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2300000011

第11章 11 俞平老《鹧鸪天》臆说

读费在山、刘绪源两兄谈先师俞平伯先生《鹧鸪天》遗作的大文,不禁引起我的兴趣。先师健在时,我从不敢臆解老人诗作;有时老师高兴,自己解释几句,我亦只唯唯默识之。至于我本人讲解古人作品,则多务实而鲜从虚处着眼着手。这次重读平老此词,觉得自己的体会远不及绪源谈的那么深刻,却又不似在山只就眼前事来看问题,把“客”当成他自己。姑写出来以就正于费、刘二公及广大读者。

词云:“良友花笺不复存,与谁重话劫灰痕。儿嬉未识王纲解,老讶居邻鲜弟昆。人已去,总休论,清朝无事到黄昏。斜风细雨长亭路,且待新来客叩门。”(1983年曾孙丙然生。癸亥秋作。)

平老此词作于1983年,去耐圃师母仙逝仅年余,老师心情之苦闷孤寂不待此词之作即已遍为家人亲故所知。此词非悼亡而实寓悼亡之意,却又远远不局限于悼亡;其中感时伤逝、抚今追昔之情,绝对非简短一个诗题所能概括,故叮嘱读此词者“切望勿加题目,以免损坏”。至于“空心汤团”之喻,我从当时与平老接谈侍座之顷追忆畴昔情景,倒另有一个想法,即喻自己彼时心情极感“失落”,仿佛一无所有一无所依附,正如一锅白水煮空心汤团。明明是心境良苦,却偏偏以“戏”意出之,这也是老师一贯的豁达而幽默的态度。这样的理解未免浅俚,但我自信这并非牵强附会。

至于词句本身,首二句固可以指先师的亡友朱佩弦先生,但也不妨理解为新近辞世的俞师母。盖“与谁重话劫灰痕”之语,指佩弦师似不甚切;因朱先生早于1948年病逝,而“劫灰痕”云者,鄙意似应指十年浩劫为更加贴切也。“儿嬉未识王纲解”,我的理解亦非自写身逢辛亥革命,而是指“文革”中间许多年幼无知的孩子充当“红卫兵”起来“造反”,他们自以为是爱党爱国的革命行动,却万没有想到这样一闹,给国家民族带来了极大灾难。此即“儿嬉未识王纲解”之本意。至于“老讶居邻”句,绪源所解之义基本无误。俞老晚年,与王伯祥、顾颉刚、叶圣陶、章元善四位老辈过从最密,时号“五老”。写词时王、顾二老已先期病逝。俞老本人的内弟,亦唯许宝骙(字揆若)老先生健在。但即使是俞老同辈友人当时亦极少晤面,更何况“居邻”?不过我理解此句之涵义尚不止此。盖“文革”劫余,不仅与俞平老同辈的老人逝者不知凡几,即连左邻右舍的弟昆亲故,也显得日益稀疏,这就不限于与俞平老同辈的人了。可见十年浩劫波及面之大且广。而在老人本身亲历此一场劫难,痛定思痛,其心潮之动荡起伏,真是非片言只语所能形容的了。回想1982年耐圃师母病逝之先后,即有张伯驹先生和先父玉如公皆于同年辞世,而他们与平老都是有过从的诗词唱和之友。其他的逝者则更不在话下了。我每次谒见平老,如果平老不对我提起,我绝对不首先提出某人某人已归道山。但谁存谁殁,老人心中有数。平老本人并无“弟昆”,晚年卜居楼群中,与邻近居民亦罕往来,则“鲜弟昆”云者,虽似泛指,却至切十年浩劫大环境的实况也。下片“人已去”三句则为实写无疑。“人”指耐圃师母;从“清朝”而“无事”直至“黄昏”,则先生自道。我有句心里话,至今不愿提及,现在已到非说不可之际,纵遭物议,也在所不计。盖自师母病逝,每值家中无人,平老寓所的大门便被反锁,把老人独自锁在屋中,往往长达一两个小时。此际纵有“客”叩门,亦无法入户。有时家中有人,倘来访者不为应门人所喜(至于面孔稍生或为家人所不熟识者亦同此命运),皆被拒之门外。我本人虽不属此例,但我的朋友和学生却屡向我诉过委屈。连曾在40年代为平老做过助手的吕德申兄(西南联大中文系毕业,现任北大教授,与我同龄)也吃过这样的闭门羹。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平老的金面难见。基于我的这种感性认识,则我对平老此词末二句的感受便近于实而又实了。但平老心目中的“客”却确无固定目标,他只是殷切而又渺茫地、乃至徒劳而虚幻地期盼着有“新来客叩门”而已。从我每次去谒见他,他总留我陪他多坐一会儿而不希望我立即离去的盼“客”心情来体会,他这末一句词确是十分诚挚而坦率的心里话,然而涵义又显得那么凄清寂寞,生怕一天又默默无人地过去。说到“斜风细雨”天气,本易使人百无聊赖,纵有愿来访者也可能因天气不好而打消行意,何况还未必真有“客”来!至于“长亭路”,当然是代用词语。盖自交通发达以来,“长亭”、“短亭”早成历史名词,今人用之,亦无非当成典故借用。然而平老在此处用得似亦略有依据,盖老人当时所寓南沙沟小区墙外,即是好几路公共汽车站的起点,借用“长亭路”亦算贴切。这里我只是把平老写词的背景如实向读者说明,希望读者不要把每一句词都看得那么质实认真,则幸甚矣。

以上所谈,自知过于死板滞重,即使平老生前听到我如此“死于句下”似的生硬讲解,恐怕也会不客气地提出批评的。然而我的读书习惯总爱过分执著,近于“板上钉(去声)钉”,故每贻人以胶柱鼓瑟之讥。及至把通首作品理解得较为深透,我也懂得发挥灵感、驰骋想象,把幻觉翅膀展开,翱翔于空阔溟的“无何有之乡”,向宏观的天地中腾飞而去。这原是读者欣赏前人佳作精品的自由,是否与作者原意若合符契就顾不上许多了。故鄙说纵不为绪源、在山两兄所首肯,却自以为同绪源的讲法并无矛盾,则是可以断言的。读者鉴之。

1998年3月写讫

同类推荐
  • 月下客

    月下客

    本书作者是新世纪以来涌现于网络上的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这是她的首部诗集,收录了精美短诗80余首。
  •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生活在南方,无边的蒲竿在风中起伏的画面在作者记忆中像是一幅旧水彩……
  • 我自己走过的路

    我自己走过的路

    冰心佚文的发现几乎是紧随《冰心全集》的出版而来,目前发现的冰心佚文遗稿,总共有60余万字,而本书只是个选本。目前发现并出版的佚文遗稿,则为冰心研究以至五四新文学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的新课题。散失已久的美文,初次面世的佳作,记录冰心走过的路……
  • 金陵十二钗的网络生活

    金陵十二钗的网络生活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三百多年来,《红楼梦》为汉语白话写作树立了一面旗帜,是中国古典文学在小说技艺上达到的最高峰。三百多年来,《红楼梦》激动着无数的读者,一代又一代人为它的故事所倾倒,为它的文字所痴迷。无数少男少女们心下默念着贾宝玉林黛玉的名字,暗藏着自己的青春情怀。又是多少历经世事磨练的人从中品位政治纷纭、勾心斗角。更有不能数计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中演化而出,小说、日记、戏剧、歌舞、影视剧……或改编,或续写,或戏说,三百多年来,一部《红楼梦》成就无数文本。一并多少学者名师潜心红学,皓首穷经,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在图书馆里已作汗牛充栋。 ……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热门推荐
  • 双绝天下:极品倾城妃

    双绝天下:极品倾城妃

    她,本无忧无虑直到碰到了他她,喜欢逍遥天下的公主殿下两人相遇桃结金兰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离不弃命运的安排让她们两人成了好姐妹是注定了事让她们两人逃不了爱情?友情?金钱?权力?嘿嘿…都收了男人?我的你别动!金钱?哈哈哈哈我男不差钱友情?哼哼我有金兰姐妹!权力?天下王权在我手!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邪魔暴君,本宫斩了你

    邪魔暴君,本宫斩了你

    现代美女防暴高手李丽娜,穿越到胤瑞王朝,皇夫是个邪魔般的怪暴君,爱恨变幻无常。昨天,他抑旨:朕要让皇位给她,让她成为女皇陛下,天下千万人敬仰。今天,他宣旨:朕要赐她大瓮焚刑酷死,游街示众,让天下千万人唾弃。他问她:朕会活吞了你,怕吗?谁怕谁?要PK吗?她一脚踹他滚到床下。他:扔她进百狼窝咬死。她没死,却训服了群狼。他:扔她入零下100度冰窟窿去,冻死。她练瑜伽,冬眠一觉。她骂他:简直是狼心暴君。他笑:你骂朕狼心?哼,哼。皇位上,时隐时现他的幻影:狼。百官惊讶。某日,她发现他的秘密。他求她:朕请爱妃原谅。她挥手:现在本宫才是朕,此暴君乃山寨版赝品,冒牌货,拉出去,斩了。
  • 红警大领主

    红警大领主

    面对星际争霸中的虫族,手握盟军、苏联、升阳三大阵营的你,能否让人类在这一片星空中再次崛起!
  • 划过秋天的声音

    划过秋天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籴情之时

    籴情之时

    我的母亲不知蹊跷离去,死鬼老爸去找后妈,我被赶出家门,我暂住在青梅竹马的家里,那个外表犯贱(響抹汗:你就这么说人家,其实人家挺倾国倾城的)内心腹黑的家伙到底有什么阴谋?吓!哪冒出来跟咱张一模一样的孩子的?人人见着咱那迷倒众人的阴阳眼(某響又发话:你太自恋了,别人也许只是好奇你的眼睛,没有迷倒!表搞错!)说咱是妖精,谁信?!(我信!)姥爷家的道馆了到底有什么不可未知的秘密?
  • 离人泪

    离人泪

    年轻的侯爷偶遇侠盗,却被卷入追杀,事关百万军饷,途中得到江洋大盗的襄助怎知佳人早逝,公子遗恨,爱的花蕾尚未绽放便已凋零
  • 现代崇拜心理学

    现代崇拜心理学

    崇拜心理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犹如心灵中燃烧的熊熊圣火,它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科学、正确、适度的崇拜心理能够引导人们走好人生之路,并产生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后果,带来美好的人生。
  • 末世之种田好难

    末世之种田好难

    这是一个科技拯救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不知道男主是拯救世界的过程中顺便拯救了女主,还是拯救女主的过程中顺便拯救了世界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女主拯救了世界而她一直不知道的故事。
  • 子渊诗集

    子渊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