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9700000005

第5章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评述

本节主要回顾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以及二者关系的中间机制的研究,并作简要评述。

2.2.1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早期的研究工作强调组织中的雇佣问题,随后一些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问题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定位于研究与个体实践相关的人事职能(Kaufman,1993)。随着管理实践中员工价值的显现和工业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应用,从微观角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个体的影响便成为20世纪中叶至70年代后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心。由于研究者拥有的知识仅适用于各自研究领域,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被批评为太过于分散化(Mahoney&Deckop,1986)。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逐渐得到组织的承认,许多学者从组织层面出发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Mahoney&Deckop,1986W&Boswell,2002)。W和Boswell(2002)提供了一个便于理解宏观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分类原型。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人力资源研究的重心由微观逐渐转向宏观,由个体层面转向组织层面。这种转变是在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两大领域同时发生,相互促进的。

2.2.1.1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理论支撑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在过去的十多年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会导致组织绩效提升的元理论(meta-theory)方面(W&Haggerty,2005)。Boselie,Dietz和Boon(2005)应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对1994-2003年期间刊登在世界顶级英文期刊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的104篇文章做了详尽的综述,给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关系研究中所应用的相关理论,其中占据主流地位的理论为资源基础观。

W和McMahan(1992)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做了详尽的综述,指出大部分研究都从其他学科“借用”了一些理论。他们给出了六个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其中四个战略观的理论(资源基础观、行为理论、控制论和交易成本论),还有两个非战略观的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制度理论)。后来McMahan,Virick和W(1999)更新了W和McMahan(1992)的综述,增加了一些新的成果,如人口生态(Population Ecology)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他们还发现资源基础观已经成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们普遍使用的理论,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在战略管理领域的流行和它能解释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能和企业的经济成功联系起来。

资源基础观的主要假设是企业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的关键资源,由于人力资源具备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性等特征(Barney&W,1998),因此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Lado和Wilson(1994)、Schuler和MacMillan(1984)和Ulrich(1991)都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企业实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嵌入企业情境,不容易被模仿和复制,因而可以保障企业将人力资源作为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此外,社会交换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学习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等的发展,也为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与贡献,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和工具。

2.2.1.2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许多学者从微观角度出发侧重研究单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各种组织绩效的关系,如招聘(Terpstra&Rozell,1993)、晋升制度(Ferris,Buckley&Allen,1992)、培训(Bartel,1994Knoke&Kalleberg,1994)、薪酬(Gerhart&Miilkovich,1990)等实践活动对各种组织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基本上都得出了积极的结论。

后来的研究逐渐发展到研究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成的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学者们的研究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视为具有协同作用的系统,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可以产生影响。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上升到更加宏观的组织层面。研究者为了证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正向关系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Delery&Doty,1996W,Gardner,Moynihan&Allen,2004)。总体来说,二者间的影响关系得到了基本的认可。

国外关于二者关系的已有实证研究大多都证明了人力资源系统能够正向影响组织绩效,这一结论得到了许多地区实证研究的检验和支持。但有些研究(如Cappelli&Newmark,2001等)也得出了二者关系不显著或相反的结论。

国内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如徐国华,杨东涛,2005蒋春燕,赵曙明,2005范秀成,英格玛·比约克曼,2003等)都证明了人力资源系统能够正向影响组织绩效,这和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徐国华和杨东涛(2004)实证研究得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没有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人力资源绩效(产出)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少量的国内研究[如刘善仕,周巧笑,晁罡(2005)]发现了提高员工技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影响组织绩效,其中在刘善仕等学者的研究中,提高员工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培训、绩效评估、绩效薪酬和信息共享实践活动。导致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不是直接结果,而是间接效果。换句话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能是通过某些中间变量来影响组织绩效(Becker&Gerhart,1996W&Sherman,1999),发掘这些中间变量和作用机制,才可能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间关系的更加合理的解释。

2.2.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关系中间机制的理论评述

一些研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组织绩效间的关系非常复杂(Boselie,Dietz&Boon,2005Guest,1997王颖,李树茁,2002)、统计较差和结论模糊(Paauuwe&Boselie,2005Paauuwe&Richardson,1997)。介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变量,能够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能提升组织绩效,如何提升绩效,这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黑箱(blackbox),它反映了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间发生的机制知道甚少(Becker&Gerhart,1996Dyer&Reeves,1995Guest,1997W,1998)。W和Gardner(2003)曾质疑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关系时究竟应考虑多少个箱子。

从理论角度看,很多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关系的中间机制的研究模型(如Becker,Huselid,Pickus&Spratt,1997Guest,1997Ferris,Arthur,Berkson,Kaplson,Harrell-cook&Frink,1998W,Dunford&Snell,2001等)。

Becker,Huselid,Pickus和Spratt(1997)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该模式基于企业的资源基础观(RBV)来解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驱动企业绩效,并通过过程模型说明企业战略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影响员工技能和激励,即影响创造力、生产率和自主性的员工行为产生,并通过员工行为影响企业的操作绩效和利润、成本及市场价值等组织绩效产出。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理论模型

Guest(1997)的模型包括六个模块,模型始于差异化/创新,焦点/质量和成本降低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决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和行为结果,结束于财务结果,如投资回收率(ROI)和利润。

Ferris,Arthur,Berkson,Kaplson ,Harrell-cook和Frink(1998)提出了一个融会了文化、组织气氛以及柔性等因素的更为复杂的社会情境(social context)模型,该模型假定组织文化作为模型的起点,它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形成和类型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关键性的,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柔性、员工行为以及组织声望对组织绩效作出贡献。

W,Dunford和Snell(2001)提出了一个基于资源观的整合模型来解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本存量、知识流如何形成企业核心能力。该模型提供了一条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和怎样导致组织绩效的提升思路和途径,但是W,Dunford和Snell没有强调核心能力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组织的知识和学习能力。核心能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阐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观点。在超强竞争(hypercompetition)(D′Aveni,1994)的经营环境下,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模式已经从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转向持续地获取一系列暂时竞争优势,企业凭借产业定位或资源实力所积累的竞争优势会被快速的技术创新所取代,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往往还伴随着核心刚性(core rigidities)的生成(Leon-

ard-Barton,1992),因此,企业必须迅速响应外部需求,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有效应对环境的变化。Teece,Pisano和Schuen(1997)认为动态能力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学习、适应变化和变革的能力,具有难以复制性和难以模仿性,因而可以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能力理论主要强调企业必须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更新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和更新能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技能的获取、知识和诀窍的管理和学习,因而动态能力的本质是企业如何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持续积累所需新知识的能力(Teece&Pisano,1994黄江圳,谭力文,2002)。核心能力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都没有解释隐藏在能力背后的究竟是什么?企业的知识基础观(Knowledge-based view of the firm,KBV)(Demsetz,1988Grant,1996aKogut&Zander,1992Nonaka,1994Spender,1996a,1996b)认为隐藏在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能力。因此,隐含在W,Dunford和Snell(2001)模型背后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通过知识存量(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组织资本)和知识流(知识产生、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来影响组织学习的能力。

上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中间机制的理论模型共同的地方在于:第一,每个模型都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有积极的影响;第二,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间的中间机制,如W,Dunford和Snell(2001)认为组织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影响组织绩效的中间变量。但是这些模型没有指出,组织学习作为中间变量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2.2.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关系中间机制实证研究评述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中间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中间机制所做的主要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

1.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关系中间/中介机制研究得出了中介变量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关系的正向影响的结论。已有文献中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主要有市场导向(Harris&Ogbonna,2001)、内外社会网络(Collins&Clark,2003)、组织气氛(Bowen&Ostraff,2004)、人力资源效能(Arthur,1994Batt,2002)、智力资本(Youndt,1998Youndt &Snell,2004)、组织能力(Collins,2000)、态度和行为(Park,Mitsuhashi,Fey&Bjrkman,2003Fey,Bjrkman&Pavlovskaya,2000)等。但是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究竟通过何种中间机制或中介变量而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的研究仍显缺乏且未受到重视,尤其是已有文献中涉及组织能力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还相当少,很多研究忽视了影响二者关系的组织内部能力的考察;尽管López,Peón&Ordás(2005a)的研究中实证检验了组织学习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间的中介变量,但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何影响组织学习的过程仍不是很清楚。

2.研究中所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种类多样,但包含了提升员工技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Huselid,1995Youndt,Snell,Dean&Lepark,1996Youndt,1998等)和员工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Arthur,1994Huselid,1995Ichnowski,Shaw&Prennushi,1997等)都能显著地影响组织绩效或通过中介变量显著地影响组织绩效。

国内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中间/中介机制的一些实证研究得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中介变量对组织绩效有正向影响的结论,这些中介变量集中在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组织能力上(程德俊,赵曙明,2006钟以勇,2004);有些研究[如张正堂(2006)等]的实证检验结果却没能得到中介变量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关系影响的中介效应。

同类推荐
  • 服务致胜

    服务致胜

    我们一定要记住,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必须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服务,真诚地为客户解决问题,注意细节,勇于创新。由覃曦编著的《服务制胜》分节介绍了各种服务法则,详细地告诉你应该怎样去为客户服务,帮你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种种困扰,让你学会怎样达到客户的要求。
  • 管理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管理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每个管理者,除了应该检查一下关于控制非生产性和耗费时间的活动的问题。还需要同样地关心由于管理不善和组织不良所引起的浪费时间的现象。管理不善会浪费每个成员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浪费了主管者自己的时间。
  • 别做不懂用人的傻瓜

    别做不懂用人的傻瓜

    首先我要声明,这不是一本关于“厚黑学”的书,也不是一本关于“成功学”的书,书中探讨的是企业的用人方法和用人风险。虽然书名有些雷人,语言有点调侃,但我认为还算是一本比较严肃的书。几年前我就想写一本关于人和生意之间关系的书,专业点讲就是谈一下人力资源战略,但是一直都没有动笔,因为这玩意儿实在太难写。如果写得太晦涩,即便有人叫好也没有太多实际用途;如果过于媚俗,就算成了畅销书也不合我意。再加上管理一个从事招聘、软件和培训工作的知识性产业公司,劳心劳力,因此,写书这事似乎渐渐成为空中楼阁,几乎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
  • 没有处不好的上司,没有管不了的下属

    没有处不好的上司,没有管不了的下属

    DISC性格测评是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测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世界500强企业中,近年来,DISC性格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培训课程中,日益为大众所知晓。本书则告诉读者如何运用DISC进行职场关系管理,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增强沟通弹性。书中收集了大量中西方职场人士的案例,真实可信;针对每种类型的上司和下属,给出了详细的沟通建议和技巧,拿来就能用;幽默风趣的讲述让你捧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
  • 健力宝沉浮

    健力宝沉浮

    本书是对健力宝20年经营管理历程的剖析。全书将健力宝过去的得与失进一步总结成资本与公司治理、战略、系统运营能力打造、营销、企业文化、产业演变与管理者的角色以及中国饮料企业的十大战略焦点等不同模块进行阐述。
热门推荐
  • 青春不解释

    青春不解释

    闪闪惹人爱的女主安舞汐在寻找4年前的谜底时,遇见了与答案“一字之差,半面之缘”的萌萌哒同桌,与哥哥成为知己的神秘面具女生,邪魅张扬的程煜勋,早就芳心暗许的青梅竹马许枫,经历了震惊与颓废,,欣喜与淡然,终究解开谜底。“叫你别总出去疯,黑成个碳了吧”“要你管。”惊天动地又平凡的生活开始啦!
  • 逃婚王妃:夫君别追我

    逃婚王妃:夫君别追我

    婚是用来逃的,夫君是用来休的!这年头如果男人都能靠得住,那母猪就能爬上树!黄金男,钻石男,都给姐姐滚远点!皇帝王爷又如何,只要有人要,只要能赚钱,来一个卖一个,来两个卖一双!
  • EXO.梦

    EXO.梦

    嘿,你看到了么?天使在哭泣!你听到了么?那声音是那么多凄凉,伪善、欺骗、麻木、悲痛,亦或者,友爱、真诚、关心、喜悦。但这些都是由我来决定滴!(-v-)
  • 星辰武尊噬魔传

    星辰武尊噬魔传

    他是一个对世界向往的人,他的降临颠覆了世界的稳定平衡,扰乱了魔界的野望。他的崛起是注定的,他要活,为自己活,为前世师傅活,为自己喜欢的人活,他起初一无所有,但慢慢的用自己前世的经验,血脉的力量,境界的奋斗,得到了幸运女神的垂帘,成功的复苏了人族,复苏了神族,毁灭了魔族,
  • 让家人吃出健康

    让家人吃出健康

    看似时尚的现代人,无论是优雅的女子还是挺拔的绅士,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都会时常被各种健康问题所困扰。特别是正在孕育和哺育宝宝的妈妈们,为家人买菜做饭的主妇主夫们,往往会被种种健康劝告、营养信息和保健产品弄得不知所措,又被各种环境污染信息和食品安全事故吓得战战兢兢。
  • 嘉靖梦天下

    嘉靖梦天下

    嘉靖,懒;他,也懒。嘉靖,炼丹;他,贪玩。嘉靖,坐在背后看着群臣斗;他,和大臣做朋友。到底是嘉靖对,还是他对?后人评说吧。第一本书,希望大家批评,希望大家能喜欢。
  • East Lynne

    East Lyn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至高剑尊

    至高剑尊

    初空大陆风起云涌,众仙临世,诸神降临,百族齐出!四千年至尊不显,谁才能成就无上巅峰?妖兽,魔兽,各种奇异生物横行!斗气,魔法,各种修炼体系争锋!体质,血脉,各种顶尖天才傲世!
  • 鹿TAO勋的绝佳恋人

    鹿TAO勋的绝佳恋人

    三个校草,偶遇三个美丽的女生,本来恋情可以继续发展,确有人来横插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