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4500000010

第10章 三、不幸的“谶语”

周亚夫的悲剧,是与生俱来的。据说是他两颊上,各有一条纵纹入口,预示着最终要饿死。

那是周亚夫任河内(汉郡,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守时,听说当时最善于为人相面的许负还活着,就请到郡守署中,令他相视。许负默视良久,才告诉周亚夫说:“据君贵相,何止郡守!再过三年,便当封侯,八年以后,出将入相,手秉国钧,人臣中可谓独一无二!只是结局欠佳。”亚夫惊讶莫名,急问道:“莫非要犯罪遭刑么?”许负摇摇头,道:“这却不致如此。”亚夫一定要问个明白,许负道:“九年后自有分晓,无须我哓哓多言。”亚夫更不甘心,道:“这也何妨直言相告。”许负被他纠缠不过,方直言道:“依君相直言,恐将饿死。”亚夫听罢,冷然而笑:“你说我将封侯,已出意外。试想我兄已袭父爵,方受侯封。纵使兄年不永,自有兄子继任,哪能轮到我?如果真像你所言,既得封侯,又兼将相,何至饿死?还请明白指示。”许负道:“这确实非我所能预晓,我不过是以相论相,方敢直言。”便指着周亚夫的口旁,说道:“这两旁有直纹入口,据相法应饿死。”周亚夫听罢,又惊又疑,几至呆若木鸡,许负揖别自去。《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此下所述周亚夫事,并见此传。

这番相面之谈,究竟有何道理,不得而知。也许是世人事后附会,但正史可都言之凿凿。因为它与周亚夫后来的人生遭际,无不丝丝入扣。也就是说,周亚夫的命运,一开始就被浓郁的悲剧氛围所笼罩着,怎么也摆脱不开。

说也奇怪,三年以后,周亚夫的长兄周胜之因坐杀人罪,被夺去侯封。文帝想起周勃的拥立之功,要在他的几个儿子中选一个续绛侯之后。大家都推许周亚夫,他就被封为条侯。此时,许负的预言已经开始得到应验。此后,周亚夫的事业一路顺风。尤其是驻军细柳,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名声。

那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冬月,匈奴兵六万余骑两路侵边,一入上郡,一入云中,狼烟四起,烽火并举,直达甘泉宫。文帝闻警,急调三路人马往镇三边。又恐敌焰惊动长安,又令河内守周亚夫驻兵细柳,宗正刘礼驻兵霸上,祝兹侯徐历驻兵棘门,保卫京师。

几天后,文帝亲出****。先至霸上,再到棘门,都是长驱直入,不需通报。直至御驾入营,刘、徐两将军才率领部将仓皇出迎。文帝已瞧见两将惊慌情状,为不影响士气,便没有责怪,随口抚慰数语,便即退出。两营将士,送至营门。待行至细柳营前,但见甲士持刀执戟,张弓挟矢,森列两旁,俨然临敌一般。文帝已自暗暗称奇,当令先驱传报,声言车驾到来。营兵却端立不动,喝声且住,并正色相拒道:“我等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先驱还报文帝,文帝麾动车驾,自至营门,又被营兵阻住。文帝乃取出符节,交与随员,使其通报,周亚夫才接见来使,传令开门。营兵打开大门,放入车驾,传达军令道:“将军有令,军中不得驰驱!”文帝也只好按辔徐行。到了营门里面,才见周亚夫披甲佩剑,从容出迎,对着文帝作了一个长揖,说道:“甲胄之士不拜,臣按军礼施行,请陛下勿责!”文帝不禁动容,就将身子略俯,凭轼致敬,并使人宣谕道:“皇帝敬劳将军!”周亚夫带着军士,肃立两旁,鞠躬称谢。文帝又亲嘱数语,然后出营。周亚夫也未曾相送,待文帝一出营门,仍令闭住营门,严整如故。

文帝出营很远,还回过头去,看着细柳军营,连连称赞道:“这才算是真将军了!那霸上、棘门驻军,如同儿戏一般。倘若敌军来犯,主将也不免被擒。怎如周亚夫治军严谨,无隙可乘呢!”回宫路上,还是称善不已。

周亚夫细柳成名,进任中尉,就职郎中,差不多就要入预中枢了。

一年后,也就是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季夏六月,文帝染病且崩,弥留之际,谆谆告诫太子刘启道:“将来如有变乱,即可任周亚夫为将!”太子即位,是为景帝,即拜周亚夫为车骑将军。至此,周亚夫已经位次上卿了。

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不过,那不幸的谶语也开始悄悄应验了。

大乱初起,景帝想起文帝临终的叮嘱,便任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将军讨逆,亚夫直任不辞,屯兵霸上。待景帝听信袁盎,误诛晁错,与吴议和无果,便命亚夫进兵救梁。周亚夫用赵涉之计,走蓝田,出武关,进抵洛阳,直入武库,驰入荥阳。此时,梁王刘武被吴楚叛兵困在睢阳,遣使向周亚夫求援。亚夫却认定楚兵剽轻,难与争锋,只有断敌粮道,使楚兵溃散,吴亦无能为力,便让梁王固守。急得梁王望眼欲穿,一日三使催促。周亚夫进至淮阳,仍然逗留。梁王久待不至,索性将周亚夫劾奏长安。景帝阅罢奏章,转饬亚夫急救梁都。亚夫却退避三舍,回驻昌邑,坚守勿出。梁王求人无效,只好求己,激励士卒死守,吴、楚主力全被吸引在梁国城下。周亚夫乘机暗遣将士,抄出叛兵后面,截其粮道,使其运路全然不通。吴、楚合兵来攻,周亚夫坚壁相持。叛兵声东击西,乘夜劫营,周亚夫将计就计,堵住东南,迎击西北,直杀得叛兵大败而逃。亚夫部将灌夫为报父仇,带数十骑直冲吴王刘濞大营,吴王吓得魂离躯壳,再加上军粮已尽,便带着太子逃至东越,周亚夫嘱使东越王,杀毙吴王。楚王刘戊孤掌难鸣,被汉兵团团围住,拔剑自刎。

周亚夫讨平吴楚,前后不过三月,其他五国亦相继平定,便即奏凯班师。景帝论功行赏,因周亚夫早沐侯封,不便再加,仍照旧职,赏赐若干金帛,算作报功。周亚夫当时为大局计,没有及时解梁国之围,战略上是绝对正确的,却深深得罪了梁王刘武。梁王为太后爱子、景帝同母弟,自此不断在太后、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周亚夫那不幸的谶语,又有了一个促成者。

汉景帝五年(前152),因丞相陶青病免,周亚夫援例超迁为丞相,但随即陷入景帝的立储之争中,逐渐被疏远。

本来,景帝已立栗姬所出子刘荣为皇太子,时人或称为栗太子。六年(前151),便废去有名无实的薄后。栗姬想着桃僵可代,不想景帝胞妹馆陶长公主却从中作梗。原来,栗姬因长公主一再向景帝荐引妾媵,早已心怀妒忌。当长公主欲将爱女阿娇配字栗太子时,她便随口拒绝,两人从此结下冤仇。长公主后来与景帝王美人交好,又欲将阿娇配字王美人所出子胶东王刘彻,王美人母子一口答应。开始,景帝也欲立栗姬为后,长公主便说栗姬量窄,一旦为后,恐又要看见“人彘”的惨祸了。景帝一听“人彘”二字,当然动心。一次,他试探栗姬说:“我百年后,后宫诸姬,已得生子,你要善为待遇,幸勿忘怀!”不想栗姬听后,脸上又青又紫,半晌不发一言。景帝转身走出宫门,已听见里面传来哭闹声,隐约听得“老狗”二字,不由勃然大怒,想要进去斥责,又怕惹来口角,反失尊严,便忍气离去。从此便心恨栗姬,不愿册立。长公主又乘间夸说胶东王如何聪俊,王美人如何谦和,景帝深以为然。一年后,王美人又主使大行官奏请景帝,说是母以子贵,今栗太子母尚无位号,应即册为皇后。景帝以为是栗姬唆使,便勃然大怒,将大行官论罪,拘系狱中,当即废栗太子为临江王。《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孝景王皇后》。丞相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先后为此谏诤,认为立储为国家大典,应该一成不变,无奈景帝主意已定,皆不见从。窦婴气急之下,便谢病归隐。周亚夫虽然在朝,也开始被疏远了。

栗太子被废,梁王刘武因景帝前次曾有传位于他的戏言,便进谒窦太后。太后爱怜少子也想使兄终弟及,无奈被太常袁盎谏阻。《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此下所述梁王事,并见此传。景帝遂立王美人为皇后,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这王皇后很会做人,她善事太后,太后便推恩欲封皇后兄王信为侯。景帝开始有顾忌,认为窦太后之兄窦长君、之弟窦广国,在文帝时都没有封侯,直到自己即位后才封长君之子窦彭祖为南皮侯,窦广国为章武侯。所以,在自己手里不好封王信为侯。太后却认为窦长君文帝时没有封侯,是自己最大的遗憾,人主应各当其时而行事,现在就封王信为侯。景帝表示要与丞相商议,周亚夫极力反对,说:“高皇帝曾经有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王信虽然是皇后之兄,并无功劳,如果封侯,显然违背盟约。”景帝听后,默然而止。太后、皇后也当然不会高兴。

后来,梁王因挟恨派人杀死袁盎,惹得景帝大怒,使人穷索案犯,太后为之连日涕泣。梁王因王信方蒙上宠,便托转告他,向景帝言及舜弟名象,尝欲杀舜,及舜为天子,却封象于有庳,自来仁人待弟不藏怒,不宿怨,只是亲爱相待。今梁王顽不如象,应该上效虞廷,加恩赦宥。景帝很高兴王信竟然能知舜事,他自己也好模仿圣王,遂消解了对梁王的怨恨。

从此,梁王与王信常来常往,情投意合。王信为周亚夫阻他侯封,心中常存芥蒂。梁王也因吴楚一役,周亚夫坚壁不救,引为宿嫌。两人谈及往事,不禁触起旧恨,便互相密约,双方进言。王信靠着皇后势力,从中媒蘖。梁王仗着太后威权,实行谗诬。景帝禁不住母妻弟舅交相蔽惑,对周亚夫自然不能无疑。况栗太子被废,王信封侯时,周亚夫并来絮聒,也觉厌烦,所以对周亚夫已有免相之意,不过念着旧功,一时未便开口。再加上梁王不知改过,不安本分,仍不时在太后面前搬弄是非。就是要将周亚夫免职,也必须等梁王返回封地以后。梁王见扳不倒周亚夫,且景帝对他已很冷淡,也就怏怏辞行回国。

梁王走了,但周亚夫直谏的品质还在,桀骜的秉性还在,震主的声威还在,景帝心中的阴影还在,那个谶语的应验,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同类推荐
  • 超品木匠

    超品木匠

    一场生意场上的应酬,将杨丛带到大明天启四年,阴差阳错当了一名木匠。小木匠碰上了大明朝最荒唐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朕封你为天下第二木匠!”杨丛:“我不是木匠……”朱由校:“朕是天下第一木匠,木匠很光荣!”……魏忠贤:“原来还有人比我更不要脸!”……皇太极:“万能的长生天,你怎么能让这种妖孽出生在大明!”……小木匠也能做大事业,看大明朝的两个木匠如何荡平天下!
  • 史记(第六卷)

    史记(第六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曾国藩这个人,就是一个在错乱的时代,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明白的人。公正地说,曾国藩绝不是一个机灵的人,与常人相比,书呆气更浓重。而最终他又突破了制约书呆子的终极困境,把书本中的抽象理论,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终于石破天惊地破门而出,始成一代宗师大家。这其中的每一步路,都浸透着令人惊讶的人生哲思。
  • 权归大宋

    权归大宋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一次生与死的逃亡,他来到宋朝,面对战争,他毅然的选择承担重任。为了让积弱的大宋变大强大,他投身到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中!抗击辽国,勇斗党项猛士,改革宋朝弊端,利用巴蜀之乱乘机控制大理,占吐蕃,西州回鹘,控制路上丝绸之路,开发海运,开展对外贸易,实现大宋的完全强大。天下唯宋,岂存枭尔,一世朝臣,权归大宋!
  • 莽汉

    莽汉

    “我辈男儿当战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岂能醉卧床榻邪?”三国又见三国……乱世来临,诸侯崛起,唯有持戈掌马,立天下!
热门推荐
  • 一嫡当关

    一嫡当关

    十七岁,她以为,他是今生良人,三年的患难相守,助他登上帝位。一朝梦醒,才知这一切,不过是他夺得江山美人的策略。二十一岁时,生育一子,却只能叫她人为母后。废弃冷宫十五年,她家族被人陷害,九族皆灭。炮烙台上,她哀嚎悲鸣,发誓若能重活一世,必然复仇!上天不负,她重回二十二年前,临死前的誓言要一一兑现!只不过,小女子纤纤玉手,怎能沾染血腥?无所不能的郎君,仇人还没收拾完,不准动手动脚哟……
  • 大菩提经

    大菩提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泡影之中,宁静初开;一叶生,二叶生,繁叶生;此生不知何处,此生不知何故;道生一二,俗境风尘;观自在菩萨,观枝叶繁生;心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误使惹尘埃。
  • 快穿之女配要崛起

    快穿之女配要崛起

    “宿主你好,我是001号实验版,希望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能愉快的相处”谁能告诉白云这个001号是谁发明的,每次做任务不是传送记忆失败,要不就是它中途死机了。虽然它有很多的坏毛病,但是有了它的陪伴,白云生活中多了许多的精彩。“001为什么我没有接收到寄体的记忆”“介个不能怪我,我的系统忽然瘫痪了”白云此时脸上布满了乌云,大吼道:“那我接下来的时间什么办啊““系统重启中,请稍后联系”“....................”
  • 笑面将军:酷妻难求

    笑面将军:酷妻难求

    她本是黑帮之首,却被心爱之人背叛。却不想穿越之后,有了前世不曾有过的温暖,本想安然度过此生。不要怨恨。可是家,却在弹指间毁灭。只剩仇恨。他是将军之子,在醉香轩看到桃花树下那倚池醉卧的女子时,便爱意而生,无怨无悔,只陪在你身边。不离不弃。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让你的谈吐打动人心

    本书从心理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出发,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讲述说话的艺术与技巧。
  • 兵王特察

    兵王特察

    为了把被偷窃的DNA样本取回来,曾航所在的孤狼特别行动队,深入敌对势力范围,拼死作战,结果任务完成了,却整个部队作战人员只有最年轻的的曾航活着回来。因为战斗的精神创伤太厉害了,曾航患上了战争后遗症,从此被迫告别部队,在偏僻的大熊乡当了上一名普通的民警。可是谁会想到,原本只想平平淡淡当过一辈子的曾航,却因为一次救了一位被绑架的小男孩,却从此踏进了仕途,他又会何去何从呢?
  • 山河祭:王妃有毒

    山河祭:王妃有毒

    权臣天子的权势倾轧,害她家破人亡,姐弟流离。温柔不再,她一步一步踏入势力漩涡,辣手搅弄风云。南宫谌深陷地牢,却仍保持着他一惯的温和优雅:女人疯狂起来,竟更有一番独特的味道呢。林琅的匕首泛着寒光,贴着他脸颊淡笑:屠灭林家的幕后大boss,是你吧?南宫谌轻轻叹息: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只知道,我爱你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凄凉满地红心草

    凄凉满地红心草

    被父母卖给有钱人,在不断地挣扎中变得强大,却渐渐的发现自己对买主的感情产生了变化,是爱上了,还是依然恨?命运该何去何从?
  •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萌妻嫁到,鬼夫太难缠

    萌妻嫁到,鬼夫太难缠

    爷爷说我活不过二十岁,把我强行嫁给冥界鬼王。而冥王帮我续命的方法,竟然是把我吃干抹净!他能力高强又如何,在我看来就是一只善于伪装的老色鬼!“夫人有何不满?”冥王捏着我的脸颊,笑里藏刀。我欲哭无泪:“小女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