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9000000005

第5章 苏辙散文理论的渊源

第一章 五窦生平考

关于五窦的生平,《窦氏联珠集》之各卷卷首褚藏言所撰各人小传中有较为完备的介绍,另外《旧唐书》卷一五五《窦群传》、《新唐书》卷一七五之《窦群传》及其附传、《唐才子传》卷三等亦有五人生平的记载,可与藏言传互为补充。另外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卷四之“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在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的基础上对五窦的生平做了详尽的梳理。为了更详尽地研究五窦文学创作,研究五窦的交游情况,今笔者以褚藏言撰“五窦传”为基础,结合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对五窦的生平行迹进行考证。

第一节 窦 常

窦常,字中行。关于窦氏兄弟的籍里,各书记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褚藏言《窦常传》、《元和姓纂》卷九、《旧唐书》卷一五五所云“扶风平陵人”。二是《新唐书》所云“京兆金城人”。今按:扶风,据《旧唐书》卷三八《地理一》,扶风即凤翔府(治雍县,即今陕西省凤翔县)。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卷九引《金石萃编》卷一○九所收羊士谔《左拾遗内供奉赠使持节舒州诸军事舒州□□□□窦府君(叔向)神道碑》,亦尚存“居平陵”残字,又按扶风无平陵,岑仲勉又云:“扶风举其望,平陵举其地也。”则知平陵当在扶风;“金城”,按《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一》,金城即兴平(今陕西省兴平县),为京兆府属县之一。羊士谔与五窦生活在同一时代,且与窦群交好,其说较为可信。另外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①亦云:“后去观津,而家平陵。”故五窦之籍里的问题当从“扶风平陵”说。

窦常行大,窦常有《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诗赠房孺复,房孺复作《酬窦大闲居见寄》②即酬窦常之作。

《旧唐书·窦群传》云:“群兄常、牟,弟巩,皆登进士第。”窦氏兄弟中有三人中进士,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关于窦常中进士的年代,各书均有详细的记载:《旧唐书》传云:“(常)大历十四年(779)登进士第。”藏言《窦常传》亦云:“府君大历十四年举进士,与故吏部侍郎奚陟、商州牧丁俛、秘校独孤授同年上第。”与《旧唐书》同。《唐才子传》云:“大历十四年王储榜及第。”可见《文苑英华》卷三《寅宾出日赋》注云:“大历十四年,王储作魁。”则窦常于大历十四年中进士确定无疑。《文苑英华》卷一百八十九将窦常的《花发上林》、《求自试》分别收入“省试九(州府试附)”、“省试十(州府试附)”,此二诗当是窦常应考时作。

窦常中进士后二十年未出仕,藏言《窦常传》云:“乃拾遗下世,力养继亲,家无旧产,百口漂寓。繇是弃高科于盛时,就泉府之少职,邅回者十年。厥后载罹家祸,因卜居广陵之柳杨西偏,流泉种竹、隐几著书者又十载。繇擢第至释褐,凡二十年。”拾遗乃窦叔向,卒于建中初③,“罹家祸”当指窦常之继母卒①。《旧唐书》传亦云:“(窦常)居广陵之柳杨,结庐种树,不求苟进,以讲学著书为事,凡二十年不出。”《新唐书》传同。据以上记载可知:在这二十年中的前十年,窦常先是因及第后即丁父忧而不得入仕,又因家无旧产,诸弟尚幼,就职于泉府②。而后十年又因继母丧亡,隐居广陵。窦常进士及第却二十年不仕在当时也成了一大异事,《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潘炎”云:“侍郎潘炎进士榜有六异:朱遂为朱滔太子,王表为李纳女婿、彼军呼为驸马,赵博宣为冀定押衙,袁同直入番为阿师,窦常二十年称前进士。”

直至贞元十四年,窦常才为淮南节度使杜佑辟为节度参谋,后又由节度参谋改为泉府从事,此事在藏言《窦常传》、《旧唐书》传、《新唐书》传中都有记载。藏言《窦常传》云:“洎贞元十四年秋,成德军节度使太尉王公命从事御史卢泚贶五百金,辟为掌记,不就。其年,淮南节度左仆射霸陵杜公奏为参谋,授秘书省校书郎,厥后历泉府从事,由协律郎迁监察御史里行③。”《旧唐书》传、《新唐书》传略同。另外常弟窦庠作有《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亦可为证。窦常离开淮南幕府的确切时间不得而知,只能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做大致推断:《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九年(803)三月,以淮南节度使“杜佑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窦常当是此时随其离开淮南幕的。

元和初窦常曾任湖南观察副使,六年入为水部员外郎,此事见于藏言《窦常传》:“居无何,湘东倅戎①,转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元和六年,由侍御史入为水部员外郎。”《旧唐书》传同。至于窦常赴任湖南的时间,则可据吕温《湖南都团练副使厅壁记》②来推测,《厅壁记》云:“元和三年冬,天子命御史中丞陇西李公,以永嘉之清政,京兆之懿则,廷赐大旆,俾绥衡湘。威如秋霜无私凋,惠如冬阳无私煦,用人如止水无私鉴,始下车,表前副使、殿中侍御史,扶风窦君常字中行以本官复职。”“陇西李公”为李众,李众的前任为薛苹,《旧唐书·宪宗纪》:永贞元年(805)冬十月甲申,“以虢州刺史薛苹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厅壁记》既云窦常为前副使,则可知窦常曾为薛苹副使在元和三年前;另外羊士谔撰《左拾遗内供奉赠使持节舒州诸军事舒州□□□□窦府君(叔向)神道碑》③署:“元和三年,岁次戊子,十月己酉朔五日癸丑建。”碑文称窦常为“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湖南都团练判官。”则知元和三年窦常已在湖南。而吕温之《厅壁记》作于元和五年④,此记当是吕温应窦常之请而作,故知元和五年窦常仍在湖南。

窦常为水部员外郎的时间不长,藏言《窦常传》云:“亦既二岁,婚嫁未毕,求牧守之官,出为朗州刺史。”据此可知窦常在水部仅两年,到元和八年即出任朗州。今按窦常有《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诗云:“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癸巳年”为元和八年(813),则知元和八年春窦常已赴朗州任。另刘禹锡有《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以继和》⑤,诗云:“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逢春十度伤。”据《旧唐书·宪宗纪》,永贞元年(805)九月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十月改朗州司马,诗所云“十度逢春”应在元和十年(815)。柳宗元亦有《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见促行骑走笔酬赠》①,诗云:“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据《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十年三月乙酉,柳、刘诸人授远州刺史,而征赴京师之诏令,则下于元和九年,刘禹锡的《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后来诸君子》②,甲午即元和九年,即入京途中所作。柳宗元诗有“春来前后飞”语,可知作于春日,当在元和十年,刘、柳二诗均称常为“朗州窦员外”,则知元和十年窦常尚在朗州任上。

窦常在朗州刺史任后,曾转任三郡,《旧唐书》传与藏言《窦常传》皆云转任固陵、洵阳、临川三郡;而《新唐书》传则云:“(窦常)历朗、夔、江、抚四州刺史。”韩愈《国子司业窦公(牟)墓志铭》亦云:“(窦常为)水部员外郎,朗、夔、江、抚四州刺史”,《唐才子传》同。今按:固陵,《方舆胜览》卷五十七:“夔州:[事要]郡名夔门、固陵、三巴。”可知夔州曾名固陵,二名实为一地;洵阳,属江州,《旧唐书》卷四十:“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新唐书》卷四十:“江州浔阳郡县三:浔阳、彭泽、都昌”;临川,属抚州,《旧唐书》卷四十:“抚州领临川、南城、邵武、宜黄、崇仁、永城、东兴、将乐八县。”《新唐书》卷四十一:“抚州临川郡县四:临川、南城、崇仁、南丰。”由此可见,这两种说法只是地名不同,所指地是相同的,今统一窦常历任夔、江、抚三州。至于窦常在此三州任职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今按刘禹锡有《夔州窦员外使君见示悼妓诗顾余尝识之因命同作》、《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妓小红吹笙因和之》③二首,作于窦常在夔州时,前诗云:“前年曾见两鬟诗,今日惊吹悼妓诗。”根据上文可知,刘、窦分离在元和十年,即以此时刘禹锡尝见故妓小红言,元和十二年(817)窦常已在夔州。而韩愈《国子司业窦公(牟)墓志铭》作于长庆二年①,云窦常历“朗、夔、江、抚四州刺史”,可知长庆二年(822)窦常已为抚州刺史,由此可推断出窦常任江州,当在元和十二年至长庆二年间。

藏言《窦常传》又云:“既罢秩,东归旧业。时宰嘉招,固辞衰疾,因除国子祭酒致仕。”《旧唐书》传、《新唐书》传、《唐才子传》皆同,可知窦常在转任朗、夔、江、抚四州后,东归入国子祭酒致仕。从上文得知窦常长庆二年(822)尚在抚州,其秩满还京当已在长庆末年。

关于窦常的卒年,各书的记载略有不同:藏言《窦常传》云:“宝历元年秋,寝疾告终于广陵之白沙别业,享年七十七。”据此推出窦常当生于天宝六载(747);《旧唐书》传则云:“宝历元年卒,时年七十。”按此推断窦常当生于天宝十五载(756)。然,韩愈《国子司业窦公(牟)墓志铭》云窦牟卒于长庆二年(822),年七十四,则牟当生于天宝八载(749),窦常为兄,不当反生于弟后;又前引窦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有“算老重经癸巳年”语,前一个癸巳年为天宝十二载,可见生于天宝十五载之说错误,可知藏言《窦常传》云其卒年七十七为确,当从藏言《窦常传》“七十七”之说。

第二节 窦 牟

窦牟,字贻周,生平见褚藏言撰《窦牟传》、《旧唐书》卷一五五、《新唐书》卷一七五之《窦群传》附传、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祭窦司业文》②。韩愈与窦牟生活在同时代,两人交情甚笃①,故韩愈关于窦牟生平的叙述应当较为可信,今从之。

窦牟行二,可见于韩愈《祭窦司业文》云:“维年月日,兵部侍郎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故国子司业窦君二兄之灵。”此处的窦君二兄即窦牟。

窦牟曾于贞元二年中进士,《旧唐书》传与藏言《窦牟传》皆有记载,藏言《窦牟传》云:“(牟)与从父弟故相赠司徒易直、故相赠少师李公夷简、故兵部侍郎张公贾、故工部侍郎张公正甫同年上第。”《登科记考》卷一二引《永乐大典》谓:“张正甫第一人及第。”可为证明。

比起窦常的二十年不仕,窦牟的官途则较为顺畅。窦牟及第后即任秘书省校书郎、东都留守巡官等职,《旧唐书》传、藏言之《窦牟传》均有记载,此不赘述。至于其为东都留守巡官之事,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亦有提及:“公始佐崔大夫留守东都。”据《旧唐书·德宗纪》知:贞元二年(786)九月,崔纵为东都留守,五年(789)十二月,为杜亚所代,则可知窦牟之为东都巡官,当在崔纵为东都留守期间。

关于窦牟东都任后的仕宦情况,各书的记载略有不同:《旧唐书》传云窦牟“历河阳、昭义从事,检校水部郎中,赐绯,再为留守判官。入为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按此说,则窦牟在东都任后的仕宦顺序为:先入河阳、昭义幕府,后入为水部郎中,再出为东都留守判官,再入为都官郎中,再出为泽州刺史,再入为国子祭酒,按此说则知窦牟曾二度到东都任职;而藏言《窦牟传》则云:“历河阳三城从事,累转协律郎、评事、监察御史里行。府罢,复为留守判官,转殿中侍御史。寻为昭义节度判官,累迁检校水部员外,转本司郎中兼御史,赐绯鱼袋。后为留守判官、检校尚书、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改国子司业。”藏言认为:窦牟先入河阳幕府,府罢再为东都留守判官,后入昭义幕,入朝为水部郎中,再为东都留守判官,再入朝历检校尚书、都官郎中,再出为泽州刺史,最终入为国子司业,按此说则知窦牟曾三度到东都任职。从两者的叙述来看,《旧唐书》传与藏言《窦牟传》在窦牟的仕宦问题上最大的分歧在于两点:一是窦牟任东都职是两次还是三次,二是窦牟最终的官职是国子祭酒还是国子司业。

实际上,以上两个问题可以在韩愈的《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中找到答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云:“(窦牟)佐六府五公,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元和五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转洛阳令、都官郎中、泽州刺史,以至司业。”首先从《墓志铭》可知,窦牟是官终国子司业而非国子祭酒。其次,韩愈所说的“六府五公”当是指自贞元初至元和初二十余年间,窦牟尝一至河阳,再至昭义,三至东都,是为“六府”;尝事东都三次、昭义节度使二次、河阳节度使一次,而昭义节度使李元淳又曾为河阳节度使,故为“五公”而非“六公”,据此可推出藏言《窦牟传》所言窦牟在入河阳和昭义幕期间曾任职于东都,确有其事。另外,按《墓志铭》,窦牟在元和五年曾为虞部郎中,而非水部郎中。根据以上的考辨,我们大致可知,窦牟是先至河阳,后入昭义,再至东都,再入昭义,三至东都的。至于其后的仕宦情况,则亦可按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进行考证。

在东都留守巡官任后,窦牟入河阳幕,此事应该在贞元五年崔纵入为太常卿之后。贞元五年后河阳节度使为李元淳①,故可知窦牟至河阳,应为元淳所辟。另外《旧唐书·德宗纪》云:贞元十五年(799)二月“戊辰,以河阳三城节度使李元淳为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泽潞磁邢洺观察使。”李元淳移镇昭义,窦牟亦当随其离职移至昭义,而至于窦牟何时离开昭义幕府,已不可考。

窦牟出昭义幕后,至东都为留守判官,此事贞元十七年前,韩愈《送窦从事序》①可为证。《序》云:“皇帝临天下二十有二年,诏工部侍郎赵植为广州刺史,尽牧南海之民。署从事扶风窦平,平以文辞进。于其行也,其族人殿中侍御史牟,合东都交游之能文者二十有八人,赋诗以赠之,于是昌黎韩愈嘉赵南海之能得人,壮从事之答于知我(一作己)不惮行之远也,又乐贻周之爱其族父,能合文辞以宠荣之,作送窦从事少府平序。”“皇帝临天下二十有二年”指的是德宗贞元十七年,《旧唐书·德宗纪》云:贞元十七年五月“丙戌,以工部侍郎赵植为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此事与韩愈序相合。《序》云窦牟为殿中侍御史,根据藏言《窦牟传》云牟“历河阳三城从事……府罢,复为留守判官,转殿中侍御史。”则知贞元十七年窦牟在东都留守判官任上。据此推断可知牟再入昭义幕为判官,应在贞元十七年以后。

贞元十七年后,窦牟再至昭义为节度判官,节度使仍为李元淳。《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云:“其佐昭义军也,遇其将死。公权为代领,以定其危。后将卢从史,重公不遣,奉进官职。公视从史益骄不逊,伪疾经年,举归东都。”李元淳卒于贞元二十年(804)②,同年以卢从史为昭义军节度使,则知窦牟“伪疾经年”、“举归东都”③,当已在永贞元年(805)末或元和元年(806)。

元和初,窦牟闲居在洛,作有《秋夕闲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坦》,诗云:“悟主一言那可学,从军五首竟徒为。故人骢马朝天使,洛下秋声恐要知。”语含希求故人在京为之援引之意,卢坦时为侍御史。根据《旧唐书》卷一五三《卢坦传》:“(坦)累迁至库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会李锜反,有司请毁锜祖父庙墓。坦常为锜从事,乃上言……”,而据《旧唐书·宪宗纪》可知元和二年(807)十一月削锜属籍,则知卢坦为侍御史在元和初,牟诗当作于此时。窦牟又有《洛下闲居夜晴观雪寄四远诸兄弟》,诗尾云:“荆楚岁时知染翰,湘吴醇酎忆衔杯。强题缣素无颜色,鸿雁南飞早晚回。”“四远诸兄弟”指常、群、庠诸人,元和四年(809)前后,窦常为湖南都团练判官,在潭州,窦庠为浙西节度判官,在润州,是谓“湘吴”;“荆楚”当指窦群所在之黔中,以其初遭贬逐,故末句有“鸿雁南飞”慰之。窦群于元和三年(808)十月贬黔中,四年春赴任,则可知直至元和四年春,窦牟尚未任职。

经过一段时间的闲居后,元和四年窦牟第三次任东都留守判官之职。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云:“(牟)后佐留守司徒余庆”,《旧唐书》卷一五八《郑余庆传》云:“(元和)三年,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六年四月,正拜兵部尚书。”《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又云:“元和五年,(窦牟)真拜尚书虞部郎中。”据此可知,窦牟为留守判官,当在元和四、五年(810),拜为虞部郎中之间。

据《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知,窦牟拜为虞部郎中后,曾出任洛阳令,韩愈《祭窦司业文》云:“分宰河洛,愧立并躬。”可知窦牟任洛阳令时,正值韩愈为河南令,据洪兴祖《韩子年谱》,元和五年韩愈为河南令,六年入为职方员外郎,则知窦牟之始宰洛阳,应当在元和五、六年间。《祭窦司业文》又云:“乃令洛阳,岁且四终。”可知窦牟为洛阳令近四载,以其元和五年宰洛计,卸任当已在元和八、九年,窦牟有《秋日洛阳官舍寄上水部家兄》诗云:“洛阳归老日,此县忽为君。”窦常在元和六年至八年间在水部任上,窦牟此诗当作于六年或七年间,时任洛阳令。《元和姓纂》成书于元和七年,其卷九言牟之官职亦为“洛阳令”可为佐证。

窦牟卸任洛阳令在元和八、九年间,其入为都官郎中亦在此之后,具体年代不可考。而至于窦牟何时为泽州刺史已难考辨。藏言《窦牟传》、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祭窦司业文》、《新唐书》皆云牟终国子司业,则《旧唐书》传所云窦牟官终“国子祭酒”,此说误。

关于窦牟的卒年和享年,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也有详细记载:“(牟)年七十四,长庆二年二月丙寅,以疾卒。”《旧唐书》传同,据此推断,窦牟生于天宝八载(749)。

第三节 窦 群

窦群,字丹列,生平见褚藏言撰《窦群传》、《旧唐书》卷一五五、《新唐书》卷一七五之《窦群传》。

窦群行三,武元衡《窦三中丞去岁有台中五言四韵之什,未及酬答。承领镇黔南,途经蜀门,百里而近,愿言欵觌,封略间之,因追酬曩篇,持以为赠》、刘伯翁《奉酬窦三中丞见赠》①即赠群之作。

窦群的仕宦经历与其他四兄弟不同,他没有参加进士考试,而是选择隐居著书,《旧唐书》传云:“群兄常、牟,弟巩,皆登进士第,唯群独为处士,隐居毗陵。”藏言《窦群传》亦云:“府君由弱冠不乐进士之科。”窦叔向卒后,窦常就职于泉府,窦群靠长兄之俸生活,隐居毗陵,以著书、耕恳、坟籍为事,长达十年之久,按此推断已至贞元五年(789)左右,此时其兄窦常当已隐居广陵,这段经历载于藏言《窦群传》中:“(窦群)便于著书、耕恳、坟籍。既孤,以蔬素自适,著书于毗陵之西偏,给长兄之俸,而与诸季安于膝下者十稔。”“既孤”是指建中初年窦叔向卒。毗陵即常州,《新唐书》卷四一《地理志五》云:“常州,晋陵郡望,本毗陵郡,天宝元年更名。”常州属县五:晋陵、武进、江阴、义兴、无锡,窦群作有《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诗,慧山在无锡,亦在毗陵境内,当与窦群居处不远。其《重游慧山寺记》①云:“元和二年(807)五月三日,重游此寺,独览旧题,二十年矣。”《咸淳毗陵志》即据前引诗文云:“贞元四年,群与晦伯、遐景同宿慧山寺,赋诗题壁。群再至,则王已殂谢,复留跋于后。”可证贞元初窦群尚隐居于毗陵。《旧唐书·窦群传》又云:“(群)以节操闻。及母卒,啮一指置棺中,因庐墓次终丧。”其母丧亡,窦群啮一指置于棺中,这一举动可见窦群孝谨之操守,《唐才子传》亦云:“性至孝,定省无少怠。”

贞元十八年,经京兆尹韦夏卿的多次推荐,窦群由处士征为拾遗,这在《旧唐书·窦群传》中有记载:“贞元中,苏州刺史韦夏卿以丘园茂异荐,兼献其书,不报。及夏卿入为吏部侍郎,改京兆尹,中谢日,因对复荐群,征为左拾遗。”《新唐书》传同。而藏言《窦群传》对此事更是有大段的描写,并且明确地说明时间“此贞元十八年也”。另外吕温《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铭》②亦云:公(韦夏卿)“不好臧否,而鉴识卓伦”、“今吏部郎中扶风窦群,抗迹毗陵,退身进道,公三挹郡榻之上,一振天墀之下,不数岁间,巍为重器,可以视其所举矣。”另据《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八年(802)“五月癸亥,以窦群为左拾遗”均可为证。而对于窦群入朝后所封官职,说法不一:藏言《窦群传》云:“释褐授右拾遗。”《旧唐书·宇文籍传》云:“窦群自处士征为右拾遗,表籍自代。”柳宗元撰《为韦侍郎贺布衣窦群除右拾遗表》③,亦谓之右拾遗;《旧唐书·窦群传》、《旧唐书·德宗纪》则皆言官为左拾遗,未知孰是。

贞元二十年史馆修撰、秘书监张荐和蕃,奏窦群为判官,群因改侍御史,未行,复守侍御史之职,此事诸书皆有记载,此不赘述。据《旧唐书·德宗纪》贞元二十年五月“乙亥,以史馆修撰、秘书监张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知张荐和蕃之事在贞元二十年。至于窦群为何未行,《旧唐书》传交代了原因:“群因入对,奏曰:‘陛下即位二十年,始自草泽擢臣为拾遗,是难其进也。今陛下以二十年难进之臣,用为和藩判官,一何易也!’德宗异其言,留之,复为侍御史。”贞元二十一年(805),窦群仍为侍御史。永贞革新时,窦群因与王叔文党不和,险被罢官,《旧唐书》传云:“王叔文之党柳宗元、刘禹锡皆慢群,群不附之。其党议欲贬群官,韦执谊止之。”此事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六亦有记载①。

永贞元年(805)八月,宪宗即位,窦群改膳部员外郎,出为唐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闻其名,辟为节度副使,此事在藏言《窦群传》、《旧唐书》传、《新唐书》传均有记载。另外吕温有《代窦中丞与襄阳于相公书》②云:“(群)起家拾遗,再命柱史。时丁变故,命偶屯艰……果奏蒙领列郡,擢倅三军。”亦可为证明。窦群的《重游慧山寺记》③作于“元和二年五月三日”,署“山南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窦群”,可知元和二年(807)窦群尚为山南东道节度副使,并重游江南。

元和二年,窦群被召入朝,初为吏部郎中,后任御史中丞。《旧唐书》传云:“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新唐书》传同,藏言《窦群传》所载与之相近。吕温《代窦中丞与襄阳于相公书》亦云:“然后表达宸聪,推致周行。南宫剧曹,践不终岁;宪府雄秩,拔于常伦。”“南宫剧曹”即指吏部郎中,窦群由山南征入,始为吏部郎中,在元和二年。据《旧唐书·窦群传》元和三年窦群被贬为湖南观察使,故知群为吏部郎中时间颇为短暂,当在元和二年秋冬至元和三年春夏之间。此间窦群作有《雪中遇直》,羊士谔有《和窦吏部雪中寓直》和之,羊另有《小园春至偶成呈吏部窦郎中》①,羊士谔二诗一作于冬,一作于春,则知窦群为吏部郎中尝历冬春,当为元和二年冬、三年春事。

据以上之考证,元和三年春窦群尚为吏部郎中,其为中丞应在此之后,然而《旧唐书·窦群传》云:“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新唐书》同。据《旧唐书·宪宗纪》,元和二年春正月,武元衡为相,同年十月,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按《旧唐书》、《新唐书》所言,武元衡为相之时,举群代己为御史中丞,然而按时间推算,窦群擢为御史中丞应在武元衡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后(元和三年),恐非元衡所举。

元和三年,窦群因与吕温、羊士谔构陷李吉甫获罪,被贬为湖南观察使,未几改黔州观察使。构陷宰相是窦群政治生涯中一大污点,对于此事,藏言《窦群传》只是以“以举识太过,出为黔中观察使”之语一笔带过,而《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详细的叙述,《旧唐书》传云:“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三年八月吉甫罢相,出镇淮南,群等欲因失恩倾之。吉甫尝召术士陈登宿于安邑里第,翌日,群令吏捕登考劾,伪构吉甫阴事,密以上闻。帝召登面讯之,立辩其伪。宪宗怒,将诛群等,吉甫救之,出为湖南观察使,数日改黔州刺史、黔州观察使。”《新唐书》传同。《旧唐书·宪宗纪》云:元和三年(808)十月“甲子,以御史中丞窦群为湖南观察使。既行,改为黔中观察使。”此事《旧唐书》卷一三七《吕温传》、卷一四八《羊士谔传》均有记载。窦群等人此举为物议所不容①,故窦群先被贬湖南,数日后改黔州观察使。

这次贬谪是窦群厄运的开始,到黔州后又因洪水肆虐,窦群征督生蛮筑城,因程作颇急,于是辰、锦作乱,窦群讨伐不力,元和六年窦群被贬为开州刺史,此事藏言《窦群传》、《旧唐书》传、《新唐书》传皆有记载。另外《旧唐书·宪宗纪》亦录此事:元和六年(811)九月“贬黔中观察使窦群为开州刺史,以为政苛烦,辰、锦二州蛮叛故也。”

窦群在开州二年,元和八年转容管经略使,《旧唐书》传云:“在郡二年,改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观察使。”藏言《窦群传》所言同。《旧唐书·宪宗纪》云:元和八年(813)夏四月乙酉“以开州刺史窦群为邕管经略使”。另外元和八年,刘禹锡在朗州司马任上。窦群自开州赴容州,途经朗州,遇窦常、刘禹锡,因以谢表相托,刘禹锡因撰《为容州窦中丞谢上表》②,表云:“臣某言:伏奉某月日制书,授臣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管经略招讨使。臣发开州日已差某官某乙奉表陈谢。伏以道途遐阻,水陆萦纡,臣以今月某日到本任上讫。”末署“元和八年”,此表即代窦群作,故称其为“容管经略使”。

元和九年,窦群被召入朝,中途遘疾,卒于衡州,此事藏言《窦群传》、《旧唐书》传、《新唐书》传均有记载。而关于窦群的享年,有两种说法:一是藏言《窦群传》③、《新唐书》传所云之“五十五岁”;二是藏言《窦群传》④、《旧唐书》传所云之“五十岁”。今按群兄窦常生于天宝六载(747),窦牟生于天宝八载(749),群弟窦庠生于广德二年(764)左右,窦巩生于大历六年(771年,参看诸人生平考),若按窦群享年为五十,则窦群当生于永泰元年(765),反而晚于其弟窦庠,故当从《新唐书》传及藏言《窦群传》①之说,以群卒于元和九年(814),终年五十五计,则窦群生于上元元年(760)。

第四节 窦 庠

窦庠,字胄卿,生平见褚藏言撰《窦庠传》、《旧唐书》卷一五五、《新唐书》卷一七五之《窦群传》附传。

窦庠,行五,韦渠牟《赠窦五判官》②诗,窦五判官即指窦庠,庠亦有《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诗相和。

窦庠应进士下第,后从事于商州,藏言《窦庠传》云:“府君初应进士,感于知己一言,遂从事于商洛,授国子主簿,未几而罢。”至于窦庠从事商州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其兄窦牟有《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诗云:“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郗诜。”窦庠有《四皓驿听琴送王师简归湖南使幕》,此驿以四皓为名,在商州境内,牟诗和庠诗均作于此时。

窦庠从事商州后,曾三入幕府,《旧唐书》传云:“吏部侍郎韩皋出镇武昌,辟为推官。皋移镇浙西,奏庠为节度副使、殿中侍御史,迁泽州刺史。又为宣歙副使。”藏言《窦庠传》亦云:“后吏部侍郎韩公出镇武昌,美公之才,辟为节度推官,以监察御史。俄而昌黎移镇京口,用为度支副史,改殿中侍御史。昌黎却入,公至辇下,迁漳州刺史。秩满,时光禄卿范公由吴郡领宛陵,奏公试太子中允兼侍御史,为团练副使加章服。”两处记载证明窦庠曾两随韩皋入武昌幕、浙西幕,后入宣歙幕。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云:“庠三佐大府,自奉先(应为天)令为登州刺史。”窦庠三入幕府事,正与《墓志铭》言“庠三佐大府”语相合。

窦庠随韩皋入武昌幕府的具体时间,应当在贞元二十一年左右:据韩愈《顺宗实录》①:贞元二十一年(805)五月己酉,韩皋由尚书左丞出为鄂岳观察、武昌军节度使,则窦庠为韩皋所辟当在此时。按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②诗注云:“窦庠以武昌幕权岳州,愈移江陵法曹,道出岳阳楼作。”司直即大理司直,当是窦庠所带之中朝官衔。窦庠亦有酬诗,题作《酬韩愈侍郎(按,应为侍御)登岳阳楼见赠》,亦有注云:“时予权知岳州事。”韩诗云:“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因此登楼应当在永贞元年冬日,故可知永贞元年窦庠已入鄂岳观察幕。

窦庠之入浙西幕府亦是随韩皋而往,《旧唐书·宪宗纪》云:元和三年(808)二月“己丑,以武昌军节度使韩皋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浙西观察使。”故庠入浙西幕亦当在元和三年。又有羊士谔《左拾遗内供奉赠使持节舒州诸军事舒州□□□□窦府君(叔向)神道碑》作于元和三年十月③,称庠为“殿中侍御史内供奉、镇海(下阙)”,残缺处应为“节度副使”四字,也可证元和三年窦庠已至浙西幕府。又据《旧唐书·宪宗纪》云:元和五年(890)八月“以浙东观察使薛苹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薛苹代韩皋,藏言《窦庠传》亦云:“昌黎却入,公至辇下。”则可知元和五年窦庠应随韩皋离浙西职。又《旧唐书·宪宗纪》云:元和六年(891)冬十月“戊辰,以户部尚书韩皋为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事。”当是元和五年八月为薛苹所代后,韩皋随即赴京,于六年授东都留守,此间窦庠应在韩皋左右。

入京后窦庠曾出为刺史,而关于其所刺之地,说法不一:《旧唐书》传云:窦庠在离浙西后“迁泽州刺史”;藏言《窦庠传》则云:“迁漳州刺史。”今按:泽州,据《新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三》,河东道有泽州高平郡,治晋城,在今山西晋城市;漳州,据《旧唐书》卷四十《地理三》,漳州属江南东道,在今福建省漳州市。窦庠有《太原送穆贽南游》诗云:“今朝天景清,秋入晋阳城。”晋阳城指晋城县和阳城县,据《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二》,晋城和阳城均为泽州属县,可证窦庠曾任泽州,故可知藏言所云“漳州刺史”误。《元和姓纂》卷九载庠之官职为“潼州刺史”,唐无潼州,此处之“潼州”当为“泽州”之误。据《元和姓纂提要》可知《元和姓纂》成书于元和七年(892),则知此时,泽州刺史乃庠之现职。

泽守刺史秩满后,窦庠又入宣歙幕,藏言《窦庠传》云:“秩满,时光禄卿范公由吴郡领宛陵,奏公试太子中允兼侍御史,为团练副使加章服。”范公即范传正,《旧唐书·宪宗纪》:元和七年(892)八月“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元和十一年,范传正为王遂所代。以元和六年窦庠出刺泽州计,秩满,当已至八年,窦庠赴宣歙,似在八年或八年后。

关于窦庠宣歙幕后的行迹,《旧唐书》传云:“(庠)除奉天令、登州刺史、东都留守判官。”藏言《窦庠传》、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同,则可知窦庠离宣歙幕后,曾历奉天令、登州刺史。据上文知,范传正宣歙府罢在元和十一年(816),以其年窦庠除奉天令计,秩满亦当已在元和十四、五年,窦庠始得迁登州。韩愈《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作于长庆二年(822),称庠为登州刺史,则知此时仍在登州任上。

藏言《窦庠传》又云:“昌黎公留守东都,又奏授公为汝州防御判官,改检校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旧唐书》略同。按《旧唐书·韩皋传》云:“(皋)入为东都留守。元和八年六月,加检校吏部尚书,兼许州刺史,充忠武军节度使。”据前引《旧唐书·宪宗纪》,韩皋为东都留守在元和六年。《韩皋传》又云:“长庆元年正月,正拜尚书右仆射。二年四月,转左仆射,若赴尚书省上事,命中使宣赐酒馔,及宰臣百僚送上,皆如旧式。其年,以本官东都留守,行及戏源驿暴卒,年七十九。”据此,则长庆二年(822)韩皋尝再为东都留守,然传文所云,似未及到任。今按窦庠有《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陪留守韩仆射巡内至上阳宫感兴二首》等诗,可证韩皋曾至任所,非《旧唐书·韩皋传》所云未到任而卒。《旧唐书·敬宗纪》云:长庆四年(824)正月“甲戌,左仆射韩皋卒”当以此为是。窦庠亦在长庆二年后为汝州防御判官,户部员外郎则为检校中朝官衔,庠又有《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此诗亦当作于此时。

在汝州防御判官任后,窦庠历信、婺二州刺史,此事在《旧唐书》传、藏言《窦庠传》中均有记载。藏言《窦庠传》云:“后迁信州刺史,三载,转婺州。”窦庠刺信州,当在韩皋卒后,即长庆二年(822)、三年(823)间。三载,转婺州,已至宝历元年(825)或二年(826)。

关于窦庠的卒年,藏言《窦庠传》云:“转婺州。亦既二载,遘疾告终于东阳之官舍,享年六十有三。”《旧唐书》传同。东阳官舍,据《旧唐书》卷四十《地理三》,东阳为婺州属县,可知窦庠乃卒于婺州任上。据上文可知窦庠至婺州乃宝历元、二年间事,又二载卒,当已至大和元年(827)或二年(828)。窦庠享年六十三,当生于广德二年(764)或永泰元年(765)。

第五节 窦 巩

窦巩,字友封,生平见褚藏言撰《窦巩传》、《旧唐书》卷一五五、《新唐书》卷一七五之《窦群传》附传。

窦巩行七,元稹《酬窦七相赠依次重用本韵》、白居易《微之见寄与窦七酬唱之什本韵外勇加两韵》、裴度《窦七中丞见示初至夏口献元戎诗辄戏和之》、令狐楚《鄂州使至窦七副使中丞见示与元相公戏酬之什鄙人任户部尚书时中丞是当司员外郎每示篇章多相唱和今因寄四韵以寄所怀》①,均为赠巩之作。

元和二年窦巩中进士,此事各书具有详细记载,《旧唐书》传云:“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藏言《窦巩传》同,此不赘述。

窦巩及第后即为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袁滋辟为从事,此事在《旧唐书》传、藏言《窦巩传》中有记载。至于窦巩入义成军幕的具体时间,可以大致推算出来:据《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元年(806)十月,袁滋为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元和七年(812)十月,为薛平所代。已知窦巩是元和二年中进士,则其入义成军幕当在元和二年至七年间。另外,元稹有《酬窦校书二十韵》②诗云:“及我辞云陛,逢君仕圃田。音征千里断,魂梦两情偏。”圃田,《周礼·职方氏》云:“河南曰豫州,其泽薮曰圃田。”注云:“圃田在中牟。”义成节度领滑、郑、颍三州,中牟在郑州境,故“仕圃田”即指窦巩入义成军幕之事;“辞云陛”则指元稹因贬江陵士曹参军而离京,《旧唐书·宪宗纪》:元和五年(810)二月“东台监察御史元稹摄河南尹房式于台,擅令停务,贬江陵府士曹参军。”据此可知,此诗所指的时间是元和五年春,则窦巩之入义成节度使幕当在此时。另外元稹诗称窦巩为校书,藏言《窦巩传》云:“故相淮阳公镇滑台,辟为从事,释褐授秘校。”则知巩入义成军幕后,即已带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再者,元稹《送友封二首》①又云:“惠和坊里当时别,岂料江陵送上船。”诗所指的也是元和五年元稹被贬江陵事,而惠和坊在东都,则知元窦二人分别之地在东都,时巩兄窦牟在东都任职,巩当是依兄而居,故窦巩之赴滑州,应在元和五年二月后。

关于窦巩从事于滑州后的行迹,《旧唐书》传云:“滋改荆、襄二镇,(窦巩)皆从之,掌管记之任。”藏言《窦巩传》亦云:“淮阳移镇渚宫,迁岘首,改协律郎,二府专掌奏记。”可见窦巩曾跟随袁滋数移镇,由此若探明袁滋之事迹,则窦巩行迹亦随之了然。袁滋,生平见于《新唐书》卷一五一《袁滋传》、《旧唐书·顺宗纪》、《旧唐书·宪宗纪》、韩愈《袁氏先庙碑》②,今略叙其行迹如下:贞元二十一年(805)七月,袁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八月,出为剑南东西川安抚大使。元和元年(806)十月,充义成军节度使。元和七年(812)十月,入为户部尚书。元和八年(813)春正月,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镇襄阳。元和九年(814)九月,改荆南节度使,驻江陵。元和十一年(816)七月,改申、光、唐、蔡、隋、邓观察使,权以唐州为理所。十二年(817)正月,以上疏请罢讨吴元济兵败,贬抚州刺史,同年九月,为湖南观察使,十三年(818)卒于任所。

据《旧唐书》传、藏言《窦巩传》可知,窦巩随袁滋历任山南东道节度、荆南节度掌书记之职,这些经历在窦巩的诗作中也有表现,如窦巩有《襄阳寒食寄宇文籍》。窦巩又有《送刘禹锡》诗云:“十年憔悴武陵溪,鹤病深林玉在泥。今日太行平似砥,九霄初倚入云梯。”刘禹锡永贞元年(805)十月贬朗州司马,元和九年(814)冬征还京师,自朗州赴长安必经江陵,窦巩此诗也作于江陵,以上二诗,可证窦巩曾随袁滋至襄阳、江陵。窦巩又有《唐州东途作》云:“绿林兵起结愁云,白羽飞书未解纷。天子欲开三面网,莫将弓箭射官军。”袁滋尝上书谏伐吴元济,窦巩此诗,亦主和议,与袁滋意同,此诗可证在山南、荆南任后,元和十一年窦巩曾随袁滋至唐州。

关于唐州任后窦巩的去向,藏言《窦巩传》云:“司空薛公平镇青社,辟公为掌书记,又改节度判官副使,累迁至大理评事、监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章服。”《旧唐书》传同。薛平任平卢节度使的时间在《旧唐书·宪宗纪》有明确记载:元和十四年(819)三月“己丑,以义成军节度使薛平为青州刺史,充平卢军节度、淄青齐登莱等州观察使。”则知窦巩辟为副使,亦在元和十四年左右。元稹有《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①诗云:“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注云:“窦七频改官衔,屡有蜘蛛之喜。”“频改官衔”即指窦巩入淄青幕后屡获升迁,元稹此诗作于元和十四年②,可证窦巩是年已随薛平至淄青。另外《宝刻丛编》卷二“京东东路·青州”着录唐《幡竿颂》,题“唐窦巩撰并书,长庆四年十月立”,则知长庆四年(824)冬,窦巩尚在青州。

藏言《窦巩传》又云:“后薛公入为民曹,府君除侍御史,转司勋员外郎,迁刑部郎中。”《旧唐书》传同,则知窦巩乃随薛平入朝。据《金石录》卷三十所载《唐司徒薛平碑》云:薛平于“宝历元年,朝京师,换左仆射、兼户部尚书。”窦巩入朝,亦当在宝历元年(825)。

关于窦巩在朝为官后的行迹,《旧唐书》传云:“元稹观察浙东,奏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新唐书》卷一七四《元稹传》亦云:“(元稹)在越时,辟窦巩。巩,天下工为诗,与之酬和,故镜湖、秦望之奇益传,时号兰亭绝唱。”《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元稹传》同,可知窦巩曾至浙东。另据《旧唐书·穆宗纪》:元稹于长庆三年(823)八月迁浙东观察使,时窦巩尚在淄青幕,故窦巩赴浙东的具体时间,当在入京历侍御史、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后,已是大和中事。

浙东任后,元稹移镇武昌,窦巩亦随往,此事《旧唐书》传、藏言《窦巩传》均有记载,具体时间可据《旧唐书·文宗纪》:大和四年(830)正月,元稹除武昌军节度使。窦巩之赴鄂渚,亦当在此时。另外,窦巩有《忝职武昌初至夏口书事献府主相公》,裴度有《窦七中丞见示初至夏口献元戎诗辄戏和之》相和,诗云:“元侯看再入,好被暂留连。”令狐楚和诗亦有“新诗鄂渚来”语①,可证窦巩确曾随元稹至武昌。

关于窦巩的卒年,藏言《窦巩传》②云:“居无何,元公下世,公亦北归,道途遘疾。乃至辇下,告终于崇德里之私第,享年六十。”《旧唐书》传、《新唐书》传均言巩卒年六十,唯褚藏言《窦巩传》③云巩卒年六十三,今从六十说。按《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元稹传》,元稹卒于大和五年(831)七月,则窦巩之卒,当在五年或六年,享年六十,其生年当在大历六年(771)。

同类推荐
  • 华戎交会的都市(敦煌文化丛书)

    华戎交会的都市(敦煌文化丛书)

    本书从“敦煌”之名的由来说起,从丝绸之路的兴衰沿革侃侃而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历史上的敦煌,曾经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战略基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中心,是中西文化的荟萃之地。
  •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一本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伴一盏香茗细细感受的美文集。作为一本美文精选集,本书包含了作者对温暖亲情的记述,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种种见闻和感悟。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斯骗了你》主要内容:说真的,他可是真心喜欢你的啊!如果我是你,肯定会带他远远地离开这里,这样不是很好吗?他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未婚夫……你为什么不想嫁给他呢?
  •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1997年香港回归,作者用他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本书被收录在2001共和国回顾丛书中,长篇报告文学。
热门推荐
  • EXO之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EXO之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一个女孩去韩国留学,却意外地的在机场遇见了鹿晗,她会与EXO才出什么火花呢?请大家敬请期待吧!
  • 拯救二次元的死宅君

    拯救二次元的死宅君

    第一卷简介:那个……说出来或许你还不信,但是真的是她主动让我开后宫的……(此卷微虐男主,不喜请直接下一卷,因为本书分卷食用并无大碍)第二卷简介:在这个充满了超能力的世界,我带着我妹妹雨宫优子,勾搭着六花、炮姐、小木曽雪莱和毒岛芽子等人,一起拜师杀老师和一拳超人埼玉老师,成为超级英雄的那些事儿。PS!!本书可分卷食用,喜欢看综漫的就直接去看第二卷吧。
  • 赛尔号暗黑之战

    赛尔号暗黑之战

    暗黑凸显,战神集结。暗黑战联幽灵出动,战神联盟强强出击。暗黑魔君的阴谋究竟能不能实现?宇宙能否重归和平?
  • 网游之主神的游戏

    网游之主神的游戏

    一个神秘的游戏广告,把全世界的人都聚集在同一个游戏当中。宅男林尘一开始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但越来越多的介入,让他意识这款神秘的游戏重要性。野怪会逃跑,PNC能商量,BOOS居然还是BUG。林尘一进入游戏就被诅咒,从此霉运缠身……既然游戏你不仁,那就别怪玩家我不义了……《网游之主神的游戏》又名《霉运玩家》、《灾星》、《我的霉运不可能这么萌》……
  • 乞丐奇缘

    乞丐奇缘

    他现在是社会地位低贱的乞丐,她现在是倾国倾城的商界神话,两人就如画在白纸上的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交集。然而,一次意外的绑架,却使这张纸扭曲了……05年时,本书因当年出版原因暂停,现在硬盘损坏了,原稿尽数丢失。等新书稳定,我会开启专版,针对本书的问题,作出解答。
  • 画妖记

    画妖记

    古老相传,九星内封印着九头太古凶兽,若将它们放出,必将生灵涂炭,一名正在旅行的少年,带着一只贬落人间的九尾仙狐,在那波澜壮阔的大地上,慢慢的画出一幅百世绝画。
  • 十年境缘

    十年境缘

    讲述民国时期关中夏家三男一女,在抗战爆发前十年的曲折命运
  • 说服帝王的金口才

    说服帝王的金口才

    说服帝王,是要口才和勇气双重力量。本书,通过列举大量的帝王身边的说服帝王的说客们的惊人之举。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要想说服帝王,首先得练好基本功,本书讲的就是必备的饿基本功。
  • 子衿何以青

    子衿何以青

    初中的苏晓,暗恋着品学兼优的程遥。两人考上了不同的高中,本以为再无相见之日,谁料程遥突然转学而来,与之成了同桌。两人关系突飞猛进,却半路杀出个周静玲,静玲与苏晓打打闹闹,却日渐生情。也因为苏晓得关系,静玲与程遥成了好朋友……程遥在一次体育课上晕倒,校医诊断她怀有身孕……
  • 我和少爷有个约定

    我和少爷有个约定

    第一次遇见我们不分离。“如果你不听话,你信不信,我就在这里上了你!”某男邪魅的说道“如果我说我不信呢!”某女也不甘示弱“你可以试试”某男说着走向了她....“你是我的,这辈子,下辈子,永远!”“你是笨蛋么!”“你不在我的心真的好痛!”“房子是你的,钱是你的,车是你的,我是你的!”....我甜言蜜语的话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别人,不配!......我们的爱情是多么的美,却又是让我多么的心痛,如果有下世,我会说:我真的好喜欢,好喜欢你,房子我不要,钱我不要,车我也不要,我...只要你...”第二次遇见我却不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