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0300000017

第17章 挂甲屯的怀念

从圆明园废墟,往南,再往西。绕过一片有围墙的基地,就是小村“挂甲屯”。

记不得是在《帝京景物略》还是《苑署札记》里,见过这个村名。它的历史比圆明园久远。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海淀一带的村落全遭了洗劫,但似乎并没有全放火。不然那叫做“吴家花园”的废园不会留到今天。

我听说过那废园为什么姓吴,也探求过“挂甲屯”村名的来历。从今往后,我希望世人把这一切忘记。因为“挂甲屯”和“吴家花园”,有了自己历史最辉煌的一页!这里的村民,将满怀骄傲地,一代又一代地往下传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一位终生横刀跃马的元帅,为人民而自愿挂甲之后迁居到了这里,度过了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中“闲居”最久的岁月!

六年,两千多天啊,我们的彭德怀老头子!

西邻老张,带点沉重的口气对我说:“头一个接待老头子的,恐怕是我!”

他在房管部门工作,这一带是他的管区。打解放以来,吴家花园没有住过人。荒草没膝,蛇兔出没,淘气的孩子都不敢翻墙进去捉蛐蛐!忽然间来了房客。草还没清除,污水沟也没挖竣,渗水发霉的住房还没修,人就搬进来了。这个有责任感的房管人员很有点歉疚。他是准备好挨批评走进这个大门的,一进门听到前院有人声,就径直上了前院。

自西而东,横穿前院就是那条臭水沟,十月天气,已经很凉了,他看到有几个人光着膀子,卷起裤子站在臭水里挖沟。他自报了身份,一个光膀子,穿着有补丁裤子的老年人就走了上来。

“我是彭德怀,”他在裤子上蹭蹭手,伸向老张,哈哈笑着说,“没经你批准,我们动了土了!来个先斩后奏。”

老张鼻子有点酸。

彭德怀拉着老张往干净地方走去:“这些泥就堆在这里行不?冬天我要开块地种庄稼,就不愁肥料了。院子里的草,等我挖完沟再去动它好不好?”

老张想:这些话本该是我对他说才合适。他沉默好久,才勉强挤出一句话来:“您要我做些什么不?”

“你给我讲讲一个住户应守的规矩!”彭德怀说,“我不大懂这些。”

老张讲了点一般的规定,觉着不大自在,告别要走。彭德怀却拉住他问起家常:你住在那儿?几口人?工资多少?工作忙不忙……

老张总是觉得没修好房子过意不去,所以尽可能少来打扰。可是有一天黄昏后下起大雨来了,转眼间村道就成了水溪。他知道彭老头子住房有一处还漏水,职责所在,便打起伞赶去查看。大门开着,屋里却没有人。可以人不在屋进去,不可以屋内无人走出来,这是老规矩。老张只好看着那漏雨的天花板等着。过了好久,才听到哗哗的趟水声,老头子披着件雨衣、打着手电筒进来了。老张说:“我来看看这房子漏不漏雨!”

“咱俩一个样,我也是去看看邻居们的房子漏不漏雨!”老头子用手擦着脸上的水说,“我怕哪一家房子危险,好叫他们上我这家来挤一挤。还好,农民自己对自己房子平常照管得很好,比咱们对公家的房子要负责得多!你住的公家房吧?怎么样?要不要先搬到我这儿来?”

老张再也呆不住了,告辞要走,可是老头子拉住了他:“你人口多,收入很少,生活有困难吧?我的工资多些,也是党给的,你拿一点去用吧……”

我问老张:“老头子住了几年,难道就没向你提过一点修建方面的要求?”

他说有。有一次他要求在院墙上开个洞,把院里电井的水管接出去,叫全村人来吃这个水,不要叫大家再去远处挑土井的水吃了。还有一次他自己掏钱买了电线,求我帮助把电线从他院里拉出去,让没有电灯的邻居安上电灯。“四人帮”得势时,他们说老百姓吃了电井水不忘老头的好处,硬是把水管锯断,把水停了,全村只好又去挑土井的水吃。只是人们反而更加想起老头子来。大家一边打水一边嘟囔:“若是老头子在,再不会叫我们还吃这份苦水!”

“四人帮”宣布了要把电线也掐断的,大概鉴于断水的结果适得其反吧,终于没有敢再下剪子。

屋顶漏雨的那间居室,已失去当年的格局。一位彭总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彭总的亲属,指着几个方位说:“当年这里是书架,放着书;这里是长桌,放着书;这个长木板上,放着书……”

我思忖着说:“那么说,这屋里除去书,剩下的地方只够放一张床和一套桌椅了?”

“对!不过床头和桌面上也放着书!”

他们告诉我,老头子一搬进这屋,这雄心勃勃地说:“我小时候没钱念书,长大后没功夫念书,现在好了,我总算有时间认真地念点书了!”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选集,农艺学,文学作品……一页页、一本本地往下读,别人没起床,他书桌上的灯亮了;别人睡下了,他书桌上的灯光还没熄。

读得最多的,是有关“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著作。他发誓说:“弄不通这个题目我死不瞑目。”有些专门问题弄不懂,他就不耻下问。这里距中央党校只有几里路程,他常常夹了书上党校去投师访友,要求人家收他当读书班的学员。党校的老同志们同意了,从此不管风多大雨多急,他没有缺席过一次讨论会。用密密的小字写满了一本又一本的心得笔记。

他不仅自己勤奋苦学,而且督促身边的人学。对他们说:“你们跟我工作这些年很不容易,一直没有好好学习的机会,现在有机会了,不能轻易放过呀!”他亲自和党校联系,要求人家吸收这几个人进文化班。他自己洗衣服,补鞋子,亲手弄小锅给晚归的人热饭吃,决不肯占用一点大家的学习时间。

他当然不满足书本知识,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来作社会调查,用以和书上学到的互相印证。学了“农艺学”,他亲自在院子里开荒种田,接种果树。为了模拟当地的耕种条件,他把卫生设备关上,自己积肥,晒粪。夏初,麦子成熟了。他量好地块,称准收获的麦子,然后问左右邻舍:我一分地打了八十斤麦子,算丰收不算?老农说:“一亩地合八百斤,大丰收了。”他又说:“我管理得不好,鸟吃虫打损失了些,不然亩产一千斤可以吧?”老农说:“那算顶天了!”最后他斩钉截铁地骂了一句说:“什么亩产三万斤,五万斤,骗他娘的鬼!”

他理直气壮!他有亲自实践的第一手材料。

老头子,我多想看你在黎明前、掌灯后,一字字一句句写下来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心得笔记!可是那些鬼魅们在害死你的同时,把这些字字珠玉的无价珍宝全毁了,连一个字也没给我们留下啊!

当我们抚摸着老头子亲手接种的果树,欲言无声的时刻,不知不觉被一群左右邻舍包围住了。他们和老头子的亲属,身边工作人员互相辨认着,呼叫着,擦起泪来。来不及问好,就各自谈起十年来难忘的遭遇。

北邻大婶,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擦泪。她说:“斗了我多少遍哪,叫我交代为什么净说替老头子翻案的话,我说了什么呀?”

她只不过说了点真情实话!

那一年,男人上水库出工去了,她带着几个孩子里外一个人奔忙,日子很艰难。有一天她正气恼地打怀里吃奶的孩子,老头子听见哭声赶了来一把将孩子抢了过去,一边给孩子擦眼泪鼻涕,一边劝说。她说:“生活苦,连奶都没有了,怎么养得活他呀?你帮我找个主儿送人吧!”老头子说:“既生下来了,怎么能送人?有困难大家想办法嘛,还能叫孩子饿着?”第二天早上,送牛奶的来了,放下一磅奶,说是老头子给她订下的。转眼到了小学开学的日子,两个大孩子吵着要上学,可家里困难得连个小书包也做不起,这学怎么上法?正好开学的那一天,老头子提着两个新书包,每个包里装着一支钢笔,笑呵呵地送来了。同时还给做母亲的带来一块新头巾,祝贺她孩子上学这个好日子!他摸着孩子们的头说:“好好学吧,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全指望你们呢!”

也还是这位大婶,男人从水库回来得了风湿病,她怕老头子知道了又要操心,紧闭着不往外说。可到底叫老头子知道了,他气呼呼地批评她胡涂,不懂得人比什么都宝贵,立即派人把老汉送进医院,并且叫他们守在那里要医生看完再回来。一检查,病很危险了,经过抢救捡了一条命,可瘫在了床上。

说到看病,对门住的郭风云就泣不成声。她母亲天天早晨在门口扫地,天天碰上老头子,忽然有两天老头子发现这老奶奶没有出来打扫,赶紧找到家去探问,一看果然病倒了。老头子也是马上派人往医院送。可是晚了,没有能救活。老头子难过地说:“太快了,老人家的病太快了呀!”他深深地向死者鞠了几个躬,掏出钱来让郭风云安葬她,对她说:“她劳动了一生,是对人民做了贡献的,我们不能忘记她!”

谈起这位老邻居,青年人也有流不完的泪。一个知识分子,抑制着悲痛告诉我。他结婚的时候,怕打扰老人家,没有给他送信。老人家知道了,夹着一包东西找到新房里,开口就说:“你很不对,这样的事不告诉我?”然后拿出一面织锦,又打一个纸盒,摆出六只不同颜色的酒杯,说这是以前他出国访问时,一位外国朋友送他的,留给青年人作纪念吧。然后执着地请新婚夫妻到他家去作客。到了老头子家里,他亲手给他们弄吃的,弄喝的,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叫他们记住:“一个人要是只为自己而活着,那可不如死了好!个人的幸福要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这个青年记住了他的教导,很快达到了入党条件,可是几次报上去都批不准。原因呢,是他和老头子的这段关系“很成问题”。直到去年,他才入了党。听到老头子恢复名誉后,他找出了珍藏二十年的那套酒杯,全家举杯,以告慰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老头子接到命令去三线工作,这在“挂甲屯”全村都是个喜庆日子。大家奔走相告:“我们的老头子又出去工作了!”大家舍不得离开他,又盼着他快走,大家要求他有空时回来“探探亲”。

老头子和他的身边人员也是既急于离去,又舍不得离去。老头子满面红光、神采飞扬,不住地念叨:“感谢党中央!感谢毛主席!我这个共产党员又能为党工作了!”可临到离去时,他却是那么恋恋不舍啊!

六〇年前后,我们国家困难时期,农村里粮食不足,副食奇缺。可是一次又一次,老头子黎明时一打开大门,门前放着满筐的鲜鱼,整桶的豆油,满袋的白米……连个字条也不写。他不叫人动,看看谁来注意这东西的下落。从黎明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巷子里人来人往,却像是商量好了的,谁也不动它一下,谁也不看它一眼。老头子和大家只好含着泪收进来,和着泪吃下去!

我亲爱的人民啊!

有一位工作人员,悄悄对我说:“这比给我上多少次政治课都受教育!原来,我是有点错误情绪的。心想,自己很年轻就跟上了老头子,这一生怕是没有大前途了!从到‘挂甲屯’来之后,我才发现跟着他是多光荣、多幸运,这一生多值得。”

老头子离开时,嘱咐管房子的老张,叫他照顾好他亲手栽种的葡萄。他说:“这是我的家,我要回来探亲。”

过了一年,老头子回到北京了,可是他没能到“老家”来。人们只站在城里的大街旁看见他一眼,脖子上挂着“反党野心家”的大牌子,几个彪形大汉扭着他的手,按着他的头,站在大卡车上,迎着十冬腊月的刺骨寒风……

又是十三年过去了,祖国终于迎来又一个春天。人们念叨说:“老头子该回来了,我们想他啊!”

郭风云订着一份报纸,每天在报纸上找老头子的消息,突然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看到了那个熟悉亲切的面容。可还没容他笑出声来,马上发现那照片四周加了黑边,一时天晕地转,这个结实汉子竟然瘫软在土地上。

他拿着报纸串了一家又一家,不一会传遍半个村子,哭声也响遍了半个村子。报纸传到那个被老头子抢下一条命的病人手里,他哽咽着求老郭把报纸贴在病床的墙上:“我不能走动,留在这儿叫我天天看着他吧!”

我们一行人走出“挂甲屯”时,悲痛的泪水和喜悦的泪水搅合在一起,堵住了每个人的喉咙,谁也说不出话来。

大家在沉思,在明媚的阳光下沉思。

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会被人民忘记吗?

高尚的品质,坚强的意志,无私的刚直,勇敢的风格,这一切,将被我们的民族所继承。它将永远保存在我们革命人民的品质中。这样的人,则是九亿人民的脊梁,中华民族的擎天柱!

远处,圆明园的废墟在阳光下裸露着残破的身躯。一百年了,封建专制的罪证啊!你不要消失吧,让我们不断地看着你:记住那拉氏的继承者林彪、“四人帮”,记住那位想当皇帝的女人。

民族悲剧,不能重演!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挥泪疾书于北京

同类推荐
  • 湖南骡子

    湖南骡子

    《湖南骡子》是一部通过何姓家族五代人折射湖南长沙现当代一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家族的第二代四兄弟中,既有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有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他们有截然不同的理想和主义,但又手足情深。《湖南骡子》着重书写了辛亥革命以来历次重大政治运动在湖南的影响,写了国民党爱国军队的生活与战斗,以及一连串消逝了的十分残酷和惨烈的湖南人的生活,更写出了如骡子般坚韧和倔强的湖南人的集体性格。
  • 回家

    回家

    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极有意味的作品。即使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细节,一件普通的事件,一句平凡的话语,在刘国芳的笔下,都能洋溢着一种诗意美。他的小小说不仅体现了这一文体特有的瞬间感染力和冲击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本书收入刘国芳最新发表的小说70余篇,这些小说在有限的艺术篇幅里,形成一种独特的内蕴美,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哲学的高度,读后使人心弦为之颤动。
  •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 以她之名:第一次接触

    以她之名:第一次接触

    在指挥官欧文. 迈克拉伦的带领下,奥罗拉参加了一次秘密的航空调查任务中,去寻找地球以外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在星图中未曾标注的地方,数据显示那里似乎拥有两个可适合人类的外星球,这种可能性让人们十分兴奋,从而甘愿冒险去探索那片神秘的未知领域。
  • 亡者归来

    亡者归来

    哈格雷夫家的儿子雅各布在8岁那年意外溺死。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一天,他们亲手埋葬的儿子再一次站在了家门前,声音样貌一如五十年前那个生机勃勃的小男孩。世界各国的死者纷纷重现人间:惨遭谋杀的家庭、二战时期的纳粹士兵、声名远扬的法国艺术家……恐惧日益蔓延,世界一片混乱。面对和自己昔日亲人一模一样的归来者,有人选择了欣然接纳,有人则拒之门外。从坟墓里归来的亡者们,究竟是久别重逢的亲人,还是入侵人间的魔鬼?
热门推荐
  • 拽女时代痞子校园

    拽女时代痞子校园

    她们,3个拽女和一个帅气哥哥。他们有着不平凡的身份,却宁可做平民老百姓。当失去爱人时,天使坠落,瞬间变成玩世不恭的痞子。他一直爱恋着她,却又始终不敢表白。在爱情上,他自私的欺骗了她。他们的感情因此破灭。优雅的公主遇上了一个难缠的花心大少,从此纠缠不清。古灵精怪而又喜欢恶作剧的精灵与一位被追赶的绅士偶然邂逅,爱在心里滋生。
  • Robert Falconer

    Robert Falco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镜

    剑镜

    主人公小时候不小心掉进悬崖被一个帅气的陌生男子救下,为此十分崇拜他,想要成为他那样的厉害剑客,然而萌生了梦想,为追赶梦想而奋斗,一步一步的成长......
  • 能部

    能部

    云月天,孤儿,孤儿院被离奇夷平使他误打误撞加入了能部,势必要调查出个所以然来,过程中,月天的出身,孤儿院夷平一案的真相逐渐被揭开面纱,此时此刻能部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至神破空

    至神破空

    数万年前,神武大陆能人辈出,成神者多如牛毛。数万年后,神武大陆日渐式微,神,早已消失不见。一个经脉尽废的少年,却偶然得到上古神器之一。这是偶然?还是巧合?
  • 总裁太冷漠

    总裁太冷漠

    初遇的那年盛夏,他对她说,“你爱我,可以爱到为了我牺牲自己的性命吗?”交往的那年盛夏,他对她说,“若是我没有爱上你呢?”而当她离开他的那年盛夏,他抱着她的相片说,“是谁让你从我身边逃开的,用了这么卑劣的方式来逃开!叶欣婕,没有我的允许,你怎么可以!”……他说,“原来我也会怕,怕你把我丢下,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迎接日升日落。”
  • 打包一窝美妖男:纳夫

    打包一窝美妖男:纳夫

    穿越后的她开始了另一个人生!是命运注定的吗?那她就要将命运颠覆!纳夫,她要纳夫,把所有的美男通通打包回家,外带着美男的嫁妆,钱啊!那都是金钱啊!
  • 创投中国:经典创投案例

    创投中国:经典创投案例

    本书是优质创业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优质创业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系依据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的通知》所保留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优质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列丛书包括创投家篇、创投机构篇、创投案例篇三本书,60万字,案例生动、资料翔实,集中展现了各优秀创投家、创投机构和创业企业的成长历程和风采。丛书将成为树立创业投资行业标杆,推广行业最佳实践,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更好地支持创新创业的重要文献。本系列丛书是依据2011年度的首届评优表彰活动,创投案例篇包括吉阳自动化、格林美、太阳能游艇、红宝丽等共17家优秀创业企业。
  • 或许仅此而已

    或许仅此而已

    不要以为这是个小说,虽然它是个小说。。。。。。本作品为中篇小说集,全部原创。或许,你将从中找到你的影子,或许你也将收获自己的感动。或许,剧情与你想象的一样,或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许,仅此而已。
  • 食色

    食色

    前身依傍着瘦龙河,周围又有古槐苍柏葱茏环绕,这宁阳城看上去真是一片很好的景致。这里地处东三省通向山海关里的交通要道,旧时便已是人烟稠密车马如流的商业重镇。多少年来,湖广商客去关外收山货、药材,东北老客进关里做丝绸、茶叶生意,这里也都是必经之路。渐渐地,一座小城就成了一年四季车船如梭川流不息的水陆两运码头。城里也烟花浮靡一派繁华,成为四方商贾云集三教九流混杂之地。六条街上更是买卖铺面茶楼客栈栉比鳞次,每到夜晚人声乐声中一片灯红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