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9500000007

第7章 芥末堆

若和一位南方人谈北京这味小吃——芥末堆,他肯定感到茫然。

然而,这是一道很不错的开胃菜,当得上“价廉物美”四字。1949年我从南京到北京后,参加土改,首次在京郊老乡家尝到此味时,还没有细嚼,就眼冒金星,不能自已。芥辣之辣,是一种攻击型的辣,有一种被一拳打中鼻梁的痛苦感,从那以后,尽管每次都被击倒,但对此物却十分钟爱。

北京人说芥末堆的时候,我总在想,“堆”应该是“垛”或者是“墩”,由于儿化韵的缘故,才读成这种样子的。这是北京独有的餐间小菜,属北京风味小吃的,不怎么登大雅之堂的一种。老北京一说这三个字,就咂牙花子,露出很来劲、很过瘾的神气。

芥末堆的做法,似乎不复杂,在秋天,大白菜开始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公道,水分比较饱满,取那种白帮白叶,包裹紧绷的菜;去掉根蒂,往上十五公分处,整棵切下来;上段留做别用,下段洗净,用开水略一焯,浇上芥末,置干器皿中;隔日即可食用。储存大白菜,总是深秋季节,早晚已经很有凉意,中午阳光充足时,还是蛮暖和的。饭桌上,有这一碟冷得冰牙、脆嫩可口、香辣冲鼻、直奔脑门的芥末堆,要是再来上一口小二,也可算是一件赏心乐事了。

芥末堆是平民食品、家常食品,尤其是大杂院内能够冬储大白菜的老百姓,而且必须是原住民,才有功夫和闲心,才有经验和体会,做出这道惠而不费的吃食。芥末堆上不了大场面,满汉全席没有它列席的资证。我也不记得北京哪家上档次的饭店酒楼里的菜单上,有芥末堆这一说。而且,非原住民,也就是外来的移民,不管在北京住多少年,也许喜欢吃芥末堆,但做芥末堆,未必有这份好兴致。

林斤澜先生常常自诩,他在北京已经住了五十年,深信自己怎么算也是地道的北京人了。这恐怕是属于他个人的自我感觉,即使他再住五十年,在旁人眼里,也还是个温州老乡。正如他写了不少他那种京味儿小说一样,大家最记得住的,还是他的《矮凳桥》系列。

北京有矮凳,绝无矮凳桥;那种桥,只是在他浙东老家那里,许多小溪流上才架着的。汪曾祺先生也在北京住了许多年,还写过革命样板戏,京腔京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别人也许听不出来,我原籍是苏北人,最初几次见面,老先生那一口高邮卖梨膏糖的韵调,依稀可辨,马上产生出来“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亲切感。乡土,对作家来讲,如小孩的胎记一样,是一辈子也抹煞不掉的。

可以这样认为,芥末堆是北京特味小吃。有的来京住久了的外来移民,若是也属于小胡同、大杂院、旧平房、筒子楼的民众,对卤煮火烧、麻豆腐、羊杂碎、炒肝、灌肠、艾窝窝、驴打滚、茶汤、油饼、果子(如今已不多见)、薄脆(现在似乎专门用于从天津引进的煎饼,不单独出售了)等等佳味,也会渐渐地由接受、习惯发展到欣赏、留恋,而且吃起来和原住民一样地香。与芥末堆相匹配的另一特味儿,大概就是豆汁了。这是老北京人的可口可乐,一个外来移民,要是能够吃芥末堆时甘之如饴,喝豆汁就焦圈时如饮醍醐,这说明他在北京住的年头够多,口味相当程度地北京人化;但一口气能喝下三大碗豆汁,不等于就是地道的北京人。

地域的隔膜,至少得三代五代以后才会完全消除。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里,怯生生的外省人,是被社交场合中的那些巴黎人看成乡巴佬的。可笑话外省人的首善之区的绅士淑女,上数一百至二百年,老祖宗不也是从外省来到巴黎闯世界的吗?中国也如此,晋人南渡,像王、谢这样的豪门望族,在江南贵族眼里,蔑称之为“伧”,认为他们粗野卑陋,饮食是不堪入口的。有一次,南人到北人家做客,喝了一口乳酪,回到家,恨不能洗肠。但到了后来,这种地域差别也就逐渐淡化了。

北京的小吃,说实在的,我不敢恭惟,就以早点来说,在花式品种上,北京不如上海,上海不如广州。早晨上班,万变不离其宗的豆浆油饼,我也快有半个世纪的“吃龄”了。尽管那厚如毯、软如绵、味同嚼蜡、永远也炸不透的大油饼,营养价值和卫生状况都不十分理想,但却是北京上班族的至爱。一路走,一路吃,有时还举得高高地往公共电汽车上挤,那没有沥尽的油珠,从纸上往下滴,真够呛。

小吃,由于地域所形成的特点,人们对它的癖嗜,说到底,是感情,而不完全是由胃口在起作用的。尤其当你离得生你养你的这块地域很远,想吃而吃不上的时候,更觉得那是一份无与伦比的美味。

于是,我想起了曹禺先生的《北京人》里的江泰,一位志大才疏、好吃懒做、夸夸其谈,抱着满腹经纶,无人赏识,而怨天尤人、深感委屈的北京人,是当年北京城、小胡同、四合院中吊儿郎当大少爷的典型。他的本事就是好吃、懂吃,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吃。他认识北京任何一家馆子的掌柜,也认识任何一家馆子的跑堂,他能一口气说出北京城里十七种风味饮食正阳楼的涮羊肉,便宜坊的挂炉鸭,同和居的烤馒头,东兴楼的乌鱼蛋,致美斋的烩鸭条,灶温的烂肉面,穆柯寨的炒疙瘩,金家楼的汤爆肚,独一处的炸三角,以至于月盛斋的酱羊肉,六必居的酱菜,王致和的臭豆腐,信远斋的酸梅汤,二庙堂的合碗酪,恩德元的包子,砂锅居的白肉,杏花村的花雕。说实在的,我在北京也呆了半个多世纪,江泰一心向往之京城美食,大部分也欣赏过,不过如此而已。

抗战胜利后,我在南京读国立剧专,很诧异那里的教职员工和高班的同学,一律亲昵地称呼曹禺大师为万先生;原来,他曾在这座学校内迁重庆北涪和江安时教过书。教我们理论编剧课的沈蔚德老师,曾在当年《蛻变》首次演出中,担任主要角色丁大夫,讲了一些曹禺先生在学校教书写作的情况;于是,我也渐渐理解剧作家的一番苦心孤诣了。

显然,沦陷了的古都北平,对万先生而言,那思亲返乡之念,那国破家亡之感,是流亡在大后方的北京人和相当程度北京人化的外省人,一个共同的解不开的心结。所以,他才在剧本中,如数家珍地、一五一十地报出菜谱。这对每一位吃过、尝过、听说过、见识过的人来讲,那被拨动的心弦,会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的。

所以,小吃虽小,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感情,一种地域的独特精神,一种使人们燃起生活欲望的催化剂。小吃蓬勃,证明生活美好;小吃丰富,说明日子充实。假如北京的小吃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同巴黎人那样夸耀他们有上千种奶酪而自豪,我想,芥末堆一定会像朝鲜泡菜一样走向世界。

北京的芥末堆,的确是道可口的小吃。

同类推荐
  • 李劼人研究:2011

    李劼人研究:2011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李劼人研究学会,2011年李劼人研究论文集。
  •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精选42篇豆瓣中关于美食的文章,42餐色香味俱佳美味,42种酸甜苦辣百味杂陈。你生气时,它能充实心腹为你解忧;你分手时,它能默默入心抚慰心灵;你想家时,它能治愈所有的孤独与无助。独自一人的夜晚,哪怕只有一碗升腾着热气的汤面,也足以温暖今后的人生。这里没有色彩明亮的图片,但足以让你口水直流,没有按部就班的烹饪方法,但足以让你口腹满足。一篇篇烹饪方法、品鉴心得,以及对美食背后隐藏的地区文化的分析与认识,让你更深刻理解“吃”的意义。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辣酱、蜜饯、小咸菜,是外婆的疼爱,是儿时的快乐,是悠悠的思念。美食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
  • 笑笑生谈

    笑笑生谈

    从民国武术说起,聊聊杜月笙、太极拳、男风、名妓。充分展现了各时代的社会情况。
  • 海边,我的一条船

    海边,我的一条船

    本书是作者个人散文诗集,收集了作者几十年来在各类文学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散文诗百余篇。作者文笔清新流畅,所写散文诗既反映了其开阔的文学视野和高尚情操,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几十年的翻天覆地的变迁。因而,该散文诗集既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对于青少年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热门推荐
  • 邪王独宠草包医妃

    邪王独宠草包医妃

    曾爱一个人,不顾自我生死;曾爱一个人,不顾别人忠告。当两人因爱而死,当一个人重生到另一个人身上,又会拥有怎样的奇遇。当古装版的霸道总裁来临时,她能否重新相信爱情,点燃爱的火焰。。。。。。。。。。。。【男强,女强,强强联手】
  • 心跳:新月冉冉晨曦微露

    心跳:新月冉冉晨曦微露

    姚新月在转校生林晨曦的帮助下逐渐地走出了失去父亲的阴霾,白马王子般的骑士守护让姚新月一度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一次意外的发现,让姚新月选择了与林晨曦分手。即便是姚新月选择了离开林晨曦,他依旧坚持守护着姚新月。
  • 姑娘庙

    姑娘庙

    深山悬崖之上立有一阴庙,人称姑娘庙,究竟它拥有怎样的力量,让那一带的古人不信神佛信鬼魂?历经千百年沧桑,竟无人知晓它的来历。荒废的庙宇,消失的神像,刻有奇怪音符与文字的石碑,连着祖坟地道的枯井。一切的一切,都被历史尘封,它安静的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一个拥有灵异体质的女大学生因为机缘巧合来到姑娘庙,从此,生活中的灵异事件大爆发,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诡异事件,梦中溪边的辫子姑娘,究竟这一切的源头跟谜底在哪儿,我们往更久远的方向看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战之来战

    逆战之来战

    三月能言五月能跑,一岁半自学小学,三岁自学通过高考并被拐走学武,五岁榨干几个师傅出师,八岁打遍各地武馆流派,号称精善百家学贯万流,九岁将武当残缺秘籍举一反三以残补全并学会,十一岁入伍,十二岁成特种兵,十三岁成第一兵王,十五岁倾全国之力,补全各门各派残缺秘籍并学会,成了名副其实的精善百家学贯万流。十六岁叛逃到中东当了雇佣兵,十九岁带人连灭非洲三国成为佣兵之王,二十岁改干杀手,以一己之力,连杀当时某大国连续三任首脑成为杀手之神。二十三岁寂寞如雪退隐江湖做宅男。这么一个妖孽到了逆战世界,还带着逆战的武器与升级系统……这日子还能过不了!?
  • 伪毒娘

    伪毒娘

    本应死亡的人,却又活过来了。得到第二次生命的她,如何保护自己?被贬的君家七小姐重返君家,面对的是宅斗?还是宫斗?“活着,是为了在这世上留下一点痕迹。”为守护家人,而奋力向上。“有能力的人,才有爱的资格。”
  • 云蕉馆纪谈

    云蕉馆纪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情系古代

    穿越之情系古代

    一个意外穿越的女子,把现代的思维带去了古代。她是如何绽放她的璀璨光华。为她倾慕的男子,她又会选择谁?敬请期待这集坚强,善良,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如何在古代谈笑风生……
  • 七星斩天

    七星斩天

    “呵呵,又是你们宁族么,万年前,你们失败了,以为今天就能够成功么?”“想知道结果的话,试试不就知道了么?今日我便以你之血,祭我宁家亡灵。”七星坠,出!九天魂,上!今日我就断绝你的生机,战吧!天!今日之后,我便是天!待我成天之日,我定颠倒轮回救回你们,等着我!
  • 辩论与抢答知识全集

    辩论与抢答知识全集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几乎都要伴随着一场大的辩论。从我国的春秋战国直至五四运动,乃至当代的改革开放;从古希腊、罗马直至欧洲文艺复兴,乃至资产阶级大革命,都概莫能外。辩论促进了对真理、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大发展。人类社会在为真理、为正义的雄辩声中呼啸前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急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信息量成倍增长。在充满希望、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新世纪,辩论将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 逆天剑仙

    逆天剑仙

    乡野小城里走出的少年,一人,一剑,逆天而行,誓要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