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2400000002

第2章 武将之家

在三国鼎立时期,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虽然他不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就像魏之曹操、清之努尔哈赤一样,对于晋的建立起到决定性作用。他就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

司马懿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孙高阳的儿子重黎(《史记·楚世家》则称重黎是高阳的孙子),他是帝高辛的“火正”。在上古时代,人们崇尚火,司火的火正地位也比较高。因为重黎有功劳,所以被帝高辛封为“祝融”,意思是像祝融神那样可以光照世界。随后,重黎的后代也一直做着这个官职,直到周朝,官职的名称由“祝融”改为“司马”。

《尚友录》说,在周宣王的时候(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1年),程伯林父担任司马,攻克了许方,因功被允许以官职为姓,因而得姓“司马”。

楚汉争霸的时候,司马昂作为赵将与诸侯一起进攻秦国。秦国灭亡以后,他被封为殷王,都城在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汉朝建立以后,司马家就定居在河内郡了。

又过了八代,司马家出了一个代理征西将军司马钧。东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10月,车骑将军邓骘命令征西校尉任尚与从事中郎司马钧一起讨伐滇零(人名,为先零羌别种),双方在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展开激战,结果,汉军大败;到东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此时的司马钧已升任左冯翊(汉代将京师附近地区分别设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分别由三位地方官管理),朝廷以其为代理征西将军,都督关中诸郡兵八千余人,与护羌校尉庞参所领的七千余名羌胡兵,分道进攻滇零的儿子零昌。庞参先败,司马钧率部独进,攻下了零昌的老巢丁奚城(宁夏灵武县境),他命令同僚右扶风仲光收割羌人的庄稼,但是,仲光不听司马钧指挥,散兵深入,结果被围。司马钧因赌气而驻军丁奚城内见死不救,致使仲光兵败战死,汉军被杀三千多人,司马钧也率余众逃回,事后,司马钧因此入狱,自杀。

司马钧的儿子司马量,字公度,做到豫章太守(治所江西省南昌市)。

司马量生了司马儁,字元异,为颍川太守(治所河南省禹州市)。《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裴注引司马彪《序传》记载:司马倩“博学好古”。由此可知,从司马倩开始,司马家基本上完成了从武将世家到士大夫世家的转型。

司马倩生了司马防,字建公,为京兆尹,他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同上记载:司马防家教很严,平日里,即便是父子之间也十分严肃,“父子之间肃如也”。儿子们虽然已经成年,但在家里,父亲不让进屋,儿子们都不敢进;进屋以后,不让坐下,不敢擅自坐下;父亲不问话,也都不敢主动说话。这也是司马懿家“服艮膺儒教”(即遵行名教,遵守君臣父子规范等)的一个突出表现。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9年),司马懿就出生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安乐寨村)这样一个世家望族里。司马懿是家中的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叫司马朗,字伯达,他和董卓的一个儿子同岁,《三国志》上有传。司马朗9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长辈,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长辈。”

司马懿,字仲达,在他下面还有六个弟弟,分别是:老三司马孚,字叔达;老四司马馗,字季达;老五司马恂,字显达;老六司马进,字惠达;老七司马通,字雅达;老八司马敏,字幼达。司马防的这八个儿子,在当地很出名,由于他们的字都有一个“达”,因此,附近的人们称他们八兄弟为“司马八达”。

当时,司马朗很有名气,但司马懿的同族哥哥司马芝却一直默默无闻。河内的老乡杨俊,素来以知人闻名,却说:“司马芝虽然名气没司马朗大,但他却有原则,有韧性,这是司马朗比不过的。”后来,司马朗官至曹魏兖州刺史,病死在伐吴前线,死时47岁;而司马芝则历任曹魏河南尹、大理正、大司农,正直无私,果如杨俊所言。这位杨俊后来官至南阳太守,在他见到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才十五六岁的样子,杨俊一见之下,就说:“你可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啊!”还有一位叫崔琰的人,后来官至曹魏尚书,与司马朗私交很好,也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司马懿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刚毅果断,他可是一代英雄人物啊,不是你所能比的!”

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司马懿23岁。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被河内郡推荐为本郡的上计掾(会计官)。当举荐信送到司空府时,司空曹操听说过“司马八达”的事情,当即征召司马懿到自己的司空府为官。曹操选中司马懿,当然有笼络人才的意思,不过,除此之外,在曹操的内心深处,还有另外一层鲜为人知的情愫。曹操年少无赖,举孝廉为郎,当时任京兆尹的司马懿之父司马防,举荐曹操任北部尉,这是曹操一生中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据《三国志·武帝本纪》注引《曹瞒传》的记载,很多年以后,已身为魏王的曹操,还专门把司马防召到邺城饮宴,当时,曹操开玩笑问司马防:“孤今日还能当那个小小的尉吗?”司马防回答:“过去我举荐大王之时,大王正适合那个职务。”曹操听后,哈哈大笑,两人回顾过去,一直谈得很开心。由此看来,重感情的曹操对司马防是一直心存感激的,因此,此次征召司马懿,曹操自然也有报恩的意思。

然而,当曹操的使者来到河内郡、并传达了曹操的意思以后,司马懿却作出了一个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决定——他拒绝了。

司马懿的家人对司马府来的人说,司马懿突然之间得了风痹之疾,病情十分严重。只见他肌肉疼痛难忍,双腿无法行走,本人已经卧床不起了。所谓的“风痹之疾”,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风湿病或者中风之类的疾病。

司空府的使者亲眼看到僵卧在床的司马懿后,只好回去复命。

曹操是何等人也?要真想瞒过曹操,司马懿就这装病的伎俩也太拙劣了。刚才还被郡中举荐,怎么我来征召,你就突然病了?

对于装病,尤其是装中风,曹操本人可是行家里手。据《曹瞒传》记载,曹操年少行为不端,叔父多次到曹操父亲曹嵩处告状,一次曹操看见叔父,突然假装嘴眼歪斜,叔父大惊,询问原由。曹操说自己是中风了。等曹嵩闻讯叫来曹操的时候,曹操却一切如常。曹嵩说:“你叔父说你中风了,是不是现在好了?”曹操说:“我压根就没中什么风,只是叔父不喜欢我,才骗你呢。”从此,曹操的叔父再给曹嵩汇报曹操的不端行为,曹嵩再也不相信了。因此,装病这把戏,是曹操年幼之时玩剩下的,司马懿今天这样,曹操岂不生疑?听了汇报以后,曹操还是派人前往河内,偷偷对司马懿家进行监视:如果你司马懿装得不像那回事,就直接刺死你。

而司马懿倒也十分警觉,整天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俨然一副病人的模样。

也许曹操相信了,也许曹操压根就不信。然而,司马懿和曹操之间这场严肃认真的戏,却是以一个生命的代价换取的。

一天,司马懿看天色很好,就命人把书本拿出来晒晒,而司马懿则半躺在屋檐下,边看书边晒太阳,十分惬意。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刚才还是阳光灿烂,突然之间,就是阴云密布,眼看就要大雨倾盆。

而此时,夫入张春华和婢女又都不在身边。不大一会儿,雨点噼噼啪啪地就落了下来。

躺在床上的司马懿,眼看心爱的书籍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他看看四周无人,就匆忙从床上站起来,跑到院子里去收书。这一情景,正巧被慌忙赶来收书的婢女碰见。不明真相的小婢女惊讶得捂着嘴,“啊”地叫了一声。

听到婢女的叫声,司马懿恍然若失,愣在了那里。此时,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也来到了现场,她忙把呆若木鸡的司马懿搀回屋,然后,若无其事地与婢女一起把书本收拾完毕。

为了防止走漏风声,引来灭顶之灾,很快地,张春华就把婢女叫到厨房,亲自持刀将她杀死灭口。

到这里,我们自然会问:为什么司马懿当时拒绝了曹操呢?要想理解司马懿的决定,那就让我们看看此前一年(公元200年即建安五年),中国大地上都发生了什么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月,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会战,曹操击败袁绍,袁绍退回河北。这正是前文提到的官渡之战,应该说曹操是挟战胜之威征召司马懿的,可是他为什么还高卧不起呢?他要做隐士吗?以司马懿的性格,肯定不是。

就这样,转眼又过去了整整7年。司马懿还是老实地呆在自己的家乡,过着时病时好、亦官亦民的生活。在这七年间,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击败汝南(河南平舆县)的刘备,迫使刘备再次向南逃亡。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再次进军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五月,袁绍病死,少子袁尚继位,袁尚的大哥袁谭自称车骑将军,二哥袁熙为幽州(治所今北京市)刺史,表兄高干为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刺史。曹操趁袁绍去世,渡过黄河进入河北,袁谭、袁尚连败固守。为挽回败局,袁尚命令高干裹挟着河东太守郭援(钟繇外甥)和匈奴南单于从右翼南下河东郡(今山西省西南部,郡治在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南),河东郡的郡吏贾逵(贾充之父)城破被捉,被放进土窖,后被侠士祝公道救出。曹操派遣钟繇说动陇西(陇山以西,今甘肃东南部)马腾相助,在平阳(山西临汾)城下,马超的校尉庞德击杀郭援,收降南单于。曹操企图说降孙权,孙权被部将周瑜劝阻。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再次出兵河北,打败袁谭、袁尚。之后,曹操听从郭嘉之谋,暂时放弃对二袁的进攻,等待他们之间内讧,然后,转兵南下荆州,进攻刘表。果然,在曹操南进以后,袁尚和袁谭发生争斗,袁谭派辛毗向曹操求救,曹操随即与袁谭和解,并为儿子曹整聘袁谭之女为妻。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袁尚再次出兵平原(山东平原县),攻击大哥袁谭。曹操乘虚攻破袁尚老巢邺县(河北临漳县)。袁尚被迫北上投奔二哥袁熙。高干投降。击败袁尚以后,曹操立马翻脸,指责袁谭背约,并送还了袁谭之女。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击杀袁谭。袁熙部将焦触、张南叛归曹操,袁熙、袁尚逃奔辽西乌桓。高干唇亡齿寒,叛变曹操。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亲上太行,平定高干。开始开凿运河,准备击灭乌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长途奔袭,大破乌桓蹋顿,胡人、汉人投降二十余万人。辽东公孙康杀袁熙、袁尚。刘备得诸葛亮。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开始训练水军,为南进做准备工作。

也就是在这一年,曹操再次想起了七年前的司马懿。

如今的曹操已经身为汉朝丞相,集朝廷大权于一身,已非往日可比。这次,曹操根本就没理会司马懿中风的茬,他发话说:“再推推脱脱,就地逮捕!”这下,可把司马懿给吓住了,心想本来自己也不是什么高士,那就去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司马懿就做了曹操的幕僚,官职是丞相府文学掾,即丞相府的文牍官。随后,又被任命为黄门侍郎(皇帝的值班卫士),转为议郎(与黄门侍郎均为郎官,但皇帝出巡时,议郎不必扈从侍卫),更升为丞相东曹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管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成为主管全国地方官员任免的副职,相当于吏部侍郎,后又升为主薄。

在见到司马懿之前,曹操就听人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一天,他把司马懿叫来,一试验,司马懿的脑袋果然可以像狼一样,能够旋转一百八十度,眼睛向后看。据说,拥有这种相的人,心狠手辣,狡诈善变。从此,曹操就对司马懿心存戒备,他曾经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绝不是当人臣的主,以后肯定会添麻烦。”

可是,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非常好,“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四友。”后来司马懿为曹丕“篡汉”更是出了大力,所以他才一直为曹丕所“信重”。曹丕代汉称帝后,司马懿的地位渐渐重要起来,由尚书、督军、御史中丞起,官至抚军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黄初五年,曹丕以尚书令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当时,军权主要仍在曹氏手中。论地位,曹真、曹休、陈群也略在司马懿之上。公元228年曹休死。公元231年,曹真死。公元236年,陈群死。这以后,司马懿的地位逐渐突出,对蜀战事,多由他来主持。

在曹丕一生中曾两次伐吴,每次都以司马懿居守许昌,到曹丕临终时,更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四人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魏明帝曹睿。在魏明帝时期,司马懿成为了魏国政治舞台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只是曹睿的谋臣,同时还掌握着军权,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首领。

司马懿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人,他第一次展示这一才能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那时蜀将关羽围攻樊城,水淹七军,虏于禁,斩庞德,威镇华夏。而汉献帝都许昌,离樊城很近,曹操为避关羽的兵锋,曾打算迁都河北。时为曹军司马的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说:“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曹操听后,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暗地里与孙权联系,达成了联合攻蜀军的同盟。结果关羽丢失了荆州,自己最后也身首异处。

魏明帝时,司马懿的军事才得到了充分展现。他长期参与领导对吴作战,有一天,魏明帝向司马懿询问对吴作战的方略,司马懿回答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播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堕,破之必矣。”在公元231年和公元234年,司马懿曾两度领兵于祁山和五丈原抗击蜀丞相诸葛亮。虽然魏军在当时有二十万左右,而蜀军为十万,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诸葛亮善于治军,蜀军又经过长期北伐准备,训练有素,故在战斗力上胜魏一筹。当时魏明帝向司马懿下令:“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掳掠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司马懿则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执行。尽管被他的将领讽刺为“畏蜀如虎”,司马懿仍轻易不与诸葛亮交锋。在司马懿这种坚壁不战的策略下,诸葛亮竟一筹莫展,不能越雷池一步,结果他的北伐最后以失败告终。

曹丕死后,原蜀汉降将孟达在诸葛亮的策动下,欲叛魏归蜀。司马懿时领兵驻宛,听到这一消息后,他一面写信给孟达假意安抚,一面立即潜军进讨,八天行军一千二百里,赶到上庸城。当时“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魏军“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果断地采取速决战,他一面派兵分拒蜀、吴对孟达的援军,一面亲率主力分八道猛攻上庸城,仅用十六天的时间,司马懿就破上庸,斩孟达,结束了战争。

自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开始,公孙度就割据辽东。公孙度对曹魏政权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度死后,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对魏则更加不逊。景初元年,魏明帝派毋丘俭率兵伐辽东,结果大败。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并引诱鲜卑对魏进行侵扰。于是,魏明帝改派司马懿领兵四万继续伐辽东。临行前,司马懿对魏明帝说:“睢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

司马懿率军进入辽东后,公孙渊派步骑数万在辽水东岸的辽隧坚壁拒魏。司马懿则在强渡辽水后,直取公孙渊的老巢襄平,辽东军大惊,只好离开壁垒往堵魏军,司马懿于是纵兵迎击,三战皆捷,辽东军退保襄平,魏军于是开始围城。时逢连日暴雨,平地水深数尺,魏军无法合围,辽东军利用水势仍可樵采、放牧。有人向司马懿建议,断辽东军樵牧,司马懿说:“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结果,辽东军错过了突围的大好时机。不久雨停水退,魏军将襄平完全包围,并“起土山地道,楯橹钩橦,发矢石雨下”,昼夜发动猛攻。公孙渊这时才开始突围逃跑,结果被魏军击斩,辽东悉平。

司马懿在防吴、拒蜀的过程中,他由抚军大将军升大将军,最后迁为太尉。当他平定了辽东,正准备回朝的时候,洛阳送来了紧急诏书,要他迅速赶回。司马懿回到洛阳时,魏明帝已经病重。在明帝死前,魏宫廷中出现了一次小的纠纷。明帝原拟以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等共同辅助齐王芳。中书令刘放、中书监孙资,居中掌权日久,曹献、曹肇心内不平。刘放、孙资害怕燕王曹宇等掌权后对自己不利,就向明帝诉说燕王不堪大任,并向明帝推荐曹爽和司马懿。不久,燕王宇被免职,曹爽则被任命为大将军,与司马懿共同辅佐齐王芳。结果在魏明帝临终时,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边,嘱咐他们共同辅助太子曹芳,也就是后来的魏少帝。

曹芳继位时,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不久,曹爽一是为防止曹氏大权落入司马懿手中,二是为独掌朝纲,开始排挤司马懿。司马懿的军权很快被夺去,由太尉转为没有实权的太傅,而曹爽则引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开始专断朝政。但曹爽是一个缺少雄才大略的人,论能力、心机都不及司马懿。面对于己不利的形势,司马懿韬光养晦,伪装生病,表面上不问政事,实际上却在暗中布置,等待消灭曹爽势力的好时机。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了,也多少有些怀疑,就派自己的亲信官员李胜去打探。李胜当时被派去荆州做刺史,就以向司马懿告别为借口去试探。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两个使唤丫头正伺候他吃粥。司马懿似乎没法用手接碗,只能把嘴凑到碗边去喝,就是这样,没喝上几口,粥又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李胜在仔细地观察司马懿,觉得司马懿真是病入膏肓,很是可怜。

李胜不忍多看,他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荆州刺史,故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听了,喘着气说:“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得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听了,纠正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似乎还是听不清,疑惑地看着李胜。李胜于是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这次总算搞清楚了,苦笑着说:“老了,耳朵聋,听不清了。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

李胜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向司马懿告辞,回到曹爽身边,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叹了口气说:“现在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也就不用再担心了。”曹爽听了,也十分高兴。可他们谁都没想到,司马懿是装病的行家,当年他就是用这招儿蒙骗曹操,不去做官,如今也不过是故伎重施罢了。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都跟去了。因为司马懿“病重”,也就没有请他同去。可曹爽陪曹芳刚离开洛阳,太傅司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马上披戴起盔甲,带着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与兵库,发动了政变,控制了京都。并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在城外的曹爽兄弟等人得知消息后,曾有人给他献计,要曹爽挟持少帝退到许都,然后召集人马,对抗司马懿。可曹爽兄弟都是缺少胆量、养尊处优惯了的人。他们听司马懿派来的人说:“只要交出兵权,绝不为难。”就愚蠢地投降了。不久,司马懿稳定了局势,便又以谋反的罪名,杀死了曹爽及其党羽。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了司马懿的手中,司马氏取代曹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终年72岁。九月,按其生前所嘱,土葬于首阳山,不起坟头,不立碑,不随葬祭品,死后遗孀不得与其合葬。逝后赐谥号“文宣”。晋立,追为宣帝,这是后话。

同类推荐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最大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顶峰,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王夫之的有关内容。
  • 高尔基

    高尔基

    刘明山编著的《高尔基》内容介绍: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一起来翻阅《高尔基》吧!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热门推荐
  • 紫血圣皇

    紫血圣皇

    少年秦墨,穿越玄黄大陆,天生白色废血修炼无望,机缘巧合得圣皇紫血传承,逆天改命,踏上强者之路,带领人族征伐诸天,问鼎无上圣皇。吾是汝之剑,带汝饮尽异族血,吾是汝之盾,护汝万世得长生!!!
  • 时光未旧,烟花已冷

    时光未旧,烟花已冷

    本书以婉约唯美的笔法,书写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妓如苏小小、薛涛、柳如是、董小宛等人的悲凉往事。以她们生活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对照出这些低微生命难得的光华!是迄今为止关于名妓最唯美、最诗意的一本书!
  • 农家厨娘:夫君太腹黑

    农家厨娘:夫君太腹黑

    睡觉前还在现代顶级酒店掌勺的厨娘,醒后竟成为古代农村的小媳妇慕容忆照了照镜子,无论是彪悍的身型,还是辟邪的面容,可谓“强”到一定境界人丑,她忍了,她坚信自己美貌如花的那天会到来家穷,她忍了,她凭借自己一双巧手定会富甲一方相公羸弱,她也忍了,她当定女强人还能怎么着?可半路多出这些乌七八糟的人对她相公纠缠不休,这是怎么回事?还说什么不要因为她放弃大事业?白子夜,你给我站出来!不说清楚今晚就不许上床!
  • 观妓

    观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夕阳遐思录

    夕阳遐思录

    本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企业管理、企业整顿、工业学大庆和企业改革的内容;作者有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中国政研会工作方面;其他工作方面的探索研究。
  • 英刃

    英刃

    东皇三百六十年。天都武神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却昭告天下将要选拔出最合适的人才继承武神的道统。东皇三百七十年。天狱暴动,洪荒凶兽、万古妖人相继挣脱束缚,异族初现踪迹。东皇四百零一年。武神仙逝,远古通道开启,异族大肆入侵,天都进入历史上第三次黑暗纪元。无路可逃,无处可走,四面楚歌,无尽的生灵在黎明前召唤希望的曙光,而谁能解开武神生前留下的字谜。“惊魂天,日月颠,飞仙冕,屠神宴。”
  • 叔能无过

    叔能无过

    从小无父的羽枫在母亲过世后,被未曾谋面的叔父隽颢领养,两人的情感从亲情昇华至爱情,理智与迷惘中徘徊,相爱的两人却隔着抹灭不了的血缘关係,日渐萌发的爱恋如何在四伏的危机中成长,隐藏在谜雾中的敌人到底想夺取谁的命。。主角名:羽枫,隽颢,关键字:僞父子,甜文亲们欢迎加入驹尼俄司_大腐群310582497^^
  • 宠妻万万岁:圣宠萌妃

    宠妻万万岁:圣宠萌妃

    她是现代的吃货一枚,穿越成丞相府的大小姐,刚穿越就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主。“莫染璃,你个吃货!”“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难道你不想让我吃?啧啧王爷你看这月亮像不像大饼?”
  • DNF技能闯异界

    DNF技能闯异界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神灵之旅

    神灵之旅

    李希彦穿越异界成为莉莉娅的契魔,守护着这份羁绊,在动荡的异世界战斗与生活的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