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1900000002

第2章 右军书扇(1)

“右军书扇”形容书法精妙、奇绝。

此典出自《晋书·王羲之传》。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的官职,所以人们又常称他为“王右军”。

有一次,王羲之来到一个门生家里,看见榧(fěi)木案几光滑明净,非常兴奋,就在案几上面写起字来,一半真书(即正楷),一半草书。后来,这些字被门生的父亲误刮掉了,那个门生非常震惊,懊悔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见到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叫卖。王羲之为她题扇,每把扇子上各写五个字。开始时,老妇人的脸上显出不悦的神情。王羲之对老妇人说:“你就说是王右军题写的,每把可卖一百个钱。”老妇人就照着他的话去做,结果人们都争着买她的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扇子来,请王羲之题写,王羲之笑了,没有答话。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器重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

运斤成风

“运斤成风”这一典故通常用来形容技艺高超,才能卓越。

此典出自《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有一次,庄子送葬,路经老朋友惠施的墓地。庄子回头对随从说:“楚国的国都郢城里有个人,在粉刷墙壁时鼻尖上不小心沾了一点苍蝇翅膀大小的白粉,他就请一位有名的工匠帮他把白粉削去。只见那个工匠抡起斧子,呼呼生风,应声削去,白粉被削得一干二净,而鼻子完好无损,郢城的那个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这个消息,就把工匠叫来,对他说:‘请给我表演一下。’工匠说:‘我很愿意表演给您看。遗憾的是,能与我配合的那个伙伴早就死了。’自从惠子死后,我也没有伙伴了,没有可与谈话的人了。”

造父习御

“追父习御”说明学习各样技术,必须严格训练基本功。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

造父的老师名叫泰豆氏。造父刚开始跟从他学驾车时,谨计礼节特别廉卑,但泰豆三年不给他传授技术。造父越来越恭谨,于是泰豆便告诉他说:“古诗说过:‘制造好的弓匠人的子弟学其技艺时,一定要先学习做箕;擅长冶金者的子弟学其技艺时,一定要先学习做裘。’你先跟着我学快步走路。走得像我那样,然后才可以手拿六根马缰绳,驾驭六匹马的车。”

造父说:“我全都听您的。”

泰豆便竖起一根根木桩子作道路,大小仅够脚踩住;按照脚步的间隔安放在路上,踩在上面行走。快步来回跑,都不会跌落下来。造父学习它,三天就掌握了全部要领。

泰豆感叹地说道:“你真是很聪明啊!掌握得这样快啊!其实驾车这件事也是这样的。前时你走路,得之于脚,应之于心。推广到驾车,步法协调由辔衔约束,速度快慢用嘞口调度;御车的度数,掌握在心中,控制在手上。内得于心,而外合于马的脾性,因之能做到进退全乎绳墨,旋转舞蹈弯合于规矩,跑到远方而还有余力。真正掌握驾车的技术,应当是:马嘞控制是顺应着缰绳,缰绳掌握得好,是服从手的控制;手的熟练动作,是服从心的指挥。那就可以不用眼看,不用马鞭驱赶;理得心安,体热端正,六根缰绳不乱,二十四只马蹄跨出去不会有差错;旋转进退,全都合乎节度的。这样,车道的大小能容纳车轮就足够了。道路宽窄能容纳马蹄也就可以了;不会觉得山保的危险,原野的平坦,它们都是一样的。我的技术全都传授给你了,你记住它吧!”

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比喻射技高超。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

甘蝇是古时候有名的神箭手,他把弓一拉开,野兽就倒在地上,飞鸟就掉了下来。徒弟飞卫跟着甘蝇学射箭,本领更超过了他的老师。有个叫纪昌的又跟飞卫学射箭。飞卫对他说:“你要先练习不眨眼睛,然后才可以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躺在妻子的织布机底下,张大着眼睛,死盯首一上一下的脚踏板。两年之后,即便是锥子的尖头刺到他眼眶里,他的眼睛也不眨一眨了。纪昌把自己练功的经过告诉了飞卫。

飞卫说:“功夫还没到家,必须锻炼视力才行。达到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大,把模糊的东西看得非常清楚,然后再告诉我。”

纪昌回去用牦牛毛系上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朝南,目不转睛地望着它。十天之间,看见虱子渐渐变大了;三年之后,看那虱子竟有车轮那么大。这时再看其他比虱子大的东西,都好比是山丘。于是就用燕国牛角造的弓,北方蓬梗做的箭,去射那虱子,不偏不倚正穿过虱子的心脏,而悬挂虱子的牛毛并没有射断。他把这情况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起来,拍着胸膛说:“你把射箭的门道真正掌握了!”

空前绝后

“空前绝后”这个典故比喻某件事情或某种艺术成就超绝古今。

此典出自《宣和画谱》:“顾冠于前,张绝于后,而道子乃兼有之。”

晋朝时,有一位大画家叫顾恺之,他学问渊博,绘画闻名于当时。他画人物,从来不点眼睛,有人就问他其中的原因,他说: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国,也有一位大画家名叫张僧繇,这个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及佛像,梁武帝时建了很多寺院佛塔,梁武帝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眼珠,别人问为什么不点睛,他说:恐怕点了眼珠后这些龙就破壁飞走了,人们再三要求他试一下,他便点了两条,果然两条龙都破壁飞走了,而没有点上眼睛的两条龙依然还在墙壁上。这一传说虽然很荒诞,但说明他作画的功夫是很深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一个更加有成就的画家叫吴道子,他对画山水、佛像造诣很深,笔法绝妙,有书圣之称。”据说,他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三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据说看过这幅画后,很多人都改过自新了。

《宣和画谱》在评价吴道子的作画成就时认为,顾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两者兼而有之。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比喻不称职的人充占职位。

此典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君王,姓田,名辟疆,又叫齐宣王,他非常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吹竽(竽是一种乐器,把很薄的铜片制成叶子,装在管子上头,吹起来能够发出声音;再把这样的管子一共三十六根,合在一起,装在一个壶子上面,才造成一个竽。)。宣王为了能常常欣赏那种竽乐的吹奏,又喜欢听合奏,便经常供养着三百名吹竽乐手,一吹起来,便三百人一起演奏着。当时齐国有一个人,自称为南郭处士的,他请求齐宣王让他加入吹竽乐队;齐宣王十分高兴,并且给他很优厚的待遇。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泯王继位,他也一样地喜欢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合奏,而是喜欢欣赏独奏。他叫那三百名吹竽手,依次地每一个轮回演奏给他欣赏。命令刚下来,南郭处士就偷偷地逃走了。原来他根本是不会吹竽的,在那音乐大队中混了多年,也没有把吹竽这一种技艺学会;他害怕齐泯王要他表演独奏时,要露出马脚来。

老妪能解

“老妪能解”形容诗文的通俗易懂。

此典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夜话》:“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在唐代的著名诗人中,白居易是位佼佼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先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年间,白居易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表请求严厉处罚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白居易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摒弃“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白居易的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在唐诗中是很出名的,受到后人的称颂。

据宋代和尚释惠洪编的《冷斋夜话》记载,白居易作诗时,经常把酝酿好的诗句读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然后问她们能不能听懂。老妇人说能听懂,他才采纳。不然的话,他便进一步修改,直到她们能听懂为止。白居易的诗歌“老妪能解”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把事情办好。

此典出自《列子·说符》:“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够射中目标了,他兴高采烈地来告诉关尹子。

关尹子问他:“您知道您为什么能射中目标吗?”列子想了想,回答说:“不知道。”于是,关尹子就对他说:“不行,您还没有学好。”

于是,列子回去又练习了三年,三年后,他又来报告关尹子。

关尹子又问:“您知道您为什么能射中目标吗?”列子立即回答说:“知道。”

关尹子说:“行了!您已经学成了。这其中的道理,您应当永远记住,一定不要忘记了。而且不仅是射箭,治理国家和处事为人都应该这样。”

面壁功深

“面壁功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此典出自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南北朝时,有个和尚名叫达摩,据说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他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南朝宋末,他乘船来到广州。传说,他先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因与梁武帝面谈不愉快,就前往北魏洛阳,后来在嵩山少林寺住下。

达摩到少林寺后,日日夜夜地面对石壁而坐,一言不发,人们谁也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他这样坚持了九年,直到寿终正寝。

达摩面壁九年,被立志修行的僧徒们传为佳话,后人还据此编出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有的说,在少林寺的石殿西边,有一块大石壁,隐约可以看到达摩静坐在那里的姿态,这就是达摩九年面壁修行留下的痕迹。

妙画通灵

“妙画通灵”本来是表现顾恺之为人超脱的故事。后人以“妙画通灵”一词形容画品绝妙,世上少有或形容画家技艺高超。

此典出自《晋书·顾恺之传》:“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顾恺之(公元341~402年),字长康,晋代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是东晋时代的杰出画家。他虽然博学犯错误,但却相信虚无缥缈的神灵变化之术,因而时常闹出笑话来。

有一次,顾恺之站在画柜前,把画柜前面封糊、题署完毕,寄放在友人桓玄那里。而这些画都是他非常珍惜的。桓玄却从后面打开柜子,偷偷地把画取走了,然后又把柜子封闭好,使之同原来一模一样,又还给顾恺之,骗他说,画柜从没有打开过。顾恺之看见画柜前面的封条、题署一点也没有变,只是柜子里的画没有了,不住地说妙画通神,变化而去,就像成仙一样,没有流露出一点疑惑的神色。

目无全牛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纯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此典出自《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战国时,有一个擅长宰牛的厨师,名叫庖丁。有一次,他为梁惠王宰牛时,显露出非常高超的技术。

梁惠王非常赞赏他的熟练技术,问他说:“真是棒极了!你的技术如何能达到如此精湛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手中的刀,回答道:“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解牛的技术了。当初,我学习宰牛时,眼睛看到的全都是一头全牛。三年以后所见到的不是整个一条牛了。如今,我只用精神去感知,而不需要用眼睛看,感官的活动已经停止,只有心神的活动在进行。按照牛体的结构,我从空隙大的地方进刀,再顺着骨节的缝隙运刀,不曾碰着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也不曾碰到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与筋肉聚结之处,更何况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断骨头。而我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杀过数千头牛,但是刀刃还像新磨的一样。牛的骨节有间隙之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把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间隙的骨节间,就觉得绰绰有余,运起刀来有充分的回旋余地。所以,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还像刚磨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遇到筋骨交结之处,我觉得难以下刀,就格外谨慎,集中精力,行动稳妥。这样,只要轻动一下刀,整头牛就骨肉相离了,牛肉好像土块一样散落在地上。这时候,我提刀而立,环顾四周,感到心满意足,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了。”

梁惠王说:“妙极了,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雀屏中目

“雀屏中目”比喻武艺高超。

此典出自《旧唐书·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

窦毅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儿,觉得她很可爱,便用心抚养,到这个女儿长大了,出落得非常漂亮。窦毅心里特别疼爱这个女儿,更不愿她嫁个平平凡凡的人,于是,便想了一个替女儿招亲的办法,他叫人在屏风上绣了一双孔雀,如果有人来求婚,便叫他拿起弓箭来射,如果在百步以外能发两箭射中孔雀的眼睛,就将女儿嫁给他。这个消息传出去后,那些懂得武艺的少年就纷纷来应试。可是孔雀的眼睛实在太小了,半年来就没有一个人射中。有一天,来了一个姓李的少年,他拿起箭来,把弓轻轻拉开,“嗖”的一箭,正中孔雀的眼睛。窦毅喜出望外,就将女儿嫁给他。这个箭法高强的人,就是唐高祖李渊!

善自为谋

“善自为谋”形容善于为自己设想打算。

此典出自《左传·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为谋。’又见《南史·王昙首传》:高帝素善书,笃好不已,与僧虚赌书毕,谓曰:‘谁为第一?’对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音乐是最容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以舒缓或明快的韵律唱诵经文,既能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又能深解经义。嘹亮的法音会使听者身心宁静,体验安祥和快乐。
  • 必用的谚语荟萃

    必用的谚语荟萃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言工具。取舍得当,对学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教师教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和收藏。
  • 习惯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习惯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习惯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常怀感恩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

    本书精选以感谢父爱、母爱等为主题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美文。情动你我,爱让天地广阔如许;美在瞬间,乐得人生感动多多。赏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本书中精选的美文,让你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 中学文学读本(五)

    中学文学读本(五)

    中学文学教育里必然包含着语文知识的教育,两者并不矛盾。而且优秀文学作品是学习民族语文的最好教材。前不久,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马悦然先生来复旦大学演讲和开座谈会时,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向他提问:在教外国人汉语的教材里,是否应该放人优秀的汉语文学作品?马悦然先生迫不及待地高声回答:越早越好!越早越好!马悦然先生长期从事汉语教学,他这么回答实在是出于经验之谈。因此,对于中学的语文教学来说,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整个人文教育,都应该是如马先生所说的:越早越好!越早越好!
热门推荐
  • 滚滚好运来

    滚滚好运来

    一个特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子弹穿过心脏而死,神奇的是在去黄泉的路上。。。预知后事如何,点击进入阅读。
  • TFBOYS我们的救星

    TFBOYS我们的救星

    纯属虚构,表相信,只是我突然想写这样的书。
  • 末世枪神系统

    末世枪神系统

    陈枫本是一宅男,整天在家打游戏,不务正业。但是,这一天,一件令全世界震惊的事情发生了!这是一种类似于生化危机的狂暴病毒,迅速席卷了整个地球。是阴谋?是毁灭?然而,陈枫的脑海里在这一刻突然出现了一个系统。且看陈枫如何在丧尸遍地走,变异多如狗的都市之中,杀出一条嗜血的成神之路!
  • 狼之无邪女

    狼之无邪女

    阿七出生时天象突变,被世人视为灾星。无奈之下,被父母抛弃荒原,被狼救下,从小跟狼一起生活。冷漠如他,霸气如他,整个大陆都无人能敌的战神王爷。本文一对一,不过虐虐更健康,绝对是一部完(丧)美(心)无(病)瑕(狂)的文文。谢谢各位捧场,阿里噶多
  • TFBOYS:青栀

    TFBOYS:青栀

    本故事纯属虚构。逝去的青涩时光,你是否还记得,初恋的那种如小鹿般乱撞的怦怦心动?
  • 超级基因改造计划

    超级基因改造计划

    凌锋,地球联邦军最高科学家凌翼的独子,由于一个计划需要被改造成全宇宙独一无二的超级基因拥有者,当然他本人并不知情,整个宇宙的震动只为他的一个改变......
  • 跌入人间

    跌入人间

    这是一部关于悲伤的作品,但悲伤绝不是全部,仅仅是一个态度、一种无奈。本书的作者作为一名90后的新生代,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不堪及宿命的故事。与大多数的青春小说不同,这部作品是架构在真实与理想的契合点之上,既有对现实的唏嘘慨叹,又充满了对虚幻美好的追寻向往,用带有哥特美的文字和意境,描述着生疼却执着的故事。每个人的生命中应该都有过那样一段岁月——那样一段青春岁月,让你觉得有种东西可以代替一切,是最重要与不可舍去的,如果你正经历这些,或者曾经有过又重新记起,那么这本书就是为此存在的。
  • 怎样与竞争对手合作

    怎样与竞争对手合作

    在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中,“冤家路窄”、“宁为鸡首,无为牛后”、“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等观念常常会限制对手之间的沟通,甚至破坏对手之间的合作,使得合作条款只不过是一纸辞藻华丽的空文。本书教你如何与你的竞争对手握手言“合”,获得双赢。
  • 魔道门徒

    魔道门徒

    一颗邪舍利将秦仁带回了从前,破除从前的命运。从一个筋脉堵塞的废物,到一个横行天下的魔君。太阴太阳之力,至尊阴阳气,道心种魔。虚空大地九大圣皇霸世,天地之间存在遁去一,追求一线生机。秦仁逆天改命,以无上功法破除一道又一道的阻碍,寻求命运之途的一线生机。
  • 几时樱花落

    几时樱花落

    十里洋场,糜烂调子是他一生不能忘记的富贵风流、进退维谷;却也是她一生的甜蜜时光,余生梦魇。昔年中日外交摩擦不断,他和她得以机缘周旋相识。她才知樱花灼灼,令人心折。可惜那朵樱花,开在帝国他乡不能一诉衷肠。如今战火燃起,她却对他忽然热切。既然是卧底一个,自然是身心投入。既然是自己上门,自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尘埃落定,樱花飘零,你又在什么地方听这场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