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9800000001

第1章 清代宋诗学概述

宋诗学可以解释为宋代的诗学,其研究对象为宋代的诗人、诗作及与诗人、诗作相关的逸事、典故等;也可以理解为关于“宋诗”的学问,一切与宋诗有关的内容俱可包括在内。当然,还可以就狭义的“诗学”来看待这个术语,即诗论,“宋”“诗学”即涉及有宋一代的“诗论”或指关涉“宋诗”的诗论。因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言“宋诗学”专指有关“宋诗”的诗论。

自有宋诗起,就有了关于宋诗的理论研究。千百年而来,理论与实践并进,争论与调和共存,宋诗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到了清代,对宋诗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方面是对此前宋诗研究长期处于低谷的反动,另一方面也是宋诗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重新反思,再次认同的结果。特别是到了晚清末年,同光体横空出世,成为盛极一时的诗歌流派,其理论风行海内,一时诗人无不以之为圭。同光体派诗学以宗宋为主而不局限于宋诗的苑囿之内,以复古为尚而又能不亦步亦趋,独创一格,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上都有所新变,将宋诗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唐诗与宋诗究竟有何区别呢?显然,唐宋诗如果以朝代作为分疆画界的标准,那么争论很容易由于不同诗人个体风格的差距而导致论据不足。清代袁枚的一句玩笑话可以说是对以朝代划分诗歌的讽刺,他说:“吾惜李唐之功德,不逮姬周,国祚仅三百年耳!不然,赵宋时代,犹是唐也。”事实上,袁枚的这句戏谑只是在传统的对立论调中和稀泥,并没有指出二者有何区别,更没有意识到唐诗与宋诗在成为后人效仿对象后具有的典范意义。

而钱钟书先生在论及唐宋诗时从抛开时代之限,从风格着眼,指出唐宋诗差别不在于改朝换代上的差异:“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故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在钱先生看来,中国五七言诗歌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唐宋诗歌形成了各自的审美范式,确定了一种模式化的诗歌分类标准。如此一来,诗歌要么是唐音,要么是宋调,或者唐音宋调兼而有之。甚至可以说自宋代以来,诗歌创作均未超出此二者笼罩范围。

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历史上,自从有了唐宋诗的差别,学者就在二者之间开始了无休止的高下优劣对比。在这场斗争中,宋诗与唐诗的力量对比始终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宋人还是此后的历代学者,都承认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有出新之处,开辟了新的疆域,表现出了与唐诗截然不同的风貌。但是这种不同,在唐诗的光芒笼罩之下,几乎成了一个对立面的榜样,不仅始终难与唐诗抗衡,还成了诗歌退化的一个坏典型。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而对应到唐代诗歌上,却是“有唐诗作榜样成为宋诗的大不幸”。

唐诗,特别是盛唐诗歌建立起来的诗歌审美标准,在中国诗歌史上成为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峰,特别是它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盛世文化的象征,成为历代统治者向往和效法的对象。因而唐诗也成为诗歌艺术到达顶峰状态的一种标志,成为封建王朝盛世文化的象征,这样一来,无论宋诗有怎样的成就,终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王水照师曾指出:“在制约和影响文学发展的多种因素和条件中,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综合成果的文化,无疑是关系最直接、层次最深的因素。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学特点的形成和历史地位的确立,或许是一个较佳的切入点。”在中国的诗学传统中,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且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社会文化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一种类型诗歌的接受及再创造都在反映着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对这样的一个背景起着反作用。如果对其深加考究的话,我们可以从诗歌传播的视角来分析诗歌类型的产生,进而会发现特定风格诗歌的接受并非单一的文学现象,它始终会受到接受者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期待的影响。

宋诗是在宋型文化的氛围下形成的一种诗歌范式,它在形成自身风格之初就被置于与唐诗的比照之中,并且被视为诗歌发展中不和谐的音符。早在宋代,以苏轼和黄庭坚为代表的宋诗风格便首当其冲地受到批评和指责:

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子瞻以议论为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

迨本朝则文人多,诗人少,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自为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辩博,少者千言,多者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

此后影响更大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标举盛唐诗歌,而以宋诗为“诗之厄”,他批评宋诗说: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处。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

严羽以为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终究不是诗歌自古以来的应有之义。不是诗歌“不工”,关键在于缺乏“一唱三叹”的情韵,而且其末流“叫噪怒张”,“殆以骂詈为诗”,违背诗歌“温柔敦厚”之旨。此后反对宋诗者大多沿袭严羽的说法而加以引申。历元、明两朝,尽管不时会有宗宋之音响起,但宋诗始终未能真正振作起来。元人“举世宗唐”,对宋诗持不屑一顾之态度;明代则更是偏激,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呼声中几欲将宋诗挤出诗国。直到明中叶公安派,才开始对扬唐抑宋的诗学风气进行了矫枉过正式的反驳,并在理论上为宋诗美学立法:

欧、苏、黄诸人有一字袭唐者乎?又有一字相袭者乎?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选》病唐,不汉魏病《选》,不《三百篇》病汉?

有宋欧、苏辈出,大变晚习,于物无所不收,于法无所不有,于情无所不畅,于境无所不取,滔滔莽莽,有若江河,今人徒见宋之不唐法,而不知宋因唐而有法也。

公安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代之所以对宋诗进行批评,就是因为宋诗突破了传统上的唐诗美学观念,以一种不同于唐诗的面貌出现在诗歌园地中。同时公安派又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诗歌,指出宋诗“不袭唐”且不“相袭”,正是自《三百篇》以来,历代诗歌各有其美的原因。并且给予了宋诗“于物无所不收,于法无所不有,于情无所不畅,于境无所不收”的高度评价。

面对极丰富的文化遗产,清代的诗人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在全面、认真地研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客观地审视历史上不同风格的诗歌。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明确了宋诗是不同于唐诗的诗歌类型,具有不同于唐诗风格的审美价值。

张仲谋总结清人的宋诗学成就时说:“在宋诗文献的搜集整理、宋诗特征的体认与凝定,宋诗优劣的总结与扬弃等方面,清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只有到了清代,宋诗学才真正形成”。事实确是如此,宋诗学到清代才开始真正形成潮流,开始具有与唐诗分庭抗礼的地位,并在晚清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中,迅速地发展到了其历史高峰——同光体派宋诗学,并在同光体派手中渐渐有了超越唐诗的趋势。因此,研究同光体派宋诗学的特点和成就,对于全面了解宋诗学的发展演变、正确认识同光体派宋诗学在诗学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中论及清代学术变化的背景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顺康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求之经史,得其本原,一扫明代苟且破碎之习,而实学以兴。雍乾以后,纪纲既张,天下大定,士大夫得肆意稽古,不复视为经世之具,而经史小学专门之业兴焉。道咸以降,途辙稍变,言经者及今文,考史者兼辽、金、元,治地理者逮四裔,务为前人所不为,虽承乾嘉专门之学,然亦逆睹世变,有国初诸老经世之志。

王国维的论述虽是就清代学术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而言,但由于诗学与学术及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王国维所分的三个阶段同样适用了清代诗学的分期。清初诗人邵长蘅曾说过:“诗之不得不趋于宋,势也。……唐人情与景涵,才为法敛;宋人无不可状之景,无不可畅之情。故负奇之士,不趋宋不足以泄其纵横驰骤之气,而逞其赡博雄悍之才,故曰势也。”邵氏之论可谓极有远见,其中“诗之不得不趋于宋,势也”的这个“势”,指的是诗歌的发展演变必然遵循的客观规律,像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兴盛、灭亡的过程。

法国学者巴尔特指出:“只有时时把历史的背景作为文学观察的基础和出发点来加以考虑时,效果史和文学史才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只有把同光体派的宋诗学置于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其效果史和文学史研究的价值才能凸现出来。清代的宋诗学与清代的政治、文化变化过程有着一定的对应,以下根据王国维所划之“学术三变”,将清代宋诗学分三个阶段作一概述。

同类推荐
  •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东方作家文萃:缘来缘散

    认识一个人很容易,见个面,通个话,或经人介绍握下手,通报姓名,打了声招呼,那就算认识了。有个性的,印象可能要深一些。表现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淡忘的可能也会很快。可若想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或是走进他的内心,让他的睿智、聪慧、感知和你的思想一同碰撞,那就不太容易了。于是,有人总结出探入一个人内心的捷径:认识的,多交往,勤探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于言谈举止间捕捉他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没见过面的,就要读他的文字,从他的文字里,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学识,修养,体会他的思想情感。我和杨涛的熟悉,就是属于后者,是通过她的文字,让我们心有感应的。
  • 直上三楼

    直上三楼

    母亲和父亲早就认识他。当年--1938年,我父母在武汉刚入党,恰巧王震有事过武汉,他们见过面。解放初期,王震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母亲则参加中央访问团来到新疆。返回后在报刊写过不少文章,王震在新疆看了很高兴,还专门写信表示感谢。1955年,王震奉调进北京,担任新组建的国家农垦部部长;1957年,我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此后虽在同一个北京,但从父母这边讲,已经自惭形秽了。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 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

    当我放过自己的时候

    本书是一本自我拆解重组指南。据说人生有个魔咒: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别人造成的,那便会更不幸。粗略分两块来解读:1.你想要的生活与现状的差距。2.你的内心是否自由喜乐。选择怎样的爱人,多么努力地工作,是否要坚持理想,冒险还是顺从——这些你都可以选择。如果免不了深夜痛哭,希望你能明白你所后悔至极的事几乎都是自己的选择。当你独自熬过黑夜,希望你获取改变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拼命钻牛角尖,咒恨全世界对不起你。这本书,想帮你,向过往那个执于欲念的自己告别,然后,你便会感受到,放过自己后的自在。
  • 元曲之美

    元曲之美

    本书作者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并附有原作欣赏及曲人小传。
热门推荐
  • 星战之最强步兵

    星战之最强步兵

    游戏中的顶级机械科学专家穿越了到了一个与游戏世界完全相同的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底层步兵身上于是,宇宙最强步兵诞生了步兵之王?哥们要打十个!王牌机甲驾驶员?哥们不仅机甲比你开的好,研发的机甲更领先你们几十年!顶级元素操控者?哥们刚好造了几款元素系武器,冰火雷电随便挑,碾压你们几条街!这,就是一个低级步兵,一步步走上宇宙巅峰的故事
  • 拆掉心里的墙:20岁从“心”开始的人生经营课

    拆掉心里的墙:20岁从“心”开始的人生经营课

    境由心造,障从心生,人生障碍都是自心所造。转换了心念,跨越了心障,拆掉了心里的墙,我们就会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成功,看到另一番天地,人生就会走上坦途。马志国编著的《拆掉心里的墙——20岁从心开始的人生经营课》中有故事,有案例,有问题,具有可读性;书中有解析,有诊断,有探究,讲求科学性;书中有建议,有方法,有对策,突出实用性。当然,按照通例,故事中隐去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等有关背景资料,对有些内容做了必要的技术性处理。全书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有若干话题及分析指导。最后一部分,还特意提供了心理自测量表。
  • 借债可以用名字抵押吗(最热最热的76个科学知识)

    借债可以用名字抵押吗(最热最热的76个科学知识)

    英国绅士为什么不穿内裤?梵蒂冈人理发也得出国去?新加坡人随地吐痰也得进监狱?……每当转动地球仪,看一个个国家从眼前掠过时,你是否有环游世界的冲动? 快快翻开这本《借债可以用名字抵押吗》吧,你将在开怀大笑中,获得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 本书由大米原创,雨霁编绘。
  • TFBOYS:初恋时的懵懂

    TFBOYS:初恋时的懵懂

    一次在转角的偶遇,却变成了冤家,本来美好的偶遇变成了不美好的;在学校里,只有她才会引他注意,走的很近,关系还不错,可她会给他带来麻烦;而初恋时的懵懂无知,使两人在一起了到最后不知两人有没有缘分,能否在一起白头偕老呢?
  • 五行魔封记

    五行魔封记

    毫不自知…我由一颗石头变化而来,活千年,就被封印千年…天如罗帐地如毡,日月星辰陪我眠.我叫星辰,是个初三的学生,一直以来,我妈都说我是她从垃圾桶捡来的。知道真相的我何去何从,未来一片迷茫,不乞求美人相拥,权位倾高,富可敌国。只愿能生存下去,保护该保护的人!灭该灭的狗!另一个灵魂,你准备好了吗?执魔封,合五行,破轩辕!
  • 手榴弹飞

    手榴弹飞

    你不要侬当媳妇,侬就去当土匪。看是你的正规军厉害,还是侬的匪帮厉害。想招安?可没那么容易。小鬼子有何可怕?一通手榴弹,你乖乖地叫侬一声大当家的。。。
  • 元故宫遗录

    元故宫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残天录

    残天录

    动荡年代,先有神魔之乱,后有诸国争霸,群雄并起,战火不休,导致人间界秩序混乱,妖魔肆掠,天下苍生朝不保夕,苦不堪言。谁能终结这乱世?谁能稳定秩序?谁能结束这战火纷争不停?谁能斩妖屠魔还人间界一个安宁?
  • 火影之宇智波

    火影之宇智波

    小郑看穿世界以后想要去火影世界游荡。她成了宇智波家的一员,宇智波钟。钟她爱上了鼬。她会有什么样子的故事?
  • 燕游吟

    燕游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