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2400000007

第7章 7 忆东老

在湖南醴陵当代杰出人士中,有两位与我关系较深,一是黎澍,一是杨东莼,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东老。

东老是中国有数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以翻译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而享誉于进步学术界。他在政治上经历的风风雨雨,现今已经鲜为人知,倒是在教育方面的多年劳绩永远遗爱人间。

初次认识东老是在1954年。那时我已在武汉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他则刚从广西大学奉调来汉任我院院长。东老的到来使全院师生大为振奋,因为此前数年武汉高校工作颇受“左”倾思潮干扰。不仅是对某些高级知识分子的粗暴批判,而且还沿用过去办革命大学(实即党校)的方法来办正规大学,因此很难实现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中共中央与中南局对此已有察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改进,调杨东莼出任华师院长,正是这些重要举措之一。记得中南教育局副局长孟夫唐代表中南局和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全校教职员宣读任命文件时,特别强调东老的高校工作背景,称之为著名的教育家和历史学者,全场顿时爆发热烈掌声。东老的讲话颇为平易近人,一开口就自我介绍:“我叫杨东莼,常被叫做杨东?(莼的本字为□),名字取得不好。”风趣的发言引起哄堂大笑,增加了人们对他的亲近感。

东老就职以后,除向全校师生员工做过一次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真才实学以外,别无其他豪言壮语和空头号召。他非常强调务实和深入,常说只要认真看看食堂和厕所,就可以知道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历史系是他分工亲自抓的基层单位,他与每个教师都个别谈过话,而且事先都看过人事档案,并作认真的准备,因此谈话颇有针对性,并非走走过场。与我谈话时,他询问家世、学历和工作情况甚详,并征求如何办好院、系的意见。他丝毫没有大首长、大学者的架子,亲切如家人父子,称得上如坐春风。也许是由于我教中国近现代史,与他的研究领域相近,此后他对我非常关切。每逢接待外国相关历史学者,他必定要我陪同并为他准备发言。我邀请武大唐长孺教授来历史系介绍科研经验,他也赶来与唐先生晤谈。甚至连我偶尔生病,他如知道也必定嘱我不宜过于劳累。1955年学院创办学报,我为练笔写的一篇论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习作,长达四五万字,经他同意也得以在学报作两次连载,对我这样的年轻教员是极大的鼓励。

1957年暑假,他奉调去北京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并参与民主促进会中央领导工作。尽管临行应酬很忙,他仍嘱人将一箱常用的中国近代史书籍赠送给我。其中有一本李六如送的《六十年的变迁》,他还特地用毛笔注明书中主人公季交恕即李六如,并介绍李六如的简历。这些细微之处都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1963年,学校领导鉴于我建国前未能完成大学学业,参加工作后一直承担繁重的任务,因此给我两年进修时间(相当于国外的学术休假)。他又热情相助,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名义把我借调到北京,协助他征集北洋时期史料,并筹建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委员会。其实,他给我布置的工作都比较轻松,主要还是让我利用北京的优越条件访师问友与查阅资料,做自己的研究课题。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当时的主任是范文澜,但实际负责的是两位副主任,一是东老,一是申伯纯,人们通常称之为申伯老。二老对我的到来都很欢迎,为我提供颇为优厚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但他们对我的具体工作安排却有不同意见,申伯老一见面就满腔热忱地要我帮他撰写西安事变回忆录,东老则坚持不必让我局限于专门的单一工作。看见两老争得面红耳赤,我真有点尴尬,幸好申伯老终于让步,同意东老既有的安排。我想东老大约是尊重我们学院领导的意见,不愿过多侵占我自己进修的时间吧。我对两老都很感激,正是由于他们的关切与支持,使我在北京得以结识许多学识丰富的师友,会见许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重要当事人,阅读许多珍贵的文献史料。这不仅使我大开眼界,而且为此后的治学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东老的工作作风极为细微深入,属学者型而又无书生气。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委员会的筹建,许多事情都靠他具体张罗。此会一经成立,他立刻带领我们(包括邵循正、何仲仁、郝斌等)前往天津,在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调委会全面工作计划做准备。当时根据副主任刘大年的建议,确定先抓两个项目,一是知识分子千人传,一是资产阶级千人传,而首先要求作充分的调查研究。为此,我们又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传主参考名单。东老见多识广,交游面特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很多宝贵意见。而为了拟订资产阶级调查计划,他还抽空带领我和刘望龄,先后拜访全国工商管理局理论处长吴承明和中央统战部工商处长万景光,请他们从全局上介绍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与现状。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当时的工作,而且也有助于我此后的资产阶级研究。

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委员会尽管处于草创阶段,但它进行的是一件意义重大而且备受学术界重视的工作,如果能持续下去并正常运转,现今决不会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历史(Oral History)计划独占鳌头。可惜它生不逢时,刚刚建立便碰上新的阶级斗争劫难。其时名为学术讨论实为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已经初步展开,各协作单位又要抽回借调人员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因此到1964年秋天工作便渐趋瘫痪,终于只剩下我一人守办公室,也无非是验收若干书店陆续送来的新旧书籍而已。不久,我又因为写评论李秀成的文章出了问题,奉命回校接受批判,这个委员会便名存实亡了。

东老倒是颇有恢复此项工作之意。1966年初,他以纪念孙中山诞生100周年筹委会的名义又把我借调到北京,协助廖承志和他(该会正副秘书长)处理一些学术性事务。多次见面他都谈起如何恢复并拓展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并且很想设法让我长期留在北京参与此事。但这时我已处于经常挨批的困窘境地,有点心灰意懒,对此并未存有什么奢望,只是不便明言让老人扫兴而已。不久,“文革”开始,我们一别就是八年。

1974年《历史研究》杂志奉命复刊,我被借调参加编辑部工作。到北京后立即去看东老,一进门便听见浓重的湖南口音:“开沅同志你来了。”东老踉踉跄跄地疾步下楼,紧紧握住我的手问长问短。但他对我此次来京颇不以为然,认为是在不适当的时间来到不适当的单位从事不适当的工作。他预料复刊后的《历史研究》将与“梁效”、“罗思鼎”一样,成为中央文革“批林批孔”的工具。他愤然说:“什么儒法斗争?完全不顾历史事实,连常识都没有。你看过‘大参考’没有?连苏联学者都骂我们无知。这是民族的耻辱,我要给总理写信,向中央提意见。”一向文静儒雅的东老变得异常激动,连连拍桌以发泄怒气。告别时,他意味深长地说:“你这个工作干不久的,干不久的。”东老对我个人的关切仍然一如既往,经常要我到他家叙谈。有次编辑部要我写一篇《论〈□书〉》,由于《□书》艰涩难懂,他还特地介绍我去见章太炎的弟子马宗霍,让马老多加指点以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1975年秋天,《历史研究》杂志改组,重新交归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黎澍本来有意留我继续在编辑部工作。我因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深知当时政治情况复杂,刊物乃是派系必争的是非之地,便坚决要求回原单位工作。离开北京前,到东老家告别。他正好在医院打针回来,虽然略显疲惫,但仍强打精神与我叙谈,并且笑着说:“我早就讲过干不久的,是吧?”东老过去很想让我长期在北京工作,但现在却为我能从《历史研究》脱身感到欣慰,这种心情的奥秘当时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但我绝未想到此别竟成永诀。

“四人帮”垮台以后,举国欢欣若狂,偶尔从报上可以看到东老参加庆祝或座谈的消息。但当时人们刚从十年浩劫中解脱出来,百废俱兴,重振故业,工作千头万绪,大多十分忙碌。我当时正以全力投入《辛亥革命史》(三卷本)的编写工作,所以抽不出时间去看望东老,只有通过北京的李侃、陈庆华等友人转致问候。他与比较年轻的学者(实际上已不再年轻,一般已逾知天命之年)热情交往如故,但据说脑力已不如前,略有老年痴呆征兆。1979年秋我应邀赴美讲学,在西雅图才从中文报上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归国后又知道他的遗嘱要求:不开追悼会,不向遗体告别,不保存骨灰。东老一生俭朴,自律甚严,对身后的安排亦复如此。以后,我曾在一篇怀念文章中赞叹:“不占人间一□土,愿化春雨育新苗”,堪称一代人师。

东老理论素养很高,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在20世纪30年代即有多种著述流行。但也许过于谨慎,或者是由于工作和社会活动太忙,建国后反而没有新的学术佳构问世。我只知道他曾注意搜集宁调元诗文,准备为之结集副刊;也曾努力搜集《苏报》主人陈范的资料,可能是想写人物传记,但这两个计划都未能实现。东老后半生的绝大部分精力用于教育行政和统战工作,他的业绩另有所在,自然不应作为一般专业人士苛求。但以那么好的学术素养,竟以过于忙碌与谨慎流于“述而不作”,毕竟使我们这些知之甚深的后辈感到遗憾。不过东老毕竟是很勤奋的,他在百忙之余尽量挤出时间继续翻译或改译外国学术名著,如摩尔根《古代社会》、狄慈根《哲学讲演录》等。“文革”后期,他由于靠边站而颇得宽闲,在马雍兄弟(马宗霍之子)协助下,将《古代社会》又重新校订改译一次,成为现今流行的最佳中文译本,可以看做是他最后留给人间的心血结晶。

同类推荐
  • 月寒录

    月寒录

    《月寒录》讲述古城漾漾,人随梦行。绕墙三匝仍是城。多少诗意此间萦,只怨西安太多情,细雨绵绵,窗外如岚。书生他乡无心闲。将酒移至无人处,饮到三更独自眠。秋已归来,看西山头上,渺渺一云烟。几经风雨,淡送子夜余寒。问询君子,今宵是否醉西园,浑不知、几杯残酒,饮罢不知何年!却笑秋风,从此一别岸上柳,独享清闲闲时又来镜前,已变朱颜。几愁不断,何人能解此连环。生怕花落花又落,不见去人谁还。
  • 柳宗元文集2

    柳宗元文集2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朱自清文集

    朱自清文集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
热门推荐
  • 神通大主宰

    神通大主宰

    神通者,掌控天地真元,修炼至大成,可创造万物!一念之间,主宰天地,万物生,万物死!越界而来的林青木,习无上神通,独步天下,走上一条神通主宰之路…主宰天地,无上神通!有诗为证:一世红尘一世缘,人间如梦梦如烟。仗剑漂泊弄日月,不见清风不见仙。
  •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本书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惟剑仙

    惟剑仙

    惟,仙侠至尊也!剑,兵之王者也!仙,悟脱于生死,永恒也!惟剑仙,天之剑,地之情也!
  • 等你在千帆尽处

    等你在千帆尽处

    推荐水瓶新文:深情高干文《浅唱离歌醉》http://novel.hongxiu.com/a/403271/保证好看水瓶最近开了一个读者群(210495988),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进门请敲砖:《千帆》或《浅唱》的任意角色名。*****************************************************************陆子溪,云盛集团的神秘总裁。曾经,一场政治联姻毁了他一生最爱。在斩断婚姻的枷锁后,要追寻的却早已物是人非。他背弃家族,孤身一人来到本城。在人们心里,他有着神秘莫测的背景,和超人卓绝的能力。本城倾慕他的女子不知凡几,却从未见他为谁停留。温暖迷人的笑容下,隐藏着一颗冷漠疏离的心……直到,他遇上她,不自禁的抗拒,却不由自主的沉沦。原来,早已冷却的心,还可以重新燃烧起来。新婚之夜,他把她拥在怀中:“你是我的,再也逃不掉。”她多希望,时光能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然而,就在新婚那夜,新郎却在柔情缱倦之际突然离开。第二天,她得到的是一份律师送来的离婚协议书。曾经以为深爱,原来只是一腔痴情错付?再见他时,他拥着身边清丽的女子:“认识下,这是我太太……”~~~~~~~~~~~~~~~~~~~~~~~~~~~~~~~~~~~~~~~~~~~~~~~~~~~~~~~~~~~~~~~~~~~每日最少两更(一般上午下午各一更,得空就会尽量多更的)各位亲,写作很辛苦,路过走过,不要忘记留下些痕迹喔。求评论,求收藏,求月票,统统砸过来吧。
  • 倾一世等你

    倾一世等你

    一次夏令营,令夏安安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古代。虽说心里并不是很喜欢这里,却意外捡到一个姐姐,虽然并不知道那个姐姐为什么对自己有敌意,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加倍奉还。那个所谓的姐夫对自己好的不得了又是什么情况,这其中的一切谁来告诉她?出逃中遇到一个温柔似水的男子,嗯~长的还不错,就是....
  • 邪帝追妻:霸宠小医妃

    邪帝追妻:霸宠小医妃

    本以为只是一场意外而来到这个世界,没想到这却是命中注定。(本人是新人,不喜勿喷。)【读者要入坑的话,那请原谅我,前几章写的很乱。】
  • 我的校花俏女友

    我的校花俏女友

    大学毕业一个月的林天由于胳膊受伤,一直待在家里,在无聊至极的情况下,来到乡下上坟,却在偶然间得到了几千年后的智能海蓝和一个空间,看得到奇遇的林天如何纵横都市。
  • 兽宠小娇妻

    兽宠小娇妻

    他是魔界狼王,一朝天狗食月让他变回了狼,遇上了一位爱狗人士,居然把他当成了哈士奇捡回了家!苦难日在七七四九天后结束了,长期受虐的狼王决定一雪前耻。于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彻底把她吃干抹净不说,还要打包带走?
  • 豪门弃妇:影后归来

    豪门弃妇:影后归来

    俞白雨十年演艺圈摸爬滚打,终成影后。没料想识人不明,嫁入豪门,丈夫跟自己的姐妹勾搭,娱乐圈的世界一朝崩毁。留给她的,不过是失足流产,坠楼而亡。重活一世,还能被人蒙了眼不成?用光华闪耀藏起内心的伤痛疲惫,只要站在镁光灯下,她还是完美影后。
  • King Edward the Third

    King Edward the Thi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