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9000000026

第26章 华语规划与产业愿景(5)

除了工笔效果的影像生产之外,水墨效果的影像生产在这一时期亦有长足的进步。香港导演程步高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曾观国内名片《枯木逢春》,开头荒郊逃难一场,布景是在摄影场内搭的,影片是由老资格摄影师黄绍芬拍的。景是荒凉的郊野,一望无际,黑云蔽天,天低得就在头顶上,压得喘不过气来,快要塌下来的样子。这种人造的电影气氛,令人叹为观止。”程步高:《影坛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第168页。1961年制作的黑白故事片《枯木逢春》是中国风格影像生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其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在于影像形式上的创新,同时也在于理论上的探索。导演郑君里在拍摄《枯木逢春》的时候提出了“三破”的原则:“破公式老套,破自然照相,破舞台习气。”其中“破自然照相”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另外的两“破”即便不是老生常谈,也已经是耳熟能详,唯有对于摄影本能的挑战让人耳目一新。郑君里说:“自然照相这种毛病主要在于把一个事件中的各个方面,按照事物的自然形态,平均地罗列出来;如同一切创作中的自然主义一样,看不出鲜明的创作意念、倾向。那么,破自然照相的关键也就在于有鲜明的目的,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明确在一部戏里要强调什么,削弱什么,突出什么,冲淡什么……为了充分地渲染、强调,就不能不有意识地运用夸张、集中的手法,也就是说,银幕上出现的事物可能并不符合事物原来的自然形态,这是不可避免的。”郑君里:《画外音》,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第168—169、173页。尽管郑君里在举例的时候说的几乎都是影片中的男主人公看到毛主席后影像的假定性表现,但是“破自然照相”的原则却并不是仅仅针对假定性的表现而言的,影片的美工师韩尚义说:“记得影片筹备时,导演郑君里同志曾提出要反‘公式老套’,反‘自然照相’。但通过实践,还很不理想,如苦妹子家的东西太繁琐,主要的有目的性的东西不突出,往往强调生活的真实面使画面零乱不集中。由此可见,自然主义是相当顽固的,有待我们不断的克服。”韩尚义:《电影美术漫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47—48页。韩尚义的说法尽管有自谦的成分,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破自然照相”的原则被贯彻到了影片的每一个细部,可能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做得尽善尽美,但影片确实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风貌。从影像构成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对于水墨画风格的影像制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一般对于这部影片风格的讨论多集中在男女主人公的重逢,所谓新“十八相送”,影片将各地拍摄的美丽景致集中到一起,以表现重逢的喜悦情绪,其中也有俯仰拍摄的设计,但这主要还是对于场景的选择和组合,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破自然照相”。真正的“破自然照相”是在血防站长罗舜德说服方冬妈不要因为血吸虫病的危害而搬走的一场戏中。这场戏是在一个院子里展开的,院子的大门开着,外面是田野和天空,

《枯木逢春》中的高调背景

基本上是高调的背景画面,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但是院子的其他几面就是围墙了,尽管墙上有花窗,但依然是面积太小,不容易在画面上造成高调的背景,影片所使用的方法是放烟,然后用灯光透过墙上花窗将白色的烟雾打亮,使背景呈现出半透明的白色雾霭,在原本低调的背景上形成高调。这样的做法我们在郑君里1959年拍摄的《林则徐》中便看到过。林则徐挑灯夜读,不觉已是天明,透光的排门显出了天光,林则徐开门走出室外……不过,室内的镜头相对较短,而且因为是历史剧,怎样做都很容易被接受。而在《枯木逢春》就有所不同,《枯木逢春》是现代戏,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不为观众所接受。因此,《枯木逢春》这部影片对于水墨风格尝试的成功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风格在影像控制中实施的可能性。按照刘书亮的说法,在影片中创造一个单纯化的背景大致上有三种方法:1.取景选择平面,如天空、墙等;2.控制光线;3.选取色调单纯的对象,如雪、雾等。刘书亮:《中国电影意境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5—164页。我们看到,《枯木逢春》中的做法几乎将这三种方法融为了一体。遗憾的是,郑君里在理论上的建树和《枯木逢春》这部电影在影像形式上的成就,直至今日尚未被充分认识。

香港导演胡金铨在20世纪70年代一系列的武打动作影片如《侠女》、《空山灵雨》、《山中传奇》中施放烟雾营造气氛,以中国风格的影像表现赢得了国际声誉。陈墨在评论胡金铨的电影时说:“胡金铨的电影中总喜欢放烟,如《侠女》上集中,利用火烧稻草闷出来的烟雾,营造出将军府中诡异的气氛,在《空山灵雨》及《阴阳法王》等多部影片中也照做不误。对此有人不解,胡金铨回答说是为了好看,目的也为了制造一种空间和一种空白的感觉,当然也营造了神秘紧张或幽美诡异的气氛。空白是构图的一部分,这正是胡氏的一种美学(风格)追求的表现。”陈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第336—337页。张建德也说:“在胡金铨电影结构领域里,我们发现他利用蒙太奇及根源于中国绘画、文学和戏曲美学的场面调度,驰骋于表现主义与风格化之间。”张建德:《漫漫长路胡金铨》,转引自陈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第337页。胡金铨的这一造型方法对以后的武打影片影响极大,许多影片都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如李安《卧虎藏龙》的结尾,玉蛟龙便是投身于一片雾霭之中。然而在我看来,胡金铨这些影片在影像造型上无出《枯木逢春》之右,更不用说在古装风格的影片中实施这些手段要比在现实题材影片中容易得多,也方便得多。“古代”是一个没有人看见过的时代,因而可以是一个想象的时代,而“现代”则是尽人皆知的时代,想象的空间非常有限。

胡金铨对于中国风格影像的追求不仅止于环境和造型,在人物的表演,特别是武打动作表演上借鉴戏曲程式,取其美感姿态置于真刀真枪的武术打斗之中,开“武舞”之先河,这是胡金铨影像造型最有成就的部分。“武舞”是影像中国风格表现中的一种,属于前控制的范畴。前控制的范围因此而进一步扩大,过去前控制的表现多在背景和造型,尽管也有人提到在费穆《小城之春》中人物的动作与京剧表演有类似之处,但并没有看到呼应,从胡金铨开始,中国风格的影像表现被扩展到了表演的范畴。我们在此的讨论忽略了中国电影中一种特殊的样式:戏曲电影。戏曲电影与一般电影的距离较大,其中表演的风格化与环境的舞台化关系密切,有兴趣者可参见拙文:《中国音乐歌舞片发展的特殊道路》,载陈犀禾、聂伟主编:《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13—323页。波德维尔对此说道:“武指韩英杰受过京剧训练,胡金铨则坦承,他把武打场面都设计得像芭蕾舞那样,所谓武打,其实远离现实。树林之中或酒馆桌子之间的追逐,都配有京剧打击乐,特别是响板。角色出现时,胡金铨为求突出,不仅伴以刺耳的响板声,还有扫视环境的锐利目光与突然的接镜。他声称,西方艺术在模仿与表现之间拿不定主意,中国艺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故能两者兼备。”大卫·波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98页。胡金铨影片中国风格的武打表演对以后的武打影片影响巨大。

三、新时期中国风格影像的生产

新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新气象不仅是对“文革”倒行逆施的否定,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启蒙时代,张暖忻和李陀在他们当年(1979)一篇广为人知的文章《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中说:“我们当前一个急迫的任务,就是向世界电影艺术的先进水平学习,大胆地吸收现代电影语言中一切有用的、好的东西。”然而这样一种学习的态度在当年却并不包括向传统学习,甚至“民族化”也被纳入到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我国电影艺术家们一定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把从外国电影语言中汲取的营养消化,结合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创造出能够体现我国民族独特风格的现代电影语言来”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载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最新修订版·下),第32、34—35页。。接踵而来的便是对电影民族化形式的否认,在1980年一次有关电影民族化问题的座谈会上,韩小磊说:“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各个国家从事电影创作的人员在探索和创作中共同积累的成果,不是哪一个国家所独有的民族表现形式。各国电影只有学派、流派、风格之分,未有民族之分。电影的艺术形式没有特定的民族的表现形式。”杨延晋说:“对于电影来说,内容上要强调民族精神、民族特点,形式上并不存在民族化的问题。”转引自李少白:《电影民族化再认识》,载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最新修订版·下),第326、327页。显然,前辈中国电影人有关中国风格影像的努力已经开始被遗忘,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还有对于电影民族化问题的争论的话,那么今天连这样的争论都听不到了,电影民族化的问题被商业化覆盖了、窒息了。

但是,电影技术的进步(这里主要指数字技术),注定要改变电影作为纪实性工具的特点。如果说毛笔和铅笔的不同造就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的话,数字技术对于电影的改变就如同使铅笔具有了毛笔的特性,费穆、郑君里等人对于影像语言中国化无比艰难的探索,具体到影像生产的层面,突然都变得轻而易举了,想要在画面上留白,根本不需要在拍摄现场调整光线、释放烟雾,使用数字技术便可以直接将雾“叠加”在镜头画面上;镜头画面中线条、块面的装饰性不好也用不着动用千军万马或制作大量背景建筑,数字技术可以将任何导演需要的东西“拷贝复制”,不露痕迹地安插到画面之中。简而言之,电影技术在今天已经不再是西方图像风格的强势表现手段,而是任何风格的表现手段。问题是,任何风格都需要谙熟这些风格的人来表现,像费穆、郑君里那样认为电影一定要是“中国风格”的、“破自然照相”的人还有吗?——几乎没有了,“中国人”在今天已经不用毛笔改用铅笔了,“中国人”已经不再是中国文化的概念,而是全球化的经济的概念,至少对于电影影像的生产来说是这样。不过,还有一个例外,还有人在追求中国风格的影像,这就是张艺谋。

说张艺谋的影像是完全中国风格的并不符合实际,早在80年代《黄土地》的影像造型,便有人指称“它那简洁的背景,那强调人物静态造型感的画面,那对意境的追求,那重视‘神形兼备’的夸张与变形,无一不让人联想到中国戏曲与国画的美学原则”丁道希:《电影探索中的形式美感问题——兼评影片〈黄土地〉》,载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编:《话说〈黄土地〉》,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第155页。。更有甚者,称其为“从当代‘长安画派’中汲取营养”晋生:《为我所用便是新——看影片〈黄土地〉的一点感受》,载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编:《话说〈黄土地〉》,第173页。,而张艺谋本人却说他追求的是一种“油画调子”张会军主编:《形式追索与视觉创造——张艺谋电影创作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第21页。,“我们希望影片中的画面带有一定的装饰性。但另一方面,这也并不完全是我们主观上的刻意追求”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编:《话说〈黄土地〉》,第292页。。为什么观众能够在张艺谋的影片中看到他并未刻意追求的中国风格呢?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在张艺谋的身上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浸润,即便不去追求有时也会渗透出来。按照陈墨的说法,“若非确切地知道张艺谋是电影学院的毕业生,恐怕就要怀疑他是不是从中央戏剧学院或中国戏曲学院出来的了”。他认为就连张艺谋早期的影片都带有浓烈的戏剧性,在谈到《秋菊打官司》时他说:“更说明问题的是,每次秋菊要出门,必定会同时响起‘走——哇——’的秦腔音乐及唱词,这无疑是舞台感的创造,像是要演员‘走台步’一般:走上几圈就从村里到了乡里;再走几圈便又从乡里到了县里,如是而已。果真是‘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正反两面,出自一辙。”陈墨:《张艺谋电影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第206、208页。不过,由叙事所呈现的民族性还是一种内在的、含蓄的中国风格,或者说是一种偶然的、被动的中国风格,及至张艺谋在自己影片中主动地使用民族化的造型手段,影像造型的中国风格才在他的影片中创造性地、毫无疑义地凸显出来。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透光背景的使用

同类推荐
  • 古代书画收藏艺术

    古代书画收藏艺术

    每一个书法家都有来源,没有来源的书法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藏当代潜力书法家尽管注重的是“当代”,然而,当代也是从古代而来的。所以,了解中国古代书法历史,对于我们收藏投资当代潜力书法家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社会成因。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本书讲述了我国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热门推荐
  • 逍遥狂妃:邪相宠妻无度

    逍遥狂妃:邪相宠妻无度

    五年前,朝政动乱,改朝换代,她从高高在上的名将之后变成了人人可欺的罪臣之女,颠沛流离;他从嗜血而生的杀手平步青云,命运一朝改写;五年后,她忘却前尘,是破云将军的义妹,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医毒”,来去自由,无人敢惹;他是权倾朝野的离相,杀伐决断,却令女子趋之若鹜;一场不算巧合的初遇,他步步紧逼,给了她一场又一场的惊喜,只为娶她;她以守为攻,对他说了无数个不,只为避他;见招拆招之后,他轻笑;“云迩,你赢不了我的!”她手扬休书轻笑,“所以我要休了你!”而他眸光淡定,“可仅有我宠得起你!”
  • 梦醒黄昏

    梦醒黄昏

    柳萌不仅“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出版了许多好文好书,自己也勤于写作,出版文集二十余种。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他文如其人,为文为人都是有情有义。《梦醒黄昏》收集了柳萌近年来的经典散文百余篇,分为远年回声、四十风情、心海波澜、文苑赏花、艺文情事、友谊链接四个部分。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
  • 广百论释论

    广百论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励志青春:圣之乐恋

    校园励志青春:圣之乐恋

    “很多事情我都知道,很多事情你都不知道。田昱苧…我喜欢你!”“你不要再管我了!你每天无时无刻在我脑海里打转,一点一点霸占我的时间!你知不知道你很烦!我讨厌你啊!”“看到你就控制不住自己…就像现在……一步一步地把你吞噬”“希望我出道第一次站上的舞台,身边有你。”
  • tfboys之那时的光

    tfboys之那时的光

    他们小时的一面之缘,是否还记得吗,懵懂的青春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鬼神夫君别病娇

    鬼神夫君别病娇

    突然噩梦惊醒,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个靓丽的男“鬼”,之后便怪事层出穷,无故在停尸房醒来,和一个人说话,后来却发现他已经死了一周了。坐个火车都会被发现,曾经的“万人坑”。脖子上祖传的倒斗出来的玉坠,又频繁的带我附身回到死人生前的一幕。桃花运永远建立在各种被分尸的尸体上……但是他永远能护我周全,梦回千年,古墓里相互依偎,知情后解,愿你永生永世笑靥如花,可惜我却不在六道之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鬼当家

    萌鬼当家

    都市传说中的鬼宅,其实也不过是场爱情悲剧的发生地…
  • 血蝶:以血养蝶,每日一滴

    血蝶:以血养蝶,每日一滴

    【蓬莱岛原创社员】蝴蝶公馆,坐落于北京一个幽暗破旧的老胡同中。店里出售各式美丽的活体蝴蝶,以及稀有的蝴蝶标本。但店里最有名的蝴蝶,竟是传说中的血蝶……以血养蝶,每日一滴,不可多喂,不可断喂。它可以……帮你实现任何愿望,只是……你必须依照契约,去喂养它……
  • 重生之强势归来

    重生之强势归来

    重生了?不错,赶了回时髦。渣男和渣女天天上门挑衅?凭咱的实力,秒杀他们。学院比试出尽风头,桃花滚滚来?哇哦,照单全收。身份不详,父母生死未知?看我剥开层层谜团。人神魔三界唯我独尊?这个位置我喜欢。看冷艳女杀手,如何玩转异界大陆!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病,心理疾病尤其如此。你是否经常无意识重复同一行为?你是否每天郁郁寡欢、无所适从?你是否总是认为自己身体有问题?难道得了绝症?你是否怎么吃都觉得不饱,还是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比自己胖?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他总是真诚地说着一个又一个谎言?你有没有发现原本熟悉的世界突然间变得无比陌生?你已经身处危机边缘,请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