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5500000037

第37章 当代电影的发展走向与理论思考(2)

但是在西方颇有影响的所谓从“人种学”(或译“民族志”)理论来阐释第五代电影的观点却强调第五代电影的民族性因素,甚至认为第五代电影是民族主义的。代表作品为ReyChow的PrimitivePassions,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5年。它认为《黄土地》、《红高粱》等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人种学”展示。我以为,这种对中国电影的阐释既低估了五代电影的现代性视野,也是过于傲慢和自我中心的。它把跨文化阅读中的东西方文化的空间差异加以时间化:无形中把西方置于“现代的”的一端,而把东方(中国)置于“原始的”的一端,强化了中国电影只是为西方人制造“东方奇观”的成见。事实上,陈凯歌等当初拍《黄土地》等未必想到要迎合西方人对于东方的想象。他们的根本目的是想对“当代”中国人的固定的中国想象模式发起冲击。从许多国内研究者的观点看,第五代电影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对中国文化的“人种学”展示,而在于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化中由历史和传统所造成的弊端进行了“现代性”的审视和批判。所谓“人种学”的观点只会把第五代电影剥离出中国当代的历史和社会语境,而把它变成把玩于西方观众手中的东方“古玩”。

由于第五代电影对传统父形象的强烈现代性批判意识,有些批评家称他们为“弑父的一代”,“子一代的艺术”(戴锦华)。事实上,真正应该冠以“弑父的一代”和“子一代的艺术”的是第六代的电影,如《冬春的日子》、《北京杂种》、《头发乱了》、《巫山云雨》、《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他们电影中的父亲大都是缺席的,以青春自恋为特征,表达自我的成长经验。第六代电影与此前的第五代电影和伤痕电影不同:他们摆脱了(或试图摆脱)父亲情结或父权的阴影。《北京杂种》从片名上就隐喻了对父亲的摒弃,影片一开始是男女主人公在讨论打胎的情节,暗示了他们自己也不想成为父亲,对父亲形象和父权价值表达了更极端的态度。这些影片大都出现在90年代前半期,延续了80年代第五代电影对父亲形象的批判和颠覆,但是它们走得更远。

和创作上的现代性思潮相呼应,在这一时期理论和批评上也是现代性主导。我们看到强烈的西方电影理论的影响:如长镜头理论、作者理论、类型理论、符号学、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以及意识形态批评等理论和批评话语相继被引进,它们在中国的批评家中被广泛地吸收和应用。在西方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中国的电影理论家甚至认为“中国没有电影理论”(张骏祥);详见拙文《红色理论、蓝色理论以及蓝色理论之后》,《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一些学者则试图在现代性目光的审视下重新发现和评价民族电影理论,提出了“影戏”说;见拙文《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和钟大丰相关文章,发表于《当代电影》1986年第1、2期。还有一些激进的批评家用西方现代性观念来批评带有传统色彩的中国人文思想和艺术形式,如关于“谢晋模式”的讨论。这些理论和批评思潮的共同特点是现代性的冲击和张扬,中国电影文化中的民族理论和美学常常被置于被质疑的地位。

总之,这一时期,无论在电影创作和理论层面,现代性的主题被大大突出。以“文革”极“左”思潮为代表的阶级和革命观念和以传统政治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性被认为有共谋关系,共同阻碍了中国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遭到来自现代性眼光的严厉审视和批评。

90年代前半期:混合和协商

1989年动荡和东欧解体以后,90年代初的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主要考虑。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导倾向是回到经典马克思和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并行:即经济的现代化仍然在继续,文化和政治则试图再度确立传统的革命性。现代性的主题并没有消失,但是集中在经济和工具理性的层面。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形态格局和其中的父亲形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电影的形态格局而言,90年代出现了主旋律、艺术片和娱乐片共存的局面。而在父亲形象上的最重大的变化是:在80年代被边缘化了的革命父亲形象重新回到了银幕中心。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主旋律影片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旋律电影:革命父亲的回归

所谓主旋律影片,实际上是指此前那些典范地表达了国家主流政治文化的影片。它们之所以被重新命名为“主旋律”,是为了在新形势下重新强调它们的中心地位。因为它们现在事实上已经不是“唯一的”主流影片了。在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以后,电影创作主题和风格的多样化使得它们变成了“众多类型的”影片之一,且有在市场上被娱乐片压倒、在美学上被艺术片压倒的趋势。出于这种考虑,1987年3月,电影局在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同年7月4日,经中央批准,在北京成立了由丁峤任组长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后正式更名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为了在拍摄经费上提供有力的支持,1988年1月广电部、财政部决定建立摄制重大题材故事片的资助基金,“并在1987年至1991年四年内资助了《开国大典》、《百色起义》等六部影片,总金额为1,005万元,但真正对重点电影进行比较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资助则是在1991年5月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创立以后”。林黎胜:《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经济变更和艺术分野》,《电影艺术》1996年第3期。1996年3月,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规格最高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正式推动和启动了电影精品“九五五○”工程,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植主旋律影片的制作。主旋律影片对革命的父亲形象进行了重建和修补。说重建是指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影片重新塑造了正面的革命领袖形象和先进的共产党员形象,以此对80年代对父亲形象的叛逆性思维进行校正。说修补是因为这些主旋律电影也对传统的革命父亲形象进行了改造,注入了人性化色彩,比如,可以谈恋爱,可以有家庭,甚至可以有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和个性。

第五代在这一时期则主要延续了80年代对父亲的思考(如张艺谋、陈凯歌),但是他们已经不如80年代那样风头十足,一些影片受到批评说被商业化渗透,是伪民俗片,有损中国人的形象。第六代一方面发展了第五代,一方面又背离了第五代(抛开父亲情结,关注自身经验)。这一时期的大量娱乐片(如功夫武侠片)对父亲的态度倾向于民间和传统价值,那些男性的民间侠士英雄在崇尚男性暴力和父权价值的同时,也代表正义、良心、爱国主义等;但是娱乐片在市场运作上更具有现代性的经济意识。

在90年代前半期,我们见证了一个革命性、现代性和民族性混合和协商的时期。一方面,重建和修补革命的父亲形象,显示了革命性回归;另一方面,娱乐片在经济运作上向市场靠拢,在内容上则向传统文化和价值倾斜;同时,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的艺术片仍然坚持了对传统父亲和父权的现代性批判。而富于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时期操持西方现代批评话语的精英批评(如所谓“后殖民批评”)则对第五代影片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们的后殖民话语实质上是一种民族主义和第三世界的话语。

所以,在90年代的第一阶段,电影和整体的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相一致,试图再度确立传统的革命性,但是现代性的主题并没有消失,而民族性的话语则开始在精英批评和娱乐片中出现。

90年代后半期:民族主义的强化

如果说在90年代前半期,我们见证了一个革命性、现代性和民族性混合和协商的时期。那么在90年代后半期,我们看到这一协商有了一个更明确的结果。或许是由于冷战结束带来的最初冲击被吸收,或许是由于全球化的加剧,或许是由于台海局势的起伏,或许是由于香港澳门的回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当代文化正走向一个新的方向:民族主义的方向。它强调国家的至高地位,民族的统一和发展,以及传统的文化价值。一时间,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大国霸权,“中国可以说‘不!’”成为时尚。此时,在电影中,强调革命性的主旋律和富于现代性的艺术片不约而同地都向民族主义思潮靠拢。

这里,我想对民族主义和民族性作一点辩义。在我看来,民族性是一种客观的、已然存在的品质,它既可以是创作者的有意为之,也可以是他的无意识表达;民族主义则是一种主观的、有待追求才能实现的主张,是创作者积极而有意识去努力的目标,它常常和思想运动相结合。从90年代前半期到后半期,中国电影文化正经历着这样一个自觉的向民族主义的演变。

政治的民族主义

在90年代中期香港回归前夕,谢晋在史诗巨片《鸦片战争》中通过林则徐重塑了一个民族主义的父亲形象。其时影响如日中天的冯小宁的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和《紫日》则是把革命性和民族主义结合起来。其中虽然父亲形象没有具体的物理呈现,但是其律令和精神无处不在:影片表现了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国家和政治的最高利益”而献身的故事。这些影片表达了一种政治的民族主义。而张艺谋、陈凯歌此时的影片则回归传统,认同父亲,表达了一种文化的民族主义。

第五代的转向

此时更富有重大意义的是,第五代也对父亲形象的阐释作出了重大调整。1999年,张艺谋拍了《我的父亲母亲》。在这部直接表现父母一代青春恋情的影片中,张艺谋塑造一个全新的父亲形象。该片从儿子的角度出发,讲述了父亲母亲之间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传统父权的阴影已经消散,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平民化的父亲,他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向下一代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对这个父亲的回忆中,张艺谋寄托了自己浪漫的青春情怀,表达了一种出自心底的温情和亲情。从父亲和母亲忠诚不渝、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中,从父亲对下一代的倾心教诲中,张艺谋不但表达了对父亲角色的重新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的重新思考。

事实上,张艺谋的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另一个第五代的主将陈凯歌,也在2002年推出了《和你在一起》。初一看片名,还以为这是个有关男女的爱情片。但是看完才知道,这是一部有关父子之情的影片。所谓“你”,指的是父亲。影片实际上塑造了三个父亲角色(一个养父,两个师父)。影片通过儿子成长和成才的故事,强调了父亲的“养育”和“教导”的重要性,歌颂了父亲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堪称是经典的:当潦倒而忠实于音乐的江老师为了小春的成才而决定把他送到更好的老师那儿去时,最后一次为小春演奏钢琴。金色的光芒从他的背后和上方倾泻下来,把在钢琴上演奏的江老师笼罩在金色的光芒之中。这就是今日陈凯歌心目中的父亲形象。这和当年《黄土地》黑暗窑洞中那个虽然善良却愚昧无知、把亲生女儿送上死路的父亲形象相去何其之远。

这里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巧合:在张艺谋和陈凯歌的这两部影片中,早期被描写成封建家长的父亲角色此时都被塑造成诲人不倦的老师。和第五代早期的影片相比,这些转变是意义重大的。在这些父亲角色中,张艺谋和其他第五代导演早年对封建父权的愤怒之情已经消失,而表达了对父亲、传统的认同和对现实的和解。但是,还有一点差异我们或许也不应该忽视:第五代早期影片对父权的抨击偏重于政治和体制方面,这些影片所表达的认同是偏向于伦理和人情方面,可称为文化的民族主义。

同时加入文化民族主义潮流的还有一些第六代导演。如张扬导演的《洗澡》,颇为接近当时流行的所谓“新主流电影”的主张。他从现代视野审视传统文化(而不是主流政治),其态度从批评传统到重新认识传统:从深圳回来的儿子重新理解在北京澡堂干了一辈子的父亲和即将消逝的澡堂文化,无形中也契合了后现代的怀旧风。而那些青春自恋和试图摆脱父亲情结的影片虽然存在,但是显得相对边缘:如《苏州河》、《十七岁的单车》、《小武》这些残酷青春片。

产业理论成为这一阶段的热点。其方法论不是纯经济学的学理性研究,而更是一种实用性的策论研究。于是,“市场化”(作为界定影片成功的经济尺度)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成了理论热点。市场观点凸现了对民族文化生存空间的关注。可以看做是民族主义话语在理论上的变奏。同时,随着纪念世界电影一百周年、中国电影九十周年,中国电影史和民族电影理论研究也比以前得到更大重视;一个新的理论假设:“越是民族的也越具有国际性”也变得颇为流行。总之,理论和批评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但是立场却更为本土化。

结论:90年代,文化和政治的现代性和革命性主题被糅合(协商)进民族主义;革命性的主旋律和民族主义结合(冯小宁、谢晋),产生了政治的民族主义;追求现代性的艺术片也和民族主义融合(《洗澡》、《我的父亲母亲》等),产生了文化的民族主义;理论上也更多地强调了本土意识。民族主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影文化的主旋律。

民族主义:新世纪的最强音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主义在90年代成为主导意识形态有一个发展过程。它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徘徊态势和后期的主导态势。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及和其他话语的协商,民族主义(无论文化的还是政治的)逐渐成为政府、民间和工业界的共识。进入新世纪,它更是势不可挡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英雄》现象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
  •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主要收录了用戏曲进行跨文化沟通:成功的先例、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访美比较、亚洲戏剧让西方人接受并学习的可能、西戏中演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莎士比亚与昆曲:内心外化的麦克白等内容。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选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英语国家的最出色的创作型歌手、最有影响力的歌词创作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大半个世纪欧美国家文化发展的跨度:从风靡美国的乡村民谣,到裹卷青年一代的嬉皮士摇滚;从唱遍街头的说唱乐,到近年令无数人神往的新世纪;从浸透美国底层色彩的布鲁斯,到意图融合民族风的世界音乐。《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一一介绍评论他们的代表人物,仔细赏析他们的代表作,共享音乐的魅力、歌词的妙义。
热门推荐
  • 禅意人生

    禅意人生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挥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撵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著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
  •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随着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的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各方面也都有了新的感悟,而这些又恰恰成为了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人们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们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隐约地发现,这一些都可能源自我们自身生命中的神秘能量,是可以带我们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命形式和形态,远离平庸,使生命更富有意义和风采。
  •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情商故事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情商故事

    用最美的故事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惰商故事,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力量的伟大,品味探索发现的快乐趣味,珍惜朋友时的友谊真情,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公平正义感,奠定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性格决定命运,也影响未来。
  • 脉诀

    脉诀

    废柴猪脚,有着不输任何人的决心,带着牵动万世的秘密,在这弱肉强食的大陆中,修脉术,遇红颜,得知己。凭一身苦修,定万世阴谋!
  • 渔妇

    渔妇

    穿越了,寄人篱下,婶母不喜,叔父不爱,还要逼她替堂姐出嫁。无奈,那就嫁吧!嫁到偏僻渔村,从此婆婆妯娌小姑一箩筐,吵吵闹闹过日子。无所谓,做个渔妇也不错。抓个鱼,捉个虾,采采紫菜,捞上来,全是银子。只是,只是夫君,你身上的那块玉佩到底是谁家的传家之宝?已有完结本《醋香满园》,坑品有保证,请大家放心入坑!
  • 新股民炒股指南Ⅱ:短线操作与长线操作

    新股民炒股指南Ⅱ:短线操作与长线操作

    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股民朋友将会对短线和长线操作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熟悉短线操作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分析、看盘、选股、跟庄、止损、买卖等技巧,掌握长线操作所涉及的公司分析、选股、股票估值以及持有原则等关键技巧。
  • 星斗辰光

    星斗辰光

    一片神奇的大陆,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块上古神玉,一个平凡的少年,为了完成那个人的心愿,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要登上世界的巅峰
  • 花千骨番外之白首不相离

    花千骨番外之白首不相离

    那日大婚他说:““长留列仙在上,弟子白子画,于尘世无寸德,于本派无寸功,今欲娶自己的徒儿花千骨为妻,弟子深知实为大逆不道,罔顾伦常,但情之所至,不求列祖列宗能祝福接受,只愿能被世人接受。如有天谴与灾难,所有错都在弟子,请全冲弟子一人来!”她亦说:““长留列仙在上,弟子花千骨,释放妖神,而后竟为祸人间,铸成大错,本就罪无可恕,天理不容,而今又与师父罔顾伦常,结为连理,实在是错上加错,但弟子无怨无悔,不求列仙先原谅,只求能与师父常相厮守,若有责罚,请朝弟子一个人来,与师父无关!”他是长留风霜一剑,而她是神尊,身上都背负着天下苍生,可他们只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花千骨部落推荐,错过你会后悔
  • 最新实用生活小窍门全集

    最新实用生活小窍门全集

    全书内容分为服饰、饮食、家具、医疗保健、美容化妆、家政社交。理财投资、休闲生活八个方面,全面介绍了现代家庭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种小窍门,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一看便明,一学就会。
  • 逼婚之不婚主义的艰难旅程

    逼婚之不婚主义的艰难旅程

    这是一场不婚主义者与社会的较量。主人公凡一梦,一个初极剩女,她剩下的原因,是因为她压根就不想结婚,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不错的男人,本想与他共渡一生,可是,在那男人模棱两可的太度之下,凡一梦最终选择了放弃。谁知等她放弃了,那个男人反而不干了,连逼婚这样的戏码都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