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3200000024

第24章 试论红楼三玉

在《红楼梦》中,有三块美玉: 妙玉、宝玉和黛玉。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三玉呢?三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一、 红楼中的情空观

在《红楼梦》的开头,就交待了这部书的来龙去脉: 这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多出的一块石头,被弃在青埂峰下。石头因无材补天,“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听僧道说起红尘乐事,便打动凡心。于是,在僧道的帮助下,变成了一块美玉,跟随主人下凡历劫。待劫终之日,又复还本质,回到了青埂峰下。只是那石头上,却记载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后来,有个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偶然看到石头上的故事,便被其吸引。从此“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

在佛教中,“空”为天地万物的本体,一切终属空虚;“色”为万物本体(空)的瞬息生灭的假象;“情”是对此等假象(色)所产生的种种感情,如爱、憎等等。

这两个故事对照来看,则颇有趣味。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思凡: 一块混混沌沌的石头,听到人说起尘世繁华,便动了凡心——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 (2)悟空: 石头变成了一块美玉,下世历劫,劫终为“空”——空空道人“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3)归情: 石头在劫终之日,又复还本质,回到了青埂峰下——空空道人遂成情僧。

第一个阶段的经历,不禁让人想起妙玉。最初是“无瑕白玉”,身在槛外;后来却生“思凡”之意,堕于红尘淖泥。妙玉可以说是从“槛外”走进了“槛内”,所谓“因情入世”。

第二个阶段的经历,则让人想起宝玉。宝玉由一个“情种”,经历了一番“梦幻”,最后“悟空”,而至“悬崖撒手”。宝玉可以说是从“槛内”由走向了“槛外”,所谓“悟空出世”。

第三个阶段的经历,石头回归情根(青埂),在书中“大旨谈情”。从它与空空道人的“笑答”来看,其心态已经大有不同。

这三个阶段,概括了作者情空观的演变过程。

关于“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脂批言: “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因未能入选补天,无奈之中有着不甘;而在经历了一场浮世红尘梦后,则是自甘堕落情根,无怨无悔。

石头由始至终,经历了一个由“不甘”到“无悔”的心路历程。

二、 红尘梦中的“三生石”

红楼中的这块石头,亦有“三生”。“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可见,“身前”、“身后”,亦不可忽略。这是石头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枉入红尘”,再加上“身前”和“身后”,则构成了石之“三生”。此亦“三生石”也。

在书的开头,便讲了一个由“石”变“玉”的“幻术”。可见,“玉”为“石”在红尘梦中的幻象。“石”有三生,“玉”有三分。红楼三玉,便是这块“三生石”在红尘梦中的幻象。三玉的经历,便构成了梦版的“三生石”的故事。

既云是“梦”,那么时空交错也就算不得什么奇事了。

(一) 思凡

“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妙玉只喜欢这两句: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由此,她便自称为“槛外人”。

妙玉最初是一种“空”的状态。这是一种没有经历尘世的“空”。这是“槛外”的一块“无瑕白玉”,尚未沾染俗世的灰尘。

妙玉为槛外白玉,而宝玉则是红尘浊玉。两人的起点正好相反。一个是“空”,一个是“情”;一个是“槛外人”,一个是“槛内人”。

可是,见到宝玉后,妙玉便动了凡心,从此陷于红尘淖泥。这与石头最初的处境何其相似!“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这位“槛外人”动了“情”,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妙玉可以说是由“空”而“情”。

在Helix的《妙玉原形探究》一文中,推测《红楼梦》中妙玉的原形来自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一位女尼——陈妙常,其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陈家亦是官宦之家。只因陈妙常自幼体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将她舍入空门,削发为尼。陈妙常好学不倦,她貌若天仙,不但诗文俊雅,而又兼工音律。南宋名士张于湖(张孝祥)见之,惊为天人,即赋艳词一首。妙常心性高傲,亦口占一词回敬,给了他一个软钉子。张于湖怅怅不已。后逢昔日的同窗好友潘法成,说起妙常,不禁感叹。潘法成听得心旌摇曳,决心继续老友没有完成的心愿。于是,他就住进了妙常所在的女贞庵中,费尽心思,最后终于赢得了芳心。几度春风过后,陈妙常已是珠胎暗结。后来,在张于湖的帮助下,二人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陈妙常空门偷情一事,后被文人墨客渲染夸张,更由于昆曲和平剧的《玉簪记》,以及京剧的《思凡》而家喻户晓。

可以发现,妙玉和妙常之间有颇多的类似之处,且二人都兼有一个“妙”字。二人的精神状态也很相似,均是“思凡”。从此,妙玉便从“槛外”走进了“槛内”。

所谓“因空见色,由色生情”,可用于妙玉。

(二) 悟空

《红楼梦》第一回的回目为“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在我看来,该回内容表面写甄士隐和贾雨村事,实则大有深意。

我们知道,石头所记,其实就是一场“梦幻”。作者惟恐读者忽略,又强调道: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作者“将真事隐去”,但“至若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涉迹,不敢稍加穿凿”。可见,作者就将这“真事”,隐于这一场“梦幻”当中。作者正是借“假语村言”,在碌碌风尘中,感怀这些“闺秀”的。

那么,“识通灵”又作何解?以我的理解,当是“失通灵”。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最后可能是丢了,所以脂批中有“甄宝玉送玉”之说。

书中有两个宝玉,这两个宝玉又是什么关系呢?

在第五十六回中,贾宝玉对着镜子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另一个宝玉——甄宝玉。可见,两个“宝玉”是互为镜像。

在梦中,两个宝玉算是初会了。这就为现实中的见面(“甄宝玉送玉”)作了一个铺垫。刚见面,老爷一叫宝玉,两人都慌了神,遂又分离。可见,这两人是一样的脾气。

既是一样,为什么要写两个宝玉呢?以我的理解,两个宝玉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演绎。两人有相同的起点,但走到一定程度,便开始分道扬镳了。

警幻说宝玉: “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由于不忍他“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便规劝其“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也许,真玉和假玉的区别,就在于此: 假玉(石头)是个不听劝的,仍是堕落情根,执著于“情”;而真玉(美玉)则是深得警幻之言,在一番“梦幻”之后,跳出情海,臻于“不情”。

宝玉陷于红尘淖泥中,“被声色货利所迷”,所以失了灵性(此所谓“失通灵”也)。“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拢昼夜困鸳鸯”。在第二十五回,宝、凤两个“魇魔法”,经癞僧跛道一番点化,暂时解除了危机;但这为后来的“失通灵”,亦埋下了伏笔。

“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尘缘满日,即是劫终之时。没过多久,便是“飞鸟各投林,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根据佛教中的说法,一劫中最后一个阶段便是“空”(“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听曲文悟禅机”,是宝玉“悟空”的一个伏笔或是预演。但是,以宝玉当时的人生经历,“火候”还未到,“悟”的程度也比较浅——他还需要更多的人生历练。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幻,“红尘乐事”转瞬成空时,方悟到人生如梦幻泡影。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石头先知先觉,便不再跟随主人,径自回去了;而贾宝玉则尚未觉悟。“甄宝玉送玉”,便创造了一次二人见面的机会。但是,这两个镜像中的人,见面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前面说过,真玉最后臻于“不情”,而假玉则仍执著于“情”。真、假相逢,“情”与“不情”相遇,这不禁让人想起这样的情形: 带正、负电荷的两片云相遇,则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然后一切都归于平静。这时,天空一片澄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类似的,“情”与“不情”的相遇,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则是“空”。风雨雷电,则象征着“悟空”的过程。此亦神瑛离世(悬崖撒手)之时。

从此,红尘中则再无宝玉。

所谓“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可用于宝玉。

(三) 归情

黛玉是什么来历呢?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甲戌侧批: 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甲戌眉批: 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甲戌侧批: 点“红”字)珠(甲戌侧批: 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甲戌侧批: 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 按“瑕”字本注: “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 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甲戌侧批: 饮食之名奇甚,出身履历更奇甚,写黛玉来历自与别个不同)。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甲戌侧批: 妙极!恩怨不清,西方尚如此,况世之人乎?趣甚警甚!甲戌眉批: 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蒙侧批: 点题处,清雅)。”

可见,绛珠可堪为“情”之精魂;而绛珠之魂,就附在黛玉身上。黛玉为“花魂”所在,亦是书中的灵魂人物。

黛玉之“黛”,亦大有深意: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既用“画眉”之说,足见其情意了。

脂批中说黛玉是“情情”。“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可见,绛珠虽苦,却是没有怨言的。在我看来,黛玉的状态和作者最为相似: 痴心不改,无怨无悔。黛玉葬花,作者亦在葬花。两人都是“泪尽而逝”。

石头历幻之后,又回到了青埂峰下;而神瑛历幻之后,书中却没有交待。可以推测,他回去之后,应该是去找他的绛珠仙子吧?他会守着那株草,直到地老天荒。神瑛伴着绛珠,石头依偎青埂——两者是同样的意象。

“三生石上旧精魂。” “石” 有三生,终归于“情”。

三、 人生三境界

“石”有三生,“玉”有三分,人生亦有三境界。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到最后,还是终归于“情”。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空”,但含义有别: 前者只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后者则是历练后的彻悟;还有两个“情”,其含义亦不同: 前者是自然的“见色生情”,后者则是悟彻后的无悔。

宝玉初好庄子,后来至于“悟空”,其思想经历了一个由“道”而“佛”的过程。从“空空道人”到“情僧”的演化,便体现了作者由“空”而“情”、由“道”而“佛”的复杂历程。

但是,作者的思想并不止于“佛”。“情僧”之谓,与“意淫”一样,是作者自创的一个词儿,都是为了表达其独特的人生理念。既云是“僧”,则是借助了佛教中的一些概念;但其内涵却是“情”,与佛家又有所不同(因为佛教是让人“空”的,摈弃“色”、“情”)。看来,作者最终并未归于佛道。

深悟佛道,自可成仙。可是,这块石头却是“只羡鸳鸯不羡仙”,自甘堕于情根(青埂),可谓痴矣!“都云作者痴”,石头亦是满怀痴情。

人之初,都像那块石头那样,是一片白纸,后被尘世繁华所吸引,身陷其中。在有一番经历后,有的人仍沉迷其中,有的人则就会有所觉悟。在觉悟后,也有两条路: 一种是心冷意冷,万事不关心;而一种则是仍然满怀深情和热肠。后一种是更难做到的。

这其中,便包含了人生的三个境界: “入”——“出”——“入”(当然,第二次“入”和第一次是不同的)。对于一般人来说,由“入”而“出”已是不易;“出”了以后,还能够再“入”,则更是难上加难。而作者(或是那块历劫后的石头)就是那种极为罕见的、到达最后一种境界的人。

彻悟之后,绝尘而去,自是高人; 但这与“石头”在历尽沧桑后,仍然笑谈人生相比,似乎还少了那么一点味道。

看明了,悟透了,仍能无怨无悔,则更是可敬可佩!

四、 结语

时空交错,是红楼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种颇为有趣的写法。就像宇宙中的星星,都有其产生、发展及湮灭的过程;但我们在研究它们时,并不需要跟踪一个星星的全过程(我们也没有那么长的寿命,很多星球的寿命比地球形成的时间都长),只要把处于不同阶段的星星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玉”为“石”在红尘中的幻象。红楼三玉的经历,则是梦版的“三生石”的故事: 思凡——悟空——归情。这个故事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作者情空观的演变过程。

这块来历不凡、颇有灵性的石头,在我看来,就是作者的象征: 最初是因无材补天,才寄情闺阁的;但真的深入闺阁的世界之后,却是情不能已,自甘其苦。联想到作者写书时的处境: “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敬佩之余,则愈觉辛酸!

同类推荐
  • 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分为3辑:无关春天、宁夏书、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 叶紫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叶紫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画脸

    画脸

    本书以小见大,由小而大,虽小胜大……这些词道破了本书的文体特质与创作真谛,同时,也真切地勾勒出了抚州文学以小之大说汇大系、以小之文体成大势、以“小”之创作立大家的鲜明特色。《画脸》通过精巧的构思,片段性地撷取某个故事情节、某个生活场景,巧妚地高浓度反映出生活的种种……
热门推荐
  • 阴阳血鼎

    阴阳血鼎

    一支科考队从乱葬岗入进且不知名的洞穴,这到底是谁的墓穴?我以为我们是唯一支队伍,却不知道各怀鬼胎的人都来到这里,最后乱成一团麻,等我们好好的理清,把谜题慢慢解开,一个最恶毒的阴谋如同利剑般正对着我们...让我们防不胜防。牻尸棺,阴墓阳葬,阴司寿衣,啧啧让人称奇,虫石阵、鬼母宝塔、苗疆巫蛊术,赶尸锁蛇让人退避三舍,逆天改命、阴阳转换术、五指神算手、这些法术是不是真的存在?最后我们得到这个鼎,他的传说会是真的么?
  • 血色捕侠

    血色捕侠

    江湖上的执法者,惩罚江湖罪人的神秘组织,它很大江湖上人人皆知,它很神秘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有什么样的实力。一个江湖上人人皆知的凶徒,血玉笛是他的标志,血笛妖君是他的绰号,他来自神秘的隐逸流。他身世混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出手狠辣,冲关一怒敢只身屠戮天山派。神仙,恶魔,抑或是天使,在他的眼中远没有一只可爱的狐狸精更加重要。天帝,冥王,还是那高高在上的上帝,都不如家中的妻子更加值得畏惧。他可以只剑孤身笑傲三界,他不需要世人的认可,他需要的好似永远不尽的战斗。他让所有人知道一个人界守护者是什么样子的。
  • 复国

    复国

    赵玄穿越了,成了大燕赵家的三少爷,并且一心做个混吃等死的纨绔。可惜,天不遂人愿。北齐凶蛮嗜杀、西周强势崛起,南唐偏安一隅,而曾经的第一强国大燕却正盛极而衰。各方巨阀蠢蠢欲动,神秘强大的圣门魔门也浮出水面。表面对大燕忠心耿耿的荆州赵家,也在暗暗蓄力,一家人众志成城,意图谋朝篡位,洗刷亡国之辱!沉积百年的耻辱和怨恨,四代人的坚持和梦想,只为复国!赵玄无心于此,只想要混吃等死,留恋花丛。清高纯真的才女、书画双绝的花魁,火辣多情的苗女、狡诈妖媚的魔门圣女、强大神秘的北齐王后…………赵玄的生活开心快乐,却不知道无意之间,靠征服女人征服了整个世界……【新书发布,求票求收藏,尽量做到搞笑幽默、热血好玩,不会沉重,不会虐主…………】
  • 血天纪

    血天纪

    嗜血神州,群雄四起,大世争王,谁主沉浮!故事起源于一片大山之中,少年李无道带着自己的梦,走出大山,进入了这广袤大地,这一去!便是一个绝世人物横空出世!!!
  • TFBOYS星恋物语

    TFBOYS星恋物语

    是关于TFBOYS三个追梦少年的初心爱恋。王俊凯的初心爱恋,王源的懵懂,千玺的放手。十年之约永不会变
  • 邪修毒医在民间

    邪修毒医在民间

    秦玉轩意外获得邪修传承,邪修可杀人于无形,可救人于死亡边缘。鬼眼神通看透世间万物,赚取亿万家财;控灵之法控人控兽,灵宠奴仆誓死相随;邪修炼毒化解世间奇毒,癌症艾滋也是毒,按一按就好……富家千金,异国公主,御姐警花,火爆军花,刁蛮小萝莉……望着美女蜂拥而来,秦玉轩脸色微变,女人可比天下间最难解的毒还难解啊!
  •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是12位著名天使投资人的切身体会,他们在从事天使投资以前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我知道这些朋友的事迹,除了认识大部分以外,还有几位是我多年的合作者。我想他们应该是不缺钱花的人,但他们愿意走创业投资这种有一定风险的路,愿意把自己磕磕碰碰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写成书,能让更多有条件创业的人少走弯路迈向成功,动机是高尚的,行为是求实的。我真心地钦佩他们。
  • 安小狐,明媚扬花的女人

    安小狐,明媚扬花的女人

    我不相信网络,但我却一次又一次的沉迷于它。沉迷,炫舞、、、安子城,为了你,我在所不惜。
  • 普希金诗集

    普希金诗集

    本诗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普希金传略,介绍普希金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为普希金的抒情诗,共50首;第三部分为童话故事诗,共5首,都是普希金的名作。本诗集译文准确,图文并茂,别具匠心。
  • 穿越红楼之捡到一个林妹妹

    穿越红楼之捡到一个林妹妹

    陈霖穿越了陈霖一个三十五的光棍穿越后变成了郭潜,还有了媳妇儿郭潜媳妇儿给他捡了妹妹回来,这个妹妹叫林黛玉一个穿越异世魂,一个侯门落难女一起种田经商,顺便郭林两家重树门庭的故事。没错,作者就是故意的,陈霖必须有媳妇儿,陈霖是林妹妹的哥哥,嗯,这是一切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