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信,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的一种文书。人们要想求得理想的就业或学习机会,同样得填写好自己的“介绍信”。这里的“介绍信”是指学识、业绩、能力及特长等。
拿出自己的“介绍信”,创造机会走上成功之路。唐代诗人白居易16岁时,带着自己的诗稿来到京城长安拜见老诗人顾况,想得到他的推荐,以便获得显露头角和社会承认的机会。岂料顾况开始根本看不起他,对着诗稿上署名“居易”二字,便嘲讽地说:“长安这地方米贵,在这里‘居’可是很不‘易’呀!”但是,当他翻开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诗句时,惊奇不已,马上改变口气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下去是不难的,刚才我跟你说的话是开玩笑的,不必见怪。”可见,白居易获得的宝贵机会,是他自己填写的“介绍信”争取来的。
拿出自己的“介绍信”,“机会”也会主动找上门。当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一次翻阅《科学》杂志时,看到了年仅20岁的华罗庚发表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展示了他的才华。熊庆来发现这是位难得的人才,因而四处寻找,推荐华罗庚来清华工作,为他后来攀登科学高峰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拿出自己的“介绍信”,寻找机会自我推荐自己的成果。机会总是有的,只不过在时间上有早晚,形式上有不同罢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由于家贫,出家当了和尚。在佛堂里,他发奋攻读,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他想请当时的文学家、尚书仆射沈约看看书稿。可是封建社会的门第差别太大,他根本没有资格去拜见沈约这样的朝廷重臣。他思来想去,最后下定了决心,冒险每天捧着书,候在沈约门前,寻找使自己的成果得以被发现的机会。机会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有一天将书稿送给了沈约,沈约看后,很是赞赏,并推荐给皇帝,从而使刘勰受到了重用。
这些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获得机会,就应具有真才实学,认真填好自己的“介绍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机会,一旦有了机会,便可以驾长风而破万里浪。
点评:要想获得机会,就应具有真才实学,认真填好自己的“介绍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机会,一旦有了机会,便可以驾长风而破万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