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0200000069

第69章 该死却没有死,将军百战声名裂

这样,“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李陵此一路上开始也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敌情,他还让手下一个名叫陈步乐的骑士去向汉武帝汇报情况。“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说,拜步乐为郎”,汉武帝听说李陵带兵有方,一高兴就给这报喜信的陈步乐升了官。

可是,暂时的平静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凶险要来。等到李陵部一直到达匈奴部中心腹地浚稽山时,正好与匈奴大军主力遭遇,匈奴大单于亲自坐镇指挥,大约有三万骑兵就迅速将李陵部包围。可是这李陵并没有慌张,他也算是有备而来,战术指挥有条不紊,还依靠了有利地形,敌人很难有所突破。匈奴军看到汉军人少,就靠上去扎营,想把汉军先围拢再说,可是这李陵趁敌人一个不注意,发动突然袭击,千弩俱发,一下子就杀死了敌人几千人。匈奴单于大惊,又迅速把附近的能够骑马射箭的匈奴人都召集到一起,组成了一支共约八万骑的部队来一同围攻李陵。李陵部且战且退一路向南,他们步兵作战居然还能够突破敌人重重骑兵的围困前行,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可是李陵这时候却发现部队的士气不振,他就很诧异地说道:“部队刚遇一点小麻烦而士气竟如此低落,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部队里有女人吗?”一细查,果然如此,原来军士中有把徙边犯人的妻子作为“慰安妇”私自藏在大车中随军出征的。李陵查明真相,不容分说就下令把这些窝藏的女人全杀了,第二天再与匈奴交战,轻而易举地“斩首三千级”,这回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李陵继续引兵南退,匈奴穷追不舍,但一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只是加重了自身的伤亡。一天抓到的一个匈奴俘虏说:“我们大单于说:‘这一定是大汉的精锐部队,几次进攻我们都失利,他们日夜都在引诱我们向南去边汉界,难道有伏兵吗?’那些带队的当户君长们说:‘大单于您亲自率领数万骑兵攻击汉军几千人而不能消灭,以后周边各国谁还向我们臣服呢,汉人也会越来越轻视我们啊!’我们准备再找一块方圆四五十里的开阔地与你们进行最后一次决战,如果不能胜,我们就回去。”史载当时战斗丰常之惨烈,李陵以数千步军,面对的是十余倍于自己的匈奴骁骑,一天双方接战数十次。匈奴人看汉军都杀得眼红了,就想撤退了,可是这时候天有不测风云——李陵军中有一个人居然叛变投敌了!这人名叫管敢,他是李陵中的一名军侯,这家伙因为被一名校尉欺负了,一赌气就投降了匈奴。他对匈奴人说:“李陵这支部队是孤军作战、没有后援,而且箭快要射光了,只有李陵与成安侯韩延年(“以校尉随陵”)麾下各八百人还有点战斗力,他们分别以黄、白旗帜为标识,只要单于再派精锐骑兵去压制、射杀他们这两支队伍,李陵全军就必破无疑。”

李陵像,选自《昭君传》。看来李陵是遗传了他爷爷李广的“数奇”(命不好),眼看狐疑的敌人就要撤退了(大功就要告成),没想到竟出了这么一个叛徒,如此李陵及全军的悲剧命运就这样写就了:“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又苦战了一天,到黄昏的时候,李陵穿着便衣独步出营,对他的左右说:“你们不要跟着我,我要单刀去砍下匈奴单于的头!”过了很久,他回来了,非常丧气,长叹一声:“完了,兵败,死矣!”这时候有些军吏突然推心置腹地对他劝解说:“将军您威震匈奴,敌人一定不会把您怎么样,就像浞野侯赵破奴那样,还可以有机会逃亡回来嘛,皇上一样非常优待。”可是李陵却说:“你别说了,我要是不死,就不是大丈夫!”半夜里,李陵与韩延年想要率领残部突围,结果匈奴骑兵紧追不舍(试想一帮步兵想要逃脱骑兵的包围将是何等的艰难,而且还是在人家的地盘上),韩延年战死。李陵说道:“没有脸回去见皇上了啊!”于是投降了匈奴,不过其所部有四百人还是最终得以溃散着突出重围。

李陵毕竟年轻气盛,也许他还是心有不甘,他还想有一番更大的作为。他没有兑现自己先前杀身成仁的承诺,相反还“可耻”地投降了敌人——在当时的那种文化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投降敌人是最可恨,也最不能饶恕的。

消息传回大汉,昔日比较熟悉李陵的司马迁对李陵此举作了另一番猜测:李陵之所以不死,是因为他想留下有用之躯,找机会再为大汉效力啊。读史至此,笔者想起了距李陵事件八百多年后发生在安史之乱中的一段插曲:

757年十月,唐将张巡守睢阳孤城与叛军对抗已近一年,当时睢阳城中仅剩四百余名难以执戈的残兵。最后,叛军终于攻破城池,守将张巡、许远、南霁云被生擒。叛将尹子奇威逼张巡投降,张巡视死如归;又威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回答。张巡对南霁云呼喊道:“南八,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做屈从不义的人!”南霁云笑着回答说:“我原想要有所作为。现在您说这话,我敢不死吗?”二人双双就义。

读过梁羽生小说《大唐游侠传》的人,对南霁云应该不陌生。南霁云,是因排行第八,又被称为“南八”。在小说中他的身份是军官兼侠客。历史上的南霁云,善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尹子奇围困睢阳之时,张巡曾派南霁云浴血杀出重围,去找最近的唐军贺兰进明部求援。而那位重兵在握的自私将领考虑的却是如何保存自己的实力,拒绝了南霁云字字和着血泪的哀求,要南霁云留下为他效力并设宴款待。南霁云虎目含泪:“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说着,拔出佩刀自断中指。但贺兰进明仍然无动于衷。这时的南霁云明知睢阳的命运无法挽救,但仍不肯贪生而逃。于是本可置身事外的他又就地招募了几千援兵赶回睢阳,与曾生死与共的弟兄们共存亡。由此可见,南霁云是一位不怕死的慷慨豪侠之士。可是在被俘后,他最先想到的并非死,而是“要有所作为”。

话题似乎扯远了,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以司马迁对李陵平素为人的了解,难道他对李陵投降匈奴之举的猜测全无道理吗?遗憾的是,汉武帝后来的所作所为,使得司马迁的猜测永远也不可能被证实了。

同类推荐
  • 古老的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

    古老的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

    本书对崇7文化与男性周期进行了考证和研究。全书共分七章,包括崇7文化、古代创世观与生殖崇拜、神话的结构和考证、来自生命科学的启示、男性动态周期等。
  •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立足现实和本土,着眼未来与世界,努力构建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相适应,以人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保障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有机构成的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内涵,充分表达现代教育的切实性和引领性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特征。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热门推荐
  • 江水为竭

    江水为竭

    花解少年,成人君子。很多年前,他遇上她,乌黑透亮的眼睛,带着不容忽视的镇定。她温柔善良,就像一卷素布,质朴真实,他们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很多年以后,他遇上另一个她,她像一江静水,也像一场晚霞褪去后的潮汐。他千方百计搅乱了这一江的静水,却再也没有办法平复。她相信这是一个君子的约定,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在这段荒诞而漫长的纠缠里,如大海上的孤舟,茫茫无际,无从越过。时间无辜,岁月无偿,他究竟是在等待她的解语花,还是想要握住手中的君子兰?
  • 九死仙尊

    九死仙尊

    穿越万族墓场,踏过亘古仙域!白陌凭借识海中的神秘石片,沟通星辰原灵,一念仙古、掌缘生灭!传说多个世界在此并行,传说九死即可成仙。
  • 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

    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

    本书特以清代扬州学派文论为题,深入考察有关问题,希望弥补现时中国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不足。除了有助我们了解清代经家学文论的特色外,这项研究亦可以增进我们对传统儒家文论的认识,为其他类似的研究张目。
  • 公子贵性

    公子贵性

    客栈厢房内,一柄银剑置于女子的脖颈之间:“姑娘,你若要劫色,出门右转。”“大侠,你若能救我,我必重金酬谢!”两个年轻人,相遇于充满杀机的午夜,并肩走下一段不长的路,再相见时,一个身份尊贵神秘莫测,一个巧笑倩兮立于君候身侧。因为一出意外,让两人又相缠在一起。“好巧,以后本王就是卿卿的王妃了。”“公子,别这样,您该吃药了。”本文一对一~
  • 濒危地带

    濒危地带

    公元2019年,“斯诺米”坠入太平洋,剧烈冲击后所形成的灾难漩涡将世界卷入……与此同时,远在中国的问题少年许路铮正趴在课桌上酣畅淋漓的大睡,丝毫不知以死亡为前奏的乐章已为他奏响!或许在他活过的这十八年里,他所扮演的一直都是一只聪慧、狡黠、有时会令人微微吃惊的小猫,但总会有那么一刻,内心的野兽将会扑出他的胸膛,将一切碾碎!那一刻就快到了!
  • 秦汉仙魔乱

    秦汉仙魔乱

    秦朝不止有六国,世界从此分三界。仙与魔的战争从未停止,修魔修仙的凡人更是前赴后继。人界之中,仙魔两极,却偏有那么一位少年,不惧魔,不羡仙!蒙天,看厌了这人间战,受够了那仙魔乱。秦皇统一六国而平战,他现在要做的,是去平定三界而治乱!愿与诸君一同杀去,共灭这吃人的仙魔!
  • 这个王爷我买了:妖妃不可欺

    这个王爷我买了:妖妃不可欺

    ————————————————————————————————————————————————————————————————————————————————————
  • 回到清朝当驸马

    回到清朝当驸马

    穿越到清朝,大小姐,小宫女,公主……手到擒来……即便是霸气四射的皇帝,都忍不住要夸一句:“卿真乃吾大清之福啊!”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

    《毛泽东的古诗情怀》:毛泽东创作的古诗词,以及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用古典诗文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运用之妙都是前无古人的。同时,他还古为今用,赋予传统文化以新意和时代气息。阅读本书使读者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领略到伟人独特的语言艺术,在经典中获得文化浸润和精神升华。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