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8200000039

第39章 社区教育管理

一、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一)我国现代社区教育兴起的社会背景

和其他各类教育一样,社区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也有其社会背景和原因。深入地分析社区教育产生与发展背后的社会条件状况及其特点,不但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社区教育实践,而且还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解各个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从而为我国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1.我国社会发展对就业人口素质的高要求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就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的劳动者在基本素质、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水平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以致其难以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我国职前培训和终身教育的薄弱是造成这种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的社区教育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应本地情况的社区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区域发展方面不平衡。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必须建立适应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教育体系。社区教育主要以地方发展为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社区教育最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其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3.我国社区的兴起是社区教育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开始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方向过渡,普通民众的自主性得到明显加强,民间性自发组织及其联合体(非政府组织)也有了生长的土壤。管理上行政垂直干预越来越多地让位于民间的、社区的自我融合与调节。由此,社区兴起与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而正是这种潮流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社区教育也在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

4.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大规模地发展社区教育。大多数西方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完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如果仍然按照原有正规高等教育的模式发展,或是单纯依靠国家投资,是无法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与此同时,随着对人才结构的调整,以及教育体系结构自身的完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兴未艾。这些都要求建立灵活多样、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社区教育体系。可以这样说,建立社区学院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社区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始于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1915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不久,曼雷(F。L。Manley)和莫托(C。S。Mott)在美国的密歇根州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实验。这一实验是通过加强社区与学校两者的沟通,使学校成为社区的一种资源,可以为社区所利用,为社区服务。推行社区教育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努力,还需要社区其他部门和各方力量的参与、协作。其工作内容是从社区居民的需要出发,体现当地民众的利益与需要。

此后,社区教育的内涵被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并日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逐渐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种发展潮流与趋势。社区教育在各国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路和模式,如北欧的现代民众教育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日本的“公民馆”模式、德国的社区成人教育模式等。

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社区教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上海市普陀区真如中学在与地区工厂共庆教师节时,应地区工厂的要求成立了合作共建、厂校挂钩的组织“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1988年3月,上海市闸北区的彭浦、新疆两街道同时宣告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1989年,这种以“社区教育”命名的组织形式开始在闸北区普及开来,并成立了闸北区社区教育委员会。闸北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形成、发展不但带动了上海市社区教育的发展,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并最终使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与普及。现代社区教育在我国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社区教育的兴起阶段(1986—1992年)。社区教育的兴起阶段是社区支援学校的阶段,也就是学校把社区视作“第二课堂”,着重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这一时期的社区教育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这一阶段的社区教育,还没有完全反映社区教育的本质,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区教育,但毕竟有了社区教育的雏形。在这一阶段,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建立成为社区教育兴起的标志,并形成学校、区、街道三级社区教育组织。

2.社区教育的形成阶段(1993—1998年)。社区教育的形成阶段是学校回报社区阶段,学校向社区开放,并为社区发展提供服务与帮助,社区教育对象从中小学生向社区居民拓展。在这一阶段,社区学院(校)的成立是社区教育形成的标志;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成员;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区,促进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发展;社区教育的行为主体是社区;社区教育的内容是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发展的各方面的学习需求,以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统一,营造社会化的学习氛围。

3.社区教育的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社区教育的发展阶段是社区、学校“双向服务”的阶段,体现为学校通过服务社区优化学校周边环境、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社区则利用学校资源积极拓宽社区教育的广度、深度,从而向创建学发展。在这一阶段,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主体,初步理顺了体制,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局,社区教育由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主管;教育对象从之前以中小学生为主,向社区全体人员发展;教育内容从以青少年德育为主转向以服务社区和全体居民为主;工作目标从优化青少年校外教育环境转向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创建学习型社区而努力。

二、社区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区教育的含义

迄今为止,社区教育在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主要是因为社区教育在各国产生的社会背景有所不同。各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综合国内外的众多看法,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现象或者说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利用社区内的经济、文化、政治、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思想风貌等因素对社区内的所有成员进行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影响活动。其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教育的内涵是,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广泛地联合起来,积极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把德育作为重点内容,创造与优化育人环境与条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提高社区居民的个人素质,形成并增强社区教育的群体凝聚力,切实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社区教育不但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具有地区统筹、政府参与的性质,具有社会与学校的双向参与管理、双向渗透、双向服务与双向监督的相互调节机制。

社区教育的外延很广,既包括普通教育,也包括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在分析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社区教育的概念是大教育概念;社区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成员;社区教育的内容要从实际出发,体现多层次、多元化。

(二)社区教育的特点

社区教育具有地域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实体性等特点。

1.地域性。社区教育是一种在特定社区内,并与特定社区密切结合的教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功能,以及对象、主体或方式方法,都必然同特定社区的社会、地理与人文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政府都强调,社区教育要为学校(院)所在的社区服务,其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等也都是依据社区发展需要来设置和调整的。因此,社区教育比普通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社区教育不但能充分集中社区内的人、财、物以及舆论优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区域内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其中,从而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社区内各种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够形成强大的区域合力,孕育出独特的区域文化,培养社区居民的区域归属感,这是普通教育所无可比拟的。

2.开放性。社区教育要同社会全面结合,就必须广泛吸收社区各种教育力量和有益于教育活动开展的因素。而要把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及时有效地吸纳到社区教育系统中来,就必须广开门路,不拘形式地建立各种畅通便利的渠道,使社区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应用性。社区教育的基本方法是鼓励社区民众“在社区中学习,为社区而学、与社区共学”。这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教育过程。

3.多样性。社区教育是具有多样性的综合教育,其中包括职工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大学教育等。社区教育的多样性特征要求对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要同等看待,二者不可偏废。正规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全面、系统的培养与训练活动,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特征。非正规教育是指在固定的正规教育系统之外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具有正规教育所不具备的灵活性、多样性、简易性和非制度化等特征;它可以是单独进行的,也可以是作为一些更为广泛的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的。事实上,非正规教育是针对正规教育的某些弊端提出来的。由此可见,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都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实体性。社区教育通常是由社区的教育文化实体实施的。日本的公民馆、美国的社区学院、欧洲国家的“民众高等学校”等,一般都是文化教育实体。例如,日本的公民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由地方民众自发兴建并在文部省的积极扶持下发展成为以地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社会设施。公民馆不仅为居民提供集会、学习的场所(如学习室、集会室、图书馆等),还用以举办各种讲座以及学习班、信息交流、文化娱乐等活动。公民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大都是非职业性的,如文化教养、个人爱好、市民生活、家庭、体育、娱乐和日常生活等,这些内容占主导地位。如今,公民馆在日本已成为实施社区教育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组织形式。

(三)社区教育的功能

社区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协调功能和辐射功能等。

1.政治功能。政治功能,是指社区教育在培养社区居民的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文化以及政治参与技能,进而推动社区政治建设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从社区教育的内容看,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国家法律法规、社区行为规范、有序的政治参与等,都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社区教育的主体看,既有学校、企业、机关、民间组织等机构,也有青少年、老年人、儿童等社区居民个体。多元化构成的社区教育参与主体使得民主政治的理念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得以萌芽和发展。

最后,从社区教育的过程看,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实质上就是社区建设的过程,也即社区政治的参与过程。一方面,通过社区教育,“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社区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在社区建设中,居民群众在社区内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实现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政治目标,寓政治教育于社会实践中,不仅锻炼了居民的政治参与技巧,而且有助于形成以参与、分享、妥协为特征的社区政治文化。

2.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是指社区教育在促进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一是促进社区居民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社区领导以构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和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终身学习的理念吹进社区的千家万户,将终身学习的风尚渗透到每一位社区居民,极大地促进了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社区精神风貌的形成。

二是促进社区居民良好形象的塑造。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全体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位市民从自身做起,从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征,这正是社区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是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个人与社区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告诉人们,社会建设的根基在社区,社区建设的基础在教育。社区教育不仅将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发散到社区内部,通过“德育”达到教化的目的,而且将日常行为准则和邻里处事原则等宣传到户、到人。

四是促进居民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各种潜在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通过社区教育,努力提高社区居民个体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职业技能、价值理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将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必备的人力资源。

3.经济功能。社区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社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基础与条件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能源、资金、设备等物质条件,还有社区成员的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而社区成员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有助于居民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培训,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从而有能力直接进入生产领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一个社区的教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4.教育功能。社区教育是一种社会化教育,它以社区为依托,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连接的桥梁,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全体成员,采取有效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社区民众学习和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陶冶思想情操,从而满足社区成员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的广泛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同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精神人格、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与知识能力。社区教育通过对社区内居民的终身教育,如就业与再就业培训、社会化目标的实施等,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道德、业务、文化素质,而且也有助于他们个性的充分发挥。

5.服务功能。这里所说的服务功能主要是指学校与社区之间开展的双向服务。社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支教活动,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福利,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基地等,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则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举办各种培训班(如就业与再就业培训班、职工文化补习班、家庭教育讲座等),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服务。

三、中国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中国社区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地域为边界进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

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近期有较大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对本社区教育进行具体策划与总体协调。其具体运作方式为:由某一功能齐全的单位或驻区各行业中较有影响且热心社区教育的单位牵头组成专门机构,利用社区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行业的影响与资源开展“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式的社区教育活动。

这种模式由于驻区各界广泛参与,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但由于它组织松散,难以形成持久而有效的合力与核心。它比较适用于行业主体单一且占据驻区主导地位的“同质社区”。

(二)以街道为中心的地域型社区教育模式

地域型社区教育模式是我国目前社区教育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协调者,以社区文化与社区服务为着眼点进行各种文化教育。其运作方式是:由当地党政领导挂帅,驻区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社区教育工作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相关职能科室按照行政方式检查、布置社区教育工作。

这种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政府主导。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社区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社区教育作为街道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工作,被纳入工作目标体系,并借助行政手段组织实施。二是社会参与。动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教育,发挥各界(如读书会、学校、少年宫、图书馆等)的资源优势,力求形成“共享、共建、共管”的格局。

地域型社区教育模式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色彩。这种模式有利于街道办事处发挥其主导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调动社区内各界的资源,但要注意防止流于形式。

(三)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

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下,中小学是社区教育的协调者、组织者,并利用自身办学优势与资源进行校外教育活动。其运作方式是:以学校为主体组织本校或者社区里的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由学校牵头组建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并且定期研究课外的教育工作,参与学校课外活动的协调、管理,并向社区居民开放校内文体设施。

这种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社会参与。学校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校内或校外的教育活动。二是学校主导。中小学校作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组织者或牵头单位,实施以在校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社区教育工作。三是资源共享。学校将社区居民邀请到校内来,共享学校的文体设施。

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能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宝贵的办学资源,教育行为也比较规范。但是,学校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存在组织层面上的先天不足,“社区资源整合”作用往往不尽如人意。

(四)以社区学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

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现的新型社区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学院是区域性社区教育的龙头单位,通过理事会和文明市民学校以及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手段进行职业性、文化性、专业性社区教育。其运作方式是:接受街道办事处、民政局或者区域内单位委托,通过课程开发、项目开发、专业开发等多种手段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这种模式融成人高教、区域高教、职业教育等为一体,融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居民自治教育与各类委托项目、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为一体,是一种与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不同的社区教育办学实体。社区学院的主要对象是成人(在职或转岗从业人员),为其提供专科、本科层次学历和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非学历教育。

这种模式易于系统内资源的重组,也易于驻区单位与同区域内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业务沟通,然而,同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一样,这种模式的资源整合作用也十分有限。除此以外,这种模式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解决就会阻碍其正常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社区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与现行高教管理体制的相容性、传统学校教育的综合改造、理事会作用的发挥、社会各界对社区学院的认可程度等。

四、我国社区教育的体系建构

与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相适应,我国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从社区非正规教育体系、社区非正式教育体系与社区正规教育体系三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社区非正规教育体系

非正规教育是指正规教育之外的教育。它是为那些不是以修完全部课程并以取得学历文凭为目的的社区成人居民提供学习机会。非正规教育方式灵活,结构松散,且时间短、见效快,更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为社区的发展和社区民众的需要服务。这种教育大都由社区的成人学校和行业(专业)部门组织实施,如在行业部门设立的培训中心,或者成人高等学校中设立的培训部等。开设的培训课程也非常之多,其中包括继续教育课程、个人发展课程、文化补习、职业技术、健康卫生教育、家电使用等,这些课程一般都由受教育者自己自行选择。

社区的非正规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一种扩展与延伸,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社区的非正规教育以其开放性增加了社区民众受教育的机会,以其职业性健全了民众终身能力开发的机制,这样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成为人的一生中都在进行的活动。

(二)建立社区非正式教育体系

非正式教育是指一个人通过日常生活便能获取价值、技能、观念、能力和知识,或者经由工作、娱乐、家庭、邻居、图书馆及大众传媒等可以受到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在其工作报告中指出,现代传播媒体与文化机构,比如图书馆、博物馆乃至休闲娱乐活动等,同样具有教育的功能。

非正式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教育场所不固定。如文化馆、俱乐部、影剧院、体育馆、舞厅、公园、社区服务中心等都可以成为非正式教育的课堂,其主要在社会而不在学校。其二,教育内容与教育者的职业并无直接的联系。其三,教育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讲座、咨询、板报、墙报,也可以是录像、展览、电影、文艺比赛、运动会或者游览观光等。其四,施教与受教的目的在于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促进个体的进步而达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与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建立社区正规教育体系

正规教育是由教育或培训系统主办,需要学生注册,并且使学生获得某种专业技能证书或者某种文凭、学分的一种教育。它包括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类社区学校教育。因此,完整的社区教育体系应该包括社区成人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初等与中等文化基础教育这三大类。

1.社区成人高等教育。社区成人高等教育是对社区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实施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制一般为脱产三年,业余四年;大专学制一般为脱产两年,业余三年。凡是经由国家批准的成人高校,国家承认学生学历。

2.中等专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是对社区中具有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成人所实施的专业或者专门的技术教育。其包括商业系统、财贸系统、农业系统、工业系统等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专业的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除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以外,还特别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3.初等和中等文化基础教育。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年。因此,开展社区的初等与中等文化教育仍然是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承担这一任务的是成人学校与社区的中小学校,如农村社区的各种业余小学班、农民业余技术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城市社区的职工业余小学、职工业余中学等。这些社区文化学校开设从扫盲到小学、初中、中专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正规课程。文化基础教育的开展有利于社区民众接受专门技术教育与培训,有利于社区民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五、社区教育的管理与实施

(一)社区教育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社区教育管理是指对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物力、财力、人力与信息等)进行合理的组合,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活动。社区教育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时空广延性。社区教育并不是某一特定的教育形态,而是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终身教育形态,这就使社区教育管理具有时空广延性的特征。社区教育管理应该着眼于“全程、全员、全方位”,促使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实现。

2.立体开放性。社区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有机结合的教育形态,因而社区教育管理具有立体开放性的特征。社区教育管理就是要促使学校向社区开放,加强家庭、学校同社区之间的教育沟通与衔接,以促成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3.地缘整合性。社区教育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即所有教育活动都在特定的社区中进行,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管理具有地缘整合性的特征。社区教育管理要从三个维度实现社区教育的地缘整合:一是通过管理整合作用,使社区中的各类教育形态互联互通,构成大教育体系;二是通过管理整合作用,使社区中各个构成单位互补互动而整合成独特的社区教育结构;三是通过管理整合作用,使社区中各种教育资源互济共享,产生整体倍增效应。

(二)社区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

社区教育理念是指社区教育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支撑社区教育管理行为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四类。

1.社区教育管理活动的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社区。21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建立一个“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事事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社区教育管理活动的目标。

2.社区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为满足社区成员接受教育的需求提供服务。社区能否满足社区成员的教育(学习)需求与社区教育管理的有效程度,社会文明进步与社区所提供的有效服务呈正相关关系。

3.社区教育管理活动以教育政策法规的贯彻与实施为依据。任何管理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政策法规作为依据。我国目前社区教育管理的法规还不健全,这很容易导致“人治大于法治”,“人在政在,人去政息”的局面,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为社区教育管理的依据。

4.社区教育管理的重心在于整合社区内一切教育资源。社区教育管理的重心是利用、开发、共享和盘活社区中的教育资源,以产生1 1>2的系统整合倍增效应。

(三)社区教育工作实施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快社区教育的规范化、自主化、现代化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品位,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1.指导思想。深化社区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科教兴区主战略。创新社区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完善社区教育服务载体,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开放、多元、充分的教育机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社区教育的需求,普遍提高居民素质。

2.主要任务。社区教育工作主要任务有如下几个方面。

(1)积极营造终身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终身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网站、电台、电视、路牌、广告、手册等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终身学习,知识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等学习理念,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知晓率、认同率和参与率。

总结和发扬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个人的典型事例。充分挖掘周围生活中通过学习改变人生,提高竞争力的学习型个人案例,发扬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经验和做法,树立典型,定期表彰社区教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社区教育网站等载体上加以宣传报道,引导全区各单位学习借鉴。

(2)开展全覆盖市民教育培训。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训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人群、外来人群、未成年人及其他弱势人群等教育培训活动。一是开展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开展“储备式”和“定单式”培训,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及各类在职职工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培训服务,加强岗位知识及外语和计算机技能训练,使之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二是开展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积极争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大力支持,开设紧跟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职业技术培训,要注重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培训对象的就业能力;三是开展对外来从业人员的适应性教育,积极利用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社会适应性的公益培训,围绕法律、劳动保障、安全、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社交等主题进行,提高其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要重视对外来从业人员中骨干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四是开展对老年人群的文化生活教育,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教材和课程,不断优化学习环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老年教育网络。同时,对青少年在社区的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及残障人群的学习培训工作也要予以充分重视。

探索适合社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如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报告会、现场交流、远程教育、研讨沙龙等,开展富于个性化的远程教学活动。同时,努力开发满足不同层次居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内容,包括面向市民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政治等;面向市民的技能知识教育,如:外语、电脑、金融、理财等学历或非学历的教育;面向市民的闲暇娱乐教育,如音乐、绘画、保健、戏曲、礼仪等内容。要分层分类开展政府倡导的和市民需求的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市民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社区教育载体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指导作用,利用网站为街道和居民提供社区教育发展动态的信息服务,定期开展全区社区教育骨干培训,提供多种教育培训活动的学习资料,加强对社区学校办学管理指导。针对工作中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同时,结合市民的学习需求,积极借助外力,创造条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光盘,提供市民随时随地的学习平台,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网站的利用率、覆盖率和点击率。

加强社区学校规范化建设。根据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大力改善社区学校办学条件,优化管理者队伍,加强社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和精品课程开发,以教材、备课、师资、统计、报名等教学管理环节为抓手,形成研究的重点,以实事项目的形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并将成果在全区推广。

扩大社区基层办学点的数量。配合社区建设和网络化管理的完善,开展相应的社区教育活动,办好每一个办学点,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学习科目,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务,提高办学质量,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努力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充分整合和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的开放格局,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5)夯实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以社区教育为载体,做好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础性工作。社区领导要建立健全学习型社区创建的推进和指导机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力量,探索以街道党政为主导、职能部门负责、社会单位支持、居民积极参与的创建学习型社区长效运行机制。社区领导要根据原有的创建基础和文化底蕴,不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学习品牌,开发新的特色项目。要积极抓好学习型团队骨干的培养和培训,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市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积极参与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活动。

3.保障措施。社会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社区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社区领导要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教育的检查评估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成立评估检查小组,制定评估的程序,对社区教育的阶段成果进行评估,并对取得突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肯定和表彰。

(2)建立多元稳定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儿、社会筹一点儿、单位留一点儿、个人出一点儿”的办法,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鼓励知名企业和团体建立社区教育基金,支持开展公益性的社区教育活动。

(3)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重点抓好以专职社区教育干部为骨干的管理者队伍建设,承担起社区教育的策划、组织、协调、指导、研究等任务。抓好为群众自发学习活动提供服务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学习活动。要充分发挥专家及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为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献计献策。

(四)如何完善社区教育管理工作

1.加强领导,健全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健全联合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建立由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各司其职、互通有无、协同作战,共同解决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健全保障体制,夯实创建基础。一是人员保障。构建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邀请退休教师、老干部、科研人员以及在职教师,以报告团、讲师团、辅导员的形式,定期到社区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二是经费保障。将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直接划拨,专款专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支付的多元筹资方式,保障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制度保障。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推进社区教育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建设,强化管理和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整合资源,拓宽社区教育工作路径。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各类学校应主动融入社区教育,与街道、社区签订《学校社区和谐共享协议书》,利用节假日有序开放体育、图书、网络等相关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社区公共资源共享,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一是在当地教育网上设置社区教育专栏,向广大社区居民发布全方位、多层次社区教育信息。二是利用各单位、各街道网站,及时发布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信息。三是利用各学校网站,大力实施“家校合育工程”。

3.扎实推进,全面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水平。各类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特色鲜明。一是开展社区干部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开展党员干部理论、电脑操作基本技能达标、审计、新闻宣传等各项技能培训,推动社区干部由“经验型”向“知识型”、“智能型”转变。二是开展岗位继续教育。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财务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职业道德等岗位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开展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市民就业培训。四是开展残疾人康复指导培训。五是开展老年人教育培训。

同类推荐
  •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并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姓“社”,而是说我们要搞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它告诉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际上,我国14年的改革,也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本书是一本研究世界国家安全战略的书籍。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世界霸主的梦想与现实—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命运多舛的大国追求—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斩切不断的大国梦想—日本两次崛起及其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等。
  •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 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怎样当好“小巷总理”:居委会干部读本

    社区建设,江泽民总书记称之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居委会主任,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朱镕基总理亲切称赞他们是“小巷总理”。当好“小巷总理”,重要的是想民、利民、帮民。想民,就是要为民着想。围绕着居民需求、愿望做文章,要从居民的普遍利益出发,抓住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使社区工作与居民需求、愿望合拍。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

    本书对汉、唐、宋、明、清诸代的政府组织,考试选举监察制度,财经赋税制度,军事与兵役制度,民族、宗教制度与政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对每一制度进行了利弊得失分析,对每一朝代的政治进行了评述。
热门推荐
  • 极地精灵的呢喃

    极地精灵的呢喃

    在动物界,人们经常用“朝生暮死”的蜉蝣来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因此,野生动物从不“迷惘”,也不会“抱怨”.只会按照自然的安排去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们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一一使自己的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动物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天赋异禀”,并逐步进化成了异彩纷呈的生命特质。由此,我们才能看到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武器”、本领、习性、繁殖策略等。
  • 神话仙道

    神话仙道

    神,远古所成,魔,人心所铸,道,两者必经之路。。。。。。。间突然混乱,时间秩序重叠,恒古的历史,传说中的人,神,鬼,妖,魔,全部重叠,时间再也没有流逝,所有人都仿佛被定下了使命。恒古的残卷被发现,一侧古老的预言在若干年后被展现,当时空迷乱,万千世界重叠,众神走上回归之路,万世共世开启,命运之手残缺,天命之人归来。这并不是预言的全部,一则残缺的预言,一个本不该出现的少年,在这个逆乱的时空会卷起什么样的浪花。神话时代再现,消失了的上古却在如今从现世间,是历史的重现?还是时空的错乱,上古那些传说中的人物到底为何消失,如今的世界到底是如何?天地法则为何缺失不全,且看神话天道
  • 80后爆笑又惨痛的房事:房奴

    80后爆笑又惨痛的房事:房奴

    这是一部八零后的生活情趣小说,也是社会问题小说。王斌和欣欣都是八零后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后来到上海滩打拼自己的天下。他们都找了薪金不错的工作。他们是在大学时代相爱的,可是因为没有房子,没有结婚。他们拿着高工资,满以为自己可以买到房子,因为王斌父亲生病和死亡,他们花去了房子的首付款,不得已他们买下了城中村的一处二手房,而且是按揭方式买下的。故事围绕房子问题展开陈述,描写了开发商冯枫,炒房族盈盈,房屋中介卫兰等等典型人物,陈述了让人们广为关注的八零后婚姻生活房子三大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故事主要以八零后为读者对象,还涉及八零后的父母。所以市场前景比较好。
  • 网游之教师玩家

    网游之教师玩家

    他是弱冠之年就当上老师的奇才怪胎!他是精通赌术医道的卧虎伏龙!他是商业官场的叱咤娇子!他是武功盖世的一代掌门!他是坐拥美女的魅力帅哥!他,就是马卓!一个奇迹之神眷顾的不凡之子!在游戏中他又能得到什么?在现实中他又如何把握?待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世界,目睹王者征途!(阿负qq1309284197,书友们有意见建议尽管提,本负绝无架子,并洗耳恭听!)
  • 掌上流云

    掌上流云

    本书以散文的笔法描绘草原的生活图景,收录有:《雪地篝火》、《青草远道》、《月光手帕》、《静默草原》等。
  • 真武通天

    真武通天

    这是一个人人能活一千岁的世界!这是一个用拳头和肌肉决定人生地位的世界!在这里武道就是所有!刀兵便是一切!在这里!十万妖山,凶险迭起!不死冥河,鬼气冲天!长生天里,一眼便是万年!玄妙神奇,数不胜数!觉醒宿慧的纨绔少年易孟,在玄宙真塔塔灵的帮助下,修为突飞猛进,从此步步登天!在这个后修真时代里,易孟破除一切虚妄,以武道打破一切桎梏,轰开一条长生不死的通天大道!
  • 超级符师

    超级符师

    资质一般、家世一般,脑海里藏着本符箓大全的林辰,在证明这个世界制作出来的灵符能够发挥作用之后,终于走上了一条不一般的道路。聚气符、洗髓符、聪慧符、隐身符、飞行符……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和能够制作出上万种灵符的人。
  • 逗比殿下请接招:女王么么哒

    逗比殿下请接招:女王么么哒

    她是圣格学院的王??她还没有爆发出全部的力量!她……真正的释放,会强大的令人恐慌!!“王,只能有一个!”“王,我没有兴趣,要比就上吧!”她眸光清冷,嘴角轻轻扬起,带着一种致命的魅惑。她安静的完全无害,可是谁要触碰到了她的逆鳞,便仿若魔鬼复生,带着强大的气场,让你退无可退!!他是豪门贵少,她是高冷公主,第一眼看到她,他就死死地缠上了她,追爱路上,他步步紧逼,她且战且退。一路纠缠,到最后,她都没有想到……他们竟然……
  • 重生之妖孽至尊

    重生之妖孽至尊

    前世为妖,在世为人,夜云立志要做最无耻,最极品,最强大的妖孽。
  • 神傲天穹

    神傲天穹

    役仙驱鬼,王朝鼎盛。诸天万界,无边神佛,世上再无人是他的敌手。他逍遥自在,以手中长剑荡开遥遥天路。而站在巅峰之上的,不过是他一个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