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5300000014

第14章 棕色语法(5)

①希帕蒂亚(Hypatia,约370—415):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世界上已知的第一位女数学家,三十岁不到就成为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哲学学派的学术领袖。这位聪慧的女性是一名异教徒,其在异教经院哲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异教的信奉使她惨遭基督教暴民谋杀,成为千古悲剧。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意大利诗人、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以爱情抒情诗集《歌集》(Canzoniere)而闻名,由于当时西欧都是使用拉丁语写作,故彼特拉克被称为是“第一位用意大利语写作的白话抒情诗人”。——译者注道元在一次谈话中说道:“强运自己修证万法为迷,万法进前修证自己为悟。”①将这个观点运用到语言理论上,我想,它暗示的是,偏重逻各斯的欧美哲学家不加批判地提出语言是人类特有之天赋的观点,认为语言起着建构这个混乱世界的作用,不过是一种错觉。相反,宇宙精微而多层的秩序已然找寻到了自身进入象征结构的方式,给予了我们数以千计的有关人类语言的棕色语法。

①引文出自道元禅师的著作《正法眼藏》。——译者注

第六章优良、荒芜和神圣清除荒野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和家人就一直生活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内华达山脉的一块土地上。这儿的山脊斜坡略显“荒芜”,地貌状况不是特别“好”。在淘金热最初的几十年间,这里的原住民尼士南人(或南迈杜人)几乎都被迫背井离乡或惨遭灭绝。因而,似乎很难找到幸存者可告知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究竟有哪些地方曾一度被视为“神圣”之地。尽管如此,只要肯花时间,留心观察,我想我们会再次感受到并发现那方圣土。

“荒野之地”、“优良之地”、“神圣之地”——无论是待在家里的山区农场干活,还是在市镇召开的政治会议上,抑或在研究原住民问题的其他领域,我都能频繁听到这些术语。通过对这三类土地的研究,或许我们能洞悉一些问题,有关诸如乡村栖居、生计维持、荒野保护以及第三、第四世界国家抵制来自工业文明的诱惑等等。

我们对“优良之地”的理解源自农业。在这里,“优良”(如“优良土壤”)狭义上是指能培育出小范围优良品种的土地,与“荒野”相对,指可栽培植物。农作物生长期间,人们需要灭虫、驱鸟、拔草。而荒野则呈现出一番令人沮丧的景象:鸟飞虫爬、动物打洞随处可见。但这并不能断定荒野之地就是不毛之地。对于庞大复杂的植物群落来说,任何一种植物,不论大小,都有其适宜生长的土地。对于以狩猎和采摘为生的民族来说,广袤无垠的富饶大地与整个野生自然系统就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在他们眼里,大片耕地似乎才显得怪异而绝非优良,起码在他们最初的认识阶段,这类土地不会被视为优质土地。采摘民族以旷野植物为生,每天外出游走,四处采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其生活局限于阡陌纵横的版图里。他们的土地是由各作物高产地(即清整开垦过的田野)与道路(即穿过幽深恐怖的森林小径)构成的点线连接——这便是“线状路线”(linear)的开端。

对于前农业时代的人们来说,荒野是神圣的,理应给予精心照料。

在早期的农业文明时期,宗教仪式所用耕地或寺庙特别用地,有时会被视为神圣之地。那个时期的宗教繁荣未必会因整个自然界的兴盛而欣喜无比,宗教人士只关注他们自己的丰收。这种培养理念从概念上可延伸为保障精英阶层的人员关系而进行的某种社会规范训练。“修行”(spiritualcultivation)这一隐喻指的是剔除圣者本性中的野性部分。

这就是土地神学。但一旦牛属和猪属谱系中的成员,比如牛和猪,其本性中固有的野性被剔除后,它们就会逐步退化,从生活在荒野里的聪明而警觉的动物沦为懒惰的产肉机器。

原始森林中的某些小树林以“圣地”的形式一直留存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当时城邦的统治者曾带着矛盾的心理来看待这些圣地。它们幸存下来,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耕种的人们仍能依稀听见古老方式的召唤,那些前农业时期的传说依然在附近被悄悄谈论。后来,以色列诸王开始着手砍伐圣林,并将此项工作交由基督徒完成。“野性”一词或许也蕴含着“神圣”之意的观点,这可能还得追溯到西方的浪漫主义运动。十九世纪对荒野的重新发现反映了欧洲当时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即反对形式理性主义和开明专制制度下所灌输的感觉、直觉、新民族主义以及伤感民俗文化等思想。在虔诚的信仰和修行并存的背景下,我们所听说的圣林、圣地这一情况仅出自于以古老地方为中心的文化。其中,还有部分原因则是出于公用地之传统,即“优良”

土地变成了私有财产,而荒野和圣地则成为人类共享的资源。

纵观世界,在沙漠、丛林和森林里生活的原住民正面临一波又一波的无情入侵,且这种侵犯已渗透到他们最遥远的领地。这些土地,不管是被条约规定,还是被默认许可,均被遗弃在那里供原住民使用,因为主流社会误认为北极苔原、干旱沙漠或深邃丛林都是“非优质之地”。于是,原住民的抵制运动随处可见。这是一场殊死争斗,是资金匮乏的弱势群体与实力雄厚的财团之间的争斗。他们抵制这些财团在当地砍伐树木、勘探石油或开采铀矿。之所以坚持不懈地斗争,不仅仅是因为这里一直是他们的家园,还因为这里的有些土地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后一种情况促使他们不遗余力地拒绝出售土地,抵制巨大诱惑,比如收取现金或是接受搬迁。当然,有时这种诱惑力太大,蛊惑性太强,他们也终会屈服而选择离开家园。

因此,当前一些非常切实的政治问题是围绕某些土地是否具备传统宗教用途而引发的。一九八二年春,我在蒙大拿大学与拉塞尔·米尔斯合作了一个项目。他是美国印第安人运动的发起者兼活动家,正试图为拉科塔族的黄雷霆营以及黑山周边其他印第安人寻求支持。雷霆营所在的古老部落领地,当时还归美国林务局管辖。这些原住民想阻挡采矿项目进一步扩展到黑山地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那片失而复得的特殊领地是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圣地。

加州州长杰里·布朗任职期间,特地为加州印第安人创建了美国土著人遗产委员会,还委派了一些长者负责寻找与保护加州的圣地与土著人的墓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著人与土地持有者或公共土地管理者之间的种种冲突,因为这些管理者早已将这些地方视为私有财产而开始进行开发。他们之间的纷争往往涉及传统墓地的遗址问题。这一颇为敏感的举措,虽只能勉强得到白人选民的理解,但在所有土著人社区中,还是激起了一片感激的涟漪,赢得了不少赞许。当初在美国,为了确保宗教自由的时候,白人基督教创始者极有可能未考虑美国印第安人的信仰。即便如此,多年来,一些法院的裁决均表示支持某些美国土著人的教会工作。然而,宗教与土地的联系还是一直受到主流文化和法院的抵制。对于欧裔美国人来说,这种古老的宗教崇拜着实令人费解。诚然,这或许缘起于一个事实:哪怕仅仅是一小块土地,只要被视为圣地,这些土地也将永不出售、永不征税。这对于主张无休止进行物质主义经济扩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水坑

在狩猎和采摘的生活方式中,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均可在共同拥有的领地上享有非常平等的权益。那些被称为荒野且神圣的地方有着诸多用途。那里既是女人们的隐居之处,也是逝者的长眠之所,同时,还是对年轻男女实施特别教育的地方。像这样的地方一般都充满了神圣感,载负着超凡的意义与力量。关于这些地方的记忆历时久远。一九八一年秋,应澳洲原住民艺术委员会之邀,我和榊七夫①、约翰·斯托克斯前往澳大利亚教书,朗诵诗歌,并与当地原住民的头领们和孩子们开展一些坊间活动。大部分时间我们待在澳洲中部沙漠的南部和艾丽斯·斯普林斯市的西部。起先,我们去了皮詹加加拉部族的领地,随后沿西北方向驱车三百英里,抵达平特比部族的领地。在中部沙漠生活的原住民依然操着他们本族的语言,其宗教保存得完好无损。绝大多数的年轻男子,甚至包括那些去艾丽斯·斯普林斯市读中学的男孩子们,仍会从十四岁起开始接受宗教启蒙教育。他们会离校一年,被带进丛林,徒步旅行学习丛林生活方式,了解本族的地貌风景,积累动植物的相关知识,最后完成宗教入会仪式的教育。

在一位名叫吉米·特俊古拉依的平特比族长者的陪同下,我们从艾丽斯·斯普林斯市出发,开着一辆卡车向西边的泥路行驶。一路上尘土飞扬,颠簸摇晃。当我们在敞篷货车的长椅上坐稳后,吉米开始语速飞快地跟我讲述这里的风土人情。谈到远处的一座山时,他告诉①榊七夫(NanaoSakaki):日本流浪诗人,斯奈德的好友。——译者注我,在澳州土著神话开天辟地时期,一些小袋鼠曾跑到那座山上去,邂逅了一些蜥蜴女精灵,发生了一些有点恶作剧性质的故事。他总是没完没了地唠叨一个个的故事,从这座山说到那座山,一个故事还没讲完,另一个就插了进来,很难收尾。当时,我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

半小时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正在体验一种加速版的故事讲解方式。

原本这些故事可以在徒步旅行中,悠闲地花几天工夫边走边听他讲述的。特俊古拉依先生和蔼可亲,仅仅因为我的到来,他便感觉到自己有义务和我分享这些古老的传说。

因此,谨记:当你徒步旅行几百英里,步履匆匆,且常夜间奔波,通宵行走,而白天只在金合欢树阴下打个盹时,你总会在途中听到这些故事。假若你的旅途有一名长者相随,你可能会拥有一张记忆的地图,充满了传说、民谣以及一些实用信息。即便独自一人出发,只要吟唱这些歌曲,就会把你带回原来的地方。或许,单单靠着你曾学会的歌曲的引领,你就可以去一个陌生之地游逛。

我们在一个叫作艾匹丽的水坑边露营,与来自周围沙漠之乡的许多平特比族原住民聚会。艾匹丽水坑约有一码宽、六英寸深,位于一片灌木丛生的浅沼地中,那儿栖息了许多小雀鸟。人们在二十五英里以外的地方宿营。在方圆数百万平方英里土地上,这是唯一一个在干旱季节仍波光粼粼的水坑。按习俗,这地方一年四季都对外开放。半夜时分,吉米和其他几位老人还围坐在一小堆荆棘丛燃烧的篝火边,谈天说地,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旅行之歌。就这样,在美妙的歌声中,大家思绪飞扬,天马行空似的驰骋于沙漠旷野里。他们和着歌曲的节拍,用两个回飞镖,有节奏地敲打。有时一曲唱罢,他们就会停下来,哼一两段,互相争论一下歌词,然后又接着唱起来。他们彼此互相推让,让对方起个头。吉米后来跟我解释道,因为旅途歌曲唱得太多,一轮又一轮,他们没办法记住所有的歌词,只好不断练习。

他们总会如此开始每夜的旅行话题:“我们唱什么呢?”接着,就有人附和:“让我们唱《步行到达尔文市》吧。”然后,他们就出发,一路上喋喋不休地争论、唱歌、击拍。当时,正值满月:在清冷的月色中,朵朵白云随着沙漠里的微风漂浮着。我早已得知这些长者喜欢红茶,所以一个晚上要在火上烧好几壶开水,并按他们的习惯,在红茶里加放很多白糖。每当这些唱歌的人想喝茶时,他们就会停下来。我总是问吉米:“今晚你们走了多远啦?”他总是答道:“嗯,我们走了去达尔文市路程的三分之二了。”这种说话方式比较有意思,可当作在尚无文字出现的社会里,将风景、神话和信息全编织在一块的例子。

一天,当车行驶到艾匹丽水坑附近时,我们停下卡车。吉米与其他三位长者下车后,跟我说道:“我们将带你去这里的一个圣地看看,我猜你也够格了。”于是,他们转身,告诉那帮男孩们留在后面。当我们攀爬基岩山时,这些平时异常活跃、高声阔谈的土著汉子们开始降低声音分贝。攀爬到较高的地方时,他们开始悄悄细语,整个举止行为都发生了变化。有个人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道:“现在,我们大家正在靠近。”然后,他们四肢贴地、匍匐前行。当我们往上爬完最后两百英尺,越过一个稍微隆起的土包时,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小盆地,四处散落着奇形怪状的碎石。他们小声言语,声音里充满了对那个地方的敬畏之情。然后,我们原路返回,在某个地方站了站,又继续往前走,一直到了另一个地方,大家的声音才明显变大。等回到车里时,每个人又开始大声喧哗,绝口不提那片圣地了。

这实在太震撼了,真是铭心刻骨的记忆。后来,我才得知,那儿的确是青年男子们被带去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我乘坐这辆敞篷小卡车沿途旅行,在凹凸不平的泥泞路上颠簸了数百英里。然后,我们徒步进入一个层峦叠嶂、怪石林立的山村,直到发现所有的路已到了尽头。我正被带去一些特殊的地方。那里,怪异的巨石比比皆是;每个石面和琢面都是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

顺着一条隐蔽陡峭的隘路往前走,一个洞口突兀而至,只见两面悬崖峭壁交界处有一小块沙层,那里有葱绿的灌木丛,一些鹦鹉正在欢叫。

我们离开这块沙层顺着悬崖往下走,突然来到一个水坑边,一个三十英尺的岩峰巍然屹立在那里。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超乎寻常,奇异无比,有时你甚至会觉得这里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在这附近,还经常可以看见古老的象形文字。当地人称这些地方为“受教之地”,有些还是某些图腾原型的“梦幻之地”。在方圆数百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传颂着许多关于这些神奇之地的歌谣与故事。

“神话梦幻”(dreaming)或“澳洲土著神话开天辟地时期”

(dreamtime)指的是由于时间变迁、物换星移、种群交流、雌雄共体而产生的颠覆性创造性运动,使整个地貌风景随之发生改变的时期。

我们常常把这看作“神话历史”,但它并非每时每刻都真实存在。我们不妨说“此刻”是真实的存在,与时间的因果关系模式相比,这是一种创造和存在的永恒时刻模式。时间是人类主要栖居的王国。在时光中,古往今来,多少世事成为历史,万物也在时光中得以演化与进步。

一二四年初冬,道元禅师在他晦涩而有趣的谈话中提及这两种模式的决定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时间/存在”模式。

同类推荐
  • 字字锦

    字字锦

    《字字锦》作者陆春祥从现代视角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解析了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如《东坡志林》、《容斋随笔》、《郁离子》、《颜氏家训》、《贞观政要》、《荀子》、《列子》等等,深入浅出地解析其中的哲理,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文笔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 眼光

    眼光

    本书是本散文集,文中虽然很多写的是生活中的事,但作者有一双锐利的审美眼光,擅于将许多人眼里看似很普通、很平常的东西,从中发现美、提炼美,体现出智慧、善良、美、真、自由、希望和爱。每一篇散文如同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供人品尝和回味。
  •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韵律和谐,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许多经典诗作,大多收入四部诗集之中。朱自清先生曾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这本诗选以爱情为主题,由台湾著名诗人、评论家莫渝先生编选。爱情是徐志摩丰富情感的缩影,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也以情诗最具特色,因而这本情诗选包含了徐志摩诗歌的精华。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卫王飞剑

    卫王飞剑

    寄凡之国的王的护卫队,名曰卫王飞剑。人员人数均未知的秘密组织,他们是王的下属呢?还是统治着王甚至整个国的人物呢?
  • 惜缘

    惜缘

    奋斗崎岖路,无奈忽视所爱,未知伊人流泪,仅为爱人营造铜墙铁壁般的避风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月夭阁之桃之夭夭

    月夭阁之桃之夭夭

    「月夭阁」系列第一部(卷一)-桃之夭夭“你听说过「月夭阁」吗?”“那是什么?新一任地狱少女的家?”“当然不是,是收留魂魄的。”“你看地狱少女看太多了!!!”我叫桃夭,下面就让我描绘出这如梦境一般的十年......
  • 挑情女帝师

    挑情女帝师

    作为黎国太傅唯一的女儿,慕容晏没想到自己“咻”的一下就变成了开国第一位女帝师……明明深爱着被软禁深宫的温柔皇兄,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被残暴皇帝吸引……可是他明明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啊!在她·陷入两难的境地之后,却又遭遇相识多年的师兄表白,甚至要带她私奔天涯……这这这……到底是和皇兄浪迹天涯醉卧塞外,还是和皇帝深情相拥老死宫中,抑或者接受师兄亲上加亲?慕容晏彻底晕菜了……
  • 木棉花下的爱情

    木棉花下的爱情

    爱情?纠缠?恩怨情仇?相遇?到底是缘分?还是错缘?一场爱恋的结局,到底是悲伤痛苦?抑或是欢天喜地呢?
  • 暖心夫妇穿越记

    暖心夫妇穿越记

    “什么?老公我们竟然一起穿越了!不过为何这么狗血,你穿成了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还有一个貌美如花的皇后!不过你动她们试试!”“老婆,我最爱的人她就在我的身边。”(ps:宠文,宠文,宠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别来无恙旧时光

    别来无恙旧时光

    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是先经历青春还是先经历爱情
  • 爱情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谎言

    爱情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谎言

    承诺常常很像蝴蝶,美丽的飞盘旋然后不见Promisesareoftenlikethebutterfly,whichdisappearafterbeautifulhover.Fadingistruewhilefloweringispast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虽然是新增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就其源流来说,是由原来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课程及其后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演变而来的。可以说,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前期上“中共党史”,80年代后期改革为“中国革命史”,90年代后期开始上“毛泽东思想概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课程改革。对于这一重大改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顺利地完成从原来“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转换?如何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历史性更强的课程同样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 独宠商妃之墨涵清歌

    独宠商妃之墨涵清歌

    她,南宫涵,是被一只玉镯带来到异世的少女,既来之则安之,接手义母的家业,在商场上玩得风生水起,身份的疑云让她来到御城。遇见了孤傲神秘的墨凌染,结识到温文尔雅的夜岚曦,还有曾经受她帮助的靳寒。身世揭开的同时,一场隐藏多年的阴谋也随之浮出水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