管我们在历年的世界电影节上都有所斩获,但就大众中的影响力而言,依然不是乐观的态势。

可见,就创作论,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还需要拓展,也还有巨大的延伸的余地,在这里,关键的不仅是创作的深入,还必不可免涉及操作的思路,其中对于市场的关注也是另外一个关键点。

其实,改革开放已经为中国电影打开了开放之门,但中国电影的体制革新和市场改革之路依然要继续进行。回顾历史,在中国电影发展进程当中,曾经有过很长时间只把艺术内容的维持和变革作为第一要点,传统所造就的偏重内容的趋向为中国电影在自足的历史氛围中,曾经也造就出不少出色之作,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市场压力也开阔大度的创作锻造出中国电影的一批经典,证明艺术创作不见得只能以市场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艺术自身的质量要求对于精致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承认,艺术有天然的本质,作为艺术品的对象,内容成为很长时间的追求要点是自然合理的。正因为此,在进入市场体制后,人们往往习惯性地把中国电影发展中的问题都首先归结到创作剧本不如意上,忽略创作环境和背景全然变化的影响作用——这实际上延续着对艺术内容的重视和把持。在作为独立产品创造的时候,的确完全没错。创作自应首先来自内涵,内容是维持品质的核心要素,故把所有发展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内部似乎合情合理,因为根源于个体创造的作品,比如说文学作品、诗歌作品,没必要关心社会的制约。由此,艺术创作性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基于以上原因,也很好理解电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作为电影文学和电影剧作来看待,注重文本阅读的偏爱,显示了电影作为阅读时代的影子。电影乃至于影视作为“电影文学”、“影视文学”的价值被放大,也带来对于影像给予观众的吸引力价值的淡漠,和创作忽略影像对于市场观赏感官意义上的价值。

但时代变化后,这是越来越需要纠正的观念。

显然,作为当今文化产品和大众艺术的对象,电影不能只限于电影剧作文本的阅读,而越来越成为影像的阅读。在这里我们看到,从过去器重电影文学,到现在对于影像语言的重视,观念把持的变化非常重要。虽然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像阅读的共识也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电影文学性意识的影响依旧余存。但时代观影经验不可扭转,重视影像自身,强调影像艺术的魅力,以及重视市场大众的审美需求的观念已经确立。无论如何,从剧本创作观到市场把握观的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是什么的误解:电影不是文学的延伸,文学的延伸是剧本论;电影不是戏剧的延伸,戏剧的延伸是表演论;电影也不简单是舞台的延伸,舞台的延伸是身体语言或者是明星决定论。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是声画艺术整体的美丽,是音与影结合的奇妙东西。所以,就创作论,影像意识的改变,也就使电影摆脱了个体阅读的理解,成为独特的群体观赏,而这就必须看到电影大众文化产品性质得到了明晰的确认。大众文化对于影像的要求影响着电影的创作,于是我们发现电影强大的影响就是对影像语言的重视。革新语言就是革新电影,革新技术也是革新电影语言的表现,近三四年我们已经看到影像语言和技巧追求带来电影创作的明显变化。

简言之,把电影作为大众欣赏对象就决定了电影受社会大众要求的影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而这成为我们现在讨论体制改革和创作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总之,中国电影从对艺术内容的重视,到对体制和市场的器重,既是发展的顺乎自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电影规律的尊重,更全面衡量了电影艺术作为市场产品的必须要素。显然,电影的品类只有内容的艺术衡量,不足以区分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和文学的差异。由此必须要注意市场观影要求,市场因素的介入是电影创作摆脱单一想象而建立艺术与观众需求之间正态关系的必要之举。当然,这里也可能带来一些令人忧虑的东西,若干年来不少人对电影剧作水平减弱的忧虑实属自然。但这一转型必然到来,因为从艺术到市场转变的观念,不仅是理念上的进步,也是中国电影终于迈上传播时代和商品生存时代的必然,它有时牺牲的就是剧本内容的单一衡量,但带来的正是我们需要探究的创作与体制改革问题。

显然,创作观念的迁变标志着我们已经转换了一个时代,在图像时代,电影创作和观赏,不能不考虑观众市场的需求,剧作的张弛、结构的变化等都已经遇到新的认知要求的影响。不用说“90”后的一代,就是“80”后的一代人对剧本内容到底器重多少,和对影像的观念到底器重多少,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这无疑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放开思路看世界,且不说有人断言电视即将消亡,单论网络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和网络对于认知媒体新格局肯定是难以估量的大问题。

中国电影自身的改革和外在市场调整的不可避免。中国电影面对的市场应对和体制改革,从90年代正式开端并逐步展开,其影响要素包括:一是90年代中央几个改革文件的出台,推动了电影市场化的进程;二是国外大片的引进,改变了观众对于电影单一化认识的视野;三是大众喜好的贺岁片的诞生,造就了市场趋利关系的进展。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并为人注目,继而成为我们现在谈论问题的默认对象,市场已经无可奈何地成为第一位的创作取舍。民营影视公司几乎成为2007年电影创作批量生产的重要主体。尽管我们理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体制改革并没有根本实现,包括集团体制的形成与问题等,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和现代多样的生产主导方,已经显示出体制改革初步的状况。2007年度402部影片创作中,民营公司独立摄制和合作出品的影片高达267部,显示了远别于传统生产的格局。多投资主体的合拍片越来越多,可以看到电影体制改革和创作的基本走向。

十余年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果很多,但是最明显的,第一还是观念变化,它促使政府转变观念,促使生产主体变化,促使观众接受多元化,促使发行体制适应市场变化,促使放映体制和院线的调整,而其中毫无疑问观念变化最重要。第二是生产体制的调整,投融资渠道多样和活跃,高成本创作增多支撑着市场,而低成本创作依然是主力,数量占据绝对多数。第三个变化是发行放映体制的革新。其中院线制度走过了5年历史,到2007年底,全国已经有34条院线,共有1427家影院,新增银幕块数493块。2007年中影星美、北京新影联、上海联和、北京万达、中影南方新干线五条院线全年票房均超过3亿元。显示了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创作问题上我们需要把艺术内容表达和市场体制和环境因素连带起来进行思考。于是,以下几个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第一,前面谈及的艺术内容和市场要求的衡量之间形成了一个文化上的冲突,协调发展是我们思考的视野。艺术内容衡量和市场要素的衡量,专家们对于一些创作在这一点上的分析都涉及如何协调的问题,过去出现的《色·戒》、《苹果》、《集结号》等引起不同议论的影片,就包含了两者的冲突,为什么呢?这些影片的创作其实符合或者说屈就于现在的市场要求,无论是身体语言,还是其他的因素,在我们目前文化上形成了冲突,故而导致不同议论。注意对外解决市场和观众的协调,对内解决创作内容之间的矛盾是考量创作者境界的重要问题。第二,现在的矛盾就是市场观赏要求和技术演进与表现内容之间的背离。从《英雄》、《十面埋伏》的初现端倪,符合市场变革的要求,到《无极》等被人唾弃,走到偏执的一端,凸显了两者之间的背离和矛盾,再到《集结号》市场追求与艺术把握之间的协调,显示了内在与外在追求的相对和谐。第三,类型和性状的创造把握。追求影片的类型和性状创作与现实矛盾越来越难以把握。最典型的就是《集结号》。《集结号》一出来的时候,宣传口号目标明显,即叫商业大片。它最初的宣传口号和现在的理解未必一样,现在很多人理解该片为具有艺术情感追求的大片,更靠近艺术,但作为深谙市场的操作方,始终把影片作为商业大片来宣传,造就了一些疑惑性:现代影像观念认知上的观众都把它当作和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感化大片相雷同;创作者认为是商业大片,而大部分观众把它当作艺术大片。而事实上2亿多的商业回报的巨大成绩,和所遇到的政治上的是非挑剔,形成很大的背离。作为类型的创造和事实放映上产生的矛盾,正好体现了体制上和创作观念上的问题。

这正说明,创作和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发展需要辩证看待的对象。

同类推荐
  •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我国的家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从商周到秦汉,是以席地跪坐的方式为中心的家具;从魏晋到隋唐,是席地坐与垂足坐并存交替的家具;北宋以后,是以垂足坐为中心的家具。总的趋势是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
  •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与生俱来的依恋:走进艺术设计

    本书上篇主要讲述了艺术设计的来历、特点、本质、内涵,以及在现代生活的作用、地位;下篇则选取艺术设计中最具代表的衣、住、用、看几个环节做样板,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加上自己动手训练这两种方式。
  •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热门推荐
  • 无极帝

    无极帝

    轮回转,创世出,众生俯首之!九天陨,十地灭,三千大世界!视天道为蝼蚁,剑筑凄厉挽歌!冷眼世间恩怨,倾国佳人相随!手掌天下生死,脚踏巅峰轮回!玄功横盖寰宇,万古唯朕一人!
  • 朽纪元

    朽纪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地自古物产丰富,民俗文化多姿多彩,但山川峻险,古代交通十分不便。古人为了贸易和文化交流,不惜犯险往来崇山峻岭之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类似西南丝路和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与宝藏。宝藏,真相?请看甄二郎如何在陷阱中探出宝藏。从“孤峰寒梅”到“断壁苍松”、从蛮子洞到古墓群、从三寒门到巫山神女峰。一路惊险探索,各路人马尽显绝技神通,红白黑脸暗藏诡计阴谋。
  • 农家贵妻

    农家贵妻

    重生成了古代农家女,家徒四壁穷不铃铛,渣男爹无情无义不是人,娘亲软弱无能任人欺,还有不知歪瓜裂枣未婚夫,为了娘亲和弟弟,打倒毒辣公主后娘,斗倒强悍婆婆,忽悠精明公公,且看,她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村姑,一步步走上高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孤女宅斗手札

    孤女宅斗手札

    被大房算计产业,被三房算计嫁妆,被王爷看上,被太后嫌弃:这是青蕴出嫁前。被小妾使绊子,被宫里人来回折腾,被丈夫宠上了天:这是青蕴出嫁后。孤女——王妃——国夫人,这是青蕴的一生。
  • 绝色雇佣兵:废柴大小姐

    绝色雇佣兵:废柴大小姐

    当一生肆意狂傲的雇佣兵女帝莫邪,进入混元大陆将军府废柴大小姐莫邪的身体,废物的死而复生,突现的妖异紫瞳,风云转变,代表的又是怎样的宿命?且看女帝莫邪如何在异世再度登上顶峰。简介无能,主要还是内容。
  • 绝处逢生:世界知名企业大逆转经典案例

    绝处逢生:世界知名企业大逆转经典案例

    本书精选了曾经陷入过尴尬境地的世界知名企业做为案例。针对这些企业的成长经历,本书从“陷入困境”、“绝处逢生”、“案例启示”三个部分入手,前两部分回顾了他们曾经走过的由衰而盛的道路,第三部分由资深企业管理研究人员执笔,对案例进行了深刻分析,旨在为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的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帮助他们东山再起,重展雄风。
  • 网游之毒草

    网游之毒草

    讲一个曾经的游戏高手玩脱破产后再度翻身的故事……
  • 玉鸣

    玉鸣

    看主人公如何在魔兽的世界主宰,看主人公主宰后又何去何从
  • 屠仙之重建规则

    屠仙之重建规则

    何为修真?不过是修行自身,寻求真我。贵为仙界却处处充满阴谋诡计,尔弥我诈。这叫什么仙界,修的哪门子真,算怎么个仙人!“我定要屠尽你们,还修行人一个安宁!”安如山在一个星河灿烂的晚上手指头顶那天说道。看主角是如何一步步从凡间修炼,直至重建仙界法则!
  • 无上神尊

    无上神尊

    看纨绔小子如何翻云覆雨,手掌乾坤,斩断命运的枷锁,踏上逆天之路。推荐好友力作:《逆仙改命》:http://www.huanxia.com/book74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