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6600000061

第61章 文坛父子兵“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文学成就卓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四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苏洵少不喜欢学习,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后来又陪同儿子两次进京,一次经水路,一次经陆路,遍游了沿途的名胜古迹。他的作品《管仲论》最出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和母亲的严教。苏轼的母亲程氏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女性,饱读诗书,深明大义。她亲自教苏轼读书,引导苏轼效法先贤,树雄心,立大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著有《前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苏辙(1039~1112年),北宋散文家,字子由。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代表作品有《上枢密韩大尉书》、《墨竹赋》、《秋稼》、《南斋竹》、《诗病五事》等。

宋仁宗嘉祐初年(1056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举,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三苏”之所以能够成为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苏洵娶富豪程文应先生之女程颖为妻,程夫人系出名门,知书达礼,以程氏之富下嫁到清寒的苏家来,已是委屈,而夫婿又不思进取,经常喝到红日西沉方肯罢休。程颖是个非常要强的女性,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总是抑郁不乐,只好把家事一手承担下来,上事翁姑,下教子女,终日勤劳不息,希望有一日夫婿能够自己觉悟过来。

一年后,程颖为苏家生下一子,拟名为“轼”,并以“轼”劝导苏洵。苏洵决心悔改,发奋苦读。他拉开抽屉,拿出二尺白绢,猛一下咬开中指,颤颤点点,写上几个大字“不发愤何以为人!”

两年后,程颖又为苏家生了第二个儿子,起名“辙”。曰:“父之车过,子从其辙;兄之车过,弟从其辙;前人之过,后人见其辙。”

后来的岁月,父子三人刻苦读书,勤勉自励,切磋商议,文学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人中苏轼(苏东坡)的词最为有名。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成就。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之后又一个文风鼎盛、富丽堂皇的朝代,而“三苏”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苏轼更成为一代文坛领袖,以自己的奇才文思为宋代文坛增添了光彩。他上承欧阳修的务实文风,下有苏门六君子继往开来,使苏文之风绵延两宋而不绝。

延伸阅读

“心中有佛”的故事

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要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这次,苏轼哑口无言了。

同类推荐
  •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本书评述了古典爱情诗歌,包括项羽与虞姬、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王献之与桃叶、元稹与红拂、崔郊与女婢、李煜与小周后等。
  • 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在美景与咖啡间穿行而过,记忆模糊,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的心却永恒。小七历经时光的洗礼,将铅华漂白,化作点滴的温柔,灌溉贫困山区儿童的心田。善行大爱,始于初心,她走过的路,遇到的人,似乎都平凡无奇,但她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的心,却可以让我们用一辈子去回味,去领悟……
  •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本书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大背景下,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上,将亚非文学作为整体来考察,注意到亚非文学在发展的成熟阶段,内部形成三大文化体系,并相互影响。根据亚非文学发展的这些特点,采取历史断代的编写方法,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状四编。每编在简要阐述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特征之后,列专章专节评述有较突出成就的国家(民族)的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对作家的评述,着重于创作道路和创作倾向的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重点评介。
  •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本书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剧作家、出版家、戏曲导演李渔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思想中的审美文化做了9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揭示了李渔在中国审美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将转换研究视角,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李渔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在中国审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意义和价值,从而作一种崭新的揭示、剖析与阐述,以期更加纵深而全面地把握李渔的文学思想。
  • 铁屋中呐喊

    铁屋中呐喊

    这本书不是宽容的,它可能会得罪一些老前辈;这本书也不是成熟的,它通 篇充满了反叛与偏执。然而让我们一起重温鲁迅先生的教诲吧——“以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乱战

    穿越之乱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战争的烟火开始不局限于现在,而是未来,看似平淡无奇的现在,然而在穿越的带领下战争无声无息的在从前打响,星球战火蔓延,百姓生灵涂炭,贫民百姓的卷入使得战争的覆盖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活在当下的人民开始无缘无故的死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战争的现在安静的比炮火还要可怕。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领袖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领袖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超省钱美丽小窍门

    超省钱美丽小窍门

    这本精心编撰的《超省钱美丽小窍门》就是这样一位贴心的朋友,它为你介绍的关肤、塑身、发型等数百个美丽小窍门都易学、实用、有效。拥有它,你就拥有了花小钱,甚至不花钱也能打造出独特之美的法宝! 书中还为美眉们准备了一章超实用的应急小窍门——妆容SOS。掌握了这些应急小窍门,你可以从容处理突发的妆容问题,让你永远淡定、得体、不出糗。
  • 你的心是我的故乡

    你的心是我的故乡

    本书是一本极具个性化的情感诗集,楚筱用心去感悟情感中的细枝末节,并把每一个细节意境化。她的心思细腻而深沉,字里行间皆能读到淡雅的忧伤和别样的情怀。在当今这个喧嚣时代,楚筱的诗一如黄昏古刹,带着浓浓的沧桑感和宿命感,给人以宁静,给人以平和,给人以爱的纯洁和心的真诚。
  • 血帅

    血帅

    穿越而来,本心迷失,不知道想要什么,本想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却是上天弄人,陷入阴谋,带上一万儿郎上战场,九死一生,却是激发出了男儿气概,杀尽胡人才归家。家族,弃之;公主,抛之;敌人,斩之,百姓,护之,军属,养之。
  • 重生之真理狂潮

    重生之真理狂潮

    沙克·奥尼尔:“保罗·皮尔斯就是真理!”一场意外使得一个球场失意的中国小子灵魂寄留在了还未创造传奇皮队的身体中,看他如何完成自己的前世遗憾,在这群地球最会打球的男人们中间证明自己,由此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真理狂潮!(其他无需多说,向老兵致敬!)
  • 魅力

    魅力

    主人公十六夜继承了魔王血统,可他并不知道考入了,帝国第一魔法学校,认识了爱丽丝,爱丽丝是一个银发碧眼的美少女对十六夜一见钟情,随后认识了莉莉丝,莉莉丝是一位金发美少女,男主之后慢慢认识了一个又一个的美少女,男主要开后宫了,哈哈哈!
  •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如一节节长高的幼苗,父母善于掌控情绪,才能为稚嫩的幼苗提供成长期必备的阳光雨露。本书以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父母如何善于保持好情绪、控制坏情绪,巧妙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丝丝入扣的启迪下,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喜上进,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优秀的孩子由父母营造的良好情绪氛围养育而成。为避免家庭的情绪天空出现摧毁孩子心灵的阴霾,需要父母始终做“学而时习知”的上进者。本书为这样的父母给出了最好的提示和警励。
  • 皇后的烦恼:陛下为妒夫

    皇后的烦恼:陛下为妒夫

    新文《王爷的小野猫》望支持http://bookapp.book.qq.com/origin/workintro/329/work_2357577.shtml她乃大楚国英勇好战的公主,在一场尽极缠绵中被心爱的人杀死,无意中穿越为他国残暴君王的皇后。他,并不如传说中的凶残,却邪恶妖孽,处处与她为难,她万般设计欲离宫,哪料处处难逃他的魔掌……
  • 坚持心态的锻炼

    坚持心态的锻炼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参加争论的哲学家们,称自己为唯心论者或唯物论者,而各执一辞。他们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据,可是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的动态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