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6500000037

第37章 日中昃,月盈亏

曾国藩自从“特开生面,赤地新立”,拉起一支从团练改编而成的军队——湘军时,便汹汹然地冲在对抗太平天国革命的最前列,此时他完全被维护皇朝的义务感和炫耀自己的功业心交融在一起。但在以后的征战生涯中,不仅战事棘手,屡屡受挫,而且也时常受到来自清政府内部的多方掣肘,真可谓身陷炼狱,艰难备尝,但他都竭蹶经营,“咬牙立志”地坚持下来。在咸丰七年(1857)回家守制时,他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率湘军出征以来的经验教训。因此,当他在次年再次出山时,则变得十分注意自我克制,注意调整自己和清廷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历史上那些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结局。

曾国藩时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富贵常蹈危”这一残酷的历史教训,因为他十分清楚“日中则昃,月盈则蚀,五行生克,四序递迁,休旺乘除,天地阴阳,一定之理,况国家乎?况一省乎?况一门乎”这种古朴的变易观;他更清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封建统治术,因而,只有推美让功,才能持泰保盈。

当天京合围之后,李鸿章、左宗棠先后攻下了苏、杭,可五万大军陈兵于天京城外,却难以将天京攻下,来自于朝廷上下的各种议论纷起,这不能不引起曾国藩的注意和思考。

在攻克天京前,曾国藩对于如何处理大功后他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当天京陷落的消息传至安庆以后,他更是绕室彷徨,彻夜思考,对于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预测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这也就是曾国藩常说的“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曾国藩认为,家道的长久,不是凭借一时的官爵,而是依靠长远的家规;不是依靠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是凭借众人的全力支持。他告诉弟弟,我如果有福,将来罢官回家,一定与你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

家庭的盛衰取决于气象,气象盛则即使挨饿也很高兴,气象衰则即使饱食也令人忧愁!

同治元年(1862),曾氏家族处于鼎盛时期,曾国藩身居将相之位,曾国荃统领的人马达二万之众,曾国华统领的人马也达五千之多。曾国荃在半年之内,七次拜受君恩。尽管这还不是曾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期。面对如此恩威,曾国藩早已心满意足,甚至有点喜出望外,他禁不住喟然慨叹: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

他把自己的感觉和心情告知家人,又以自己的学识、阅历和权威规劝家人。

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削平)之,人满则天概之。”曾国藩告诫诸弟,天之平人原本无形,必然要假手于人。待到他人来平灭而后才悔悟,就已经晚了。我们家正处于丰盈的时期,不必等到天来平、人来平,我与诸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来平。自己平自己不是说自己消灭自己,而是自我限制、自我克制、自我钳制、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以逸代劳、以静制动。那么,自己平自己的方法有哪些呢?曾国藩以为不外乎三个字:清、慎、勤。

清。曾国藩将“清”字改为“廉”字。比如,曾国荃过去在金钱的取与予方面不太斟酌、遭至朋辈的讥议与菲薄,其根源就在于此。再比如,去年冬天买犁头嘴、粟子山两片地,他说,我就非常不以为然。我一再叮嘱家里,不要买地,不要造屋,就是怕引起猜疑、嫉妒和非议。今后应该不乱花一分钱,不寄钱回家,不多赠亲友。这就是“廉”字功夫。

慎。曾国藩又将“慎”字改为“谦”字。曾国藩以为,内在的谦虚是看不见的,而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这就是:脸色、言语、信函、仆从属员,以后兄弟们应该在这四个方面下大力气,痛加纠正。这就是“谦”字功夫。

勤。曾国藩再将“勤”字改为“劳”字。一是劳心,二是劳力。每天临睡之前,默想一下今天劳心的事情有几件,劳力的事情有几件,就会觉得为国家做的事情还不多,今后应当更加竭诚为国效劳。这就是“劳”字功夫。

曾国藩深悉“盈虚”之间的转换之理,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平稳退路。认为平定大功足以“千古”,其他则听之任之。而关键是怎样收场。他十分赞赏唐代郭子仪,认为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因此,天京一打下,他即想息肩,回家安享天年,但清廷岂能放虎归山?一想到此,又勉强“视事”。至“剿捻”之令下后,他仍想回籍安养。

在大力推行河防之策的伊始,曾国藩觉得这确是“剿”捻的良策,同时他也预料到,失败必然会遭致来自各个方面的非议。此次,捻军冲过贾鲁河以北、开封附近的防线时,在曾国藩看来并非是河防之策的失败,同以往谋举大事一样,应需坚忍维持。

但当捻军从苦心经营的防线上呼啸而过时,曾国藩再次成为攻讦和参劾的中心,致使他寝食难安,“病盗汗舌蹇之症”,日益加剧。

朝廷的谴责使曾国藩心里大为不悦,僧格林沁“剿”捻四年有余,最终导致全军覆没。而自己“剿”捻不满二年,胜负难分,捻军突破了贾鲁河防线,并不意味着河防之策不可行。仅凭这一点即遭严厉申饬,于情于理都令人难以服气。由此也不难看出清政府对他态度的冷淡,一时间曾国藩心灰意懒,他已做好了卸任的心理准备。他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曾说道:

余定于明日请续假一月,十月请开各缺,仍留军营,刻一木戳,会办中路剿匪事宜而已。

此前,曾国藩已请假一月在营调理,再行续假目的,主要是为了观望朝廷对他作出的反应,同时也为他或开缺或留任做调整法码。此时,他仍对清政府抱有一丝幻想,认为或许会像以往历次战败那样,朝廷降温旨以慰留,使其继续“剿”捻,直到将“剿”捻行动坚持到底。但当谕旨降下,却颇使曾国藩心寒,此次并非温旨,而是严厉地申饬。

朝廷冷硬的态度,使曾国藩且忧且惧。陈请开缺时,是以病体难支为理由,将钦差与两江总督一并开去的,因为他知道岂有不堪“剿”捻重任却可为两江总督一职的道理?但如果一旦不能回任两江总督,摆在曾国藩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回籍休养,一是驻京闲赋。这两处都不是曾国藩所愿去的。回家休养,这意味着他将从众人瞩目的位置上消逝,驻京养病,他将成为政客们的众矢之的,在仇人、政敌的攻讦之中,他将无法获得片息的安宁。一连几天,曾国藩瞑思苦想,百思不得善策。此时,他大有看破红尘之感,他的这种心态在一首名为《送梅伯言归金陵》的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门混迹发苍苍,从此菰蒲岁月长。

人世正酣争夺梦,老翁已泊水云乡。

自彳番素业衡轻重,久觉红尘可悯伤。

只恐诗名天下满,九州无处匿韩康。

同治五年(1866)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又接到了朝廷谕旨,暂缓赴京陛见,令其回两江总督任,由李鸿章接任钦差大臣,专办“剿”捻事宜。

对于清廷朝令夕改的做法,曾国藩颇有微词,可回任两江毕竟是他眼下最好的去处。虽然一再辞奏,但见清政府批驳了御史参劾自己的两份奏章,且令其回任的决定不改,于是便不再推辞,派人将钦差大臣的关防送至徐州,交予李鸿章。同治六年正月初六,曾国藩从周家口动身,接任两江总督职。

历经二年“剿”捻,曾国藩无功而回。经历了这诸多的坎坷,他有所省悟:“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吾亦不甘为庸庸者,近来阅历万变,一味向平实处用功。非委靡也,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

同类推荐
  • 孟子说处世

    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孔子智慧讲堂

    孔子智慧讲堂

    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了解,亲近和掌握传统文化,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对如何调整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所帮助。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热门推荐
  • 人性的密码全集

    人性的密码全集

    快乐是一种心态,遇到不幸时,换一个角度看,痛苦的酒糟可能酿制出快乐的甘醴。用欣喜的心情看,世界风和日丽;若用悲凉的眼瞳看待世界,可能只剩下愁云惨雾。悲观的人心情一直潮湿,乐观的人心情永远明媚。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苦中也有乐。况且,快乐的种子很多是从痛苦的土壤中孕育出的。
  • 無名录

    無名录

    一个侦探一个异世强者一本创世之书是否能带领无数的强者,争皇!
  • 赤松子章历

    赤松子章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宝录

    异宝录

    天,是谁?神仙,谁见过?妖魔,就是坏蛋?当天道不显,神仙不见,罪孽在大地上蔓延。少年,你该如何去做?
  • 天骄无双之倾世仙女

    天骄无双之倾世仙女

    女子又如何,我亦能扶摇直上九重天,傲世群雄,女子又如何,我亦可俯视众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傲世天地,主世界浮沉,且看一代骄女如何称霸三界,成就一代倾世仙女。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关于重生变成猫的那些事

    关于重生变成猫的那些事

    奔三张了终于遇上了存在于传说之中的桥段——重生。然而在重生之后好像这个展开并不是预想中的那样——嗯,变成了一只猫。在勉强接受了这个设定之后,好像自己还上了一条贼船……二壮:“大壮我跟你讲,咱家上帝脑子有病……”
  • 剑笑九州

    剑笑九州

    剑指天下英雄,九州我为之主!万水千山,以我为尊;九州之域,唯我称雄!山村少年无意之间踏入修仙之路,志意欲寻父之仇,无奈竟无意之间卷入了一场九州风云,既然无法摆脱那我就欲舞风云,行天下,以一剑之力,笑九州!谁可争锋?!天下必因我而来之改变!
  • 大明风雨行

    大明风雨行

    风雨堂,地位超然的隐世家族,也是大明江山的幕后主宰。三十年前,风雨堂扶朱元璋于乱世,使其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义军,又北上灭元,最终一统天下。三十年后,看似太平盛世的天下暗中风起云涌,朱元璋不愿再受风雨堂控制,开始对风雨堂下手;三十年前支持其他义军的隐世家族,在沉寂三十年后再度活动,试图挑战风雨堂的统治。隐世争雄,王朝争霸,且看少年掌风雨、行乱世、定乾坤。
  • 四相魔尊

    四相魔尊

    世巨魔,血脉重生。一个当代特种战士,意外死亡,醒来却发现自己重生在异界大陆,从此踏上了充满艰辛的修炼之路。历练重重磨难,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终于炼成冠绝古今的一代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