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2300000011

第11章 发明简史(11)

1878年英国成立的车友旅行俱乐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俱乐部。1880年,美国创立了美国轮友联盟。1882年,加拿大成立了轮友协会。1895年,法国建立旅行俱乐部。国际业余自行车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目前有160多个会员国。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旅游同盟,每年组织一次国际自行车旅游世界大会,目的是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彼此观光交流。

这些国际性的自行车组织和俱乐部,拥有许多青年旅社,负责有关的旅游事宜,如:要求各国政府准许自由通过国界,为旅游者提供自行车,建立夜宿中心旅游营地等。

世界上第一个徒步和骑车周游世界的旅行家是我国的潘德明。他自幼喜爱体育运动,尤其喜爱探险,立志周游世界。为此,他阅读了大量有关世界地理和各种旅行的书籍,并自学了几种外语。1930年,22岁的潘德明从上海出发,开始徒步旅行。经过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到达越南,一天最多可以走75千米。在西贡,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骑车旅行,每天行进的路程超过了190千米。他从越南经金边、马来西亚、印度、阿富汗、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游遍欧美各国,渡太平洋,取道日本回国。此次环球周游世界历时7年,行程数万里,途经40多个国家。潘德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其中有所到之处加盖的邮戳,近1200多个团体和个人用世界几十种文字书写的签名和题词。

自行车的远大前程

20世纪以来,世界交通运输技术迅猛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家庭化、私人化。在以绿色(无污染或低污染)化、高速化、智能化为基本发展趋势的21世纪的交通史上,自行车会不会被挤入历史博物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与众多的交通工具相比,自行车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价格便宜,购置费用少。自行车的价格是汽车价格的几十分之一,乃至上千分之一。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拥有私人小汽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普通老百姓和一般的工薪阶层仍然是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一辆普通自行车只需要一二百块钱,高档的山地车则需八九百元钱,一般的家庭都能承受得起。何况,与汽车相比,自行车的保养维修费用少,也不需消耗能源。

二是占地面积小,易于停放。自行车不像汽车那样,需要专门的停车库或停车场。它体积小,可以随便放置在适宜的地方,节省空间。同时,自行车停放方便,便于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三是使用灵活、便捷。自行车方便个人出行,可以直接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省去了坐公共汽车的麻烦。骑车不受时间、气候的影响和空间、地域的限制。在交通拥挤、汽车寸步难行的地方,自行车可以游刃有余地穿行于空隙之中,骑车人不必忍受交通堵塞的煎熬。在行进的过程中,骑车人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十分自由。

四是无污染,无噪音。自行车靠人力驱动,不需要燃烧燃料。而像汽车、公共汽车等燃烧柴油或汽油,获得前进动力的机动车辆,排放出大量的废气,污染了空气,并且还产生噪音。

五是有益于身体健康。英国的科学家证明,经常骑自行车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因为腿部不停地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法国生理学家则认为骑自行车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症和精神紧张症。我国学者发现骑自行车有助于防治或延迟脑溢血的发生。人们意识到骑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的前景仍然光明。

火车简史

火车的今天既是它昨天漫长而曲折地演变过来的结果,也是火车奔向明天的坚实起点。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往往超过对过去的回顾。而对火车来讲,从火车、列车到“地上飞机”的演进,从缓慢、肮脏和不安全到高速或超高速、洁净舒适、安全便利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因为这里面既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凝结着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智慧和汗水。

火车的诞生

火车,顾名思义,是以火力推动的车,这是铁路列车的俗称。尽管现在的火车已大多不再用火力驱动蒸汽机来牵引整列车的运行,但人们还是习惯地叫它“火车”。下面就来看看真正的“火”车是怎么来的。

在出现汽车和火车之前,陆路上的交通运输曾长期依靠人力车或畜力车如马车等,甚至19世纪以前的煤矿也大都用马车来运煤。

而早在16世纪,就有人在矿井里铺设木轨来使矿车更快地行驶。在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在17世纪时使用和矿井中的木轨类似的木轨路,用马车将煤炭运到离矿井较远的煤仓。后来,人们为了延长木轨的寿命,就设法在木轨上包一层硬木,进而包上一层金属,到最后干脆直接用生铁铸造的铁轨代替木轨,但在上面奔跑的仍是马车或人力推动的车。由于路轨对车轮的阻力要比普通路面小得多,因而一匹马常常可以拉好几节车厢。这好几节车厢组成的车就是“列车”,但还只是“马车”而不是“火车”。

在17~18世纪,虽然蒸汽机已经发明出来、并在纺织业等广泛应用开来,但因其笨重、效率较低而不能用在列车上,即使是当时最先进的瓦特蒸汽机,也还是不适用于“列车”。

发明一种适用于“列车”的蒸汽机已经成了紧迫的需要。

历史刚刚进入19世纪,这样的蒸汽机以及由它驱动的“机车”就应运而生了。它的发明者是英国机械师理查德·特莱维西克。他为制造机车而特意发明了高压蒸汽机,充分利用了瓦特已经发现而未予应用的蒸汽膨胀的能量。1802年~1803年间,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之后不久他又造出了第二台蒸汽机车。1804年2月21日,这台处于试验运行之中的机车牵引着6吨重的列车(包括数节客车),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行走在一条15千米长的铁路上,而在空载时可达20千米的时速。但是,这辆机车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因为,锅炉安装不当,机车振动较大,用生铁铸造的铁轨因很脆而经不起沉重的负载和冲击,竟然多处断裂。加之,这种机车消耗太大,经济效益差,甚至不如传统的马车。特莱维西克因此也就未在这方面继续努力而转向其他事业了。但应该铭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铁道上运行的蒸汽机车正是他于1804~1808年间制造的原型机车及英国人赫德利于1813年制造的机车。

1812年,英国人布伦金索普设计制造了一辆机车,并最早开始成批生产,这种布伦金索普机车安装的仍是普通锅炉,所以速度仍然很慢,并且它是行走在有齿的轨道上。这种机车一制造出来,就开始投入商业运行。一直到1853年,才为新型的蒸汽机车所代替。

真正推动火车发展的是两位最主要的先驱者乔治·斯蒂芬孙和他的独生子罗伯特·斯蒂芬孙。乔治·斯蒂芬孙在少年时代就以做工谋生,成年后才开始读书。他学习异常勤奋,很快获得了一个机械师所应具备的知识。1814年,他制造了他的第一台机车,时速只有6.5千米。但他将蒸汽活塞的连杆与机车车轮直接相连,省去了毫无必要的飞轮和齿轮,充分利用了车轮和机车的惯性运动。这是机车制造上的一个重大改进。到1821年初,斯蒂芬孙担任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的铁路工程师,将原来带异向凸缘的“钣轨”改造成适合于带凸缘车轮的机车的车辆形状简单的“边轨”。当他得知有人能轧制出3米长的熟铁铁轨后,就毅然选择了这种不易断裂的熟铁轨。颇为有趣的是,这条长40千米的铁轨建成后,既供机车使用,也供马车使用,而旅客们都愿乘马车。因为机车不仅噪音大,而且速度太慢,甚至还受到了马车夫的嘲笑。对斯蒂芬孙的这种机车,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笑话,说他的机车因鸣叫声过大,在路过一座农民小院时,竟把农家的母鸡惊吓得不下蛋了,斯蒂芬孙因此而受到这家农民的控告。

但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机车的发展。1828年,乔治的儿子罗伯特·斯蒂芬孙设计制造了一种改进的机车,被誉为“火箭”号。在1829年的一次著名的试车中,它以每小时22千米的平均速度行驶了96千米,在满载乘客的情况下,它最快曾达到46千米的时速,空载时速不超过56千米,从而证明了蒸汽机车的巨大潜力。“火箭”号的成功依赖于两项关键技术:一是采用了1827年12月由法国人马克·塞甘发明的管式锅炉,它汽压高、热效高而且轻便;二是将排出的废蒸汽用管道引到锅炉烟囱口排出,高速汽流形成较大负压,使锅炉得到强有力的鼓风,燃烧效率大大增强。同时,“火箭”号的成功还标志着铁路运输事业的诞生,因为与蒸汽机车相比,马的奔跑速度通常为每小时46.8千米。可以说,斯蒂芬孙父子建造的这辆世界上第一台大蒸发量机车开辟了人类铁路运输的新纪元。其实,当时与“火箭”号进行比赛的还有“新奇”号和“桑士巴里”号,前者设计漂亮,但挂上车厢后,锅炉爆炸了。后者块头儿大,开动时轰轰隆隆,浓烟滚滚,不可一世,但走了约44千米,许多零件就掉落,汽缸也破损了。随后,便在1830年,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就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车牵引行驶的铁路线。

机车制造的迅速发展斯蒂芬孙父子并没有陶醉于“火箭”号的成功之中止步不前,而是继续探索,不断改进机车的结构和功能,力求使机车能在功率、速度和载荷量上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产品的运输需要。

1833年,斯蒂芬孙父子设计出了“专利获得者”号机车,与他们此前制造的机车相比,这辆机车在锅炉的胴体下面加装了一根车轴,这是为了保证安装了大容量锅炉而使机车自重增加后的行车安全而加装的,这就是三轴机车。“专利获得者”号的命名,是因为它的发明人为保护这一发明,已在1833年10月7日获得了专利证书。

父子俩还在不断努力。儿子罗伯特·斯蒂芬孙于1841年研制成了“长锅炉”号机车,也是在锅炉胴体下安装了三根轮轴:一根承重轴和两根驱动轴。与“专利获得者”号相比,这辆机车的烟管长度从前者的2.75米增加到4米,从而大大减少了热能的损失。但机车的前后轮的距离却因为要适合已有的铁路和众多的转车盘而没有变化。

受“长锅炉”号机车的启发,英国人托马斯·拉塞尔·克兰普顿根据自己研究出来的原理,决心制造出一台高速机车,并能克服“长锅炉”号的不足,即因火箱安装在悬臂梁上而降低了机车的稳定性。克兰普顿把一对动轮移到火箱下方,而在锅炉胴体下方仅保留两对车轮。

这样,1846年在比利时列日—那慕尔铁路线上,当他造出的克兰普顿机车投入运行时,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100千米的时速。到1848年,应伦敦西北铁路公司的要求,他为伦敦—沃尔弗顿铁路线设计制造了一台超大型机车,时速达到了127千米。但遗憾的是,这台高速机车因很容易引起钢轨的疲劳而在运行不久就被迫“退役”。尽管如此,克兰普顿还是在欧洲大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利时把引进的两台原型克兰普顿机车作为样机,造出了多台蒸汽机车。在法国,克兰普顿机车曾经称霸于整个第二帝国时期,只是在后来出现了更大功率的机车之后,它才被逐渐淘汰。

此后,高速载重机车的制造便成了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当时人们总认为高速机车的大直径车轮是不能互相联接的,因为这样会带来巨大的危险。法国人维克托·福尔格诺从1862年开始研究这一问题,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他在轴箱里设计了一些倾斜平面,以便使前轴在铁路拐弯时产生位移,而在直线段恢复正常位置,这有效地避免了连杆和曲拐销发生断裂的危险。1864年,他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装有两副联动驱动轮对的高速机车。几年之后,福尔格诺又在火箱后方加装了一组承力轮对。这样,福尔格诺机车便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到1885年,行驶在各大铁路公司所属干线上的福尔格诺机车,已经有好几百辆了,尤其在法国西南部的巴黎—波尔多干线上,这种机车使列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度。

1875年,法国人阿纳托尔·马莱为巴约涔—比亚里茨铁路支线研制成世界上首批复胀蒸汽机车,这是一种适宜于低速行驶的牵引机车,根据双缸式蒸汽机的原理进行工作,具有更好的热效率。1881年,英国人韦布将马莱的这一成就用于高速机车,同样取得了成功。韦布的这辆“试验”号机车运行平稳,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90千米,而耗煤量却比传统的机车降低了20%,达到了节约能量消耗的效果。

同时,提高蒸汽机车的功率和速度的研究在20世纪之初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05年,人们在1872年就首次在美国密苏里太平洋铁路线上运营的“太平洋”号机车上,进行了重大改进,使它所产生的功率达到2200马力,机车的运行速度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约在1900年前后,一种叫做“大西洋”号的新型蒸汽机车出现在美国费城—大西洋城之间的铁路线上。之后,人们又不断对它加以改进。从1901年开始,欧洲各国开始采用这种功率为1500马力的机车,虽然在1905年,2200马力的“太平洋”号机车对它造成了很大冲击,但它还是赢得了巨大成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巴黎—里昂—马赛铁路公司对它进行了流线型化改装,然后在巴黎—尼斯高速铁路线上继续运营。

在19世纪末,随着电气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把电力应用于机车的探索及铁路电气化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世界上第一台电力机车是1895年在美国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线上开始运营的,这台机车重96吨,采用550伏特的直流电源供电。1901年,法国巴黎—残老军人院铁路线实现了电气化。第二年,这条电气化铁路延长到了凡尔赛。

1903年,巴黎市郊奥尔赛—巴黎—奥斯特利茨—儒维西铁路线也实现了电气化。在德国的措森—马林费尔德铁路上,一台电动机车于1902年就首次达到了200千米的时速。但是,由于电气化技术尚处于它的初级阶段,受到电厂功率和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制约,铁路电气化并没有以理想的状态发展起来,人们仍在机车的制造上孜孜求索。

同类推荐
  • 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

    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

    《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是一本奇特的书,它以日记的形式,把全书 分为365天,每天均有反映同一主题的寓言,包括《智慧寓言》《幸福寓言 》《亲情寓言》《友情寓言》《心态寓言》《爱的寓言》《成功寓言》《做 人寓言》《事业寓言》《财富寓言》《管理寓言》《销售寓言》等,每篇寓 言后均以“寓言者说”形式予以点评。从做人、成功、财富、管理等诸多方 面告诉你生活道理,使你可以轻松领悟到财富的真谛,学习获取财富的方法 ,把握好人生的财富;解答你的心灵困惑,督促你的阅读进度,养成读书的 好习惯。
  • 盘古与透明女孩

    盘古与透明女孩

    小当的同桌小顽经常讲他表哥班上的女生在一家游乐园里消失不见了。一天,他们进了那外游乐园,接着他们变了:小当老是自言自语,小顽的意识则被老蜘蛛控制。不见踪影的女孩苹果告诉小当一个秘密:盘古一直躲在蛋壳里工作,她说再有五天,天地分开的一刻,就是她和小蛮骑上木马复活的时候。可是老蜘蛛有了一个阴险的打算。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来源于古希腊民间,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它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寓言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对后世寓言大师诸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展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古希腊世界,故事涉及到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等方方面面。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这本书内容丰富,分四个部分,涵盖了动物、人体、自然、生活等多方面的科普知识。这些知识恰恰是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问及频率最高、最渴望获得的。这本书绘制了大量的图画来展示和解答科学知识,摆脱了以往此类书籍“板着脸说教”的窠臼,可谓形象直观、别出心裁,充分照顾了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既能帮助少年儿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 假话国历险记

    假话国历险记

    海盗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嫌海盗的名声难听,就想出个办法,把字典全部改过:海盗变成了圣人,圣人变成了海盗;面包叫墨水,墨水叫面包;早晨起床说晚安,睡前道你早……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正直真诚的人们要坐牢。一天,假话国来了男孩小茉莉,还有一个小画家,一只三脚猫……他们都不愿说假话,不愿人们受欺压。小茉莉用自己高亢的声音震跑了假话国的国王,震塌了“疯人院”,也解救了许多无罪的、敢说真话的人们。
热门推荐
  • 国学讲演录

    国学讲演录

    《国学演讲录》是南怀瑾高足魏承思先生在其国学经典导读班中讲学文稿所整理而成的国学讲演录,全书是由讲稿整理而成,开篇讨论国学的概念、定义、范围,接下来对诸子百家学说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以儒释道墨法数家为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进而以朝代为线索,探讨了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与清代朴学等流派,勾勒出了我国古代思想流变的树状脉络,接着以四书五经、诸子学说与二十四史等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内容详实、深入浅出,文笔浅白易懂,为我国国学经典作品展开了引人入胜的推介与条理清晰的剖析,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入门读物。
  • 都市阴阳眼

    都市阴阳眼

    一双阴阳眼,看透生死,分辨真假。林木森从失忆大龄单身青年,勇敢的朝着人生巅峰迈进。吃大户,坑富翁,仗剑不平。喝小酒,泡美妞,纵横逍遥。
  • Edingburgh Picturesque Notes

    Edingburgh Picturesque Not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劝忍百箴

    劝忍百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武记

    圣武记

    乾为天,坤为地,斗转乾坤,傲蔑九天。胜为王,败为寇,刮目相待,凌越万里。只手逆天,怒为红颜,莫笑年少轻狂!身穿黄金甲,百战帝皇宫,苍茫世界,唯我主宰。
  • 红马踏黄沙

    红马踏黄沙

    大漠风云变,千里下战书。江湖仇杀、儿女情长、放眼大漠,何处是归程?庭院深几许,萋萋满别情。看英雄最后,何处红马踏黄沙!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新执行

    新执行

    传统观念对执行的定义往往停留在机械执行,强调员工要坚决服从,没有任何借口。新执行针对社会发展现状:80、90后员工更强调个性与自我的时代,提出新执行要头脑执行、快乐地执行、创意地执行。因此,新执行是企业强大之道,更是个人发展之道。姜汝祥博士专精于执行力的研究,为中国企业战略执行第一人。他提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工作还是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他潜心研究数年,为当下新环境提供了新的执行力着作。本书从破解虚假执行开始,到执行48字真经、执行与结果等,用九章精华内容全方位讲透执行……
  • 三国杂货铺

    三国杂货铺

    普通人得到神奇的杂货铺,平凡的人生变得精彩不断!轻松、生活为主题,热血、励志必不可少!
  • 青梅不做女二号

    青梅不做女二号

    谁说青梅都是炮灰女二号?别闹了,这个男人我早就预定了好吗?生命诚可贵,矜持价更高,若为男神所,两者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