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32300000027

第27章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是截拳道的宗旨。

何谓无限?即打破一切界限。

何谓无法?即打破一切陈法。

正所谓破而后立,截拳道从一开始,走得就是与普通武术不同的道路。或者说,只有李小龙这样的性格、这样的经历,才能孕育出截拳道这样一种近乎于横空出世的全新格斗技法。李小龙反对花拳秀腿,崇尚直接攻击,追求速战速决、一击破敌,速度就成了截拳道克敌制胜最基本的保证。

然而,截拳道仅仅是一种武技吗?正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武学大师在自身武学修为上都经历过武术、武道两个阶段一样,截拳道最初也只是源自实战的技法,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李小龙的人生阅历、思考丰富了以后,就赋予了它更为深厚和广阔的精神内涵。

这,便是道。

道是一种境界,是武技与武学思想的融合。

而大多数习武之人、搏击高手,其武技都只停留在最初的武技层面。李小龙为什么会接受黄泽民的挑战?因为那时候的他需要一场胜利来奠定自己在华人武术界的地位――功夫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打出来的,谁的拳头更快、更硬,谁才能在武术界站稳脚跟,李小龙很清楚这一点。但是回到香港后,李小龙却拒绝了刘大川的挑战――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他二人是否在暗中进行过一次较量,也不去理会舆论认为李小龙身体状况不佳、害怕一旦失败对自己名誉有损的传言。我们只要认清一点,当时的李小龙,是不屑与刘大川过招的。为什么不屑?因为李小龙觉得自己在武学上的成就已经到了“道”的层面,而他的对手,只是一个“武技”出众者,既然两人不在一个层次上,较量又有什么意义?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很多武侠小说中的掌门、宗师,都不会轻易与那些上门前来的挑战者动手,而是派弟子去打发,既是自重身份,也是看看对手到底有多少斤两。

关于截拳道本书的著作已经有很多,在这里我不想过多赘述,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李小龙本身的经历和截拳道创造的过程。就像一个名人,功成名就之后,大家看到的都是花环和掌声,所有人都在大力宣扬他的成功之道,但是他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却是白手起家奋斗不懈的那段历程。

这段历程也许很短,只需一个机会,你就能成为千万富翁;也许很长,几十年的打拼才会换来众人的认可。这既是一个经验、财富、人脉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升华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放在武术上,经验、财富、人脉,就变成了招式、见识、体能等技术层面的提高,这也是大多数习武者必须要经历并且为之耗费绝大多数心血的过程。

由于武术的特殊性,人们看重的往往就是技法和招式上的修炼,而忽视了武学修为上的提升。当然,武技是武学的前提和保障,没有过硬的拳脚功夫,纵使理论知识再丰富,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当一个武学理论家。真正的大家,会在提升武技的同时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武术中去,这就是另一个层次的思考了。

战国法家变法,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韩非论势。法,便是立法,就是法家的理论依据;术,便是执行,是一种操作的手段;势,便是天下大势,是一种全局的掌控。三者之中,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只是流于技术层面,取得的成效最小,进行的时间也最短;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道”的层次,比申不害的“术”和商鞅的“法”境界都要高,这才能为秦始皇所用,为李斯所执行,帮助秦国荡平六国一统天下。武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武术从单纯的技法提高到武道的层次,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迸发出更为耀眼的火花。

由“术”入“道”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那么,李小龙又是如何从一个单纯的武者,变成后来人们所熟悉的“武哲”的呢?或者说,李小龙是如何从一个武术家变成一个武学家的呢?

我们在前文中也曾提到,李小龙具有极动和极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这种性格在他小时候就有所表现――顽劣不堪的李小龙,会突然一动不动陷入沉思,然后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说出一些超出他年纪的异常成熟冷静的话。这种性格随着他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变得愈发明显,尤其在到达美国后,李小龙更是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突然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肤浅变得深沉。环境在改变一个人,可真正起作用的,却是人内心的思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脾气暴躁疾恶如仇的李小龙,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却是孤独的。

独孤求败,便是一种孤独到极致的心境。

独孤,似乎是每一个在武道之路上孜孜不倦追求着的人的最大的情绪。其实,每一个人在奋斗的时候,都是独孤的,他们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渴望找一个人来倾诉,但,他们却找不到这样一个人,找不到这样一扇窗口,他们在奋斗中迷惘而执着,只有孤独,才是他们不变的伴侣。

李小龙很孤独,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必然走上一条与常人不同的道路。这条路,是偏执的、充满荆棘的,也是孤独的。一个人是否孤独,并不在于有多少人赞同他、符合他、追捧他,而要看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他、理解他、与他有着相同的共鸣。知己难求,说得便是这般。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孤独,只有逆境,才能激发出一个人最大的潜力,十年磨一剑,安逸的生活只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和心气。正是这样一种孤独,才孕育了许许多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哲人。因为只有在孤独时,你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当中,才能把全部的情绪和灵感变为探索和追求的动力,才能在极静之中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让自己的思维和灵魂在一片黑暗和无助中变得华彩夺目!

道,亦如此。

道,是逆境中的产物。

道,来自于生活的艰辛和坎坷。

到,是发泄、是不甘、是火花、是一种压抑之后的顿悟!

所以,李小龙在大学时选择了哲学,一门能够让他静下心来思考的学问。李小龙读大学,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谋一条好出路,而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恰当的支点――孕极动于极静。

李小龙是个不安于现状之人,他不屑于别人所谓的成功,他要走一条与别人完全不同的路,他要寻找能够让自己获得满足的成功。所以,他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既是在向自己挑战、也是在向社会挑战。挑战的过程是艰难而刺激的,所以他必须要让自己沉静下来,给自己一个去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在极静中思考人生,探索武道的真谛。

李小龙从小练习太极拳,这种拳法虽然实战性不强,却是中国传统武学和哲学最为深入浅出的表现形式――太极之道,阴阳相通,寓动于静,寄静于动,恰好暗合了李小龙的性格。

有人说,截拳道的内核是道家思想,也有人说,李小龙最为推崇的是佛家的“顿悟”和“参禅”。其实,佛道两家在千百年来的传播过程中已经有了很多相通之处,都有“顿悟”之说。

李小龙少年时,他的恩师叶问曾用类似于佛家参禅的方法来点拨他“顿悟”。李小龙练功有个特点,就是把练功当成实战,每一拳每一脚都用尽全力,全身上下绷得紧紧的,叶问觉得这种练功方式并不科学,对体能和精力的消耗太大,中国武学,讲究的是一张一弛从容有度,所以要求李小龙放松自己,用超然的态度对待,他这样说道:“小龙,让自己顺其自然而不要横加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违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你不要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

叶问的话让李小龙百思不得其解,苦闷无比的他划了一艘小船出海散心,因为想不通师父的话而十分懊恼,于是用力拿拳头轰击水面。就在那时,李小龙突然醒悟:“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就也是功夫的要义吧?水正好为我证明了功夫的原理……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这就是了,我一定要象水的本性一样。”人如水性,练功也要顺其自然,不能强而为之,正好暗合了老子“道法自然”之说。这,便是李小龙对武道的一次“顿悟”。

李小龙在大学时曾写过一篇名字叫《悟》的论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一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慧与技巧配合的一种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就象一种科学,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推得。必须顺其自然,象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发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发性。”

李小龙在另一篇论文《功夫的艺术》中也指出了功夫与哲学关系:“因为功夫大多是和尚道士所练习使用的,所以也被看作和被教为思想与动作的结合。对他们和很多认真学习的人来说,功夫不仅是一种打斗方法,其主要目的也不在杀死或伤害对方,功夫是一种哲学,也是道家和佛家哲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截拳道最核心的哲学部分,并非孤立的道家或佛家学说,而是李小龙在生活点滴思考和感悟的结晶,这些思想的火花,又与道家与佛家之说形成共鸣。

1967年,李小龙在接受一本武术杂志的采访中曾这样说道:“单靠功夫在技艺方面的知识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个中高手;他必须要能深入研究其内在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只有在他思想能和生命的本质达到完全融和的程度时才能求得,这也就是要达到道家所谓的‘无为’。所谓‘无为’包括了明心见性,要能让自己的思想流动,完全不受任何内在的外在的干扰。”

截拳道作为一种武技,很早就在李小龙的脑海中成形,但是李小龙不愿过早的将它公诸于众,也不愿用一个狭隘的名字来圈定其发展的方向。李小龙知道,功夫与学问一样都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的探索、完善和挑战,才能让这种全新的武技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截拳道的创造是一个吸收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向“旧势力”挑战的过程,李小龙在继承中国传统武学精华的同时,也对武术界的流于形式和门派之见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他曾毫不客气的说道:“……太人工化、太机械化,没法真正教学生实际动手所需的功夫。搞那套中规中矩的招式的时候,恐怕已经给对手打垮了。传统的这类招式,在我看来完全不够实用,把以往活动的一切都僵化了。代代相传下来的只不过是闭着眼睛去演练那一套套固定的东西,而丝毫得不到任何结果。”

李小龙的“离经叛道”的言论自然会传统武术界的不满,但李小龙毫不在意――拳头没我硬,名气没我大,你们又能奈何?这是一种典型的“超人”思维,而李小龙也时时处处以“功夫超人”自居。

正是这样的我行我素和天马行空,才让李小龙的截拳道中包含了很多西方武技和哲学思想。

李小龙崇拜法国的萨特、德国的尼采。这两位哲学家的理论与李小龙的性格和思想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萨特提出要重新认识人的价值;要认识自我的存在,而不湮没在社会的群体之中;要追求自由,而不被理念的、道德的东西所束缚;要发展个性,自由选择,以实现人所存在的价值;尼采张扬“权力意志”,呼唤“超人”。他的哲学是强者的哲学,人应该追求权力,要有主宰自己、主宰他人、主宰世界的欲望。能最大限度实现权力意志的人才能称为超人,超人创造了历史,主宰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历史上,只有少数天才和艺术家才达到超人境界。

看了尼采的著作后,李小龙如获至宝,觉得尼采的书就是为他而写的――李小龙我行我素、张扬好斗、爱出风头、不断挑战,将尼采鼓吹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境界展示得淋漓尽致。李小龙曾说:“不知是什么哲学和什么力量的推动,从童年到少年,我对任何看不顺眼的人,立刻就涌现一个跟他见高低的念头。”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以我自为中心,容不得半点违逆和瑕疵。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这就是李小龙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从武学上看,截拳道并不完美;从性格上看,李小龙也非完人,但正是这样的不完美,却有着惊人战斗力和个人魅力。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事事都要讲究规则,等所有条件都成熟了才去做,那么世界上也许永远都不会有奇迹诞生。

一个没有奇迹,没有天才,没有传奇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的无聊!

我们要感谢李小龙,感谢他创造了截拳道,感谢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同类推荐
  • 慈禧传

    慈禧传

    慈禧太后17岁入宫,27岁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废掉辅政八大臣,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时代。在之后的48年里,她三次垂帘听政,扶助同治、光绪两代幼帝成长,实际控制着晚清的朝政大权。本书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与整理,再现了慈禧的一生。
  • 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永远的关公

    永远的关公

    历史,是人类的历史。能够证明人类伟大的,是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人。茫茫人海,人海茫茫。天地生人,多的是渺小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白驹过隙,有几人能溅起一些生命的浪花?有几人能留下一点点生命的痕迹?天地生人,无非是仁善奸恶,在人生的舞台上,都会有充分的表演,有几人能留下一些不朽的业绩?或著书惊日短,或舞剑伴星稀,或学成经天纬地之才,或练就吞云吐雾之艺,或壮志凌空,风云际会,或趁风扬沙,铤而走险,或成得大功,或行得大恶,也不过过眼烟云,有几人能留下万世的声名?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本书以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2)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最强主宰

    最强主宰

    丹田被废,从天才变为废物,为何还不放过。生机决,让家族遭到屠杀的根源,是扔掉还是坚持把它留下。因即是果,果亦有因,因果就在一念之间,为了家族,为了自己,他决定重新振作,不放弃心中的任何一丝希望。看他如何称霸大陆,成为最强主宰。
  • 妙手仙医

    妙手仙医

    一手神奇医术,一手无敌功法,一手救治天下苍生,一手暴打各路纨绔,本想悬壶济世,得道飞升,奈何红尘诱人,绝美校花、女神老师、美丽少妇、傲娇萝莉……万种风情,蜂拥而来,让他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 绝世魔剑

    绝世魔剑

    修炼一事自古就有,起初的修炼之人本着长生之心,然而经过无数年之后,依旧没有出现长生之人,足以证明长生之道何其困难,虽然不能永久的长生,但是经过无数先人的努力,却创造出了许多顶尖的功法,这些功法却可以延长一般人的寿命。既然不能长生,那就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出一番惊天动地之事,于是便有了无数的修道门派,各个修真门派互相厮杀,经过多年的动乱,整个修真界才慢慢的稳定了下来,但是同样还有野心勃勃之人想要一统天下。住在清河镇大柳树边上的一户渔民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日子,但是这天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最后只留下一个少年,少年复仇之路由此开始……
  • 佛头遗案

    佛头遗案

    孟庄集团投资的金控大厦破土动工后,地基下挖出来一尊面相古怪的佛头,让人见过无不感觉毛骨悚然。闻讯赶来现场的记者受神秘力量驱使,竟一头扎进对于佛头身世的追踪当中。此间他们意外发现,一位九十高龄的水利工程院士也悄然盯上了这颗佛头。记者不断获得线索与启示,终于在密密层层的推理中,一路追踪到百年前流传于本地袍哥堂口的“金箔咒语”——“佛头现,西山断,青河三丈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百年咒语所预言的三件事情,其实都已在这座城市一一发生过了。其中,“西山断”一句所指,正是本市十多年前蹊跷发生的一起特大水库溃坝事故。
  • 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古人一起吟诵古文》所收篇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是历史保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本着开拓青少年视野的目的,本书只收录了少数几篇中学课本中的古文,大多都是教材之外的篇目。
  • 废妃很抢手

    废妃很抢手

    莫名其妙穿了,还被腹黑王爷当成间谍!拜托!姐不会武功,也不知道你和谁有仇啊!被囚,你宠妃的离开难道真是我的错。逃离,却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身份变成了他的王妃。一场阴谋把她从第一美人变成第一丑女,再成废妃。而她,真的废了吗?接二连三的美男出现,费心讨她一下笑…到底谁才是她最终的归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神台娇:帝后修成记

    神台娇:帝后修成记

    相府五小姐,妹妹结婚,她设计代嫁,最终让相府推出二、三小姐为替罪羊;入王府,调教镜王,原以为他是折翼的战神,殊不知,他竟有着与真神较量的实力。身份、野心更是讳莫如深。她和他,都不是好人。却有着不错的良心,高僧断言,两人有离合之相,不分,便要相爱想杀,分了......
  • 幻陆

    幻陆

    林洛从睡梦中睁开朦胧的睡眼,“这是哪?我是在做梦吗?不对啊,我刚刚才做完梦醒过来啊”一阵轻如羽毛的脚步声似有似无的传来。“啊!痛!”还没来得及转身,林洛的头上便被人打了一下。“醒来了?叫你再贪玩,自讨苦吃”
  • 民国军事史(第2卷)

    民国军事史(第2卷)

    国民党新军阀兴起,内部派系丛生,蒋桂、蒋冯……战争不断。1931年“九一八”事变让三千万民众沦为亡国奴,国民党内交外困。与此同时中国工农红军迅速发展,国民党数次围剿,红军长征开始。姜克夫此书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民国军事专史,其地位和价值是不容低估。本版是完整翔实的历史资料汇编。权威作者倾力之作,装帧精美。《民国军事史》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叙民国时期军事历史的著作。前人的民国军事史,只有民初军事史、国民革命军军事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等,未有一部完整的民国军事史著作。
  • 佣兵倒霉蛋

    佣兵倒霉蛋

    一个保险业务员遭遇了来自天外强大势力绑架,即所谓的被抓壮丁,成为一个炮灰佣兵。他不甘心被命运摆布,奋起反抗,一身正气在异星中艰难求生。一方面霉运不断,另一方面争取好运绝地逢生。待成为真正的佣兵后,成了侵略地球的精锐兵团之一,面临生死决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