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4900000042

第42章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人都知道曾国藩能忍,如果以此判定他懦弱好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与他的坚忍一脉相承的是,曾国藩一生刚强,坚而不脆。在他看来,不管是待人以恕或克己以忍,都不是柔弱的表现。

(1)曾国藩的明强之道

曾国藩一生刚强,坚而不脆,以为古来豪杰以“难禁风浪”四字为大忌。他自述道:“吾家祖父教人,也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又说:“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受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他上承家训,进而总结了自己的经历,深刻地认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他甚至“尝自称欲著《挺经》,说他刚毅。”这种倔强的性格,使曾国藩虽屡次踬跌,却依然充满刚毅,勇往直前。咸丰九年(1859年)十月十四日,他作一联以自箴: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正是他这种倔强性格的写照。但是,倔强绝不是刚愎自用。这点,曾国藩也说得很清楚: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曾国藩无时无处不在强调这《挺经》中的明强大法,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一日,在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写道:强字本是美德,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也讲明强二字断不可少。但是强字必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屈不挠。如果对事情全不了解,一味蛮横,等到别人用正确的道理进行驳斥,并用事情的实际后果来验证,这时再俯首服输,前倨后恭,这就是京师讲的瞎闹。我也并不是不要强,只是因为见闻太少,看事不明不透,所以不敢轻于要强。再者,我们正处在鼎盛的时候,属员在外,气焰嚣张,言语放肆,往往令人难以接近。我们如果一味较劲,不稍稍收敛抑制,那么属员仆从就会不闹出大祸不止。明强就是敢争,当一种判断确定后,曾国藩从不迁就他人的意见,有主见,敢斗争。他出山不久向清廷伸手要权的事,就颇能代表他的明强品格。

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四日,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病死在湖南湘乡原籍。二月十一日,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军营得到父亲的死讯后,哀伤悲痛之情无以自抑,“仆地欲绝”。十六日上《报丁父忧折》,不待清政府准假,就与曾国华从瑞州回籍奔丧。按例军营大员父母丧亡,应该先行奏请开缺守制,得到朝廷批准后,才能回籍奔丧。曾国藩这次却不是这样,他上奏的时间是二月十六日,脱离军营奔丧回籍是二月二十一日,显而易见,他奔丧回籍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这种情况是少见的。但清政府念他犬马之劳,二月二十七日给曾国藩赏假三月,在籍治丧,发治丧费四百两,以示恩宠,并命他于假满后仍回江西军营。然而,曾国藩要的是兵权,是部队,而不是虚荣。他在《谢恩折》中发牢骚说:“数载从戎,过多功寡……自愧调度之无方,兹又遽遭大故。自职离营,方忧惧之交深,欲陈情而悚息。”奏折中的“欲陈情而悚息”,在示意清政府,他暂时不准备回江西军营,其中有难言之隐。因而在奏折中要求开缺守制。但清政府仍然不准,一再敦促他重返江西前线督办军务,这便使他有些飘飘然、昏昏然起来,以为他与咸丰帝抬价、讲价的时机来到了。

于是六月六日,曾国藩又上《历陈办事艰难仍恳终制折》,在这个奏折中,他和盘托出了他为什么不愿重回江西军营、要求开缺在籍守制的理由。奏折的要点是:按照定例军营职位有空缺,先从在军人员拔补。我所带的湘军,多是招募来的湘勇,不仅参将、游击、都司、守备以上无缺可补,即如把总外委也不能递补实缺。武弁跟我出生入死数年,有的虽然保举至二品、三品职衔,而充当哨长者,仍领哨长薪饷,充当队目者,仍领队目薪饷。一日告假,即时开除,终不得国家正规军照绿营廉俸之例长远支领。弁勇互生猜疑,徒有保举之名,永不履任之实,长此以往,湘军弁勇,难免“长生觖望”。言外之意:我历年在外,不敢奏调满汉各营。各营官兵,实缺之将领太少,太少不足以相维,权位不足以相辖……虽居兵部堂官之位,事权反不如提镇。“此办事艰难之一端也”。国家定制,各省文武升迁罢免之权,责成督抚。督抚的喜怒,关系到州县官的荣辱进退。曾国藩办理军务,处处与地方官打交道,文武僚饷一事,诸如地丁漕折,劝捐抽厘,地方官从中阻挠。征收漕粮,百姓以浮收为苦。漕粮大事,循例由巡抚专主其事。身为客官,专办兵营军事,有劝捐扰民之实,而无能加惠百姓,“不敢越俎代庖,纵欲出一恺切说明之告示,以做官邪,而慰民望,而身非地方大吏,州县未必奉行,百姓亦终难信。此办事艰难之一端也”。曾国藩从帮办湖南全省团练开始,就用木质关防,关防上所刻大字为“钦命帮办团练查匪事务前任礼部右侍郎之关防”。咸丰五年(1855年)八月秋补缺,又换“钦差兵部右侍郎之关防”。自出征以来,得到皇上的命令,“皆系接奉廷寄,未经明降谕旨”。因此,外界讥嘲甚多,有人讥讽说“自请出征,不应支领官饷”;有人指责说“不应称钦差”;有人说他曾经革职,不应专折奏事。岁月既久,关防屡换,往往被人“疑为伪造”。部将出差外省,外省地方官不予信任,对盖有关之公文不予理会,甚者竟将湘部出差外省的官员关押,加以侮辱。如果现在再赴江西军营,又须改刻关防,则势必愈难取信于人。军营官兵立功受奖,咸丰六年(1856年)所请“实官执照”,至今尚未领到。此外,文员之凭,武官之札,皆由督抚专交曾营,常迟久而不到。“军中之事,贵取信义如金石,迅速如雷霆,臣则势有所不能,此办事艰难之一端也。”曾国藩仔细观察局势,认为“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决不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曾国藩伸手向清政府要督抚的官位,并不仅仅为个人争地位,主要是为湘军争权利,争政治待遇。按照清朝的惯例,曾国藩带的兵如此之多,作战能力又远较八旗、绿营为强,立下的军功又如此之大,授予巡抚,功赏过薄,不足填其欲壑,若授予总督,则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又为朝廷所不甘。

而恰在此时,胡林翼等已攻占了武昌,形成了高屋建瓴之势,水陆师直捣九江。长江下游方面,自咸丰七年(1857年)四月何桂清接替怡良为两江总督后,江南大营日有起色,正在进攻镇江,捷报频传。所以清廷便决定将长江上游战事责成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将下游战事、攻陷天京的希望寄托在何桂清与和春的身上。认为这样处理,定操胜算。因此,断然拒绝了曾国藩干预朝廷用人大政,并撤销了他兵部侍郎的职务,将他开缺在籍守制,削除了他的兵权。同时命署理湖北提督的杨岳斌总统外江水师,惠潮喜道彭玉麟协同调度。这样的结果,致使江西湘军很快陷入了涣散状态。后来,胡林翼虽然一度派李续宜等往江西统率湘军陆师,依然无济于事,而且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对清政府削除曾国藩的兵权也极为不满,心怀退志。

(2)困顿中等待时机

曾国藩人虽在湘乡,然所部将领与他书札仍往返不绝。可以说,除曾国藩外,别人指挥湘军是难以得心应手的。如1857年春,督办江西军务的福兴到瑞州军营视师,湘军诸将待以客帅之礼。因此福兴回南昌后,上奏请征兵,并说“勇丁不可用”。可见“曾家军”——湘军,非一般督抚、将军所能驾驭指挥的。这期间,在家乡守制的曾国藩进入了人生的一个“反省调整期”。他和弟弟曾国华设立了家庙,每天黎明和晚上都跪倒在父亲的牌位前,反省自己十几年从政、治军的得失,并回忆起父亲曾麟书的每一次教诲。曾国藩自被削去兵权后,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他一手创办起来的湘军,“江右军事,刻不去怀。”悔恨自己办事“有初鲜终,此次又草草去职,致失物望,不无内疚”。每每想到这些,“夜间终不能酣睡,心中纠缠,时忆往来,愧惶憧忧,不能摆脱”。他在籍守制一共一年零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日夜在悔恨自己的去职失权,迫切期待着有朝一日,咸丰帝命他重新走上前线,重掌湘军。自曾国藩离开江西后,由于石达开的分裂出走,直接削弱了江西太平军的兵力与内部团结,因此,清政府方面的军事形势始有所好转,连续攻陷了瑞州、临江、九江、建昌、抚州。但当时,分布在江西的湘军派系很复杂,有王鑫遗部的张运兰等部、江忠源系统的刘长佑等部,另外还有曾国藩系湘军曾国荃、李元度、刘腾鹤等部。由于这些统兵将领,官位相埒,派系不同,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领导与指挥,因此,这些派系各异的湘、楚军攻陷江西各府州县后,将予解散乎?抑或由谁统率?

这是清政府亟待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李秀成击败江南大营后,曾国藩终于有机会出山了。因为八旗兵已不可用。同时,曾国藩、胡林翼对清政府关于东南的人事布局做了一番揣测。胡林翼说:“江、浙为仓廪根本,京师性命所系,然使泛泛以寻常办理军务之人前往,则事权不属,功必不成。近十日中,必有十余人奏请涤帅往援。林翼之意,必得地方之符乃可去,非此则不可去也。设涤帅去后,秋冬之间,贼必有三四十万大股并力西犯。”后来,曾国藩听说忠王李秀成略定苏常,惊呼:“苏常失守,杭州亦岌岌可危,东南大局决裂如此,不知尚有何术可以挽回……现奉寄谕,饬国藩往援苏、常,盖不知苏、常已失也。鄙意楚军刻不能救援下游,且当竭三省全力,御贼匪秋间之大举,如能于秋间两路大捷,然后有余力兼谋下游,目前实有不逮。”同时他对自己的出路,也做了一番猜测。他说:苏、常失守,“目下浙江危急之至……东南大局,一旦瓦裂,皖北各军,必有分援江、浙之命,非胡润帅移督两江,即余往视师苏州。二者苟有其一”,则进攻安徽的军事布局,不能不有所变更。“余则听天由命,或皖北,或江南,无所不可。”曾国藩、胡林翼迫切希望他们两人中能有一人出任两江总督,以扩大湘系地盘。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十三日,李秀成攻克苏州。

十九日,清政府以曾国藩署两江总督,着统率所部兵勇,取道皖南,恢复东南。七月上旬,又实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命令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均归其节制。又将杨岳斌、彭玉麟统率的湘军水师拨归曾国藩节制调遣。任命曾国藩总督两江督办江南军务,对曾国藩与湘军将领鼓舞很大。胡林翼得到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的消息后,亦“气息为之一壮,耳目为之一明”。后来,胡林翼又得知曾国藩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并实授为两江总督,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悉归其节制后,兴奋地说:“涤帅实授两江总督,殆如国相司马之气象。诚明之至,上感九阍,军气孔扬。”不过曾国藩总督两江后,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长期受压抑,现在总算熬出了头,得到了清政府的信任与重用,全军欢欣鼓舞,“或者数年抑塞之气,至是将畅然大舒乎”。忧的是太平军占有苏南,天京与苏、常联成一片,声势重振,力量倍增,杭州、皖南岌岌可危,东南大局“糜烂”,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无异要他火中取栗。他在家书中也道出了他的这种复杂心情。他说:“担此巨任,深以为惧。若如陆(陆建瀛)、何二公之前辙,则让我父母蒙受羞辱,即使兄弟子侄亦将为人看轻。祸福倚伏之机,竟不知有什么为可喜也。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天下似无戡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稍分圣上之忧。”在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吾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是他的绝对信条。他明知政治败坏,民不聊生,“天下似无戡定之理”,却无动于衷,仍然要一拼到底。

退一步海阔天空。曾国藩是一个善于从古代先哲那里吸取智慧的大师,也是一个善于把所学知识与人生经验联系起来思考的哲人,因此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与经验: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子享受,则当谦退。在什么样的情势下该争,在什么样的情势下该退,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刚柔并用。片面地依靠“刚”而忽略“柔”或片面地依靠“柔”而忽略“刚”都将导致失败。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天下兴亡的大义面前不争何待?在人生难行的地段、在名利场中、在富贵之乡、在与人相处的是非面前,退让一下有何不好?所以说为人处世,善用刚柔,才能长久挺立,自立自强,才能成就大事。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本书是一本叔本华人生智慧的精粹集。编译者赵华民从叔本华的所有著作中,精挑细选翻译出了最有价值的214句话。包括如何磨练意志力、如何洞悉生活本质、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锤炼强大的心智、如何获得人生幸福等八大板块。这八大板块基本囊括了叔本华智慧的精髓所在,对帮助年轻人洞见人生本质、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板块中的内容都紧扣主题,阐述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理,行文深入浅出,绝不艰深晦涩,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热门推荐
  • 气元大陆

    气元大陆

    神域一战,成神之路已被邪魔封锁!一条来自神域的项链流入了气元大陆。背负血海深仇依然乐观坚毅的少年拿到了神秘项链,踏上了一条为父母报仇之路……一条铲除邪魔之路……一条成神明身之路……升级体系:气士、气者、气师、大气师、气旋、气宗、气尊、圣境、神境
  •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对十余部史书、古籍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有影响的典型事件,从计谋和社会心理两个角度作了深透的分析。着重分析了事件中谋略活动得以成功的技巧和奥秘,在有关军事谋略中还涉及《孙子兵法》的某些理论渊源和应用;在许多地方,《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还从当代人的眼光去发现和提出问题,着重揭示了事件当事人的活动心态及其对后世的文化意义。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

    禁忌是民间为了择吉避凶,禁止同“神圣”或“不洁”的事物接近,对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性措施。
  • 荼靡花开之殇城

    荼靡花开之殇城

    顾倾城自认为并非良善之辈,平日里千方百计收敛性子,只为能够安然地活在这丑恶的世间。然,世事怎会尽如人意?两段情感,两次情殇,待到心已斑驳时,万般弥补又有何用?母亲莫夕梦与兄长顾夕城的死让顾倾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个可怜、可恨、可悲的女子,一个生来就注定坎坷一生的女子,待到繁华落尽,回首看去只剩下一地残妆。饱经沧桑后的顾倾城心灰意冷的看着曾经深爱的人嗤笑道:“原来···世间女子的诸般痴情,最后不过是市井茶楼的笑料罢了。”失去一切的她终于心灰意冷的离开了他的世界,待到轩辕尘渊发现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了她之时才猛然觉悟,她已经深植在他的心中,早已不能承受失去她的剧痛。为何,世人总是,要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 神级战兵

    神级战兵

    号称华夏国最强男人的暴君,带着上级安排的任务,回到了中海市,踩恶少、扬正义,嚣狂姿态。兵王,就要敢作敢当,替天行道;是男人,就要活得轰轰烈烈,江山美人一锅煮!兵王回归,谁与争锋?
  • 武道圣帝

    武道圣帝

    我乃武道圣帝!问这苍天寰宇,何人敢与我一战?!
  • 才高八斗:曹植

    才高八斗:曹植

    本书介绍建安时代与建安文学,记录曹植的起伏人生与其文学创作生涯。
  • 落跑皇后

    落跑皇后

    天下壮丽江山,吾与你共享。世间轰烈快事,吾与你分尝。唯有灾难,吾一人独挡。她是散落在时间的沧海遗珠,或哭或笑总能勾起人的思绪,一朝穿越,她改写历史,不变的是心。他是这世间的王,不能大哭大笑,身负重任直到一再的将自己的真心遗落。他说:大丈夫怎能没有雄心壮志?我誓得天下!她说:一龙一凤,我与你共享这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指相扣:我们说好不分手

    十指相扣:我们说好不分手

    初恋情人的背叛,她的家人,她的爱情,她所拥有的一切瞬间灰飞烟灭,当豪门公主一夜间跌入谷底,变成了底层最卑贱的佣人,她恨……16岁,如花一般的年纪,就这样被这个恶魔般的男人动动手指,摧毁了!她不甘……就因为他的一句话:他突然间对爷爷的集团感兴趣?呵……她遍体鳞伤逃到崖边,看着下面凶猛的拍着礁石的海浪,涌出无限的绝望……她拔出匕首,狠狠的刺入自己的身体,她用自己的血起誓:生,她一定让他千倍万倍的还她,死,她也要拉着他进地狱……
  • 未来新闻

    未来新闻

    苦逼青年忽然每天收到一份明天的报纸,提前知道即将会发生的大事。由此开始了逆袭之路!……希望看书的朋友能点下收藏、推荐,给些评论意见。想聊天的朋友可以加群:184599965打广告拉人的请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