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8800000014

第14章

315爱比克泰德说:“如果我要去航海,我就按照神的原则——谨慎和合宜的原则去做。我会选择最好的船和最好的舵手,我会等待最好的天气。如果遇到了一场特大风暴,再好的船只和再高明的舵手都无法抵御,我也就不会为后果担心了。我已经按照神的指示,把该做的所有事情都做了。神从来没有指示我,要我痛苦、焦虑、沮丧或恐惧。至于最后,我们是淹死在海里,还是安全到达港口,这是由朱庇特决定的事,不是我的事。我不会心神不宁地去猜测朱庇特的决定,只是怀着无所谓和平静的心情,去接受任何结果。”

316在斯多亚学派的学者看来,人生就是一场讲究技巧的游戏比赛,当然,游戏结果会受运气的影响。这场游戏的重点,不是取得胜利,而是参与者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全部乐趣就在于玩得好、玩得公正和玩得有技巧。如果一个聪明的游戏者尽管发挥了全部技巧,但在运气的作用下,还是输了,他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难过。因为在整个游戏中,他既没有犯错,也没有违反游戏规则,他完全享受了游戏的乐趣。如果有人觉得,只有赢得游戏才能获得幸福,那他就把自己的幸福交给了运气。这个人必然活在无穷无尽的担心和牵挂之中,并且时常受到失望和屈辱的打击。

317古代各哲学派别有一种共同的看法,即认为,在某些场合,自愿舍弃生命是有某种合宜性的。但提倡自杀的原则,即提倡用毁灭自己的方法去逃避不幸的原则,似乎完全是哲学上的凭空发挥。健全和良好的天性肯定是积极向上的,从来不鼓励我们自杀。天性鼓励我们去做的,是尽力保卫自己,避免痛苦,当然,在保卫自己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要冒生命危险,甚至会失败,面临一定会死亡的境地。但是,只要我们还没有死去,没有哪个自然的原则,没有哪个公正的旁观者,会要求我们用自杀的方法去逃避不幸。只有那些懦弱的人,意识到自己无力以勇气和坚毅去忍受不幸,才可能采取这样决绝的解脱。

318斯多亚派哲学把卓越的沉思看成是人生伟大的事业和工作。这种哲学教导我们,除了保持我们自己的心情平静,以及我们自己的取舍合宜之外,不要认真焦急地看待任何事情。斯多亚派哲学要求我们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要我们根除我们个人的感情,不要同情任何的不幸。它努力要使我们变得完全不关心和我们切身相关事情的成败。但是,天性指示我们,我们生命中的适当职务,其实正是处理这种切身的事情,至于这种卓越的沉思,不过是作为我们不幸时的慰借而已。

319伊壁鸠鲁关于美德看法的起点,是一条不证自明的公理,人们都是趋乐避苦的。当然,人们有时候会避开快乐,这并非因为他们不喜欢快乐,而是因为,现在享受了这种快乐,他们以后会失去更多的快乐,或者会遭受痛苦。同样,人们有时候也会选择痛苦,然而,这并非因为人们追求痛苦,而是因为,现在忍受了这种痛苦,以后我们可以避免更大的痛苦,或者获得更大的快乐。据他说,无论什么东西成为渴望或回避的对象,都是因为它会产生快乐和痛苦的感觉。荣誉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使我们愉快。相反,坏的名声之所以是回避的对象,是因为人们的敌意、轻视和愤恨会破坏一切安全感,并且必然使得我们受到肉体上的苦痛。

320在伊壁鸠鲁看来,心灵的快乐与痛苦,高于身体的快乐与痛苦。身体的快乐和痛苦,只限于目前这一刻的感觉,而心灵的感觉要宽泛得多,它还包含过去的和未来的感觉。因此,比起身体的快乐和痛苦,心灵承受的快乐和痛苦更多,也更丰富。伊壁鸠鲁说,如果我们注意,就会发现: 当我们的身体感受到痛苦时,最让我们难受的,不是眼前的折磨,而是我们总会回想起过去的痛苦,或者联想到将来的痛苦。腿断了会很痛,比起断腿的疼痛,断腿以后的生活更让我们痛苦。同样,即便我们的身体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只要我们调整心理,回顾过去的快乐,期望将来的快乐,我们仍然可以享受一份好心情。

321很多人认为,心灵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的存在。伊壁鸠鲁认为,死亡不是一件坏事。死亡会终止人的所有感觉,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因此,死亡是中性的。他说,当我们活着时,死亡便不存在;而当死亡存在时,我们便不再活着,因此,死亡对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

322伊壁鸠鲁认为,一切美德之所以值得追求,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它们能达成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人生的幸福。而人生最圆满的幸福,或最理想的状态,就在于身体的舒适和心灵的宁静。在他看来,美德本身并不可取。例如,谨慎的美德意味着人们做事情时要小心、费神和慎重,并且在不停地计算每一项行动的最遥远的后果,这种状态不可能让人觉得开心或愉快。人们是把谨慎当做一种美德,还是追求谨慎,不是因为它本身的缘故,而是因为通过谨慎的方式,我们能够得到最大的快乐,避免最大的痛苦,从而得到幸福。

323刚毅的美德引领我们经历辛苦劳累,忍受痛苦,面对危险或死亡,毫无疑问,这些不是自然的喜好对象。我们所以选择它们,纯粹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我们不辞辛劳,是为了避免贫穷带来更大的耻辱与痛苦,而我们勇敢面对危险乃至死亡,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与财产,为了保护获得快乐与幸福的工具,或者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自己的安全包含在我们国家的安全里。刚毅的美德使我们高高兴兴地做这些事情,把它们当做是我们在目前的处境中所能做的最有利的事情,因此,刚毅的美德,实际上就是在辨别衡量各种痛苦、辛劳与危险时,保持谨慎、明智与镇定的状态,从而能够告诉我们避免那比较大的痛苦,而选择比较小的痛苦。

324伊壁鸠鲁,这个被描述为态度极为和蔼的哲学家,竟然没有注意到: 美德或相反的恶行会对我们身体的安乐产生影响,它们也会让他人对我们产生情感,而他人的情感是更让我们重视的对象。因为他人对我们的感情,比起这种感情加诸我们身上的结果,更令人喜好或厌恶。如果有人爱戴、尊敬与尊重我们,那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实际的安全和享乐,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人的爱戴、尊敬和尊重,带给我们内心的更大的满足感。相反,伤害我们心灵的,是被人憎恶,被人蔑视,被人愤恨。

325人心如何追求完美?主张美德在于仁慈的学说认为,人心的完美在于模仿神的完美。而在神的天性当中,充满了仁慈,或者说,神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慈善或爱,神的其他品质都来自于这个品质。人的行为,只有出自于仁慈动机的,才真正值得赞美,才被神当做优点。我们要想表达对神的完美的崇拜和赞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神的行为,也就是依照仁慈而行为。这样,我们就能把自己熏陶得同神颇为相像,从而成为神喜爱的对象。到最后,我们达到那个伟大的目的: 直接与神交流沟通。

326合宜的仁慈是最优雅和最让人愉快的情感。种种出自仁慈或慈悲心的缺点过失,甚至不会让我们觉得讨厌,然而,其他每一种热情所导致的缺点过失,却总是非常使人厌恶。有谁不厌恶过分的敌意,过分的自爱,或过分的愤怒?但是,最过分的溺爱,甚至带有偏心的友爱,却不是这么令人讨厌。在所有情感中,只有仁慈,不必顾虑它是否合宜,可以这样随意挥洒,而仍然保持着可爱的特点。

327哈奇逊博士指出,任何原本被认为是出自慈善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涉及其他动机,我们都会觉得该行为的价值会相应的减弱。如果某个人报答他的恩人,我们会认为该行为值得赞扬,后来我们发现他这么做是希望得到新的恩惠,那我们就不再愿意赞扬它。或者有一个行为看起来是出自爱国心,后来被发现是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这样的发现肯定也会减少对该行为的赞扬。掺和了自私感情的动机,就好像夹杂着廉价金属的合金那样,其行为的价值会减少甚至完全消除。相反,如果我们相信一个努力去增进自己幸福的人,他不是出于别的意图,而是为了帮助别人,我们就会更加尊重这个人。所以哈奇逊博士认为,美德仅存在于纯粹无私的仁慈之中。

328由于仁慈是唯一能使行为具有美德品质的动机,所以,行为所显示的仁慈心越大,这种行为能得到的赞扬就越多。为更多人谋幸福的行为,比为更少人谋幸福的行为,具有更大的仁慈心,所以,它们具有更多的美德,理应得到更多的赞扬。当然,最具美德的,是为了所有人的幸福而奋斗。相反,仅仅为了个别人的幸福,如为了自己的儿子、兄弟或朋友的幸福而奋斗的那种感情,只具有极少美德。

329在哈奇逊博士看来,自爱不可能成为一种美德。当自爱之心妨碍整体的利益时,它是有罪的。当它使得个人只照顾自己的利益时,它是无害的,不会有人赞美它,同时也没有人责备它。在他看来,在我们做出善行时,如果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得到自我赞许的快乐,或者是为了得到自己良心的喝彩,也会降低这个善行的价值。他认为,只要自私的动机对行为还有影响,就表明那种纯粹无私的慈善心还不足,而只有这种慈善心能够给人类行为打上美德的标签。

330这个学说的缺点在于,它没有说明,为什么一些比较低级的美德,就像谨慎、警惕、慎重、自我克制、忠贞、刚毅等,会获得我们的赞许。另外,我们各种感情的合宜性,感情与目的是否相称,则完全被忽略。其实,关心我们个人的幸福和利益,就像节俭、勤劳、慎重、专注等,在许多场合也是值得赞美的行为原则。混入自私自爱的动机,往往会损害仁慈的行为,这并不是因为在自私自爱的行为中不含具有美德的因素,而是因为仁慈的原则在这样的场合缺乏它应有的强度。其实单是自保的动机便应当足以促使一个人照顾自己。这种单一的自爱便能促使人们做出某些行动,若有慈善的动机渗入,确实会增加我们对此人的好感。但是,有一个人,他愿意适当照顾他自己的健康、他自己的生命,或他自己的财产,竟然只是由于他关心他的亲友,不是为了自己。那么,像他这样的“无私”,无疑是一种缺点。这种缺点并不使人轻蔑或憎恶,然而,这缺点仍多少会减少我们对他的敬重。

331我们承认,仁慈或许是神所有行为的唯一动机。因为神的行动不可能出于别的什么动机,神无所不能,她的幸福不需要依靠外界的任何帮助。所以,神行动的出发点是希望帮助人类。但是,这是神的情况,不是人的情况。人只是一种不完美的生物,人必须依靠外界的帮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人行动的动机往往比较复杂,既有仁慈,也会有自私自爱。如果人类的天性拥有的除仁慈外的感情,不表现为一种美德,或不应当得到任何人的尊敬和称赞,那么,人类天性所处的环境就未免太艰难了。

332不管前述的道德学说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对美德和邪恶做了明确的区分,但是曼德维尔博士似乎不打算这么做。他说,从本性上说,人更加关心自己的幸福,肯定不会是他人的幸福,因为在他心中,他不可能真心希望他人胜过自己。如果有人看起来正在这样做,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出于本心的,他在欺骗我们。一个人可以为了同伴的利益,而不顾自己的利益,因为这个人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正好迎合了同伴们的自爱之心,所以,同伴们在自爱之心得到满足之后,肯定会给予他不同寻常的称赞。他预计得到的称赞和快乐,在他看来,比他放弃的利益更重要。说到底,他的行为表面上高尚,实际上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动机。

333根据曼德维尔博士的学说,他把基于合宜感或基于对值得钦佩与赞美的行为怀有好感而做出的行为,看成是由于对钦佩与赞美的爱好,或者出自虚荣心的行为。按照他的推理,所有的公益行为,就是优先考虑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的做法,都是一种欺世盗名的行为。所以,被人们大肆传扬、争相仿效的公益美德,其实不过是自尊心和奉承的结果。

334但我认为,如果有人希望自己做出光荣和崇高的行为,希望自己成为尊敬和赞同的合宜对象,这种人肯定不是虚荣的人。即使有人喜欢名副其实的声望和名誉,希望人们尊敬自己身上真正可贵的品质,也不应该算作虚荣。前一种人热爱美德,这种热爱是人性中最高尚的和最美好的情感。后一种人热爱真实的荣誉,这种情感无疑比前一种情感要低一级,但它的高尚程度只比前者差一点。真正的虚荣是渴望自己的某些品行获得称赞,但是这些品行配不上称赞,于是,就用做作、说谎来打扮自己的品行,这样做的人,才称得上是虚荣的人。

335这三种激情: 第一,希望我们自己成为有资格得到世人尊敬的人;第二,希望世人尊敬我们,我们也确实拥有值得尊敬的品行;第三,为了满足虚荣心,无论如何都希望得到尊敬。它们大不相同,前两种激情一直得到人们的赞同,而第三种激情总是遭到人们的鄙视。虽然,虚荣心与热爱真正的荣誉之间看起来相似,因为它们都是想获得尊敬与赞许。但是,热爱真正的荣誉属于正面的情感,是一种正当的、合理的与公正的激情,而虚荣心则是一种不正当的、荒谬的与可笑的激情。一个人希望以真正值得尊敬的品行求得人们的尊敬,他想要的,无非是他本应得到的东西。相反,一个盼望在没有可尊敬的品行下求得尊敬的人,所要求的,却是他不该获得的东西。

336对美德的热爱和对真正荣誉的热爱之间,存在重大的区别。对美德的热爱,让一个人只要遇到对的、合宜的事情就会去做,哪怕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也会去做。这种行为动机完美单纯,是人类天性中最崇高与最神圣的动机。另一方面,有的人不仅希望自己的行为值得赞许,同时也急着想要得到实际的赞许,这种人基本上也值得称赞,但他的动机不纯,混杂着人类天性中的弱点。如果人们不知道他的行为,或者知道他的行为却不赞扬他,他会觉得屈辱。因为他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他的幸福很容易被对手的妒忌和公众的无知破坏。相反,热爱美德的人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人们因为无知而误解了他,他一点也不会为此感到难过。在他看来,人们的轻视和仇恨并不是针对他的。他自己的幸福相当牢靠,不会受到命运的影响。

同类推荐
  • 老子密码

    老子密码

    细读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常识性的秘密:官员史家尊孔孟,商人文人骂老庄。然而,一但商人文人戴上官帽,有了政治地位却又走向公开赞赏孔子,暗里仍然使劲地研究老庄。因为此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是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的田野哲学。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幸福的哲学

    幸福的哲学

    "这本书是周国平1996 -2012年,数十载间,慢慢沉淀下来,对世界的智慧思考。一本全新的力作,哲学入门的桥梁书。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幸福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一本让你从平时过的具体日子和做的具体事情里面跳出来。放下社会的身份,回到人这个原点,去思考作为一个人所面对的问题。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热门推荐
  • 童小四

    童小四

    一场事故,我们相识了。小时候,我们四个人无忧无虑,我一直暗恋着蓝生,可是蓝生并不喜欢我尽管我做出多大的表示,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也许如果我们永远不相识便不会发生十几年后那场让你们痛心事情,可是上天注定让我们相识注定让我爱上蓝生。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 幻灭绝冠:邪女傲天下

    幻灭绝冠:邪女傲天下

    三世之恋,第一世,我愿舍弃一切,进入你的后宫,辅助你成为仙界帝王;第二世,你愿舍弃一切,与我澈响大陆风云;第三世,我来此只为与你相聚。携手,走向世尊
  • 天使与恶魔:同根花并蒂莲

    天使与恶魔:同根花并蒂莲

    天使与恶魔,本是势不两立。但是在命运的轮回中,她们碰到了。因为亲情,她们彼此深深的爱着对方,却是又恨着对方,天使与恶魔,本就是势不两立!终于,战火点燃了,恶魔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天使不惜一切代价报复恶魔,只为能赢得下一场的胜利!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天使和恶魔,她们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 亨利四世上篇

    亨利四世上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指南录

    指南录

    一段虚构的历史。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 亡灵禁地2:乾坤珠

    亡灵禁地2:乾坤珠

    当年,世界毁灭,于封将所有亲人装在乾坤珠里,丢进大海。十万年后,第二个纪元诞生。于封在幽冥圣地里得以重生。他的的记忆慢慢会觉醒,必须一步一步强大,找到传说中的亡灵禁地,救困在乾坤珠里的亲人。家族的恩怨,阴阳界的尔虞我诈,跨越两个世纪的情缘,在这里依依上演……
  • 未知魔法国物语

    未知魔法国物语

    本应该拥有柏拉图式爱情的莎莉文公主,却陷入了月下之泉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离开了自己的王子,是为了拯救魔法国。但是她却在这个陌生的世界爱上了他人?那么卡洛斯王子该何去何从,调皮花痴的公主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真爱?她又能否拯救自己的国家?为了隐瞒他的身份,异世界的王子做出了很多爆笑的事情。《未知魔法国物语》2013年约定你!
  • tfboys之不变的信仰

    tfboys之不变的信仰

    tfboys,三个男孩,六个字母,女孩的青春,为什么,说好的不分开,为什么要离开我------蓝若晴你说过陪我数星星,为什么现在我身边的不是你------欧阳陌音在你心里承诺就是用来骗三岁孩子的谎言吗------冉紫萱沫雪对你们承诺,结局会美满,这只是简介而已
  • 倾红颜之芍药

    倾红颜之芍药

    难道...我就这样走了吗?灵魂仿佛抽离了一般,像梦一样......”小卿,快快好起来,大哥二哥一定好好保护你”耳畔那温润如玉的声音,是谁的归属?重生穿越,还是架空历史,既然架空,那就让我在这一方空间创造奇迹!”“阿卿想做什么,就去做,即使踏遍江山,也有我陪你观赏!”冷峻霸道,你为何如此溺爱于我?“子卿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人,即使无法成为她最亲密的人,也要作为她最信任的朋友!”是谁的承诺如此铿锵有力?"既然不会选择我,那就让我在你的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透着一丝悲凉,是谁闭了双眼?看卿睥睨天下,手掌风云江山!“跟我作对的人,还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格!”嚣张狂妄是谁的朱唇惊艳!
  • 时光病毒

    时光病毒

    HMH的缔造者说:我们赋予人造人思想,正如上帝赋予我们的,我们赋予人造人邪恶,正如撒旦赋予我们的,现在我们拥有了上帝的能力,也将开启人造人邪恶,而恐惧,是从蒙昧进阶文明的催化剂。2114年,长达百年的算法战争后,世界货币正式统一,工作时间成为衡量收入的唯一标准,虚拟现实技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人类群体演进为三大阶级----以操控人造人生存的控人,以生产人造人--HMH为生的工人,以及混迹在人群中无意识的人造人--HMH,人类所有的想象及欲望都可以通过操纵人造人来实现了。看起来,贫富分化正在缩小,工人向控人的转化率开始迅速提高,然而就在这个乌托邦世界接近完成51%时,一组莫名的代码在人造人中疾速蔓延,一切似乎都在重启,而这一切似乎和百年前的一宗飞机失事案件有关。(为防盗版,务必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