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8000000007

第7章 废名小说选读(三)

一、另辟“奇涩”蹊径之作:《莫须有先生传》

《莫须有先生传》是废名另辟“奇涩”蹊径的表现,整部小说不仅诗意淡出,而且晦涩繁琐。莫须有先生“全无诗意”的所见所闻,恰是废名休学、隐居后思想变化和所处现实环境的艺术表现。这里已没有往昔的超尘脱俗般的诗化的单纯美,有的是作者逢人遇事的感慨与絮语,有的是平凡百姓庸常的现实,在“满纸荒唐言”的下面掩饰不住的是作者的一腔愤懑和对世事与人性的理性思考。

《莫须有先生传》共十五章,不容易解读,其中充斥了某种玄学意味,具有“理趣”与“禅趣”的特点,那种美感的思想和有意为之的“涩味”境界是要慢慢体会的,这也可以说是废名“诗化的思想和思想的诗化”的另一种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废名既是禅家也是诗人。

废名的作品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废名所谓的“道”更多地停留在个人感悟的层面,与当时的主流话语相去甚远。体现在具体的描述中,则带有庄禅趣味与玄学色彩;由于他性格中的悲观厌世,加上对现实政治的冷漠与绝望,对社会生活的隔绝,其人生理想亦只能托付给梦想以及“莫须有”的想象了。

废名称他的《莫须有先生传》是学习莎士比亚和《堂。吉诃德》的结果,他在与鹤西的一封通信中说:“我是想到了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他们两位。他们似乎不像 Flaubert那样专心致志做文章了,只是要碗饭吃。他们真是‘顶会作文章的人’!他们的文字并不是做得不多不少,你不可以增减一字,他好像就并不在乎,而我们在这里看得见一个‘完全’的人了。顶会作文章的人大概就是一个生活的能手,乘风破浪,含辛茹苦,随处可以实验他的生存的本领,他大概是一个‘游民’,逐水草而居了。……屠格涅夫说塞万提斯的《吉诃德先生》是代表一个理想派,……我的意思则适得其反,他是——他是一个‘经验派’,耍了一个猴戏给我们看。”在废名看来,顶会作文章的人是不避现实生活的,亦非不食人间烟火,他应该是“逐水草而居”,应该是“经验派”。

《莫须有先生传》是以作者西山卜居这一段现实生活为蓝本的自传体作品,是现实的。卞之琳评价说“是写他自己的‘狂人日记’,他对当时的所谓‘世道人心’笑骂由之,嘲人嘲己,痴卖傻,随口摆弄今人古人,雅俗并列。自有他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二、废名先生的精神自传

《莫须有先生传》中的莫须有先生并不是实际的生活形象,而是废名的内在生存陈述。废名自己曾说:“其实《桥》写了一半还不足,《莫须有先生传》计划很长也忽然搁笔,这都表示我的苦闷,我的思想的波动。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我是处在大时代里,自己是个落伍者,现在我知道了”(《废名小说选。序》)。废名当时的心境可能更多受到了他的老师周作人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废名是逐渐远离时代的大潮,沉溺在狭小的个人视野与情趣当中,较多从参禅悟道和文学创作中寻找新的感悟与乐趣。

《莫须有先生传》是废名最难懂的作品之一,有一位朋友戏称此书有催眠效用,睡不着,读几页这书就困了。确实此书可读性不强,不易理解。废名本人说:“若说难懂,那是说莫须有先生这人本来难懂。 ”“莫须有”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莫须有先生是作者想象加编造的人物,他不是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从一定意义而言他是作者生存状态的内心抒发,是作者人生焦虑的艺术释放,是作者心灵的代言人。废名自言是“因为无聊”才开始写作此书的,“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无聊,是因为他找不到有意义的社会价值和有期许的生命形态,而引起巨大的内心焦虑和精神挤压,聊以用文字来舒缓心灵的不安。

小说中莫须有先生是一个自我分裂,身心分离的迂腐书生,是所谓隐居西山的隐士。莫须有先生迷失了自我定位,失落了行动方向,做事缺乏明确的意图。他本是城里的读书人,却跑到乡下。似乎为了修道修行,作出功夫,实际上却淹没在琐屑之中。在乡下,他与几个饶舌的娘儿们一块饶舌,婆婆妈妈,或是写糊涂日记,写无处可寄的情书,代人写信,看人吵架。当房东太太问他是做什么的时候,他回答说:“我是做什么的呢?实在连我自己也不明白。”莫须有先生没有自我身份感、生命感、自主感和现实感,他的思想与行为充满矛盾。莫须有先生说:“哦,我这个人如今简直是个抽象的人,凡事都是自己闹得玩,怪清冷的,仿佛生在异域,非月亮世界不能如此。我告诉你,我是这样的可怜,在梦里头见我的现实,我的现实则是一个梦。”莫须有先生因缺乏现实感和生命感而觉得现实如梦,身心分裂。莫须有先生为了维护自我存在的尊严,拥有过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总是感到自己被他人过分关注,总是害怕别人损害自己。例如他过于敏感地以为三舅妈会对他造成损害,就早早叫她“三脚猫”,视对方为毫无本事的动物,以达到自我防卫的目的。他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三脚猫太太”说到地里赶蚂蚱时,他就以为是讽刺他偷吃了她的白薯。

在别人看来,莫须有先生总是一幅呆相,完全莫名其妙。而对于他自己而言,他是没有能力将自己置身于环境中与他人一道体验生活,他与生活环境以及他人之间是相互疏离和隔膜的。他的情绪要么狂躁要么抑郁,忽而喜从天降,忽而悲从中来,又是自命不凡,又是顾影自怜,又是狂傲不羁,又是多愁善感。《莫须有先生传》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莫须有先生身上折射了作者废名的精神气质,废名曾说:“我这个人,同我的一部小说上的主人公差不多可笑,对于自己的行为总是有点儿悲观,即是说怕寒伧。”废名在写《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更是径直自称“莫须有先生”。所以说《莫须有先生传》是一部废名先生的精神自传并不为过。

三、三十年代中国式的《堂吉诃德》

废名小说的《莫须有先生传》深受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启迪和影响。废名直言他对《堂吉诃德》的借鉴:“西班牙的伟大小说《吉诃德先生》,我也呼吸了它的空气。”两相比较,二者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叙述策略等方面均有相通相似之处,特别是其游戏的笔调和“涉笔成书”的结构,更显现出共同的审美特征。

1.讽世思想。两部小说都是寓意深刻的讽世小说。《堂吉诃德》通过对堂吉诃德冒险生涯的描写,讽刺虚假做作的骑士小说,消除骑士小说的不良影响,鞭挞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黑铁时代”种种社会弊端和荒谬世态。

《莫须有先生传》通过莫须有先生隐居乡下的言行,曲折地抨击了二十世纪初中国乱世的社会现实,嘲谑了病态的人生,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乱世面前因无能为力生发的生存慨叹。比如莫须有先生忆及武昌城时说:“我有许多少年朋友都在那里生生死死,都是这个时代的牺牲者,所以,那个城,在我的记忆里简直不晓得混成一个什么东西了,一个屠场,一个市场。”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军阀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的强烈愤慨和指斥。莫须有的避世隐居是对知识分子被压制无用武之地的无奈选择。

2.人物荒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荒唐可笑。堂吉诃德生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却幻想用十一世纪的骑士精神去铲除世间不公;他装扮成游侠骑士出门历险,将日常生活中正常的物事幻想成骑士小说中的境遇,干出了一系列的荒唐事。如为自己设想了一个并不存在的美人,将风车当巨人,将羊群当军队,将囚犯当无辜的百姓释放,向恶狮开战,与猫作战等等,世界完全被他主观化了。莫须有先生隐居乡间的行为同样迂腐可笑,匪夷所思。听驴汉说此地出过事,马上认定它们是强人,大声疾呼救命;看见树脚下的骆驼,便疑为是狼,提醒同伴勿为其害了性命;可谓大惊小怪,乱发奇想。莫须有同样为自己臆造了一个爱人,设计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思想飘忽不定,疑神疑鬼,东拉西扯,自比贾宝玉,与堂吉诃德一样喜欢幻想,荒唐可笑。

3.叙述策略。两部小说的故事模式相似。一个写的是主仆二人的冒险经历,堂吉诃德受骑士文学的蛊惑,带领桑丘出门历险,结局是回到家中,立遗嘱死去。一个写的是莫须有先生避居乡下的全过程,莫须有从京城出发,路遇房东,隐居乡间,最后再回京城。两部小说采用了相同的叙述模式,而且都把对话作为重要的叙述策略。通观《堂吉诃德》,对话占据了重要篇幅,小说中绝大部分章节都以对话为主,不是主仆对话,就是多人对话。《莫须有先生传》同样是通过对话来铺展故事。对话谋篇,有利于作者借助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达个人的观点。

当然两部小说也有诸多不同之处,比如一个偏重故事,一个偏重情趣,语言风格迥异;一个追求史诗性与传奇性,一个追求诗化与散文化;一个视野开阔并具有形而上的批判精神,一个缺乏自觉并略显内容单薄等等。总之《莫须有先生传》确实是呼吸着《堂吉诃德》的空气而写成的一部文体革新的实验性作品,无可否认,《莫须有先生传》是 30年代中国式的《堂吉诃德》。

四、精彩赏析

莫须有先生接着就跟了他的房东太太上他将要久住的家了,心里怪难受的,不知为什么,好像自己同自己开了一阵玩笑,而西山的落日,同你打一个招呼,他一点也不肯游戏,告诉你他明天还得从东方起来。总之你从一个路人得到了一个着落,于是你完全是一个漂泊家伙了。而且,人世的担子,每每到了你要休息的时候,它的分量一齐来了,而一个赤手空拳之人,就算你本来是担了一个千斤之重,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了。然而莫须有先生没有这些,他怕他是一个小偷,因为他跟在他的房东太太的后面担心狗来咬哩。

“唉,房东太太,人这个东西很有点儿自大,他不以为他可笑得很,到了日暮途穷的时候,他总有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概,他能够孑然独立,悲从中来。”

“莫须有先生,你不要瞧不起人,我们两个老夫妻,居家过日子,总不敢得罪人,好比我现在把你莫须有先生招了来,一月有几块钱,人家也都不嫉妒我,决不能想出法子来弄得你不能安居,好比失物啦,口角啦,这类的事情是包管没有的。”

“口角我倒也不怕,我最喜欢看你们老娘儿们吵嘴——我们两人讲话无从谈起了,我讲的是那个,你谈的是这个。”

“你的话也并不难懂,只是还带了一点湖北调子——唉,说起来真是,我在武昌城也住了七八年咧,那里我家老爷子在湖北做官。”

“那你住在哪一条街呢?——嗳呀,你这一说不打紧,可把那一座城池完全替我画出来了,我虽然不是在那里头生长的,在那里也念过好几年书,街头弄尾都走到的。我很想回去看一看。我有许多少年朋友都在那里生生死死,都是这个时代的牺牲者,所以,那个城,在我的记忆里简直不晓得混成一个什么东西了,一个屠场,一个市场,一个个的人都是那么怪面熟。我也不肯说我是一个慈悲主义者。”

细读《莫须有先生传》中“莫须有先生不要提他的名字”一章,可以把握作品的叙述方式及语言特点。

“莫须有先生不要提他的名字”的描写颇见废名“在笔下放肆”的特点。废名自己曾说:“作者当他动笔的时候,是不能料到他将成功一个什么。字与字,句与句,互相生长,有如梦之不可捉摸。”上述文字就看似不可捉摸,实际上是废名语言“字与字,句与句,互相生长”造成的。废名小说如此以联想方式,语言跳跃,给人以跳脱空灵之感,其艰涩就在于此。读者阅读时,必须停留,玩味,追溯其间微妙的关联,因而颇费心智,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莫须有先生传》中莫须有先生与房东太太的对话,往往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它们总是擦着边缘,常常因为一个词的牵连或者什么联想而连接起对话。

上文中莫须有先生对于自我境遇的自我表述遭遇房东太太的误解,于是小说就这样在没完没了的误解与独白的跳脱中而不断地向前延伸和发展。

附:相关评论

1.废名眉棱骨奇高,是最特别处。在《莫须有先生传》第四章中房东太太说,莫须有先生,你的脖子上怎么那么多的伤痕?这是他自己讲到的一点,此盖由于瘰疬,其声音之低哑或者也是这个缘故吧。这一期间的经验与他的写作很有影响,村居,读莎士比亚,我所推荐的《吉诃德先生》,李义山诗,这都是构成《莫须有先生传》的分子。

周作人:《怀废名》,载《药堂杂文》,1943年 3月作。

2. 从表面上看,《莫须有先生传》与《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仍然在写乡村儿女翁媪的事,与他的《竹林的故事》等作品,保持着前后的一贯。但在叙事模式上所发生的变化却更引人注目:前期作品里的“老中国的儿女”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现在却有了“闯入者”——莫须有先生,而且作者叙述的重点显然是在“闯入者”;曾经作为废名作品主人翁的乡村儿女翁媪已退到背景位置上,作者的兴趣在展示“闯入者”(莫须有先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自己)在“闯入”之后的心灵历程。

钱理群:《中国现代堂吉诃德的“归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简论》,载《云梦学刊》,1991年第 4期。

同类推荐
  • 公安局长

    公安局长

    时光一晃就将过去几十年。人到中年之后,如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张成祥睡梦之中,将不止一次地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办公室里,他向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记者讲述自家那棵独一无二的大槐树,以及奶奶去世那天的情景,记者听后在记录本上写下两句话:一棵大树的叶子一夜之间全部落了,一个女人在那天夜里悄无声息地死了。
  • 不太平的太平间

    不太平的太平间

    也许是医院里太多游离于死神和凡间的人,所以黑暗的力量特别浓,尤其在停放尸体的太平间,这里静得可以听见死人的呼吸和每一阵轻风,也许是因为这里口粮充足,环境幽人,所以特别容易招一些灵界的东西……
  • 龙王令

    龙王令

    这是一个宣扬真武朝圣的世界。凤家庄庶出七小姐凤芷楼本是九阴之女,阴气遮掩慧根,无法成为武者,被人耻笑为废材。凤芷楼被派到药房干活,帮凤二叔筛药十几年。近三年来,她被人屡次退婚,成了六大家族,乃至武京皇朝茶余饭后的笑柄。一日,凤芷楼在采药时,救了因身受重伤而坠入悬崖的神秘男子楚墨殇。善良的凤芷楼不忍看他被虫噬鼠咬,便每日定时给他送药医治。在凤芷楼的悉心照料下,楚墨殇伤势好转。这时,凤芷楼却遇到了烦心之事。原来,她的父亲要将她许配给庄口的傻子贾玉。父亲给她三日期限要她找到愿意娶她为妻之人,否则就要她嫁给那傻子。情急之下,凤芷楼想到了被她救治的楚墨殇……
  • 菲洛·万斯探案集2

    菲洛·万斯探案集2

    《菲洛·万斯探案集》收录了范·达因第一部推理小说《班森杀人事件》和《金丝雀杀人事件》(部分),班森在家中被人枪杀,业余侦探菲洛·万斯应纽约郡总检察官马克汉的邀请前去破案。侦查破案期间,万斯以他惊人的心理分析,推断出凶手的性别、身高及其性格,排除部分嫌疑人,识破凶手不在场证明的破绽,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
  • 偶的男友是怪兽

    偶的男友是怪兽

    在这本书中,公主告诉fans们,男孩“怪”一点才会吸引女生的眼球哦!“怪”就是复杂,就是有内涵,就是有个性啦!本书中的男主人公莫海野就是那么一个“怪”男孩,他脾气臭臭的(对主动投怀送抱的女孩子不屑一顿),有点暴力倾向(绝招:怪兽神拳!T-T),而且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一个“怪”男孩,他的身边会发生一些什么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的故事呢?
热门推荐
  • 笑了

    笑了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翠崖必禅师语录

    翠崖必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校草爱上冷血丫头

    霸道校草爱上冷血丫头

    冷血的丫头一位冷酷无情的杀手,传说中的黑色曼陀罗女孩,让自己变得丑陋无比,让自己忘记了曾经的痛苦,当回了一位富贵千金。霸道校草,世界上最富总裁的儿子,从不好女色,一次误打误撞,爱上了冷血的富贵千金。曾经的那位天真无邪的女孩,就是如今的冷血丫头。她痛恨当年抛下她的男孩,为什么要她放手。女孩的心里早以有了阴影
  • 魔性酷老公:独疼顽皮妻

    魔性酷老公:独疼顽皮妻

    谁不知道她是他疼进骨子里,宠进心坎里的小爱妻?居然还有不怕死的小三挺着大肚子上门挑衅,难道没人告诉她,她家那位又酷又帅又专情、有钱有权有地位的老公早已经为了体贴宠爱她自动跑去结扎了吗?孩子的爹还没弄清楚是谁就找上门来,瞧她家老公邪魅俊美的脸庞都绿了,这场戏可热闹了。QQ群:384269897
  •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本书分为进取篇、情绪篇、成长篇、待人篇、品格篇、处事篇和金钱篇,指出,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 盛唐梦空

    盛唐梦空

    本是神伤心死,万念俱灰,无奈自杀后竟然重生,盛世唐朝,背后又有多少血泪情痴。有人痛,有人忘,明知结局,却只能无奈看着一切发生。她也曾尽力改变,他也曾视她为宝,眼睁睁看着权谋的一步步深入,她只能尽其所能保他性命,结局终揭露,他与她,她与他,终会如何走将下去?
  • 回到三国当黄巾

    回到三国当黄巾

    世人,可老子好死不死穿越到三国,穿越三国就穿越三国吧,我琢磨着脑子里的历史不少,抱抱刘备曹操大腿足够混的不错,但被三国群雄专用刷经验值的黄巾军看上是啥情况,哭,我能不答应被张角选成继承黄天之志吗,能打个商量先放过我吗?不能!
  • 心之清浅

    心之清浅

    一个没我姑有心的女孩寻找心的故事,背景古代,就是这样。路途中遭遇各种奇事,妖怪。嗯,差不多了。结局为虐=_=我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
  • 星仙逍遥

    星仙逍遥

    平凡少年,后天玄体,飞雪之中,他立下壮志而踏上了漫漫修仙路;修仙长生,太上忘情,时过境迁,他是否又记得当年那颗最初本心?我以我心证我道,不求长生百世,只愿一世逍遥!
  • 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蓝色卷)

    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蓝色卷)

    这是作家们在以真诚、朴实而又温馨的文字,讲述关于阅读的故事;这是作家们伸出有力的大手,牵着小手快乐地走在成长之路的证明。这些文章,有的是作家们在讲述自己阅读的经验,告诉读者,要想在成长之路上走得从容些,阅读是很重要的;有的是作家们在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他们或直接告诉小读者怎样选择图书,或间接地表达阅读的一些诀窍;有的是作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或幽默有趣,或富有启发,让你感受到最初的生命脚步的韵律……凡此种种,这些作品很亲切很友好,它们会给你展示一个美好的文字世界,让你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与快乐。书的最后收录了一些作家给小读者推荐的书单,让小读者学会选书,学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