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0200000003

第3章 求仁得仁,两个老头儿饿死在了首阳山

接下来要讲的主人公是一对兄弟——伯夷与叔齐。

传说伯夷、叔齐是殷商末年商朝附属的一个名叫“孤竹”的小诸侯国的君长(也就是所谓的“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很明显,单单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判断,伯夷是兄(老大),而叔齐是弟(老三)。按照古时立长不立幼的原则,伯夷是本应该接替他父亲的君位的。可是,孤竹君却不知为什么偏偏想立叔齐为继君并留下了遗嘱,这样等到孤竹君死后问题就出来了。先是叔齐“让伯夷”,而伯夷觉得这是父命,因此坚决不受;叔齐一再坚持,伯夷“遂逃去”。叔齐无奈,为了不违背先人制订的礼仪法则,也坚决不继承父亲的君位,结果“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无奈,最后就立了老二为国君。两人后来就一块隐居起来,渐渐的等到两个人已经老去的时候,就听说西伯侯姬昌治下的周国乐意收养老人(也有招贤纳士的意思),于是两个人就赶着去西周了。

可是,刚走到西周就见到周国正在兴兵准备讨伐殷商。原来西伯侯姬昌刚刚死去,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他的地位,并且姬发还称了王,号为“周武王”,尊称他父亲的封号为“周文王”。正是这个周武王还在他父亲的丧期间就准备大动干戈,要推翻昏庸的商纣王的统治。当周武王骑着高头大马带领着大军正行走在出发的路上时,伯夷、叔齐却拦住周武王“叩马而谏”,说道:“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也就是说,你父亲刚死了你不想着安葬还妄动干戈,这是不孝啊;而且你以臣属的身份去杀自己的君王,这是不仁的表现啊!周武王正在兴头上,而且兵贵神速,不想耽误时间,哪里肯听两个“糊涂”老头的迂腐劝谏(当然周武王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只是他也有自己的考虑)。眼看就要命手下人将他两个拉下去杀头,幸好军师姜太公出来说情才使他们免于一死。

后来周武王伐商纣成功,全天下就都成了周王朝的地方了,《诗经》中讲得明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伯夷、叔齐感到再吃从“不孝不仁”的周王朝的土地上种出的粮食很羞耻,于是“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就这样,没几天两个人就终于因饥饿而死。临死前,还发出了这样的绝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孔老夫子是非常肯定和赞叹伯夷、叔齐两人非凡的志节的,他曾经对两个人的处事评价道:“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他们不记旧仇,因此怨恨就少了;不过从两人死前发出的悲叹而言,“哎呀,我就要死了,倒霉的命运该当如此啊”,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着不忍和留恋,甚至还有着几丝恨意的,因此司马迁就怀疑孔子的这种肯定是否有道理:“由此观之,怨邪?非邪?”孔子又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伯夷、叔齐愿意为自己理想的节操而牺牲一切,结果也就成就了这样的事实和美名,我们作为后人又有什么是应该替他们抱怨和感到不平的呢?也就是说,得到这样一个结局,也是他们努力坚持自己做人做事根本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他们作为高洁的“仁者”的选择;虽然他们主观上也不愿意承受这种悲剧,可是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值得他们去追求,而结果他们也追求到了,因此我们后人没资格对此说三道四。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伯夷、叔齐有过“叩马而谏”这样的在“纯洁”的隐者看来是自屈的行为,所以皇甫谧《高士传》的开篇即说:“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自尧至魏,凡九十余人。虽执节若夷齐,去就若两龚(指西汉末两个屈身王莽的姓龚的人),皆不录也。”也就是说,伯夷、叔齐竟主动去接近所谓的“权贵”,所以就名节有亏了,因此就算不上真正的“高洁”的隐者。可是让我们反过来仔细思考一下,究竟一个人为什么要做所谓的“高洁”的隐者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一己的好恶和感觉?《采薇图》中的伯夷,宋·李唐绘。难道就再没有更值得一个人去用全部生命去追求的东西?让我们再想,难道伯夷、叔齐真的做错了吗?他们“迂腐”、“固执”的行为,难道真的不应该赢得我们的尊重吗?

鲁迅先生当年就曾作《故事新编》来痛贬像伯夷、叔齐之类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顽固派,可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尤其伯夷、叔齐身上一定有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地方。“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无论何时都应该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笔宝贵财富。

同类推荐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热门推荐
  • 爱情无敌:我依旧爱你

    爱情无敌:我依旧爱你

    一场车祸决定的恋情,他是选择坚持还是退缩?她还认识他吗?难道一切都要卷土从来?她的记忆又是何去何从……要坚持啊!何陆羽!
  • 神秘的亚特兰蒂斯

    神秘的亚特兰蒂斯

    最强大的文明在愤怒的大自然面前也只有低下高昂。最为繁华的世界在一夜之间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且看亚特兰蒂斯王子穿越后的惊世之旅。
  • 春色暖冬阳

    春色暖冬阳

    他是高高在上的季氏财团唯一继承人,她是卑微至极的契约孤女。他冷傲绝情,杀伐决断,不留一丝情意,她隐忍倔强,默默爱恋,不露一丝一毫。他一念间的举手之劳,她忘不掉的情深一场。她明知道那是毒药,那是条不归路,那是万劫不复的无间地狱。可是,她还是飞蛾扑火般的自取灭亡……两段伤心伤肝的暗恋,一场日久生情的情殇,当执着疯丫头扑到专情军旅男会怎样?
  • 天天炫斗之成神之路

    天天炫斗之成神之路

    当神器降临地球,各方虎视眈眈,纷乱之中一只魔爪已悄悄伸向各地,六大神器,六位勇气,看他们如何踏上成神之路!
  • 我们永远不再见

    我们永远不再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在心里忘不了的人。作为这个城市十分普通的人,他们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笑过,哭过,庆幸着,因分离而难受过。当他们都长大了,学会了伪装自己,却十分怀念着那段时光,、可是已经早就回不去了。
  • 婚姻保卫战

    婚姻保卫战

    文轩和沈茹结婚六年,过着平静而恩爱的生活。一张不经意的相片,打破了这份宁静,阴影笼罩在文轩的心头,为了查明妻子背后的真相,在困惑和矛盾中,他不得不以牺牲信任为代价。面对丈夫的质疑,作为妻子的沈茹在爱和背叛之间该如何做出抉择?美丽的故事一开始,悲伤就在倒计时。
  •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一个大叔一下穿越了500年,变成了命短的二皇子,那就这么着吧,皇帝不做,还是做个逍遥的王爷吧。可惜现状不许,那就打破现状,且行且珍惜。(注:本文不完全按照历史,会有一些变动,不然亮晶晶的宫殿不好开了呢)
  • 闲中今古录摘抄

    闲中今古录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炫舞时代:我真的好爱你

    炫舞时代:我真的好爱你

    本作品的一切都是真的包括最后的结尾,也包括名字
  •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图书《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盛巽昌先生与北京自由撰稿人、著名畅销书作家与策划人李子迟先生合著。《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分为“毛泽东品评《三国演义》”、“毛泽东品评《红楼梦》”、“毛泽东品评《水浒传》”、“毛泽东品评《西游记》”4个部分,广泛、全面、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四大古典名著在各方面的经过、事件、知识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