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1100000006

第6章 1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资本配置状况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1953年到1978年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个时期的资本配置状况可分为资本的产业配置状况和资本的地区配置状况。

一、资本的产业配置状况

新中国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中国成立伊始,国民党政府留下的是破败不堪的烂摊子,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整个国民经济呈现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的局面。据统计,1949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6.1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70%,工业总产值仅占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落后,现代化大工业相当薄弱。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生产所占的比重仅为26.4%,其中作为生产资料生产核心的机器制造业所占比重只有2.7%。在这种经济条件下,走均衡发展道路难以迅速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实现强国富民的发展目标。因此,将有限的资本集中配置于能够武装国民经济的现代工业部门,通过这些部门的优先发展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同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我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正常的国家经济交往和贸易受到阻碍,经济建设所需的生产资料基本不能从国际市场上(前苏联除外)获得。这种国际环境使我国迫切需要迅速建立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而重工业处于关键地位。

为了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资本的产业配置呈现极度倾斜状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三次产业间极度向第二产业倾斜;二是在工业内部则严重向重工业倾斜。资本配置首先表现为货币资本配置,物质资本分布于各个产业、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货币资本投资引导的。因此,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在各个产业、行业的分布,就可以看出这种资本倾斜配置的特征。

1.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

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首先应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进行界定。改革以前,我国一直坚持前苏联经济统计分类方式,认为三次产业划分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三要素论,因而在实践上采用农轻重的划分方法。1978年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三次产业为核算范围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前,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范围是: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从总体情况看,1953~1978年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6 216.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239.09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85%;第二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3 520.82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高达56.64%;第三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2 436.50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9.20%。可见,基本建设投资在三次产业的分布明显向第二产业倾斜,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明显不足,三次产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1950~1985 ),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70~77页的有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从各个计划时期看,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除“一五”时期为46.19%之外,其余各时期均超过一半。1958~1960年间由于片面推行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战略,使“二五”时期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创纪录的61.74%。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对1958~1960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进行纠正,第二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又下降到51.93%。此后,第二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基本稳定在57.0%~57.5%之间。第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大体在2.5%~4%之间,只有在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超过这一比重,达到7.57%,“三五”时期又下降到3.71%。第三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除“一五”时期达到51.09%之外,其余各时期均在41%以下,“二五”时期更是创下历史最低点的33.22%。此后,第三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基本稳定在38.5%~40.5%之间。

2.固定资产投资在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分布。

对于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划分,在西方产业经济学中往往依据产品单位体积的相对重量。产品单位体积重量轻的工业产业就属于轻工业;产品单位体积重量大的工业产业就属于重工业。在我国,按照现行的统计口径,轻工业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它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印刷、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药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机械制造等;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等。

从总体情况看,1953~1978年间,全民所有制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3 407.47亿元。其中,轻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350.94亿元,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0.3%;重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3 056.53亿元,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9.7%。由此可见,基本建设投资在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分布呈现明显的重工业化倾向,轻工业的投资严重不足,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1950~1985 ),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的有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从各个计划时期看,轻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由降到升。“一五”时期为15.0%,“二五”时期为10.5%,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创下历史最低,仅为7.8%,此后各计划时期轻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逐步上升,1976~1978年间达到10.7%。重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除“一五”时期为85%之外,其余各时期的投资比重均在89%以上。1958~1960年间由于实行“以钢为纲”、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大跃进”,基本建设投资严重向重工业倾斜,导致整个“二五”时期重工业的投资比重急剧上升,达到89.5%。1963~1965年重工业投资比重更是达到92.2%,此后各个计划时期重工业的投资比重大体在89%~92.1%之间。

3.固定资产投资在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的分布。

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不仅要处理好第一、二、三产业以及农、轻、重的比例关系,而且还要正确处理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在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的分布也是考察的一个重点。一般来说,基础产业是指原材料工业(包括冶金、化学、化学纤维、建材工业)、能源工业(包括电力、煤炭、石油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加工工业是指工业中除去上述能源、原材料工业外的其他工业。

从总体情况看,1953~1978年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在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5 023.81亿元。其中,基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3 785.27亿元,占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5.3%;加工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 238.54亿元,占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4.7%。可见,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基础产业相当薄弱的现状,国家把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基础产业建设。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一、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以及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分布严重失衡而言,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投资比例不协调并不十分明显。

从各个计划时期看,基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而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则基本呈下降趋势。“一五”时期为我国开始实行工业化时期。依据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状况,以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为建设重点,投资主要用于建设电力、钢铁、机械工业。这一时期全部基础产业投资比重较低,主要是由于工业中能源、原材料投资比重较低。在工业中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大,使得原材料、能源与加工工业的投资比例都是历史上最低的。“二五”时期,尤其在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是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着重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煤炭、电力、机械等部门,因而基础产业投资比重上升了2.2个百分点。1963~1965年对“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钢铁工业的倾向进行调整,冶金工业的投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他基础产业(比如化学工业)的投资所有加强,从而导致这一时期基础产业投资比重继续上升,加工工业投资比重进一步下降。“三五”、“四五”时期即“文革”时期,能源工业尤其是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基础产业的投资比重继续保持在70%以上的较高水平,但与1963~1965年相比有一定的下降。1976~1978年,经济建设继续实行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投资重点放在燃料、动力、钢铁、化工、铁路建设方面,从而导致基础产业投资比重遽然上升,高达81.8%,造成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严重不协调。

二、资本的地区配置状况

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下,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解放前,我国3/4以上的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轻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广州和青岛等少数几个沿海工商业城市。广大的内地,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没有近代工业。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140.0亿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所占的比重在70%以上,中、西部地区之和还不到30%。工业总产值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宁夏的292倍。新中国成立以后,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状况,我国实行区域资本均衡布局战略。这种均衡布局战略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在地区之间实行均衡配置原则,在地区内部则是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实行地区之间资本产业配置趋同。

1.固定资产投资在地区之间的分布。

从总体上看,1953~1978年间,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6 216.13亿元,其中,对东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 433.90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9.2%;对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 921.30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0.9%;对西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 496.38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24.1%。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在地区之间的分布是遵循均衡布局的原则,国家通过经济建设将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逐渐缩小区际发展差距,实现地区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从各个计划时期看,“一五”时期,国家对东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217.26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6.9%;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分别为169.43亿元、106.14亿元,分别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28.8%、18.0%,中部和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超过东部地区。“二五”时期,东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462.62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8.4%;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分别为409.75亿元、265.86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继续上升,分别为34.0%、22.0%。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东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147.38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为34.9%;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137.83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2.7%;西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107.94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继续上升,为25.6%。“三五”时期,国家开始集中力量进行“三线”建设,对西部的投资进行极度倾斜政策,东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陡然下降,仅为26.9%;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所占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峰,为34.9%;中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所占的比重为29.8%。“四五”时期,国家对“三五”时期投资过度向西部倾斜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东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基本恢复到“三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为35.5%;西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所占的比重也遽然下降到24.5%;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所占的比重基本上与“三五”时期持平。1976~1978年间,东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41.1%;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所占的比重继续下降,为19.4%;中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所占的比重也较“四五”时期有所上升,为30.7%。

2.固定资产投资在地区内部的分布。

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1953~1978年间,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52.33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2.9%;第二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 154.81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9.0%;第三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 549.37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8.1%。中部地区第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46.96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2.8%;第二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 235.17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4.3%;第三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439.17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2.9%。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27.97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9%;第二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874.20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0.7%;第三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438.34亿元,占该地区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0.4%。

1978年以前东中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在三次产业的分布

资料来源:《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9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根据有关数据整理和计算。由于缺乏北京、海南和西藏的资料。

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内部的分布看,1953~1978年间,东部地区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 133.07亿元,其中,轻工业投资总额为148.45亿元,占该地区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3.1%;重工业投资总额为984.62亿元,占该地区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6.9%。中部地区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 202.75亿元,其中,轻工业投资总额为103.88亿元,占该地区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6%;重工业投资总额为1 098.87亿元,占该地区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91.4%。西部地区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849.02亿元,其中,轻工业投资总额为64.38亿元,占该地区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6%;重工业投资总额为784.64亿元,占该地区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92.4%。

资料来源:《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9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年版。根据有关数据整理和计算。

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在三次产业之间和工业内部分布的比较发现,三大地区均把第二产业和重工业作为投资重点,建立各自独立的工业体系,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都在60%左右,重工业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在90%左右;东、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基本相似,大致在13%左右,仅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低于9%;东、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也基本相等,大致在30%左右,仅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低于23%。这表明改革前我国东、中、西部投资的产业配置趋同化严重。一般而言,东部地区在第三产业和加工工业具有优势,中、西部地区则在农业、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方面具有优势。各地区均把第二产业和重工业作为投资重点,尽管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这却使各地区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类推荐
  • 做人与处世之道

    做人与处世之道

    《做人与处世之道》从做人、处世两大部分,心态、诚信、谦逊、细节、品格、口才、思维、宽容、沉稳、忍耐、“糊涂”、沟通、职场、操守等十四个方面来解析做人与处世的密码,相信读者定会开卷受益,进而在为人处世上永立不败之地。
  • 运命之谜

    运命之谜

    本书蕴藏了世界主要宗教、哲学、心理学领域以及具有极高意识层次的世界级大师作品中的精华,同时也是过去十年来作者的关于个人发展和转变的演讲实践以及研讨会的经验总结。展示了一张人生蓝图,指导读者绘出自己的非凡人生。
  • 大数据在中国

    大数据在中国

    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易懂、最实用的大数据类图书!因为,除了本书,再也没有另外一本书让你如此接近中国大数据时代的现在与未来!本书中用最精简的文字、最详实的案例分析了大数据的特点、原理以及在当下中国各个领域的运用。同时给我们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新的参考——大数据时代将对中国企业转型提供哪些支持?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将“大数据思维”转化运用到管理、营销以及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个人又该如何搭上“大数据”的快车实现商业价值与个人理想?
  • 领导的条件

    领导的条件

    每个人都具备做领导潜能,不同的是,有的人将其发扬光大,于是如愿以偿成为领导,有的人毫不在意,或自暴自弃,只能做一个普通人。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领导需要那些条件,你离这些条件还差多远,进而针对实际情况将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领导。
  •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在纷繁复杂的职场行为里,心理活动像一双幕后推手在操控着“台前表演”。每位员工每个司空见惯的日常行为,每个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都隐藏着不易发现的心理秘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单为追求工资为主导思想的80、90后成为公司主体的年代,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管理成了一场心理博弈战,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技巧便是懂得员工心理,读懂下属的内心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有效了解员工,激励员工,进而达到正确用人的目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员工,才清楚员工的优势与不足;只有学会激励员工,才能让员工始终保持激情与斗志;只有正确用人,才能把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扬长避短,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洪武圣政记

    洪武圣政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女整形师

    美女整形师

    学的是临床专业,做的是美容学徒一次意外,苏誉的脑袋里面出现了一枚外星芯片超强的视力,精准的判断,明锐的思考能力!“你的身体里面有假体”“这个鼻子可以垫的高一点”“乳房里面的硅胶填充的有点多”“苏誉先生,很多媒体说您的出现将世界的整容权威从韩国转移到了中国,您怎么看?”——时代周刊记者“那么韩国人是怎么说的?”苏誉问道“苏誉是韩国人!思密达!”——韩国的所有公民(ps:本书的主线是主角从美容学徒逐渐成长为美容界巨头。世界整容的权威也不再是棒子。主角绝对技术够硬!)已完本小说有《圣剑系统》、《末世系统》两本百万字小说,人品保证,欢迎诸位收藏投票!
  • 放开那只猪妖,让我来!

    放开那只猪妖,让我来!

    苏欢自认能文能武,可偏偏自家公子不这么觉得。苏欢既卖得了猪肉,也卖得了萌。一身好武艺,还能和臭道士大战三百回合……道长:公子,此女乃猪!公子曰:猪?你见过如此蠢萌可爱的猪?道长:公子!她是妖!公子曰:妖?你见过打个水鬼就被打回原形的妖?道长:……
  • 无极帝道

    无极帝道

    他出生地球,慧资卓绝却天生绝脉,机缘巧合下被一名学究天人的老道收入门下,得上古各家真传道符、古术、药理......后来他意外穿越,一尊万古圣魂欲夺舍他的身体,却被他以道法炼化后来他发现,在神玄大陆,道符竟是上古失传符箓,而古术对这片世界的妖修、魂修甚至是远古魔族有着不可思议的克制之效,药理更是能够大放异彩......而天生绝脉,竟是圣体之本从此以后,他踏上了逆天改命之路
  • 来自地球的穿越者

    来自地球的穿越者

    我叫叶司棋,是一名来自地球的穿越者,很遗憾的是万千穿越者中我不是幸运的哪一个,来到一个跟地球现代生活十分相近的世界,而我却失去了记忆,当然这不是最惨的,可能因为穿越系统的故障,从而导致我穿越的不够彻底(也可能是作者太逗,智商不好,安排不了一场合理的穿越)导致我怀疑我身体里有着另一个自己,在曾经的世界我们管这叫做双重或者多重人格!(其实这本书最开始准备叫做她不是他的它?的,后来又想叫做失忆的你,然后觉得自己应该没吃药,)
  • 七秒钟的爱

    七秒钟的爱

    第一年,他与她很偶然的相识在网络里,成为了所谓的‘蓝颜知己’,保持着有些暧昧却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距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第二年,因为一个特殊的赌约,让他们在大街上相遇,面面相觑,互不认识,可这场在现实中的相遇,让他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一边是早已立好的赌约,一边是残缺不完美的她,是要违背赌约?还是完成赌约,接受走路不方便的她,可心里还想着网络那边的她?当他无意中知道虚拟世界里的她与现实中相遇的那个她竟是同一个女孩后,又会怎样抉择?一起来看残缺的灰姑娘怎样上演一场爱的谎言,最终她是否会得到完美王子的谅解呢?
  • 牧云和尚七会语录

    牧云和尚七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

    为守护恋人的秘密,安星甘愿被千万人误解,负罪前行,但来自封度辰的报复,让她一次次跌入尘埃,匍匐难行……她清楚地看清他眼中的恨意,心中像是千万只蚂蚁啃噬着,当他厌恶地起身后,她方才低低地开口道:“封度辰,我从不曾背叛你……”玻璃乍碎,安星红着眼坐上三年前的那辆车,一路逛飙!“封度辰,你口口声声念着我欠你封家一条命!今天!我还给你!”轰鸣声断,封度辰只觉自己的心弦也跟着断了……
  • 明卒

    明卒

    1640,捍我大明!大明不会亡,大明会变强!残垣断壁的大明,如何面对倭寇的再三纠缠?如何面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如何面对皇太极的满清八旗?如何面对全新的世界形势?如何面对荷兰、莫卧儿、俄罗斯、奥斯曼、法兰西、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诸多强权?如何面对全世界反明联盟?答案,就在本书中主人公张举会一一告诉你
  • 《诡史迷踪》

    《诡史迷踪》

    我爷爷是个历史怀疑和阴谋主义者,经常会神经质地唠叨着说什么“青史已成烣,可怜故纸堆”之类的话。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家一连出了六代史学大家的传承到我这里便断了,我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建筑……直到我毕业那一年,被一伙盗墓贼骗入伙之后,一系列的诡异事件骤然将我惊醒,历史原来真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从太史公开始,史官门都在极力隐瞒着一个惊天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