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2500000110

第110章 中秋节传统食物——月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慢慢成了节日的食品,中秋吃月饼也成为中国节令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习俗。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中秋团圆,赏月及吃月饼之俗,由来已久,历代而后,不断加进新的内容,丰富了这个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盛行不衰。

月饼的起源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民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由祭品变成了世俗食品,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的传说

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出现了专门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妃子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那妃子仰望皎洁的明月,灵机一动,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元代末年,相传高邮张士诚(另一说为朱元璋)利用中秋节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晚上举行起义,这一举动波及全国,影响巨大,所以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正式传开,很多典籍皆有记载。如沈榜《宛署杂记民风》曰:“土庶家俱以是月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百钱者。”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月饼到处皆有。

月饼的历史

月饼,唐朝作为战胜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一词,在南宋《武林旧事》一书中就早有出现。从书中的记载来看,当时的月饼是蒸制而成的。这种笼蒸的面饼作为中秋必食之品,直到现在仍是山东、河南等地的流行风俗。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出现于明代的书籍《西湖游览志会》,记载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明清时代,月饼已成为我国各地的中秋美食。《明宫史》中载“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如有剩余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沈榜的《宛署杂记》在记述明朝万历年间北京风俗时说:“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月饼相馈,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延伸阅读

月饼传说

相传唐明皇李隆基在宫中赏月,身旁道士罗公远变法术,将手杖扔向云天化为一道长桥,邀玄宗同游月宫。两人走过长桥,眼前忽现一座宫院,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再看宫内仙山琼阁引人入胜。宫中娥命宫女捧上可口仙饼让客人品尝,并观赏了天仙们表演的轻歌曼舞。

待回到人间,唐明皇命人照月宫所见所闻一一仿造下来。此后,人间就有了“霓裳羽衣曲”和形如圆月的“月饼”。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的诗句,说明宋代的月饼做工已经十分考究了。

同类推荐
  •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巫溪调研时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历史文化,秦楚之门,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本书随应而出,志在推广巫溪风光!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热门推荐
  • 穷途末恋

    穷途末恋

    【生产当天,她抱着死去的儿子哭的绝望,而他,却在隔壁病房抱着他和心爱女人的儿子笑得幸福】曾经,她以为他是天,是一切,可当婚礼那天他抱着全身是血的小三残忍的抛弃同样血流不止的她时,她才知道,原来他从来没有爱过自己。从此她选择逃避,可当一个个阴谋,陷阱,死亡接踵而来时,她才明白,这场游戏从来就没有她喊停的权利。悬崖,身着孝服的蓝静手握着水果刀抵在心口,神情崩溃,笑得癫狂的着着眼前的男人。“乔子夜,爱着你的心太脏,我不要!“
  • 穿越之贤妻守则

    穿越之贤妻守则

    穿越成伯府四奶奶,丈夫不疼婆婆不爱,寄薇很想离开寻找新天地。可是那失而复得的女儿,让她实在狠不下心。为了能在这高门大院里养大女儿,寄薇决定把婆婆和丈夫当成老板,把妻子当成一份职业来做。打造古代最称职的贤妻,相敬如宾,将“不争、不怨、不妒”践行到底。可是,为什么这样,他反而问她要爱了呢?爱与贤妻不可兼得。要爱还是要贤妻,请选一样吧!
  • 无冕楼

    无冕楼

    一个复仇与热血的故事
  •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玄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展现关系资源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用理性的思考,深度剖析关系的种种潜规则;用现实的观点,反思人们对人脉关系的种种误区。从最具典型的九个关键点出发,在讲述现象的同时,力求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去探讨搞好关系的成功玄机。
  • 嗜血煞罗:绝世嫡小姐

    嗜血煞罗:绝世嫡小姐

    “若是天下与你为敌,我便站在你身边与天下为敌;若是这天下伤害了你,便是覆了它,又如何。”一朝穿越,沦落为被下了毒的三无宰相千金。都道相府嫡女乃第一废物,无才无德无貌。渣男太子来退婚,庶女妹妹虚伪,便宜爹爹偏心,姨娘小妾狠毒。却不知一夕风云突变,废物终将傲世苍穹。灵根重要,本奶奶七系全修!丹药珍贵,随手一炼就是一炉!灵兽罕见,本奶奶可是统领万物!天才太子和庶妹?在女主面前,就是个渣渣。“娘子喜欢吃,那我便做娘子背后的那男子,白天为娘子下厨,晚上为娘子暖床。”凤可心咬牙切齿地望着面前笑得如沐春风的男子。
  • 五国风云录

    五国风云录

    五国争霸,天下纷乱,英雄辈出,谁主沉浮!到底谁能成为天下之主,期待你来揭晓真正的答案!
  • 煜帝传说

    煜帝传说

    少年韩煜生于乱世练气求道邪魔外道魑魅魍魉世事纷繁怎是一个杀字可解寻长生之道逍遥于天地间少年踏上仙途成就煜帝传说
  • 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张学荣

    张学荣

    张学荣是国务院警务处内受过严格训练的中国特种部队成员,身手高强,思维敏捷。由于表现优秀的他被选为保镖,专门负责国家领导人的生命安全。而在接受保护一号首长南巡的任务之前,他被派往香江执行一项任务,就是保护一宗凶杀案的证人杨洛诗……
  • 重生之偷窥未来

    重生之偷窥未来

    重生了!呃,不是高材生,只是一个大学学历都没有的白丁,看他如果改变未来,利用并不多的预知创造最大的价值!(烟火不怎么会写简介,嗯,马马虎虎写点算是应付啦!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