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2400000022

第22章 黄泉有泪

再说武帝,他终因终日眠花餐柳,于是体力终于不支,倒卧龙床,一病不起。

他每天都感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舌头也有些硬,双目不断地冒金花。这种症状已非一日,只是没这么严重罢了。每当服用了那令他兴奋的药丸,这种症状便逐渐消失,药力尽后,症状就加重。因此,他不得不加大服用量,由每天服用一丸,增至早一丸晚一丸。药量的增大,使兴奋的程度提高,恶性循环,终至病情加重。

武帝昏过去了,闻讯而来的朝臣不下数十人,大都面带愁容,忧心如焚。杨骏是第一个到的,一直守在武帝的龙床边,时而装出一付悲痛欲绝的样子,时而训斥御医们动作太慢。

武帝服下九转回生丹后,便被御医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的思维已经恢复,能听见杨骏的斥责声,渐渐地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只是心力衰竭,二眼干涩,怎么也睁不开,想说些什么,也发不出声音。“难道就这样完了吗?要活下去,活下去,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再在后宫的十里长街上风光一番。”他这么想着,竟幽幽地睁开了眼睛,模模糊糊地认清了站在他周围的人:这是皇后杨艳,那是临晋侯杨骏。噢,汝南王司马亮和杨济、杨珧也在这里。还有祭酒陆胜、主簿潘岳……

“圣上醒来了,圣上醒来了!”杨骏一副大喜过望的冲动,紧紧抓住武帝没有血色的鸡爪似的右手:“圣上,圣上啊,你让臣好一番担心啊!这就好了,这就好了!”

“大奸似忠,这个权迷心窍的杨骏!”心地善良,胆子又小的司马亮站在武帝的床前,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眼里噙着泪花。他在为武帝悲哀,更为大晋之权即将沦入杨骏之手悲哀。但在他看来,杨氏兄弟和皇后与太子妃贾午的统一战线是暂时的,一旦贾午翻脸,大晋定天下大乱,宗王们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政权被外戚驾驭的。

御医衣伟军怕影响武帝的情绪,有碍治疗,便向坐在武帝床边,一脸悲戚的皇后道:“娘娘,圣上才醒,气如游丝,需要安静,是否让群臣离开?”

“好吧。”皇后向朝臣们摆摆手:“众位大人心系圣上安危,我不胜感激。可圣上怕打扰,你们就暂时回去吧,待圣上稍有好转,再来探望不迟。”

朝臣们便先后走了出去,杨骏却留了下来,与皇后唱起了双簧。皇后向杨骏递个眼色:“杨大人,你也该回去了。”

杨骏提高嗓门,因为这话是说给武帝听的:“娘娘,我杨骏身为国戚,时刻记挂着圣上的冷暖。虽然为国事忙得焦头烂额,却无时无刻不在念叨圣上的隆恩。夜半常常坐起,为不能将圣上的重托做到极致而惭愧得流泪。我要一直陪着圣上,直到圣上康复!”

“圣上如此,汝南王又无能,这管理国家的重担就落在你与杨济、杨珧等人的肩上了。你若在这里陪着,谁来管理国家?朝臣们都拥戴你,信任你,没有你,岂不成无王之蜂了吗?”皇后向武帝的床前凑了凑,唯恐武帝听不见:“杨大人,圣上对你非常器重,你从小小的将军府司马平步登云,一下子升为镇军将军,又迁为车骑将军,封了临晋侯,成为辅政重臣,可要永世不忘圣上的龙恩,永远为圣上分忧。至于汝南王那里,要多迁就,他是宗王嘛。”

杨骏信誓旦旦:“请皇后放心,我杨骏知圣上的知遇之恩,定鞍前马后,鞠躬尽瘁,若做出对不起圣上的事,天诛地灭!”

皇后与杨骏的双簧武帝听得清楚,不禁产生了感激之情,一个虽然飘忽、朦胧,但却已经形成的结论便油然而生:杨骏三兄弟是朕的股肱之臣,可当重任啊!也许是这个结论发生了作用,或是九转回生丹的药力的缘故,他竟清醒了许多,又吃力地睁开双眼,发出了第一个音节,接着便能出语了。虽然蝇声蚊气,断断续续,却能分辨出他说的什么。他在告诉杨骏:朕信任你,你大胆地理政好了。可要与汝南王搞好关系,切莫使汝南王难堪,以防引起宗王们的反感,造成天下大乱。

杨骏跪倒,流着泪道:“请圣上放心,臣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至于与汝南王的关系,虽有磨擦,却无大碍,因为这些磨擦皆因国事所致,并非为了私利。圣上让臣与汝南王共同辅政,臣出以公心,以故常有些政见不和,这是很难避免的。圣上,臣这就离开,还有好多大事等着臣处理呢。臣一有间隙,就来探望圣上。皇后啊,你可要寸步不离啊!记住,我是以叔父的身份要求你这样做的。”

武帝大概很欣赏杨骏的表演,脸上溢出了一丝很难让人发现的微笑,然后又处于半昏迷状态。

杨骏前脚走,宗王们便大都赶来探望武帝。可以肯定,他们是集合后一起赶来的,否则不会那么齐。除了去世的宗王,现有宗王二十八个。因60岁以上的宗王都已不在人世,年龄最大的司马亮也不过四十多岁,正如杨骏所说,最小的还在吃奶。自武帝被女色所迷,荒政之后,在自己封地内行政的宗王已为数不多,不过六个,而且是以宗王的名义领军。余下的宗王都在京中,封地由州县管理,实际上分封制已名存实亡了。宗王们不过是顶着王的桂冠,领取王的俸银罢了。而那些还不懂事和刚从娘肚子里出来不久的王们又无力从政,便有了今天这种局面。前来探视武帝病情的宗王们中的八个,是由母亲抱着来的,嘴里塞着奶头,生怕哭嚎,搅扰武帝。他们围着龙床转了一圈,然后便跪下来,等待武帝睁开眼晴。而武帝却如同一具僵尸,一动不动。便有人哭出声来,厅堂内充满了哀伤的气氛,好像武帝生命的灯盏已经吹灭了,回归天国了。

此时,皇后的心情极为复杂,极怕武帝醒来后叮嘱于自己和杨氏兄弟不利的话,有将这些宗王们打发走的欲望,可又怕引起宗王们的反感。她犹豫了好一会,温和地道:“诸位宗王,圣上虽已保住了龙命,却仍处于半昏迷之中,怕受干扰,为了圣上的安康,大家还是回府去吧。待圣上清醒后再来探望。”

武帝的病情的确有所好转,只是病情不稳定,一阵清醒,一阵糊涂,时常昏厥。这回,楚隐王司马玮前来探望他的病情,适逢他清醒,便问他是否发出了让司马亮出镇西域的口谕,并将司马亮的事告诉了他。他吃惊不小,摇头道:

“这个杨骏,怎么假传朕的口谕,也太无法无天了!”

司马玮愤愤地道:“如今朝廷上下,都是杨大人的亲信,今又将汝南王挤走,便是他的天下了。宗王们无不气愤填膺,父皇应当机立断,诏回汝南王,拿下杨骏的狗头!”

“养痈成患,养痈成患啊!”武帝气火难按,却已无能为力了只好道:“斩杀杨骏是下策,杀他容易,可朝野就乱了,到处是他的人啊!这么办吧,朕让中书省拟写圣旨,让汝南王回归朝廷,与杨骏共同辅政,再任命几个有名望、主持正义的朝臣。为今之计,只好如此了。你回去吧,不宜在这里待得太久。”

武帝仅与司马玮叙话,无他人在场,不想隔墙有耳,这些话被躲在侧室的皇后收入耳中。召回司马亮、遏止杨骏专权的势头,是件好事,可安插信臣,却对杨家大为不利。于是,便修书一封,让亲信太监送于杨骏。

杨骏得此消息,冷笑道:“哼哼,圣上啊圣上,为时已晚。朝廷内外、上下都已被我控制,这圣旨是传不出去了!”

杨骏此话并非自吹自擂,因为中书省已在他的掌握之中。次日下午,他便来到中书省借阅圣旨。中书监华廙不给,被他大骂一顿,夺了圣旨就走。华廙无奈,将此事告知了中书令何劭。何劭言道:

“今杨骏权重如山,谁敢得罪?就由他去吧。不过,这圣旨不能在他手中太久,再过半个时辰,你就去索回。他若是不给,你也不必太认真,看他如何言语。”

杨骏得了圣旨,读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武帝不仅让司马亮与他共同辅政,而且安插了二十多个朝臣,顶替了他安排的新贵。如此办理,便将他架空了。于是,他把圣旨藏了起来,苦苦地思索着对策。这时,华廙求见。他料到华廙是来索取圣旨的,有心不见,又觉不妥,便接见了华廙。不待华廙开口,便板着睑道:“我向你索取圣旨,态度强硬了些,多包涵吧。这圣旨我已看过,大欠妥当。今朝臣人心稳定,无不忠于圣上,用心治事,若将他们替换下去,不就乱了套吗?华大人,国事要紧啊!当此圣上病危之时,如此办理,可就有乱国之嫌了。”

华廙不亢不卑地道:“你是辅政大臣,索要圣旨阅看未尝不可,却不能留下。何大人派我前来,不为别的,只为将圣旨要回。至于圣旨所写内容,是圣上的意思,中书省无权更动。今圣上还在,我们必须为圣上负责。”

杨骏渐渐放弃了傲慢,面色便温和起来,口气也不再那么生硬:“华大人有所不知,圣上的病情严重,常常昏迷,有时醒来,思维也不清楚,说话语无伦次,怎能算数?这圣旨你是不能索回的。我是辅政大臣,有权处理此事。”

“杨大人身为朝中重臣,懂得朝中的规矩,扣留圣旨,是要治罪的。”华廙毫不客气地指出:“我虽然孤陋寡闻,却知道古往今来,大凡扣留圣旨者,非良贤之辈。”

“你……你含沙射影,攻击我是不?”杨骏兀地怒了,拍着几案:“我为了大晋社稷,方才过问此事。难道一个辅政大臣,连这点权利也没有吗?你回去告诉何劭,今天二更时分,你与他当着圣上的面书写圣旨,然后念给圣上听。圣旨由我口授,你来执笔,皇后与何大人监督,这总可以了吧?走吧,到时我在圣上的病床前等你俩,可要准时到。”

当着武帝的面书写圣旨,增强了透明度,不失为高招,华廙想不到杨骏狗嘴里还能吐出象牙来,惊喜之余不免有些耽心,便扫视着杨骏那双微微有些发红的,闪射着贪婪和攫取的目光的眼睛:“杨大人,这是真的吗?”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况且我是总揽全局的辅政大臣。”杨骏的双目突然闪射出寒光,如同目光敏锐的鹰鹫:“华大人,我不计较你的傲慢无礼,因为我以大晋社稷为重。你向以运笔灵妙,潇洒劲力著称,相信你会在圣上面前为自己争脸的,这可是个好机会哟!”

“我华廙忠于王事,得不喜,失不哀,一颗良心可对天地,从来不会哗众取宠。既然大人要我执笔,我就执笔好了,至于圣上对我如何评价,我全不计较。”华廙虽觉杨骏近于凶残的目光中藏着阴谋诡计,却不好再说什么,便告辞出来,坐上素车,奔中书省去了。武帝的病情的确像何劭说的那样,已入膏肓,可他还有些思维,也能迷迷糊糊地听见人们的说话声,就是不能说,不能动。杨骏来到他的床边,与皇后议论着写圣旨的事,他听得明白,气火难按,真想大骂一顿,以解心头之恨。与此同时,他也恨起宗王们来,恨他们不来探望他,恨他们面对这严峻的形势无动于衷。可他哪里知道,宗王们已来探望过多次,都让皇后以“圣上病情加重,不可打扰”为由挡在了门外。这时,就听皇后道:

“叔父啊!可不能把事做得太绝,别的事我都同意,就是不让汝南王与你共同辅政的事太冒险,若惹恼了宗王们,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可要三思啊!”

又听杨骏道:“把心放到肚子里吧,不要再叨哓了,只要手中有了大权,怕他们何来?这圣旨就照我说的写,你好好配合就行了。胜者为王败者贼,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悔不该不听山涛等人的劝告,让外戚干政,朕好后悔哟!”武帝这么想着,又昏了过去,便什么也听不到了。

何劭与华廙准时赶到,发现武帝僵尸一般,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何劭不动声色地道:

“皇后、杨大人,圣上这个样子,能分辨是非?这圣旨还是等圣上清醒后再写为好。”

“是啊,此时书写圣旨,就大打折扣了,焉能服众?”华廙附合着。

杨骏情绪冲动,露出了本来面目,叫道:“这朝中的事你俩说了算还是皇后与我说了算?哪里这么多毛病?写,非写不可!”

皇后怕把事情闹僵了,心平气和地道:“二位大人有所不知,圣上看似昏迷,实则能听清我们的话,也能做出反应。你们看,圣上的头动了一动。圣上是在告诉我们,同意由杨大人口授,华廙书写圣旨,我与何大人作证。”

武帝的脑袋的确动了动,因为他再次被吵醒,似有若无地听见了皇后的话,他想痛骂,想制止,头便动了。

何劭也发现武帝的脑袋似乎有些动,便向华廙示了个眼色:“既然圣上同意,你就写吧。”

华廙是多么盼望武帝会忽然醒来,制止这场夺权的闹剧啊!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武帝在弥留之际回光返照。他无可奈何地展开圣旨,缓缓地研着墨,二目却不时地扫视着武帝的脸。

杨骏看透了华廙的用心,便督促道:“华大人,墨研好了,快写吧,不必打别的主意。”

华廙只好提起朱笔:“说吧,我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者有旨,汝南王亮赴西域镇边,为社稷所需。亮却伏而不动,公然抗命,为大逆不道之举。着其三天后出行,不得拖延……

本来已经做了任凭皇后和杨骏摆布的思想准备,不想华廙却控制不住激愤的情绪,以死抗争。何劭怕华廙遭遇不测,便道:“杨大人不必生气,华大人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坦荡耿直,嫉恶如仇,就不要与他计较了。依我之见,这圣旨还是你亲自念得好,因为它是你口授的。”

“何大人,你就念吧,反正杨大人在口授时圣上已经听清楚了,再念一遍,不过走个过场。”皇后劝道。

何劭回答:“不是臣违皇后的意,臣与皇后是监督者,臣以故不能念的。”

杨骏怕夜长梦多,便兀自念了一遍,而且煞有个事地问:“圣上,你听清楚了吗?若听得清楚,又同意此旨,就动一动龙首如何?”

皇后也道:“圣上啊,这道圣旨可是极重要的,你非有表示不可呀!你若龙首微动,就是同意了。”

于是,四个人的八只眼睛发出的光齐齐地对准武帝的头,厅内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似乎见火就着。

此时,武帝已经完全听懂了圣旨的内容,不由得肝肠寸断,冲动之余,脑袋好像动了动。杨骏大喜过望,叫道:

“圣上认可了,认可了!皇后、何大人,你俩可是亲眼目睹的,没假吧?那明日早朝议事时就将这圣旨发出去!”

杨骏、华廙不置可否,皇后却肯定地道:“圣上是同意了。我一直在这里陪着圣上,完全理解他头动的意思。何大人、华大人就无怀疑的必要了。此事就办理到这里,二位回府休息吧。我准备了二百两黄金,算是对二位付出心力的代价。二位带上,以供薪俸之不足。”

显而易见,皇后的目的是封何劭和华廙的嘴。华廙不屑一顾:“皇后,就免了吧,书写圣旨是我等内的事,何用酬而谢之。”

“是啊是啊,就大可不必了!”何劭边向外走边道:“我与华大人就回去了。”

皇后很是尴尬,求助于杨骏。杨骏摆着手:

“人家不愿收,那就算了。走吧,二位大人,可要走好,这黑灯瞎火的,以防摔跤。”

华廙还以颜色:“放心吧杨大人,我与何大人走得正站得直,又没做亏心事,摔不倒的。”

一场闹剧就这样结束了。次日一早,这道圣旨便传宣到朝臣们的耳朵里。朝臣们早就预料到会如此,无太多的惊讶。

假旨传宣后的第九天上,武帝突然清醒了,双眼睁得很大,思维也非常清楚。皇后又惊又怕,不知所措,御医们却意识到武帝的死期到了。衣伟军便向皇后道:

“娘娘,圣上回光返照了,是否召集宗王和群臣们前来?此时最重要,一旦错过,就晚了!”

皇后当然不同意这么做,回答:“既然是回光返照,召集宗王和朝臣前来已经来不及了。”

杨骏一步闯进来,见状也吃了一惊。当他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怕再有他人不期而至,便向武帝道:“圣上,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我与皇后洗耳恭听。”

“你与皇后都离朕远点,朕不喜欢你们,快传汝南王前来见朕,朕有话说。”武帝厌烦地背过头去:“快去,你与皇后都去传汝南王!”

杨骏急中生智,刺激道:“圣上不是下旨,让汝南王出镇西域了吗?他大概赴任去了。”

武帝痰火上冲,又昏迷过去。这时,杨骏从怀中掏出一块写满字迹的黄绸,在武帝眼前抖了抖:“圣上,这是你的遗诏,臣读给你听。”他展开来,读道:“昔伊望作佐,勋垂不使;周霍拜命,名寇往代。侍中、车骑将军、行太子太傅、临晋侯、领前将军杨骏,经德殿哲,鉴识明远,毗翼二宫,忠萧茂着,宜正位上台,拟迹阿衡。以骏为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太尉、太子太傅、领前将军如故。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骑千人,移址前卫将军杨珧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卫,其差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给骏,令得持兵标出入。”

这道假遗诏,为杨骏一人所为,连皇后都不知底里,皇后吃惊不小,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御医和侍从们也都惊得面如土色。这个利欲熏心的杨骏,胆子也太大了,不仅拟造了圣旨,还杜撰了遗诏。可他们谁也不敢站出来驳斥,任凭杨骏胡乱折腾。

武帝一息尚存,而且听清楚了“遗诏”上的内容,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像春蚕一样,吐出了最后的一丝生命之丝,闭上了眼睛,走完了他五十五个年头的人生之路。他走了,就这样走了,带着他的成功、失败,带着他的满足和遗憾,更有对杨骏和那个美艳如花,百依百顺的皇后的恨。走了,在黄泉路上跋涉。

这是晋太康十一年四月乙丑日,春已行将归去,落花无数,牵动着人们的思绪,弹落时间的尘封,叩响历史沉重的门扉,追忆那令万物勃发的春光。杨柳却早已成荫,在风中翩翩起舞。天阴沉沉的,继而便雨丝飘飘,如同涟涟的泪水。雷便响起来,伴着利剑般的闪电。哭声传来,响彻了整个皇宫和后宫的十里长街。

同类推荐
  • 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

    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当光绪皇帝遇到明治天皇

    当光绪皇帝遇到明治天皇

    他们,同样于19世纪中后期登上了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他们的国家,同样面临着被西方列强瓜分的严重局面;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他们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维新。然而,他的改革遭到惨败,国家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他的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国家从此踏入了近代化的行列。种种的相同,却产生了最后的不同,他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他们,就是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
  •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的作者从晚年的视角,以跌宕起伏、大悲大喜的生命阅历谱写出精彩人生篇章。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命运轨迹,更是近代中国社会人生百态的一个缩影,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启迪。人生如斯,在泥沙俱泻中唯有金砾能够沉淀,经过岁月的打磨,就能重新焕发光彩。从浪荡洋场到潦倒小镇,从豪门阔少到高墙囚犯,从苦力营生到光影人生,最终成为做客央视《东方时空》的“小巷馆主”。因怀真情,才见辞采。文中有深情的回忆,有细腻的描述,有冷静的反思,有深刻的剖析,更有对哲学命题的独特见解,可读可品,赏心悦目。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热门推荐
  • The Girl Who Read the Stars

    The Girl Who Read the Stars

    Romantic, suspenseful and witty all at once--ALICE IN WONDERLAND meets NEVERWHERE.--Claudia Gray,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Evernight series on The Girl Who Never WasSet after Skylar Dorset's debut The Girl Who Never Was and before the thrilling conclusion to her Otherworld duology, The Boy With the Hidden Name, this novella is to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rrow, the Fay of the Summer Equinox.
  • 异界武尊

    异界武尊

    三千世界,谁主沉浮!主人公林萧破开空间,来到另类世界,历经生死淬炼,手掌顶级体技,施展极致心法,融汇无上灵技,召唤魔神来临,操控极限机械体,开启空间最强战役!驰骋于无数世界,唯我独尊!战意无尽,谁与争锋!
  • 娱乐圈之植物护身系统

    娱乐圈之植物护身系统

    一场车祸改变了她的人生,为了治好爸爸,她答应他假扮千金小姐,她答应他成了超级大明星。本来应该是恨的感情却慢慢成了爱,坏人不断,幸好异能护体,才屡屡化险为夷。但是真相一个接一个袭来,她和他又该何去何从。***********************************虐心、虐情、泪点全方位。娱乐圈、帅哥、异能一个也不能少。请自带纸巾。建议大家养肥后再看。
  • 冰火魔妃:腹黑邪君的诱宠

    冰火魔妃:腹黑邪君的诱宠

    一个天生就无敌并且越来越无敌的女子在遭遇了一波波本该也无敌却不如她无敌的美男后变得更加无敌的彪悍人生。——五洲大陆,灵盛为强,强者为尊。这里有鼎立成势六国,也有地域广阔的四部,还有看似超脱皇权之外的修灵净地。风起云涌,乱世出枭雄,这个世界充斥着列王的纷争,权力的游戏,实力的比拼。她,自小生活在至尊无敌的千灵山,只求逍遥一生。他,天玉国皇子,来千灵山修炼一年,遇到了她。他的出现,开启她迎八方风雨,逆天命攸归,终扶摇直上的传奇人生。……当惊才绝艳睿智锋芒的她,遇到邪肆恣睢雄心暗潜的他。当纯真的强大,遭遇优雅的野心。当她终于抛却天真,当他本无心却生恋。命运的脉轮才刚刚开始旋转。
  • 赏延素心录

    赏延素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 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 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 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
  • 深宫错

    深宫错

    她原本是离愁谷里无忧无虑的医者,他原本是至高无上的皇子。就那一眼的心动,注定了她的宿命,为了爱,她不顾一切……当她倒下的那一瞬间,她发誓,如果老天爷让她重来一次,她绝对绝对不会爱上他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昨日的誓言尤在耳边,却已经隔了沧海桑田……
  • 灵光一现

    灵光一现

    咔嚓一声脆响,在黑幕之中,雨声中穿梭。一条隙缝蘧然在混沌仙府形成,闪电犹如游龙一般,直达府内。混沌之眼流转不息,难道命运真就注定?我偏要逆天改命。
  • 鉴宝天眼

    鉴宝天眼

    叶凡混迹古玩行,经历几重磨难,偶得慧眼通,不仅可以品鉴玉石,一眼看穿玉石品质,更可以强健体魄,大杀四方。赌玉?我有天眼!赌命?我天生神力!从此开始了他手眼通天的人生,被同行誉为“玩神”。试看谁可称王,唯我“玩神”独尊!
  • 刃星

    刃星

    异界之巅,暗流涌动,我心一片迷茫:突降之灾,一片迷蒙,家乡亦在何方:红颜薄命,噬血之痛,爱恨亦又何妨:破天之刃,手握星辰,豪气横扫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