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5500000051

第51章 早期电影的历史记忆与外来影响(4)

左翼电影理论在倡导新兴电影运动时,指出新兴电影运动的社会基础是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危机的处境和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势力相勾结造成的社会动荡,中国电影具有必须承担反帝反封任务的必然性,而“中国的广大民众,在电影方面,对于作为了帝国主义工具的欧美片深致不满,相反的,对于中国的电影界,便有了非常热烈的要求”凤吾:《论中国电影文化运动》,《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页61。。在1932年7月8日《电影艺术》第1期发表的“代发刊辞”里,也说明了这种电影要求的一种文化背景:“我们且看电影中心市场的上海吧。”光陆戏院、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卡尔登电影院等都是“多么高大的洋馆”,“但是很可使你悲哀的,在那些大洋楼里所演的自然是洋人戏。香艳歌曲,淫靡情调,每天能给你们制造出‘MyDaring.ILoveyou’(亲爱的,我爱你。)的醉生梦死的许多青年男女来”。“揭穿了说一句,便是帝国主义的文化政策。这不过想以电影的力量来代替以前布满全球的宣教士。更十百倍地吐露他麻醉弱小民众的媚药罢了。”正是在这种普遍增强的民族意识下,中国进步电影舆论便对于以美国电影为主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电影采取了一种鲜明的民族主义的文化态度。

在30年代发生过多次声讨外国电影的所谓“辱华”的事件。如1930年洪深在观看美国明星罗克主演的《不怕死》影片时,因为“剧内情节,对于华人极备侮辱”,当即站起来向观众讲演进行批判,导致全场观众要求退票。洪深还被捕房拘捕三天。此事影响很大,上海南国社、艺术剧社等九个戏剧团体发表了《反对罗克〈不怕死〉影片事件宣言》,指出,“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在经济上,在文化上,无所不用其极,而近更假借电影之表现,在国际上,作丑恶之宣传,作迷惑之麻醉,淆乱黑白,混人听闻,其影响固不仅侮辱华人而已”南国社等:《上海戏剧团体反对罗克〈不怕死〉影片事件宣言》,《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页19。。

此外还有一些被认为是有辱华内容的美国影片,如《战地访员》(WarCorrespondent)、《黄龙的怒啸》(RoaroftheDragon)、《阎将军之苦茶》(BitterTeaofGeneralYen)、《子女》(Son-Danghter)等。《上海快车》在中国放映,也引起朝野上下的公愤,一致提出抗议。

1934年,米高梅公司为拍摄根据美国作家布克夫人以她在中国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大地》改编的影片,来华摄取外景,引起了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时代电影》的创刊号上有文章对书中的“所描写的有若干的真实性”,是否能反映“我们民族性的最典型的表现”提出疑问。指出政府虽然派了两位懂得电影的人作为摄影队的指导员,但是他们根本无法对影片的内容产生任何作用。针对摄影队请了一个叫做李时敏的美国华人作中国顾问的事,认为“这位李先生是否熟识中国情形,以什么资格去作中华民族的代言人,这也是值得考虑的。以过去的经验,我们知道这位李先生曾在《碎花瓶》(TheKennelMurderCase)中充当一个中国厨子——好像在美国的中国人只有厨子一类人物——他难保不以多量的‘厨子观念’渗进《大地》影片中”。该文大声疾呼,政府应该禁止《大地》的拍摄。

对美国电影的这种看法,不排除有文化的误解和隔膜,但是出于时代形成的民族立场而产生出的特殊敏感、左翼电影提倡的政治文化观念形成的与美国电影中表达的意识的根本对立以及中国电影企业对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获利的极大反感等共同形成了国人对美国影片中出现的中国形象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个时期外国电影中发生出了非常多的“辱华”事件,应该说是一种特殊的时代效应。

此外,对待美国电影的这种态度也反映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身上。中国电影在这时电影界反帝反封主题的积极立场中除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外也反对一切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美国电影的经济文化侵略对电影界来说似乎是更为实际的目标,知识分子看到了“以好莱坞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影片,是逐渐地在中国市场上受到了观众的唾弃了”翰笙:《向着新的方向前进》,《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页81。。对其电影中的殖民主义色彩鲁迅曾给予了批判:“但到我在上海看电影的时候,却早是成为‘下等华人’的了,看楼上坐着白人和阔人,楼下排着中等和下等的‘华胄’,银幕上现出白色兵们打仗,白色老爷发财,白色小姐结婚,白色英雄探险,令看客佩服,羡慕,恐怖,自己觉得做不到。但当白色英雄探险非洲时,却常有黑色的忠仆来给他开路,服役,拼命,替死,使主子安然回家;待到他预备第二次探险时,忠仆不可再得,便又记起了死者,脸色一沉,银幕上就现出了一个他记忆上的黑色的面貌。黄脸的看客也大抵在微光中把脸色一沉:他们被感动了。”鲁迅:《电影的教训》,《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页82。对于美国电影的内容,郑正秋指出:

“美国的电影,往往只披一件孔雀毛的大氅,外观美则美矣,内容可空空如也的十居八九。”郑正秋:《如何走上前进之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页85。所以即使没有“辱华”问题,在内容上与中国文化也是格格不入的。

在对待一些美国电影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时,中国电影人似乎显示出某种复杂的心态,既批判它们的资产阶级性,又承认其中暴露出一定的对现实的否定因而带有进步性。如对卓别林影片《城市之光》就是这样。君乐在1932年8月23日的《时报·电影时报》上的评论中一方面肯定,“卓别林向来表演的滑稽片,我认为都有意义。因为他所笑的是苦笑,他表示一个褴褛的人不得不有的苦笑,于是滑稽中实在含有极大的意义”。也因此,文章希望观众看他的影片,“不要轻易地看过,徒博几声的呵笑而已”,“要体会他的用心”。但是在同一篇文章中,作者却有着相对立的结论,认为《城市之光》“在意识方面说起来,是一点没有价值的”。因为,影片“只是充分暴露小资产阶级对于现社会之诅咒和没有牺牲精神,整个的剧本,就是暴露了小资产阶级的丑态而已”,“剧情可以说完全是一种空想”,“十足地表现出他的无耻和争取自己出路而缺乏奋斗前进的勇气”。在另一篇文章中也同样有着这样的矛盾:在肯定他时认为他是“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的艺术家”,而否定时又认为“他是在电影的领域,用着反面的方式,替旧制度服务”,而其意识,“只是糜烂的资本主义的末期颓废的小资产阶级的感情作用”。江天:《卓别林与〈城市之光〉》,《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页701。而经常性的,是对一些影片采取一种现实的态度,与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种与影片本身的含义有着差异的本土观点,如针对《西线无战事》,评论采用了一致的批判立场,因为其“在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的战后”,这种“人道主义的非战影片”,自然“引起反感”,中国的“每一个革命的民众都想自动起来夺取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当局者的不抵抗又引起了普遍的憎恶”,反对这种人道主义和非战思想是一种必然情绪。但是事实上,这部影片在中国市场上“卖座超过一切影片”,“本外埠电影院不惜连三再四的开映”,“观众们趋之若鹜”,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不断的军阀混战,已经深深地造成了人民反对战争、憎恶战争的思想,《西线无战事》是反对战争的人道主义的影片,因此《西线无战事》就为中国人民所欢迎”。黑金:《〈西线无战事〉在目前世界和中国的意义》,《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页703。可以看出,评论家的观点是站在中国国家现实处境下得出了与影片本身的含义不完全相同的结论,反映了两者在理性和感性上的差异,这种态度使得影评不再是单纯的对影片文本的评论,而是一种“时评”了。

二在电影艺术上的学习态度

这时期中国电影对欧美电影的学习借鉴特别表现在电影艺术理论方面。左翼理论家在电影理论的工作中,主要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电影理论。夏衍翻译了普多夫金的《电影脚本论》,郑伯奇翻译了同一作者的《电影导演论》,洪深在为前者所写的序言中表达了对这本著作的欣喜,因为“这本书和其他一切关于电影的著作不同;这不是桌子上的空泛的理论,而是一个日夜的考虑着每一尺胶片,研究着每一个摄影机角度,而热烈地企图在银幕上把握真实的实践者的体验,在这儿诚恳地介绍了关于剧本创作的基础的方法的原则的知识”洪深:《〈电影导演论电影脚本论〉序》,《中国左翼电影运动》,页222。。此外,还有其他人翻译了普多夫金的《电影演员论》(陈鲤庭译)、《苏联的电影》(章泯译述)、《苏联电影事业》(袁文殊译述)、《苏联电影最初十年史略》(鲁思译)、《苏联电影十五年》(陈鲤庭译)、《苏联的新闻文献电影和科学教育电影》(赵铭彝译)及《苏联电影导演》、《苏联影话》等,这些做法对普及和推广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利用这些介绍强调苏联的社会主义电影观念,成为左翼电影理论的重要文化背景。软性电影论者也多从西方电影理论中寻找自己的理论来源,这时期,他们也翻译介绍了不少西方电影理论的观点,如黄天始翻译的爱因汉姆的《电影Montage的研究》、《群众电影的心理分析》,刘呐鸥对普多夫金和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观点也进行了推介。

还有人翻译介绍了不少国外有关蒙太奇电影理论的文章,如莫美翻译的KarlFreund的《电影Montage理论之来源》、夏衍翻译的普多夫金的《时间的“特写”》等,集中于电影蒙太奇的介绍和研究。与此相关的是关于电影导演的介绍和研究,沈西苓写了《世界名导演印象记》和《世界名导演印象之二》,对德国导演派柏斯特和法国导演雷纳·克莱尔的创作进行了分析。汪叔君写了《关于这样的十一位大导演》介绍了当时最著名的好莱坞导演亚力山大柯达、西席地密尔、刘别谦、马莫里安、法兰克·鲍才奇等的创作和艺术观点。关于美国电影,郭柏霖写了《新电影美学方法论》、朱羽戈写了《美国电影的演进和变化》、白木的《电影剧本的选择政策》等。应该说,这些文章和译介为提高中国电影的理论和创作艺术都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的。在对电影进行评论的时候,很多评论家也经常地将一些外国电影的经验拿来进行论证和比较。司徒慧敏在《〈生路〉的音响效果及其他》中,对“画面与声音之对位法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能够得到深刻之心理效果”。侯枫的《特写》赞扬了苏联影片《金山》中对特写的出色运用。沈西苓在《〈金山〉的导演技巧值得给我们学习》中用一组镜头分析了普多夫金的《时间的特写》里阐述的技巧等。夏衍在1933年2月16日的《晨报·每日电影》上对苏联影片《生路》进行分析时,认为这是继普多夫金的《母亲》和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以后“世界电影史上值得大笔特书的作品”,特别肯定了影片中出色地运用“对位性录音”技巧,认为是对欧美影片中唯一的“同时性录音”的反叛,证实了爱森斯坦的观点“在发声电影画面和音响绝没有同时性的必要,反之,我们的工作是要在欧美先进国未曾试过的领域,去创造新鲜而强有力的影片”。

对美国好莱坞电影艺术技巧的介绍和评论也主要集中在有声电影方面。30年代初,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有声片占其影片输入量的一半多,而中国电影此时的有声片生产才刚刚开始,这些美国有声片的表现技巧对中国电影人来说无疑具有榜样的作用。洪深在他的《〈大饭店〉评》中肯定了美国影片《大饭店》在编剧上以大饭店为背景是十分巧妙的,“那死者死,去者去,而另有来者来,生者生,大饭店门口转门,是永远地旋转着,人生可作如是观”。“从舞台剧改编的工作,都是由名家郑重其事,不是草率随便的。”夏衍在评论美国导演拉斯基的《权势与荣誉》时,详细分析了这部影片里运用的独特的叙述法,即“可以不必拘束于时间的顺序。故事进行中,可以依着观众理解和情绪的起伏,或前或后地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的方法,自由地利用对话这种tempo(速度)的制辔,来御制观众的情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是必要而更自然地便利与听众之理解的。”并确认“这方法在某范围之内解决了目前电影艺术需要关心的‘如何处理时间经过’的悬案”。分析了影片在进行场面转换时,导演运用了缓慢的摇镜头、叠印和叙述的旁白三种画面与声音的方法,“圆浑地诱导了观众的‘理解之流’”。对于欧美声片,许多作者撰写和翻译了不少理论性文章,如郭柏霖发表了《声片的编辑技巧》的文章,对美国声片的拍摄和后期编辑作了细致的技术性介绍并说明了中国电影人在不能同时使用两架摄影机同时拍摄和没有合成录音机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方法做到了与美国声片使用先进设备下所达到的几乎同样的效果。针对美国有声电影刘呐鸥写了《光调与音调》、柏子翻译了《电影艺术的视觉性格》等。另外中国电影人对美国电影生产方式也表现出了很大兴趣,在1934年的《时代电影》杂志上,图文并茂地刊载了郭柏霖撰写的关于美国电影制作机构的长文,详细记述了美国电影制作的管理组织方式。特别是在声片出现后美国电影企业获得大的发展,形成了“大企业化”,随之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个人集中管理形式被分化为高度专门化部门管理的过程等等。

从上述情况看,在理论层面,欧洲、苏联的电影理论是这种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在技术和创作层面,则更多的是向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学习,上述体现在评论中的分析,说明了影评人对一些美国电影采取了认真、客观而细致的解剖,他们总结出的经验对中国电影的技巧理论和实践指导无疑是重要的。

同类推荐
  •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 戏剧入门指南

    戏剧入门指南

    知识扫盲: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最基础的戏剧知识,比如戏剧的分类、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状况等等,也覆盖入门级的戏剧爱好者较关注的话题和存在的疑惑,比如中国戏曲和话剧的联系和区别,先锋戏剧究竟是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走进剧场就更有底气了。 观剧指南:这里将提供希望亲近戏剧艺术的你最为实用的观剧攻略:从剧场礼仪到选剧宝典,从名剧团及代表作盘点到戏剧鉴赏指南……挑戏、看戏、评戏一网打尽,让你迅速进阶,姿势正确地领略戏剧的魅力。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热门推荐
  • 枫树下的眷恋

    枫树下的眷恋

    一个天真无邪,有着常人都仰慕的一切的女孩,她本该集齐万千宠爱,可是老天给了她别人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也让她尝到了人世间最残忍,最丑陋的一面。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与挫折后,她变得与当初那个可爱,天真的女孩截然不同,那个她脸上常有的微笑也荡然无存,在她最黑暗的时刻,一抹阳光照耀下来,她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这阳光真的可以带她冲破黑暗,撕开黑暗,重新看到世间的美好吗?
  • 医道妃途:摄政王的百变宠妃

    医道妃途:摄政王的百变宠妃

    横扫特工和医学界的鬼医特工,一夕穿越,成为又丑又瘸,人人蔑视的相府二小姐。本是天之骄子,岂容尔等放肆!改容貌,夺商铺、开医馆、毁渣男、灭恶妇……覆手化雨翻手云。可特么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这个摄政王一定要粘着她?“我要的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你,给不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路喧嚣

    仙路喧嚣

    封神大战阐教胜,天庭新立,仙界太平。此时魔界中妖族、截教分子涌入,和魔界本土魔头乱战不止。时间到了现代,截教弟子转生王道,他要干什么呢?正是:两大教派起纷争,一落平阳一称雄。一点氤氲下凡尘,成仙路上起喧嚣。仙界何人主沉浮,魔界大战现狰狞。仙魔三界斩不断,且看王道如何赢。
  • 求真记

    求真记

    漫漫修真路,上下求索之!在一个武术复兴的时代,主角袁求真怀着对极致的追求,踏上了他的成长之路。由武入道,由地球到宇宙,这是个巨大的跨越,看主角如何不断超越自我,一步步登上宇宙之巅!
  • 都市修仙传

    都市修仙传

    穷头陌路的大修士,在生与死之间毅然选择夺舍。面对遥遥无期的大道,修士选择了沉寂。夺舍后产生了无法解释的结果,最终富二代出乎意料的主导了身体。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当中,富二代有了一位大修士的百年阅历,面对众多对手的挑战,面对众多红颜的牵绊,他会如何圈揽?他最终会迷失在遍地诱惑的俗世之中还是会在某一天蓦然惊醒……
  • 鼎炼天地

    鼎炼天地

    天地初开,大神风里希炼石补天,炼天鼎遗留人间。数十万年后,方白无意得到炼天鼎,被他同行的兄弟暗算偷袭,得炼天鼎庇佑,轮回转世。这一生,方白解开炼天鼎的秘密,一路前行,发现天地间最为残酷的秘密!且看方白如何逆天而行!
  • 花果山

    花果山

    来自花果山的神秘少年,一介布衣之身,横行九州大地,由一个捏泥人的手工业者,成长为一代最强王者,手下一大票超凡大师、钻石段的武者!江南江北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不服就来战!
  • 柿子说历史

    柿子说历史

    这本书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一本书。我一直想要把复杂难懂的,枯燥无味的历史让它变得生动起来,以便于更多人容易接触和了解历史。于是我想现在着手开始做这件事情。本书采用“史话体”风格”描写历史。里面除了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之外,还会描写一些人物形象,是故事更加有趣生动。总之,这本历史书,会很有趣,不会再感觉看起来很乏味枯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

    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逢对手,神秘妻子买一送一

    情逢对手,神秘妻子买一送一

    邵青秋偷东西不成反被阴,“被迫”接了个单子。而那个单子竟然是要她把已经成为男人大哥妻子的“自己”,偷出来。开神马玩笑……可事情接踵而来,她似乎被卷入某个漩涡,但是——哼,她又不晕船!看她如何游刃有余的见招拆招,大捞特捞,然后拍拍屁股拎着小跟屁虫一起走人!咦……不对,剧本不对啊导演……小跟屁虫的爹地怎么也跟、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