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9900000015

第15章 卢挚——快活庄家「之拾叁」

平心说,最喜欢他的曲子了。抱着他的集子,只选看这首[双调·蟾宫曲],你也会喜欢他的: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尪羸。五十年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不都如快活了便宜。

听上去,像老人讲古,缓缓地,不着急,朴实干净,也不深奥,也不拗口,最和软便宜,骨子里却棱角分明,仿佛从小交起来的老朋友酒酣耳热之际对面谈心。再或者说,它们本来就在这本集子里,现在,不过是浮现出来,让你听到了它对自己的吟哦而已。是的,所有的、好到不可思议的句子,它不过是自己吟哦了自己。

他那么自在吟哦,漫不经心,你却似乎被一些陌生的东西莫名其妙的击中,半天回不过神来。

细细体味,其于简易平淡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尽痛楚,狂放旷达背后又见出天真率性,但这两种又都是敛住了的,并没有呼天抢地和流于浅薄。不容易。作者将人生历程算了一笔账,是再简单不过的一道算术题。人们常说的人生百年,其实是个虚指的概数。

人活七十古来稀,是作者按当时人寿的实际状况提出的指数,人的平均寿命不高,七十岁已为高寿,几成生命上限。其中前十年,从一岁到十岁,呱呱而啼,嘻嘻哈哈,顽皮贪耍,少不更事的孩提时代,干不了什么事情。后十年,从六十岁到七十岁,已经垂垂老矣,头眼昏花,手脚不灵,弱而多病,精力难以为继,也干不成什么事了。中间这五十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逸结合,天经地义,就是说,生命极其有限,日子它偷天换日,弄得人们有一半时间是在混混沌沌的夜间睡眠状态中度过的,时间太快了,好像一夜之间,就到了晚秋。这样,人生的剩余时光仅有短暂的二十五年了,悲哉!

当时(现在也是啊)高寿七十的人,的的确确也只能有宝贵的二十五年有效生命。但“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人又早有说辞。那么这短短的二十五年,难道还会没有什么烦恼、不快、忧愁、痛苦、天灾人祸、悲欢离合、古难全之类的事吗?这怎么办呢?他有了一种生命的紧迫感。此时,他的思路大概暗合了《圣经》里上帝的那句名言:“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世界。”唉,世界不合我意,只因贪根太多,人如果得一望二,就受了生活的钳制,自然不舒展,不快活。所以他提出,最重要的是“快活”二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首杰作其实也是脱胎于前人——是宋代词人王观的一首词《红芍药》给了他启发——那词同样是我国通过诗词研究生命学的经典之作: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逢花堪笑傲,任玉山倾倒。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说起来这词那曲各有千秋。要论古人借鉴古人这件事,是说不清原委的——连好大的李白都直接拿古人句子入诗,要怎样讨伐?能在那基础上有所发展,加进自己的思想,欣赏着也就罢了,到底是写得好才流传下来。那时都没有人兴师问罪,难道几百几千年后要告前人剽窃吗?笑话。但有时也替那些更古的古人委屈,要去追根溯源地去颂赞古诗十九首什么的,也不是没有一些道理——他们普遍被诟病境界不高,名气比后来者小,利益无多,很多著者都牺牲了名姓,却惠施后人无数……冤死了。

在写《唐诗之美》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我自己更喜欢诗人们的二线作品——那往往是他(她)第一流的作品。也就是说,现在大众眼里的、被公认的某人最好作品,其实往往是他(她)的第二等制作。这有些不公平,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如此,但任何人对此无可奈何,因为写诗一回事,流布又是一回事。

这里有一首[双调·蟾宫曲]《田家》,同样是因袭了跟上一首同样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我认为这也是一流的作品,虽然它比起“碧云天,黄叶地”之类,几乎完全不为人所知: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碡上渰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看完之后我不由自主地笑了一下——是,不由自主地笑了。他满心和平,于是什么都有了。青泥,杨柳,西瓜,琵琶,荞麦,绿豆……那些小物件,它们无一不微小,安安静静,但没有消失——不会消失,正是它们才有着强大到无可阻挡的生命力呢。它们虽然微小,但当在天地间都真正拥有自己暖暖的一小份的时候,幸福和安静就降临了,读得我也安静下来,音乐安静,灯光安静,甚至,满屋的黑,也安静下来了……小东西都是好东西。

这首曲子最大的特点是意境飞动,语言、场景都信手拈来,一板一眼,笔墨贴着人物走,没有用到多余的技巧,也没有涉及多余的人物,写得非常扎实,素色生香,是朴素温暖的实景记录,神完气足,遍涵了生命的大气象。这种抛弃复杂的表达形式、甚至于抒情词汇描述,仅仅是像建筑工搭建一座四四方方的房子一样,把词汇定位到文本该站立的地方。只是简单地用一种节制、缓慢地语调交代清楚人物、地点、实践过程。这样的写作手法,可以说与西诗形而下的抒情表达(部分人认为的冷抒情、零度写作等)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发花”辙又十分喜兴,因此整个儿作品都笑逐颜开,看了仿佛听见,直想随之手舞足蹈。曲中出现了三个少年:沙三、伴哥、小二哥。沙三、伴哥乐在捞虾,所以两腿沾得满是青泥;另一个小二哥呢,则是贪嘴,在杨柳荫中吃石磙子上磕破的西瓜,弄得汁水淋漓!“两腿青泥”、“昔涎剌塔”,准确地捕捉住了少年行为各自的特点,观察细致,描写风趣,立即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强烈的泥土气息。“沙三伴哥来嗏”,“来嗏”即“来啊”,是谁喊“沙三伴哥来啊”,读到后面始发现喊者就是那小二哥,小二哥喊沙三、伴哥做什么呢?曲中虽未明说,但意思很明朗,原来是让他们俩来吃西瓜。小二哥吃饱了西瓜,想到了一起玩耍的伙伴,所以大声吆喝。“两腿青泥”,是喊过来后小二哥的所见;“只为捞虾”,是小二哥所想,描写的是心理活动。“昔涎剌塔”,是沙三、伴哥眼中小二哥吃西瓜的情状,“碌轴上渰着个琵琶”,是所见小二哥彼时的形态,小二哥撑得饱饱的躺在碌碡上,好像一把大肚子的琵琶。把小二哥比作琵琶,即符合乡村少年的心理,也十分有趣。“渰”,可以解作“淹”,是一种比喻用法,被西瓜水淹成了一个大肚子漂在碌碡上似的。“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结尾四句是说乡村生活无是无非的生活,真正快活极了的生活是乡村人!这时虽有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美化与理想化,但也确实表达了对乡村生活有一种真心的热爱与赞美。说到底,诗歌不过是对四时、对明月、对花草等的驻足和凝视,或者说是作者在自然中沉浸、自由流放的产物,用来安放那颗必定与生俱来多情善感的心。

综观全曲,喊话、名字、用品、作物、语词,都有鲜明的乡土色彩与俗语特征,如同宾白,令人忘了它是曲子——还以为是庄稼人说话,其中情意沁人心脾,景色在人耳目。而这支小曲塑造人物之所以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观察细致、写出特色外,还与作者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有关。其中有叙事视角的变化,如小二哥眼中的沙三、伴哥,沙三、伴哥眼中的小二哥;此外还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等,终使人物活了起来。我们在读到他试图表达的这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的丰美世界中的感受,已经是多么受益了。其实,诗歌很多时候只是作者心理和观感实践的表达,我们是否通过他(她)感触到客观世界的美丽,才是我们作为读者最大的收获。这需要作为读者的我们参与,进行迷人的二度创作。

至此,总得说一点元曲吧——对元杂剧通俗自然的本色,王国维这样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这是元曲的骄傲,也是读者的有幸。当然,元曲也有元曲的不如其他处。我自己的感觉,譬如,抒发的情绪很多人雷同:愤世、泼皮、向往隐居生活、火辣的感情表白和思念……这几类居多。但也因此,构成了元曲不同于其他诗歌体裁和题材的特色。这不同,如同苏州评弹和西北信天游的不同,互为参照,又彼此补充,使得中国诗歌谱系得以骨骼完整、血脉畅达和浩大的成长。

再看这一首[沉醉东风]《闲居》:

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文本已经具备绵密且强韧的张力,能够进入日常的细节和情绪的微妙之处,完成相与从容的停顿、留白。上半阕还罢了,看下面,“恰离了”、“早来到”对得何其工整!而下面几句,既不对仗,也不修饰,毫不讲究,醉态朦胧。不着意间,野花、村酒的香都出来了,越出纸外,你甚至可以想象,熹微的炉火,地窖的白菜,都温暖切近,如同井底的青蛙眼中最圆满的天空,而他和他们一样,面上酡红,嘴里乱说着话,一样赤脚走路,走得歪歪斜斜,而末一句“醉了山童不劝咱”,又是上一首“快活煞庄家”的直接映照,满透着自在安然。这让我想起常常见到的自恋狂们——这个时代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自恋狂——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关注、被伤害、被迫害,一直痛苦。譬如觉得自己的邮箱密码会被破解、手机会被监控……可是,谁会一直关注你、浪费自己的大好时间去伤害你呢?你又不是地球,又不是人类史。为此而活得畏手畏脚、像没活着一样,真是死不足惜。

这首曲子很有宋时朱敦儒词意“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不需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的劲头。唔,无端想起来,有些类似意思的句子:“休辞醉,明月好花,莫漫轻掷。”(聂冠卿《多丽》)“一瞬光阴何足道,但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张昪《满江红》)“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柳永《传花枝》)……这样的传世好词真是俯首皆是,而末一个——柳永——的那劲儿和元曲作家们也有的一比了。人生如梦如寄,不如活在当下……难道你偶尔不也这样想想吗?古人今人的情怀其实是别无二致的,只是他们说得更好,我们都不会那么雅致着讲话了——他再用俗语,蛮笺象管,也还是雅致的,正像我们再想雅致着说话都还露出俗不可耐。不信,随便取样,拿一首过来谱上曲子和当代人所作的前言不搭后语、莫名其妙的所谓“古典风”流行歌曲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扯远了,说回他。他的一首首的小令,如同一把把新收的麦穗,清香扑鼻,真实无比,那份巨大的生命宁静感,真是迷死人不偿命,而人只有成为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才是贵族。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家”即是贵族。

其实,贵族不贵族、乡土文学不乡土文学的,划分到哪里去这都没太大关系,关键是写得好,这就足够了。这里有一首宋人无名氏的词《浪淘沙》,是偶然翻到的:

水饭恶冤家,些小姜瓜。尊前正欲饮流霞,却被伊来刚打住,好闷人那。不免着匙爬,一似吞沙。主人若也要人夸,莫惜更搀三五盏,锦上添花。

所言不过是吃白水泡饭的过程,简澈明达,顺口达意,区区五十三个字,被做成色香味俱佳的酒菜,将那一刻的情境和盘托出……你说它算乡土文学还是市井文学?说不清。但它情趣顿现,叫我一遍记下。这就足够了。

说到底,文字最多不过是种面料,裁方成方,裁圆成圆,文字客们东拉西扯地把文字缝制起来,有的做了性感的小内衣,有的做了衣冠楚楚的道袍,拼起来的文字就是语言。语言本是来表达的,也跟着主人的气质有了气质:华丽、威严、妩媚、韶秀、香艳、豪放、清贵、斯文、儒雅……很多,不一而足。我个人对于语言的偏爱还是钟情那种简拙、诚实的一派——一个人可以没文化,而眼底清凉、心底干净就可爱,手下的文字也就看得下去,且别有根芽。不喜欢那种穿着各种华丽的衣衫却内心卑劣的人,极不喜欢。对于文字也是如此。甜美的文字蛋糕里如果藏匿的是那些又脏又臭的东西,就特坑人——那是扮演的自己,不是真的自己,因此讨厌。可惜,元曲里就掺和着些类似的东西,坏了元曲的名声。

与唐诗、宋词相比,元曲的灵魂就在于一个“俗”字了。俗而不噱,以俗为雅,低碳,洗练,是一些沙砾似的粗句子,精气神却像哺乳期的乳房一样健旺滋汁,有时像个恣意妄为的孩子,天真和真挚多得过剩。其实这才是元曲也就是通俗文艺的正宗——其实,仔细读进去,会发现,元曲还带有一些后现代的某些色彩。元曲更注重世俗化的人生愿望和生活理想的张扬,充满俗世情怀以及散漫逍遥的生活理想,平民化特征鲜明浓重。他比其他退隐的文人更彻底的是:他用一支诚实的笔放声讴歌的,是真正的人民以及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弄舟下江南似的风雅——那样风雅是风雅了,但失掉了辽阔和饱满,对于元曲来说,这才真要命。因此,即便是将曲子写得堪比诗词风标清幽了,在元曲这个大概念里,依然属于二流货色,原因就在于此——它的基本精神在这里。元曲一门几代,本身就像勤俭清白的好人家,一个个爷孙儿女,都朴直简白笑哈哈。

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俗”字,依然是带引号的——那些曲子,也就是相较古诗词相对俗些罢了,里面的典雅大正还是潜隐不彰的。毕竟都是顶尖的诗人们在捉刀曲子,俗又能俗到哪儿去?比照一下今人勉力而为强作雅的歌词们,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俗不可耐和矫情酸腐了……这个话头老忍不住自己冒出来,按下不说。

他当真觉得“庄家”生活快活,觉得这样比那样好。这不容易。他比别人都更彻底地看穿了:诗词歌赋里乃至神仙道化剧里的宗教不过是个审美符号,而大自然的审美才是最扎实可行的智慧。

他不光和我们一样做这种白日梦,还当真找个三间泥房子,院子里养一群鸡,修一个不多大但足够吃的菜畦,种些个《诗经》里个个赫赫有名的菜蔬,还有一条没事老在太阳地里或太阳阴里(冬天在太阳地,夏天在太阳阴)睡觉的狗……这更不易——要知道,无论是谁,也无论那梦想大与小,梦想的实现总要费一番周折;也虽然大家心中都有梦想,可每当梦想蠢蠢欲动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便万分惋惜地把它打压下去了,不敢尝试,也懒得改变——梦想嘛,独立于现实之上,不会不请自来,得到“这种”生活必定是以失去“那种”生活为代价的,而其中转换角色和环境的一层苦也是局外人所不能体味的。不管怎样曲折和难以适应,他到底与清风为伴、与明月为友了,并渐渐和自然融为一体,用曲子发一段芽,开一朵花,结一段情节或情感,挂上柴门……多么自在多么好。好不容易降生到世界上,应该好好看他一次。就这样,他张大双眼,将自然一股脑儿装了进去。他在自然的怀抱里,自然也在他的怀抱里,他藉此培植道德,纯正善根,不断地提升了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层次,本性中慢慢祛除清了“我执”……如此一来,他的生活美妙得简直近乎美梦了,他的诗歌也是。

多说几句,元曲的好其实也就在这里:要看雅正典丽,那些温柔敦厚的诗教、缠绵婉约的词训,去读唐诗、宋词好了,要看平直朴素,这些慷慨泼辣或自在逍遥的调子,就得说元曲第一。元曲的受众在市井小巷之中,表现手法亲切质朴是作者情感所制,口语化、通俗化这样才更能表现出元曲的天真本色——读起来好听着呢,抑扬顿挫的,没有半点矫饰,像天空里鸽子高低飞过,洒漫得很。吕天成在《曲品》中说:“本色不在摹勒家常语言,此中别有机神情趣,一毫妆点不来;若摹勒,正以蚀本色。”可见本色语言所追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而“神似”就必须具有“真情”,并经过了作者不露痕迹的加工——说“自然”从来都离不开作者厚实的文学雅修养——越是雅的厉害,他(她)手下出来的字句才有可能真正是天真不凿的。否则,和百姓在家里扯闲篇、和邻居骂街用什么来区别?说起来,元曲中还真有类似骂街的句子,细看有的作品还不乏类似这样的唱词:“骂你个短命薄情才料”(商衢《[双调·新水令]无题》),诸如此类的极不雅驯、甚至骂人的话也频频出现,悍气四溢,生动无碍,真写得兵变如麻,在历代文学创作中极为少见。如此这般,才正体现了元曲的健旺之美。

不必去比较谁雅谁俗,没意思——如今天天泡在小剧场的“小资”们未必真懂戏剧,天天在城市夜沙龙转悠的太太小姐们也不一定就懂艺术。看那些纷纷扬扬场面上的事,身披着各色外衣,酒会、评论、讲学什么的,好像和真理是邻居,其实也不过只是限于纷纷扬扬的喧闹,本质上是垃圾多,营养少。说白了,多数艺术欣赏不过是一种个人癖好。有人听古尔德能听出阳光的味道,有人吃臭豆腐吃得销魂无限,哪里有什么雅俗高低之分?

如今有些人害怕落个土包子的嫌疑,就弄个红酒杯在桌子上磨磨蹭蹭摇摇晃晃呀、弄副只有镜框的眼镜戴戴呀、电视屏上装谦和、慈善宴上献爱心、四方讲坛里说爱国呀,和粉丝们握手、受上司潜规则、说话要像刚刚才回国呀,到哪里都说自己是VIP……喝杯贵得不靠谱的茶放出屁来就以为有了文化味,却离开大众,和俗言俗语隔得远远的,自己还装模作样遮鼻而过……如此这般,泼皮无赖也摇身而成了“贵族”。切!冷眼看来,尽是荒诞,还担嫌了弱智:真正的贵族气怎在于表面的浮华?它只在于内心的悲悯、良善和安宁——甚至,真正的贵族和崇高无关,那仅仅是一份淡定和从容,一颗浸泡在柴米油盐里却不随俗世纷扰而游移的不易之心。其实,红尘不染,懒得挣扎,对生命的世俗性保持敬畏,就像对生命的神性保持敬畏一样重要而必要。

现在,找一个清净的景点难了,就像找一个不矫情的贵族难了。就像他和他说的那“庄家”。

[曲人小传]

卢挚(1242—1314),元代散曲作家,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卢挚的散曲作品以“怀古”题材为多,吐露对时势兴衰的感慨,调子比较低沉,抒发对故国的怀念。

他虽然身为显宦,却有不少向往闲适的隐居生活以及描写质朴自然的田园风光的作品,语言本色,意致自然。

他的散曲风格明丽自然,写恋情的作品委婉而又不失深挚。

曾著有《疏斋集》,已佚。散曲如今仅存小令,约一百二十首左右。

同类推荐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两宋为词史极峰,诸体大备,风姿多彩,流派竞辉。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
  • 谷雨诗选(第一卷)

    谷雨诗选(第一卷)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5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郁达夫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诗建设

    诗建设

    《诗建设》主要内容简介:语言有根吗?万物有共同的根吗?或许,这样的疑惑与茫然正是这个纷繁无序时代的症结所在。现代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因为“上帝死了!”上帝在那里,或者从来不在。就像一个密闭的房间中的一个我们曾经得以仰望天空的窗子,我们因一种角度的固化,因对它持久的注视中意识到了它对天空的遮蔽。但如果我们因此最终放弃了对天空的仰望,如果我们对一种僵化方式的克服没有成为与真理与道相遇的一个最新的契机,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真正的丧失者,一个不幸的“现代人”。是的,诗歌可以,同时也应该成为这样一个沮丧的时代获得拯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爱恨如歌(诗歌)

    爱恨如歌(诗歌)

    诗人用平易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将等待自己的爱人的那种渴望与爱人即将到来时的兴奋心情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人之所以那么激动,因为爱人不是骑马或搭车来的,她“绕过天狼星的山峰”,为了驱走“紧随我左右的黑暗”,她是真爱自己的。对于即将来临的真爱,又有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又有谁不雀跃欢喜,这种心情不同于见到初恋情人的心跳,这更是一种经过审视,经历考验的爱情感觉体验,是强烈的感情沉淀过来的一种深沉的情绪。
  • 元蒙

    元蒙

    元蒙乱世,谁为主宰?我亦笑苍天,天亦懂我?诸阀纷争,天地变!一切,尽在元蒙!
  • 绿色生活手册

    绿色生活手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意识的加强,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也正在不断地更新,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消费时尚正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去。本书介绍了吃绿、穿绿、住绿、用绿等的生活常识。
  • 邪恶之力

    邪恶之力

    两个年轻人,走遍大江南北的诡异经历......融合了东方奇幻、西方魔幻的风格有何不同?敬请期待!
  • 雕炸天

    雕炸天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非人的故事!废话不多说,赶快戳进来,请看一名剑修重生为雕后,从一只四阶妖禽,进化成一界妖仙的艰苦血路。无手无剑,但心中有剑,所以全身皆是利剑。一唳惊四海,一剑碎山河,展翅裂天宇,翱翔九天上!人族等阶设定: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合体,真仙↘妖族等阶设定:灵妖,妖兵,妖将,妖王,妖皇,妖圣,妖仙→--之后暂不透漏!魔族等阶设定:化魔,魔兵,魔将,魔王。魔皇,魔主,魔帝↗
  • 独裁良相:张居正

    独裁良相:张居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独裁良相:张居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张居正的人生故事。
  • 中堂

    中堂

    一场匪夷所思的车祸,引出了一桩贪腐大案。公车私用制造的豪华车祸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内幕?一场公用车改革牵动了民政局上上下下的各个阶层的利益。为财政减负的改革为何让财政部的资金更加捉襟见肘?小人物在大领导的压力下还能否保持一身清明?
  •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三国旗杨

    三国旗杨

    一个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的流浪儿,因为一件传说之中的宝物,回到了东汉末年。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他迷茫的面对着一切,面对新的亲人的关爱,想要就这样一直下去。只是乱世却让他痛失亲人,凭着一股活下去的信念从生死之间醒来。为了报仇走上了一条血与火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究竟会走向何方?是为了在亲人离开重新给与关怀和恩情的恩人铺平面前的道路,还是自己在荆棘中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一切都在本书之中,本书属于慢热型,高潮是在百章之后,请大家期待吧。
  • 每天学点实用理财学(MBook随身读)

    每天学点实用理财学(MBook随身读)

    本书全面探讨和剖析了现代社会个人和家庭的财务规划,涉及收支预算、置业安居、保险计划、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诸多方面,可谓涵盖了人的一生。同时,书中几乎包含了所有适合个人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方法,为读者投资理财提供了便利、有效的指导。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而成为精明的理财高手,运用简单而有效的理财策略,让你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实现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