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21000000004

第4章 《史记》历校辨疑

司马迁《史记》一书中,汉高帝元年至武帝太初元年之间的纪日干支,共有二百九十三项(同日干支出现多次的,仍以一项计)。

按照《颛顼历表新编》一文所附表二(以下简称《历表》)逐项检核,结果是:有二百五十三项与《历表》符合,有四十项与《历表》不符。

如果《历表》确定无误,那么《史记》中和《历表》不符的这四十项纪日干支就必然是错误的。这就是说,用《历表》可以校出史书记载上的错误。同时也可以看到,凡是不符合《历表》的纪日干支,在《史记》和《汉书》中往往记载互有歧疑,或在一书的前后各篇中不相一致。经过分析辨别,也往往能找到致错的原因,并加以订正。

以下对这四十项纪日干支资料,按《史记》一书的次序,逐项加以具体说明。《史记》、《汉书》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为准,引用时注明页数,以便翻检。

1、《史记·高祖本纪》(379页):“(高帝五年)正月……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历校]《历表》高帝五年正月朔日癸亥,本月无甲午。

[辨疑]《史记·秦楚之际月表》(797页):“(高帝五年)二月甲午,王更号,即皇帝位于定陶。”《汉书·高帝纪》(52页):“(高帝五年)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历表》高帝五年二月朔日壬辰,甲午为三日。

[订正]正月误,当为二月。

2.3、《史记·高祖本纪》(392页):“(高帝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

[历校]《历表》高帝十二年四月朔日庚辰,本月无丙寅,己巳。

[辨疑]《汉书·高帝纪》(79页):“(高帝十二年)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汉书·惠帝纪》(85页):“(高帝)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历表》高帝十二年五月朔日庚戌,丙寅为十七日,己巳为二十日。

[订正]丙寅上脱五月。又,己巳为已下之误。

4、5、6、7、《史记·吕太后本纪》(409页):“(吕后八年)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

[历校]《历表》吕后八年八月朔日壬午,本月无庚申、辛酉、壬戌、戊辰。

[辨疑]《汉书·高后纪》(102页):“(吕后八年)八月庚申,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辛酉,斩吕禄,笞杀吕嬃。”同误。《史记·孝文本纪》(413页):“(吕后八年)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0页):“(吕后)八年九月产以吕王为汉相,谋为不善。大臣诛产,遂灭诸吕。”《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5页):“(吕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诛诸吕……九月壬戌,(審食其)复为丞相。”《历表》高后八年九月朔日辛亥,庚申为十日,辛酉为十一日,壬戌为十二日,戊辰为十八日。

[订正]八月误,当为九月。

8、《史记·孝景本纪》(447页):“(景帝后元年)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

[历校]《历表》景帝后元年八月朔日丁未,本月无壬辰。

[辨疑]《汉书·百官公卿表》(765页):“(景帝后元年)八月壬辰,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同误。《汉书·五行志》(1502页):“(景帝)后元年七月乙巳,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可证八月朔日确为丁未,八月壬辰必误。

[订正]待考。

9、《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08页):“(高帝六年)正月甲子,初王悼惠王肥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正月朔日丙戌,本月无甲子。

[辨疑]《汉书·诸侯王表》(398页):“齐悼惠王肥,高帝子,(高帝六年)正月壬子立”。高帝六年正月朔日丙戌,壬子为二十七日。

[订正]甲子误,当为壬子。

10、《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11页):“(高帝十一年)十二月庚午,厉王长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十二月朔日戊子,本月无庚午。

[辨疑]《汉书·诸侯王表》(403页):“淮南厉王长,高帝子,(高帝)十一年十月庚午立。”《历表》高帝十一年十月朔日己丑,本月无庚午,亦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3075页):“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庚午为十六日。

[订正]十二月误,当为七月。

11、《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17页):“(吕后二年)十一月癸亥,王吕嘉元年。

[历校]《历表》吕后二年十一月朔日辛卯,本月无癸亥。

[辨疑]《汉书·异姓诸侯王表》(381页):“(吕后二年)台薨,谥曰肃,子嘉嗣为王。”未书月日。

[订正]待考。

12、《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21页):“(吕后六年)七月丙辰,吕产元年。”

[历校]《历表》吕后六年七月朔日癸亥,本月无丙辰。

[辨疑]《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0页):“(吕后)六年七月壬辰,产为吕王。”吕后六年七月朔日癸亥,壬辰为三十日。

[订正]丙辰误,当为壬辰。

13、《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42页):“(景帝四年)初置江都。六月乙亥,汝南王非为江都王元年。”

[历校]《历表》景帝四年六月朔日丙午,本月无乙亥。

[辨疑]《史记·孝景本纪》(440页):“(景帝三年)六月乙亥……汝南王非为江都王。”《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乙亥为二十四日。

[订正]四年误,当为三年。

14、《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47页):“(景帝中三年)三月丁巳,哀王乘元年。”

[历校]《历表》景帝中三年三月朔日壬申,本月无丁巳。

[辨疑]《汉书·诸侯王表》(417页):“清河哀王乘,景帝子,(景帝)中三年三月丁酉立。”景帝中三年三月朔日壬申,丁酉为二十六日。

[订正]丁巳误,当为丁酉。

15、《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89页):“(吕后)元年,五月丙寅,封则弟大中大夫吕禄元年。”

[历校]《历表》吕后元年五月朔日癸巳,本月无丙寅。

[辨疑]《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1页):“汉阳侯禄,种弟,高后元年九月丙寅封。”《历表》吕后元年九月朔日壬辰,本月无丙寅,亦误。《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1页):“(吕后)元年四月丙寅,侯张买元年。”四月有丙寅,五月丙寅必误。

[订正]待考。

16、《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05页):“东武……(高帝)六年正月戊午,贞侯郭蒙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正月朔日丙戌,本月无戊午。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55页):“东武贞侯郭蒙……(高帝六年)正月戊午封。”同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88页)有高帝六年正月丙戌、丙午、丁未、戊申、壬子等顺沿的纪日干支,则戊午当在二月。

[订正]正月误,当为二月。

17、《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15页):“柳丘……(高帝)六年六月丁亥,齐侯戎赐元年。”(六月丁亥以下共四见。)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六月朔日甲寅,本月无丁亥。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63页):“柳丘齐侯戎赐……(高帝六年)六月丁亥封。”同误。

[订正]待考。

18、《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0页):“义陵……(高帝)九年九月丙子,侯吴程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九年九月朔日乙未,本月无丙子。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96页):“义陵侯吴郢……(高帝九年)九月丙子封。”同误。《史记》前此为离侯邓弱九年四月封,后此为宣平侯张敖九年四月封,此九月夹于两四月之间,当为四月之误。《历表》高帝九年四月朔日戊辰,丙子为九日。

[订正]九月误,当为四月。

19.《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6页):“长修……(高帝)十一年正月丙辰,平侯杜恬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正月朔日丁巳,本月无丙辰。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1页):“长修平侯杜恬……(高帝十一年)三月丙戌封。”《历表》高帝十一年三月朔日丙辰,本月无丙戌,亦误。《史记》此条前后皆为正月,故正月不误,而丙辰当为丙戌之误。高帝十一年正月朔日丁巳,丙戌为三十日。

[订正]丙辰误,当为丙戌。

20.《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9页):“临辕……(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坚侯戚鳃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乙酉。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4页):“临辕坚侯戚鳃……(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封。”同误。

[订正]待考。

21.《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60页):“汲……(高帝)十一年二月己巳,终侯公上不害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己巳。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5页):“汲绍侯公上不害……(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封。”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乙酉,亦误。

[订正]待考。

22、《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63页):“衍……(高帝)十一年七月乙巳,简侯翟盱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7页):“衍简侯翟盱……(高帝十一年)七月己丑封。”《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本月无己丑,亦误。

[订正]待考。

23.《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70页):“成阳……(高帝十二年)正月乙酉,定侯意元年。”

[历校]《历表》高帝十二年正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酉。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13页):“成阳定侯奚意……(高帝十二年)正月乙酉封。”同误。

[订正]待考。

24、《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5页):“沅陵……(吕后)元年十一月壬申,顷侯吴阳元年。”

[历校]《历表》吕后元年十一月朔日癸巳,本月无壬申。

[辨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21页):“沅陵顷侯吴阳……(吕后元年)七月丙申封。”《历表》吕后元年七月朔日癸巳,丙申为五日。

[订正]十一月壬申误,当为七月丙申。

25、《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94页):“轵……(文帝)元年四月乙巳,侯薄昭元年。”

[历校]《历表》文帝元年四月朔日丁未,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3页):“轵侯薄昭……(文帝)元年正月乙巳封。”《历表》文帝元年正月朔日己卯,乙巳为二十七日。

[订正]四月误,当为正月。

26、《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1010页):“红……(景帝)三年四月乙巳,庄侯富元年。”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四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33)页:“休侯富……(景帝元年)四月乙巳封,三年以兄子楚王戊反,免。三年,侯富更封红侯。”按《汉书》刘富初封在景帝元年,三年为更封。《历表》景帝元年四月朔日甲午,乙巳为十二日。

[订正]三年误,当为元年。

27.《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1012页):“魏其……(景帝)三年六月乙巳,侯窦婴元年。”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5页):“魏其侯窦婴……(景帝)三年六月乙巳封。”同误。《史记·孝景本纪》(440页):“(景帝三年)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乙亥为二十四日。

[订正]乙巳误,当为乙亥。

28、《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1019页):“垣……(景帝)中三年十二月丁丑,侯赐元年。”(十二月丁丑以下共六见。)

[历校]《历表》景帝中三年十二月朔日甲辰,本月无丁丑。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39页):“桓侯赐……(景帝中三年)十二月丁丑封。”同误。

[订正]待考。

29、《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27页):“翕……(武帝元光)四年七月壬午,侯赵信无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光四年七月朔日丁酉,本月无壬午。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2页):“翕侯赵信……(武帝)元光四年十月壬午封。”《历表》武帝元光四年十月朔日壬申,壬午为十一日。

[订正]七月误,当为十月。

30、《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1页):“下麾……(武帝元狩)二年六月乙亥,侯呼毒尼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二年六月朔日庚子,本月无乙亥。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9页):“下摩侯謼毒尼……(元狩二年)六月乙亥封。”同误。

[订正]待考。

31、《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1页):“辉渠(武帝元狩)三年七月壬午,悼侯扁訾元年。”(七月壬午以下共三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三年七月朔日甲午,本月无壬午。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9页):“煇渠慎侯应疕……(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封。”同误。

[订正]待考。

32、《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8页):“成安……(武帝元鼎)五年三月壬子,侯延年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鼎五年三月朔日己卯,本月无壬子。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53页):“成安侯韩延年……(武帝元鼎五年)三月壬午封。”《历表》武帝元鼎五年三月朔日己卯,壬午为四日。

[订正]壬子误,当为壬午。

33、《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55页):“騠兹……(武帝元封)四年十一月丁卯,侯稽谷姑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封四年十一月朔日壬午,本月无丁卯。

[辨疑]《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60页):“騠兹侯稽谷姑……(武帝元封)四年十一月丁未封。”《历表》武帝元封四年十一月朔日壬午,丁未为二十六日。

[订正]丁卯误,当为丁未。

34、《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094页):“陉城……(武帝元朔)三年三月癸酉,侯刘义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三年三月朔日辛丑,本月无癸酉。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57页):“陆地侯义……(武帝元朔三年)三月乙卯封。”《历表》武帝元朔三年三月朔日辛丑,乙卯为十五日。

[订正]癸酉误,当为乙卯。

35、《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096页):“建成……(武帝元朔)四年二月乙丑,侯刘拾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四年二月朔日乙未,本月无乙丑。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58页):“建成侯拾……(武帝元朔四年)三月乙丑封。”《历表》武帝元朔四年三月朔日乙丑,乙丑为一日。

[订正]二月误,当为三月。

36、(甲)《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08页):“麦……(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戊寅,侯刘昌元年。”(四月戊寅以下共十九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朔日丁未,本月无戊寅。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70页):“麦侯昌……(武帝)元鼎元年四月戊寅封。”《历表》武帝元鼎元年四月朔日壬申,戊寅为七日。

[订正]元狩元年误,当为元鼎元年。

(乙)《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4页):“陆……(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戊寅,侯刘何元年。”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朔日丁未,本月无戊寅。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74页):“陆元侯何……(武帝元鼎元年)七月辛卯封。”《历表》武帝元鼎元年七月朔日辛丑,是月无辛卯,亦误。但此七月为十月之误。参下条[辨疑]。《历表》武帝元鼎元年十月朔日乙亥,辛卯为十七日。

[订正]元狩元年四月戊寅误,当为元鼎元年十月辛卯。

37、《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4页):“广饶……(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辛卯,康侯刘国元年。”(十月辛卯以下共三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十月朔日庚戌,本月无辛卯。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74页):“广饶康侯国……(武帝元鼎元年)七月辛卯封。”《历表》元鼎元年七月朔日辛丑,本月无辛卯,亦误。《史记》年次误而月份不误,《汉书》年次不误而月份误,所以当为元鼎元年十月辛卯。《历表》元鼎元年十月朔日乙亥,辛卯为十七日。

[订正]元狩元年误,当为元鼎元年。

38、《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5页):“甘井……(武帝元狩)元年十月乙酉,侯刘元元年。”(十月乙酉以下共二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十月朔日庚戌,本月无乙酉。

[辨疑]《汉书·王子侯表》(475页):“甘井侯光……(武帝元鼎元年)七月乙酉封。”《历表》元鼎元年七月朔日辛丑,本月无乙酉,亦误。《史记》此条在十月后,所以十月乙酉不误,年次误。当为元鼎元年十月乙酉。《历表》元鼎 元年十月朔日乙亥,乙酉为十一日。

[订正]元狩元年误,当为元鼎元年。

39、《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3页):“(惠帝)崩……立少帝。(惠帝七年)九月辛巳,葬安陵。”

[历校]《历表》惠帝七年九月朔日丁酉,本月无辛巳。

[辨疑]《史记·吕太后本纪》(399页):“(惠帝七年)九月辛丑,葬。”《汉书·惠帝纪》(92页):“(惠帝七年)九月辛丑,葬安陵。”惠帝七年九月朔日丁酉,辛丑为五日。

[订正]辛巳误,当为辛丑。

40、《史记·吴王濞列传》(2828页):“孝景帝三年正月甲子,(吴王濞)初起兵于广陵。”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正月朔日甲申,本月无甲子。

[辨疑]《汉书·荆燕吴传》(1909页):“孝景前三年正月甲子,(吴王濞)初起兵于广陵。”同误。《汉书·五行志》(1501页):“景帝三年二月壬午晦,日有食之。”二月壬午晦,甲子必在二月。正月不当有甲子。

[订正]待考。

历表涉及《史记》纪日干支的校勘考证之作,是很多的。和汉初关系较大的有宋司马光《通鉴考异》、清梁玉绳《史记志疑》、日本瀧川政次郎《史记会注考证》等书。但前人没有系统地用过历校的方法,并且也没有一个精确的《历表》,所以纠正的条目甚少。

本文对《史记》中四十项不符合《历表》的纪日干支,分别做了考证。可以证明,凡和《历表》相矛盾的记载,必然有错误。其中部分条目虽然能检核出问题,但如何订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上是对《史记》记日干支的分析探讨,部分干支还应结合出土简牍资料,进一步考订,以寻求准确结果。

(此文末刊)

同类推荐
  • 锦衣状元

    锦衣状元

    小说作家程恪,一场大病后竟然来到500年前!此时《聊斋志异》《水浒传》等一大批名著尚未出世,发财的机会来了!一时间,他竟成了高产量大文豪!不仅结识达官贵人,更是赢得了妙龄少女们的倾慕……
  • 欧洲之主

    欧洲之主

    英明伟大的太祖高皇帝王莽陛下开创的大新王朝,在一世纪中期之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远迈秦汉的强大帝国。南海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已经到达了南赡部洲(澳洲);西海都护府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了里海东岸;天竺都护府则把整个南亚次大陆全部纳入怀中。另一个时空的宅男穿越到了这个时代,立足黑海东岸,背靠强大的母国,征服蛮族,联合安息帝国和所有受罗马欺压的国家民族,共击罗马,并最终取而代之。
  • 燃烧之热血沸腾

    燃烧之热血沸腾

    受尽了委屈,就不要在忍受,爆发出来吧!受尽了欺负,就不要在忍受,爆发出来吧!当神玄帝国受到了欺负后,我们放下恩仇,站在了一起,前往战场!!!
  • 开国战将

    开国战将

    《开国战将》提供了许多经作者之手发掘的重要史料。其中较为珍贵的,有辽沈战役中和“文革”中有关林彪的史实(本书被访问者多为“四野”的老人),有诸多将领庐山会议后被卷入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军事俱乐部”的激流旋涡的情况,有的文章还涉及了1958年对刘伯承的所谓“教条主义”的批判,涉及了一些将领在“文革”中忽浮忽沉的人世跌宕。这样的将军命运在中国不是个别。他们不是西方意义上的职业军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条“政治生命”,他们每个人都是政治的密切参加者,旋涡裹挟,身不由己。他们举手投足,皆受制于那个控制力巨大的历史氛围。
  • 带着王国回明末

    带着王国回明末

    带着英雄无敌的王国回到明末,本想种田争霸天下,不料张献忠实在太疯狂,只能利用城堡的特异能力。看猪脚怎么利用英雄无敌为助手,种田抗清治流寇!
热门推荐
  • 闪烁星辰

    闪烁星辰

    这是一个即将面临资源枯竭的世界。这里丧尸横行、危险重重。这里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活在天空中的精英,一种是生活在废墟里的贱民。他是废墟里的贱民,但是,却没人知道,他还是联盟首号通缉犯。因为他曾经偷了一颗被联盟视为人类崛起希望的陨落星辰……
  • 诸天万界

    诸天万界

    为人,若不能顶天立地,不能护师,护兄,护己,那,我便为鬼!平凡少年叶凌,被迫进入绝地,机缘巧合下,吞噬并融合了鬼帝魂魄,从此,以鬼为道,踏上武道征程!携带不屈之心,凭借鬼帝传承,最终啸傲三道诸天万界,成就无上巅峰!
  • 至尊战神之征战天下

    至尊战神之征战天下

    他,曾经的一个风流少年。五年,使他蜕变成一个威震天下的黑道枭雄。黑道生涯使他越来越强大,他,跺一跺脚就能使天龙市震三分。他,一声招呼就能使手下兄弟将天龙市翻一个底朝天。五个女人,是他从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蜕变成黑道枭雄不可磨灭的坚强支柱。是他感情生活的重要的人。然而这一切的变化却只因为一个女人。从一开始的加入军校,再到组织对他的不信任和奸诈小人的诬陷,使他不得不心狠手辣,终于加入了黑帮组织。杀人如麻的他却只是为了寻找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女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征战天下时在地下黑帮世界却遇到了她……
  • 天才宝宝:妈咪要用钱来买

    天才宝宝:妈咪要用钱来买

    作为业界闻名神偷女贼的她,竟然失手了!?钱没挣到不说,还白白搭上了身子,居然……居然还怀孕了?!什么!好容易培养出来个天才宝宝,没想到五年之后,居然被自家宝宝1块钱卖给了他的便宜爸爸,真是士可忍妈咪不可忍,偷物两次失手,偷心总不会差了吧?管他是什么总裁土豪,跟你没完!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 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
  • 执剑战天涯

    执剑战天涯

    天本无道,我意既道!既然天要灭我,那我就与天为敌!天道何在?只掌控在强者的手里!要么,成我大道,守护我意之人!要么,宁为天诛地灭,也要逆天伐道!手中之剑,不灭战意!剑指天涯!
  •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坎坷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从生活、工作、恋爱、家庭、事业等方面对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旨在让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将生活的阴影抛在身后,尽情享受快乐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坎坷、失败……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是否能跨越诸多坎坷,成为最后的胜者。
  • 超智能乒乓

    超智能乒乓

    2050年12月31日,天上砸下了一块巨大的型如大脑陨石,明明是晚上可天还是彤彤红,想被烧起来似的!人们对此进行研究,可大家都失败了无一例外,可谁知,这颗地球上的人类体育细胞变的愈来愈发达了,渐渐的,人类跑步超越了猎豹;跳跃超越了青蛙;力气超越了黑熊;甚至脑力也有巨大进步,研究出了许多前人无法得出的结论!一些大型宗教认为这是神的礼物,不再去研究这陨石,更多的人渐渐相信了这一假设,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无人再提起陨石之事!
  • 神武双修

    神武双修

    宅男叶飞,被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砸中,转生在一个被家族放弃的废材少主身上,从此踏上了一条争夺武道至尊的残酷征途。层出不穷的天才,凶恶嗜血的妖兽,蛰伏万年的异魔……叶飞用拳头告诉他们,管你是什么玩意,只要挡了老子的路,统统给我趴下!九天十地,唯我独尊!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