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4400000020

第20章 中国人的因循守旧

与别的民族相比,中国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关于这一点,中国人比别的民族更清楚。古代的圣人本身,谈起更远古的“古人”时,都是用极其尊敬的口吻。孔子也声称自己不是开创者,而是传播者。他的使命是把长期以来被忽视和误解的古人的知识收集起来。正是他的锲而不舍,才成就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使他成为了他们民族最受崇敬的圣人。他联系古今,传道授业,当之无愧地成为圣人的代表。

儒家的道德理论认为,有了明君,才会有良民。君王是盘,民众是水;盘的方圆决定了水的方圆。由这个理论可以推断出,明君统治时期,美德盛行。连目不识丁的苦力都会告诉我们:“尧舜”时期,夜不闭户,由于没有小偷;第一个发现丢失的物品的人,会守在那里,直到有第二个人来,他才走开,这样一个替一个地轮流守候,直到失主的出现,再完璧归赵。

中国和中国人有一个普遍的观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今不如昔。实际上,这种厚古薄今的倾向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只是中国人对这种观点更加深信不疑。古代文献记载了古代的所有美德,现今的一切都只不过是沿用承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文献备受推崇。传统的中国人看待那些古代经典,就好比虔诚的基督教徒看待希伯来语的《圣经》,它们都是被认为这些经典包含了最高和最优秀的智慧,无论古今,一样适用。一个优秀的基督徒压根就不相信《圣经》还需要修订,而中国的儒学家一样,认为那些古代经典根本就不需要再增补。他们一致认为,这些经典已经至善至美,企图让它更加完美,绝对不可能。

正如众多虔敬的基督徒用《圣经》的文字去解释《圣经》作者心中从未想象过的事物一样,儒学家也会用“先圣”的理论解释现代政府的某些行为,并且从中发现古代数学甚至是现代科学的根源。

古代的经典造就了中华民族,也成就了政府体制,不管这种政府的体制具有什么性质,它的永久不衰却是不争的事实。为自己保存那些经典与文化,是这个民族的首要原则。所以,一种统治方式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年代依然适用,尽管这并非独一无二,但人们对它的敬仰之情与他们对古代经典的敬仰之情是一样的。谁能弄清并解释出中国政体发展至今的过程,那么,他的发现势必是惊天动地的。于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什么别国经历过的内部革命,中国却没有经历。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人砌一堵石墙,六英尺厚,四英尺高。人家问他为什么砌得那么奇怪,他说这样的话墙被吹倒之后会比过去更高!中国的政体是一个立方体,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被推翻,即使被翻倒,那也只是换个面,它的外表与内涵始终没有被改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逐渐使中国人明白了,中国政府演变的结果不会发生任何本质的改变。人们深信,设计者和建造者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任何改进的建议统统都是胡编乱造。所以,人们就这样成就了今天的说法,说古人的智慧明显高于后人,后人的劣势显而易见。

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中国人因循守旧的根源了。中国人与古罗马人一样,认为举止与道德是互通的概念,同出一源,本质相同。在中国人看来,违反风俗习惯就是冒犯了最神圣的禁区。我们不必因此对这些风俗习惯刨根问底了。勇敢地保护中国的风俗习惯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种本能,就像一头母熊保护幼熊。实际上,这种本能不仅仅是中国人有,整个人类都具有。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成千上万的准备为某种信仰而献身的人,却并不了解他们自己的这种信仰,也不会按照这个信仰的具体信条去约束自己的生活。

我们不知道中国的风俗习惯是用何种方式形成的,如同我们不知道中国的语言是怎样形成的一样。而风俗习惯就像人类的言语,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且,中国各地的风俗和语言的形成条件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十里之内我们就能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的风俗;同时,这些语言语调也不尽相同,也就是令人捉摸不透的各地方言。风俗习惯和语言一旦固定下来,就像石膏一样,你可以摔碎它,但你改变不了它,至少理论上是这样。不过理论与实际总有差别,任何风俗习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一定的条件,它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最能说明这个道理的例证,是清朝统治者在所有中国人中推行一种全新的削发发型。这种明确的屈服标志,理所当然地遭到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的拼死反对。但是,这在清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不改初衷,使之成为忠诚清朝的标志和尺度。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便是其结果——中国人以自己的辫子为荣耀。现在,只有广东和福建两省当地人还残存着对清朝的仇恨,他们用头巾来遮盖民族耻辱。

佛教引入中国,也是靠战争帮助它实现了巩固地位的,从那以后,佛教完全扎根下来了,如同中国本土的道教一样,不可替代了。

中国的风俗习惯从起源一直到今天,从来都是一成不变的。于是我们很容易就得出这样一个论断,既然它存在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它就是合理的。这种长期以来确立下来的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专制,全国人民必须习惯于这种风俗,不需要一个解释的理由,人们的责任就是遵从,事实上,人们确实是毫无疑问的遵从了。这个国家的各个地方的人们,宗教信仰的程度大相径庭,可以肯定的是,千百万奉行“三大宗教”的仪式的人们,却缺乏对这些宗教的信仰,如同他们对埃及象形文字的一无所知一样。假如你要问他们,遵从某种特定宗教习俗的原由,下列两种回答是最常见的:一,说这种与神沟通的全套方法是古人传下来的,自然有其毋庸置疑的道理;二,认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也应该这样做。在中国,机器带动齿轮,而不是齿轮带动机器。既然整个国家的人民都是这样做,那么,无需多言,遵从大流就是了。

蒙古人有个风俗,每一个会吸鼻烟的人,都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只要碰到朋友了,他们就会把这个小鼻烟壶掏出来,让朋友吸一吸。假如这个带着鼻烟壶的人盒子里的烟吸完了,他也会把空的鼻烟壶递给朋友,朋友也会径直拿来假装捏一捏,最后又把它递回去。如果客人表现出认为烟盒是空的,那就不得体了,必须顺从这种恰当的做法,这也算是给了主人的面子。所有的这些礼仪都是约定俗成的,在很多特定的场合下,人们只能遵从。就像珊瑚早就没有了生命,但留下了珊瑚礁,因此,必须小心翼翼地依照航线行驶,以免翻船。

不只是中国人才会这样死守规矩办事的,印度的苦力也是这样,他们习惯于用脑袋来负重,甚至在为造铁路而运泥土时也这样做。承包商提供了手推车,这些苦力就把手推车也顶在头上。巴西的苦力也像印度苦力一样搬运东西。一位外国绅士叫巴西仆人去寄一封信,令他惊讶的是,他看到那个仆人竟然把信放在头上,并在上面压了一块石头。一样的思维僵化造就了一样的行为僵化,中国人办事也是这样。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个厨师每次做布丁时总是先敲开一只鸡蛋再把它扔掉,因为他第一次看人做布丁时,那只鸡蛋恰好是坏的。一个裁缝在一件新衣服上也缝上了一块补丁,因为给他做样子的那件衣服上就有一块补丁。这些都是真实的事例,我们并没有故意夸大其说。

每一个熟悉中国习俗的人,都能举出不少例子,证明中国人因循守旧。如果中国人不告诉我们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的话,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做法。在北纬25度附近的中国乡村,按照整个国家的固定做法,人们都在冬天脱下皮衣,夏天戴上草帽,谁不这样做,那才可笑呢。在某些地方,不到寒冬腊月不会烧炕来取暖,不管过渡时期有多冷。如果一位旅行者来到这样的地方,正赶上一场寒流,就会发现,无论如何他也说服不了店主把炕烧热,因为季节没到!

众所周知,中国的工匠拒绝采用新的方法,但也许最为保守的就是那些给外国人烧砖窑的工头。有一次,让他们烧制一批方砖,比当地流行的尺寸稍大一些,其实这只要按要求准备更大的模子就可以。等到问他们要砖时,砖却没有烧制出来。让工头对此做出解释,他却说拒绝接受这样的革新,还底气十足地说,天底下就没有这样的模子!

任何一位与中国休戚相关的人,与这个伟大国家有联系的人都会发现,因循守旧影响了外国人与中国和中国人的关系。19世纪末,注定是中国历史的关键时期。大量的新酒涌入中国,为中国人准备好,但中国人只有用旧酒囊来装它。中国人天性中因循守旧的本能,使得他们迄今为止才接受了极少量的新酒,即使是装了少许的新酒,也是另外找了一些新瓶去装。

中国人对待西方人采取的是拖延态度。一方面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则是不愿意放弃旧的事物。好比我们看到的年代久远的古屋,其实早就应该拆了,可是人们还是用粗糙的泥柱子撑在那里,以便延迟古屋的寿命。因此,尽管那些风俗习惯、迷信、信仰现在都已经过时了,可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履行着这些陈旧的风俗习惯。人们常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变化的过程可能长期受阻,但是总有一天它会突破的。

刚开始引进电报的时候,某省的英国总督还奏明皇上说,当地人对这一新发明极端排斥,以致电线都架不起来。然而,与法国开战的那段时间,连电线的支架都换了模样,很快,电报站也顺利地建成了,电报也立马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迷信风水是中国人的一大特征,这几乎成了在中国修建铁路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第一条很短的铁路线,建在开平煤矿的一个出口处,因为要穿过一大片中国人的墓地,所以需要迁坟让路。在英国和法国也有过这样的事。如果情况只是风水与火车的较量,那么,只要看一眼被分为两半的墓地,就足以让人们明白风水永远都敌不过火车。因为资金的问题,这条最初线路在延伸扩展时被耽误了,而这丝毫与风水没有任何关系。

处理重要的事务时,中国人因循守旧的本性也会侵犯惯例。在中国,百善孝为首,如果一个官员死了父母,他必须回家居丧守孝,但是宰相却不能这样。尽管他再三“声泪俱下”地申辩,皇帝会拒绝他的请求,让他继续操持国家大事,实际上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回家探望过父母,他应该回家为母亲居丧守孝的。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是中国最牢固的礼仪关系。因此,最近一次更换统治者时,皇位由旁系继承,继位是一个年幼的皇帝,而他的父亲还在世,于是,这位小皇帝的亲生父亲只能在自杀和永远退隐之中选择一种命运。因此,光绪继位,他的父亲醇亲王就得挂印辞官。醇亲王生病期间,他儿子作为皇帝,数次前去探望,只能以探望下臣的名义探望他。探望需要一些权衡,因为儿子是自己的君主,而儿子毕竟又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因循守旧的本能,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先辈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假如外国人能正确地去理解并谨慎地运用中国人的这一本能,那么,他在与中国这样一个既敏感,又固执守旧的民族打交道的时候,就多了一把非常有用的保护伞。只需模仿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去究根问底,刻意顺从现存的所有实际情况,并在他们受到指责的时候尽力地去为他辩护就可以了。这样,居住在中国内地或其他地方的外国人,都会像住在北京的外国人一样,明智的因循守旧,这也是最安全的保护自己的方法。看似船只无法航行的暗礁,只要穿越过去,那将是另一片和平与宁静的水域。

同类推荐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是作者从事校长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人生体悟,包括励志演讲、学习思考、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具体到一所学校,初中三年的学校教育虽然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却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过程里面虽然有主有次,但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仅仅选择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回头弥补丢掉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走过整个麦田也没有摘到象征爱情的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样。
  • 中国社会病

    中国社会病

    目睹中国之病现象,这是一部不遮家丑、真正关心百姓的书。没有人民幸福,就没有社会进步。社会不能抛弃人民独自进步,也无法撇下人民实现进步,如果选择“看不见”仇恨的情绪、不公正的现象、边缘群体的艰难存在、人民权益的被践踏,中国之社会病必将越来越深重。李松用他犀利的笔、忧虑的心、前瞻的思考、独立的“新闻眼”写下他“看见”“窥见”“洞见”的社会之丑、社会之病,供人们深思自省。过去的不能白白过去,死去的不能白白死去,眼前的必须不能苟且,活着的必须不能无视。这不是一本出气书,这是民生现状的写实与追问!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巴里翁医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孩于可爱,可他家的女仆奥尔茄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为了搀除自身的嫌疑,凭着高明的医术,很快弄清了奥尔茄的死因:她的肠子里有一种像针一样的细芒刺,是肠穿孔而死的。巴里翁向前来破案的梅格雷警长说明了这个问题。梅格雷见多识广,他想到这种细芒刺是产在马来西亚的赫布里底群岛的,当地的土人,常常用它来报复那些奴役他们的殖民者的。他问:“你参加过殖民军吗?”“没有,我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到过殖民地。”“那你们家中可曾食用外来的食品?”“我妻子是个烹任能手,一切饮食都可自己制作,从不购买现成食品。”
热门推荐
  • 万古狂魔

    万古狂魔

    暮行云如同惊鸿一般掠过奔腾起伏的延绵群峰,忽然回首冷冷的对着众魔说:“在你们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臣服、要么灭忙!哈哈……”狂魔转世,笑傲苍穹。
  • 颜值诱惑

    颜值诱惑

    钟童心从小无父无母,身份不明不白,和自己的高富帅发小安黎明生活在一起。一天夜里,醉了的钟童心邂逅了无人能匹敌的顾子萧,两个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却不料,校草叶隐也喜欢钟童心。三个男人一台戏,钟童心哭诉:老天爷,我送你个男人吧!直到3个萌娃无辜的望着钟童心,钟童心心中一喜,抱着顾子萧亲亲,老公,我们再生一个吧~(宁梓双处女座,包月随便看。)
  • 都市超能至尊

    都市超能至尊

    在一次怒火之中,身为天龙组的万梓尘出手打残了高官杨天龙的孙子杨鹏,被遣返回了原藉,从此开始了另一种人生经历。当知道自己家族惊天的秘密和自己离奇的身世,万梓尘将如何面对?罗田村人会带你走进万梓尘不一样的风雨人生,感受他不一样的爱恨情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旋风少女之借过or遇见

    旋风少女之借过or遇见

    “原来最美的话在于不说,承诺在于我们都忘了”婷宜与百草的王者之战拉开了帷幕,当百草将婷宜踢瘫痪后,百草会继续留在元武道界么?而刚刚大病初愈的若白会去坦诚追逐自己心爱的女孩么?他们的未来如何继续,又将何去何从......
  • Andre Cornelis

    Andre Cornel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强者之路

    强者之路

    两个不同的人生,却承载着异样的命运,是宿命,亦或是机缘巧合,没有人说的清楚,总之黎伊剑不在意任何人的眼光,独自修炼,背负着无法兄容的伤痛,一步步从弱小走到了强大,最后终于报仇雪恨,却也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简单吗?
  • 股市奇缘(下册)

    股市奇缘(下册)

    他们因股而结缘,又因缘而际会,最终使他们拥有了一身超能力。两块传世玉佩的出现,使得天性纯良的大成和李泽林两人被流星激发出了潜藏在他们体内的巨大能量。旅行中的一次比试,两个人意外地发现了Y星球留在天目山的超文明现象,出于好奇,他们开始顺藤摸瓜。经过几番周折和历险,当撩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后,终于揭出了近百年来地球上发生的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战争和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
  • 上海在失眠

    上海在失眠

    《上海在失眠》是一本由一连串相关故事串起来的反映都市白领不寻常的生活的书。该书综合了小说散文两种文体的优点,既有引人入胜,环环相扣的情节,又文字简洁、各自能独立成为一个主题,且文风辛辣、妙语连珠。在描述生活时围绕着事业、金钱、爱情抛出一个个问号,又通过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作出了各自截然不同的回答。高潮迭起,却又曲终人未散;转眼间,生活的困惑之风扑面而来。没有惊险,却使人爱不释手;没有说理,却使人顿有觉悟。
  • 龙之诗

    龙之诗

    龙啊,给予我你的力量,以敌人之血,来祭奠神明。火啊,燃烧吧,唯有死亡,夜中绽放。冰啊,凝结吧,除此之外,皆是虚妄。风啊,呼啸吧,天穹之上,鬼魅魍魉。雷啊,愤怒吧,大地之上,此为夜光。人类,我赐你力量,以龙王之名。
  • 万刀圣皇

    万刀圣皇

    这是一个恢弘盛大的世界,万族林立,强者众多!少年背负血海深仇而出,向整个世界拔刀!遇白龙,明真相!斩幽冥,上九天!救大圣,铸道果!成祖巫之身,聚十二都天煞魔阵!凝成盘古之体,一刀斩尽九天神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