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4100000027

第27章 上肢部常用的治疗手法

1.肩部揉压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外展,前臂旋前;术者,骑马式,或立于其患侧。

手法肩部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两手大鱼际或掌根成前后位,从肩胛冈(天宗穴)和锁骨(缺盆穴)中部起,反复交替揉压患侧肩部的前后面,至三角肌粗隆(臂臑穴)附近(图53),以有热感为宜。

2.三角肌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旋内,肘关节屈曲,前臂置于腿上;术者,立或坐于其后面。

手法一手扶着其健侧肩部;另一手,大鱼际或掌根,从肩峰(肩髃穴)起,反复推揉患侧三角肌,至三角肌粗隆附近。

3.三角肌揉拿、提弹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健侧肩部;另一手多指从肩峰起,反复揉拿、提弹患侧三角肌,至三角肌粗隆附近。

4.肩部痛点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稍外展,肘关节屈曲;术者,立或坐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部,在行肩关节小弧度旋转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或食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肩峰下,三角肌的附丽部及其前后缘等处的痛点,以有热感为宜。

5.肩周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旋内,并稍后伸,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置于背后;术者,立或坐于其后面。

手法一手握着其后背患肢的腕部,并稍用力向上牵拉;另一手,示、中二指重叠,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起始部和胸大小肌抵止腱的腱联合部,以有热感为宜。

6.肩关节牵抖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外展,前臂旋前;术者,骑马式或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腋部;另一手,握着手指,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牵引肩关节的同时,握手指的手,顺势反复行小弧度,高频率的上下抖动,使牵抖之力传递至患侧肩关节(图54),以肩关节部有松动感为佳。

7.肩关节运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稍外展,肘关节屈曲;术者,立或坐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部;另一手,拿着前臂的远端,弧度由小到大的反复行患侧肩关节的各方运动。

8.肩部揉搓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外展,前臂旋前;术者,骑马式或立于其患侧。

手法肩部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两手手掌或大鱼际成前后位,从肩胛冈和锁骨中部起,反复交替、揉搓患侧肩部的前后面,至三角肌粗隆附近,以透热为度。

9.上肢牵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极度屈曲;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肩部;另一手,手指交叉,并扣着手指,在前臂徐徐旋前,且伸直肘关节的同时,扣手指的手,顺势用寸劲将患肢充分牵拉伸直(图55)。如此反复多次。

10.冈上肌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或坐于其后面。

手法一手扶着其健侧肩部;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从肩胛内角(肩外俞穴)起,反复推揉患侧冈上肌,至肩峰(巨骨穴)附近。

11.冈上肌附丽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稍外展;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两膝关节微屈,夹着其患侧腕部;一前臂穿过腋下后,稍用力向外方牵托,使肱骨大结节向外上方突出;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冈上肌肌腱的附丽部,以有热感为宜。

12.肩关节牵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稍旋前;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两手握着其患侧腕部,在反复行肩关节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的同时,握腕部的手,顺势向上牵拉患侧肩关节(图56),以肩关节部有松动感为佳。

1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稍外展,肘关节屈曲;术者,立或坐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部,在行肩关节小弧度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以有热感为宜。

14.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稍外展;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肩部,拇指置于三角肌前缘中1/3处,用力推按肱骨颈部;另一手,握着前臂的远端,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牵引肩关节,并前屈40°,外展60°位,前臂极度旋后的同时,推按肱骨颈部的拇指,顺势向外上方推拨患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握腕部之手,迅速将患肢旋前内收(图57),以指下有肌腱跳动感为佳。

15.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揉压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旋内,肘关节屈曲;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肩部;另一手,多指扶着三角肌的后缘,拇指反复揉压患侧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以有热感为宜。

16.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上臂的中部;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上臂前面中1/3部起,反复揉搓患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至肩峰(肩髃穴)附近,以透热为度。

17.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旋内,并稍后伸,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置于背后;术者,立或坐于其后面。

手法一手握着其后背患肢的腕部,并稍用力向上牵拉;另一手,示、中二指并排,从喙突部起,反复推揉患侧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至肱二头肌上、中1/3部附近,有热感为宜。

18.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握着其后背患肢的腕部,并稍用力向上牵拉。另一手示指从喙突部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至肱二头肌上、中1/3部附近,以有热感为宜。

19.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揉搓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或坐于其后面。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肩部;另一手,小鱼际,从喙突部起,反复揉搓患侧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至肱二头肌上、中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20.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小儿可由家长抱扶),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扶着其患侧肩部,拇指置于喙突部;另一手,握着前臂的远端,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向前下方牵引肩关节的同时,握前臂远端的手,顺势反复行患侧肩关节前下、前上、后下方的小弧度旋转运动(图58)。

21.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揉压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部;另一手拇指,从喙突部起,反复揉压患侧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至肱二头肌上、中1/3部附近。

22.肩关节足蹬、手牵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关节稍外展;术者,坐于其患侧床缘。

手法同侧足底蹬着其患侧腋部,两手握着前臂的远端,在将患肢伸直、外旋,并外展30°~ 40°位,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且小弧度旋内、外旋肩关节的同时,握前臂远端的手,徐徐内收患肢,以足跟为支点,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当患肘贴于胸前臂时,便迅速内旋上臂,使手搭于健侧肩部,如肩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前脱位整复成功。

在足蹬腋部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腋神经、血管的损伤。

23.肩关节屈肘旋转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腕部;另一手,握着肘部,在屈肘90°位,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肩关节,徐徐外展、外旋上臂的同时,两手顺势逐渐内收上臂;当肘部与胸前臂接触时,便内旋上臂,且迅速向外上方推送,以此手搭于健侧肩部,肩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前脱位整复成功。

此法,应力较大,多在肩关节足蹬、手牵整复法失败后使用。但操作时,应轻稳谨慎。因肱骨颈受到较大的扭转应力,如用力过猛,可造成肱骨外髁颈螺旋性骨折,尤其是对骨质疏松的年老患者,更应注意。

24.肩关节牵引顶推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健侧卧位;术者,立于其前面,助手立于后面。

手法助手两手多指扶着其患侧肩前部,拇指置于肩胛冈下方的肱骨头部;术者,两手握着前臂的远端,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且小弧度内旋、外旋肩关节的同时,助手两手拇指,顺势用力向前顶推后脱位的肱骨头,以肩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后脱位整复成功。

25.肩部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踩床上,两前臂旋前,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跖部成左右位,置于其两侧肱骨小结节部,进行持续踩压,使胸部充分扩张。

26.腋部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踩床上,两侧肩关节外展至90°;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两足跖部成左右位,置于其两侧腋部(正对极泉穴),进行持续踩压,待上肢远端发冷、发麻时,突然轻抬双足,以上肢有强烈热感为佳。

27.肩关节牵引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外展,前臂旋前;术者,骑马式或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置于其患侧腋部;另一手,握着前臂的远端,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进行患侧肩关节对抗性牵引(图59),以肩关节部有松动感为佳。

28.肘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微屈;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近端;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前臂上、中1/3部起,反复推揉患侧肘部,到上臂中、下1/3部附近。

29.肘周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在行前臂旋内、外旋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肘关节周围的肌腱。以痛点部位为施术重点。

30.肘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近端;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前臂上、中1/3部起,反复揉搓患侧肘部,至上臂中、下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31.肘关节牵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至无痛区的最大弧度;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上臂的下端;另一手,拿着腕部,在前臂极度旋前或旋后,并伸直肘关节的同时,两手顺势反复牵引患侧肘关节(图60),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2.肘关节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微屈;术者,立或坐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部,拇、示二指成左右位,拿着肱骨内、外上髁部;另一手,拿着前臂的远端,在反复屈伸肘关节的同时,拿前臂远端的手,顺势用寸劲向前下方伸拉患侧肘关节(图61),以肘关节部有回位声为佳。

33.肘后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旋内,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窝部;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尺骨鹰嘴部起,反复推揉患侧肘后部,至上臂中、下1/3部附近。

34.肱三头肌肌腱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窝部;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肱三头肌肌腱及其周围的滑囊部,以有热感为宜。

35.肘后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窝部;另一手大鱼际,从尺骨鹰嘴部起,反复揉搓患侧肘后部,至上臂中、下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36.上肢伸展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前臂旋前;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按于其患侧腋窝部;另一手,拿着肘部,反复向下按压,使上肢充分伸展(图62)。

37.伸腕肌腱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旋内,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近端;另一手大鱼际,从前臂桡背侧中1/3(温溜穴)起,反复推揉患侧伸腕肌联合腱,至上臂外侧中、下1/3部附近。

38.伸腕肌腱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近端;另一手大鱼际,从前臂桡背侧中1/3部起,反复揉搓患侧伸腕肌联合腱,至上臂外侧中、下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39.伸腕肌腱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极度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肘部,拇指置于肱骨外上髁或桡骨头前面;另一手,握着前臂的远端,在徐徐牵引、伸直肘关节的同时,置于肱骨外上髁或桡骨头前面的拇指,顺势向后弹拨患侧伸腕肌联合腱(图63)。如此反复多次。

40.肱桡关节分离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前屈,并稍外展,内旋;术者,骑马式或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肱骨内上髁部作为支点;另一手,握着前臂的远端,在托肱骨内上髁部的手上推肘关节的同时,握前臂远端的手,顺势用寸劲向前下方伸拉患侧肱桡关节(图64),以肱桡关节部有分离声为佳。

41.屈腕肌腱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微屈;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近端;另一手大鱼际,从前臂中1/3部(郄门穴)起,反复推揉屈腕肌联合腱,至肱骨内上髁部(少海穴)附近。

42.屈腕肌腱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腕部,在行前臂旋内、外旋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肱骨内上髁部附近的屈腕肌联合腱及其周围,以有热感为宜。

43.屈腕肌腱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近端;另一手大鱼际,从前臂中1/3部起,反复揉搓患侧屈腕肌联合腱及其周围,至肱骨内上髁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44.桡骨头旋转整复法

体位患儿,取正坐位或由家长抱扶,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术者,立或坐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肘部,拇指置于桡骨头部的外侧;另一手,拿着前臂的远端,在拇指轻按桡骨头部的同时,拿前臂远端的手,顺势用寸劲使前臂充分旋前(图65),以桡尺近侧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为佳。

45.桡骨头屈肘整复法

体位患儿,取正坐位或由家长抱扶,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肘部,拇指置于桡骨头部的外侧稍前方;另一手,拿着前臂的远端,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伸直肘关节,且前臂外旋,拇指向内后方轻按桡骨头部的同时,拿前臂远端的手,顺势屈曲肘关节至最大弧度,并内旋,伸直肘关节,以桡尺近侧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为佳。

46.肘关节牵引屈肘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前臂旋后;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上臂的下端;另一手,握着腕部(或一足蹬着其患侧腋部,两手握着腕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肘关节,并反复行前臂小弧度旋内、外旋运动;当肘关节有滑动感且伸直的同时,握腕部的手,顺势徐徐屈肘至90°位,以肘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后脱位整复成功。

47.肘关节屈肘顶推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外展;术者,立于其患侧前面。

手法一手握着并固定其患侧上臂的中部;另一手,握着腕部,一足踏于患侧椅面上,以胫骨粗隆部顶推肱骨下端,在沿前臂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肘关节,且反复行前臂旋内、外旋运动;当肘关节有滑动感的同时,握腕部的手,顺势徐徐屈肘至90°位,以肘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后脱位整复成功。

48.肘关节3人牵引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前臂旋后;术者,和两助手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助手,两手握着其患侧上臂的下端;另一助手,两手握着腕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肘关节的同时,术者,两手拇指,置于桡骨头部,多指置于肱骨内上髁部,并用力捏拿,先纠正侧方移位。继之,术者,双手改握肘部,拇指重叠向前顶推尺骨鹰嘴部,其余手指向后按压肱骨下端;当肘关节有滑动感并慢慢伸直时,握腕部的助手,徐徐屈肘至90°位,肘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后脱位整复成功。

49.肘窝部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踩床上,患侧肘关节屈曲至90°;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一足跖部,置于其患侧肱骨的下端;另一足,固定前臂,持续踩压患侧肘窝部,以肘关节部有强烈热感为度。

50.伸腕肌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从腕桡背侧(阳溪穴)起,反复推揉患侧伸腕肌至前臂桡背侧中1/3部附近。

51.伸拇长、短肌腱揉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手部,在行腕关节各方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反复揉拨患侧伸拇长,短肌腱,以有热感为宜。

52.伸腕肌揉拿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拇、示2指,从腕桡背侧起,反复揉拿患侧伸腕肌,至前臂桡背侧中1/3部附近。

53.腕关节牵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拿着手指,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腕关节的同时,拿手指的手,顺势反复行患侧腕关节的各方运动,以有松动感为佳。

54.伸腕肌按压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多指成左右位,拿着其患侧腕部,两拇指从腕桡背侧起,反复交替按压患侧伸腕肌,至前臂桡背侧中1/3部附近。

55.伸腕肌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大鱼际,从腕桡背侧起,反复揉搓患侧伸腕肌,至前臂桡背侧中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56.月骨牵引推按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 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置于治疗台上,腕关节部垫一棉枕;术者,立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拇指置于脱位月骨的远侧;另一手,多指握着手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腕关节,并徐徐背伸至最大弧度的同时,握前臂远端手的拇指,顺势用力向背侧推按月骨凹面的远侧;当月骨有滑动感时,握手部的手,顺势掌屈腕关节,以腕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时,则整复成功。

57.屈指肌腱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从腕掌横纹(大陵穴)起,反复推揉患侧屈指肌腱,至前臂中1/3部附近。

58.屈指肌腱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拇指,从腕掌横纹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屈指肌腱,至前臂中、下1/3部(间使穴)附近。

59.屈指肌腱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大鱼际,从腕掌横纹起,反复揉搓患侧屈指肌腱,至前臂中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60.腕管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手部,在行腕关节各方运动的同时,另一手拇指,顺势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腕管部(内关穴)及其周围,以有热感为佳。

61.腕关节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

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握着手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腕关节,且有松动感的同时,两手顺势用寸劲上下交错一扳(图66),以腕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为佳。

62.桡尺远侧关节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前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大鱼际,从腕背横纹(阳池穴)起,反复推揉患侧桡尺远侧关节部,至前臂中1/3部(支沟穴)附近。

63.桡尺远侧关节整复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拇、示二指成上、下位,拿着其患侧桡骨茎突部,其余手指托着大鱼际肌;另一手,拇指和示指的末节指骨成上下位,拿着尺骨头部,由内向外(尺骨头向背侧移位),或由外向内(尺骨头向掌侧移位),行腕关节的旋转运动,在旋转至桡侧的同时,拇指向下按压,或示指向上托顶尺骨头;当回旋到中立位时,两手顺势向中线横行挤压(图67),以桡尺远侧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为佳。

64.桡尺远侧关节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大鱼际,从腕背横纹起,反复揉搓患侧桡尺远侧关节部及其周围,至前臂中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65.腕部踩压法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于踩床上,患侧肩关节稍外展;术者,立于其床上。

手法一足踩于其床面上,另一足跖部持续踩压其患侧腕部,以腕关节部有强烈热感为佳。

66.桡骨茎突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拇指屈曲,并内收置于掌心内,其余手指屈曲成握拳状;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拇指,从腕桡背侧起,反复揉压、弹拨患侧桡骨茎突部,至前臂桡背侧中、下1/3部(偏历穴)附近。

67.桡骨茎突腱鞘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手部,在行腕关节内收、外展至最大弧度的同时,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桡骨茎突腱鞘部,以有热感为宜。

68.桡骨茎突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从腕桡背侧起,反复揉搓患侧桡骨茎部及其周围,至前臂桡背侧中、下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69.腕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或中立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腕部;另一手大鱼际,从掌骨中部(外劳宫穴或劳宫穴)起,反复推揉患侧腕部(腕背侧或掌侧),至前臂中、下1/3部附近。

70.腕周揉压、弹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腕关节周围的肌腱,以病变部位为施术重点。

71.腕关节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腕部;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从掌骨中部起,反复揉搓患侧腕部(腕背侧或掌侧),至前臂中、下1/3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72.囊肿部揉压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微屈;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腕部;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患侧囊肿部及其周围,以有热感为宜。

73.囊肿部推揉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两手多指成左右位,拿着其患侧腕部,两拇指从掌骨基底部起,反复交替推揉患侧囊肿部及其周围,至前臂中、下1/3部附近。

74.囊肿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腕部;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反复揉搓患侧囊肿部及其周围,以透热为度。

75.囊肿部碎解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术者,并排立于其患侧。

手法两手多指成左右位,拿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或两手拇指重叠,从囊肿近侧边缘起;反复向远侧斜行推按囊肿部,至囊壁碎解。

如推按囊壁未破裂者,可稍改变方向,继续推按,至囊壁碎解。

76.屈拇肌腱鞘部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术者,并排立或坐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拇指,从第1掌骨中部(鱼际穴)起,反复推揉患侧屈拇肌腱鞘部,至指间关节附近。

77.屈拇肌腱鞘部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拇指或大鱼际,从第1掌骨中部起,反复揉搓屈拇肌腱鞘部,至指间关节附近,以透热为度。

78.屈拇肌腱鞘部揉压、弹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托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拇指反复揉压、弹拨患侧屈拇肌腱鞘部及其周围,以有热感为宜。

79.拇指牵动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握着其患侧前臂的远端;另一手,示、中二指的中节指骨成前后位,拿着远节指骨,在反复屈伸第1掌指关节的同时,拿远节指骨的手,顺势用寸劲充分牵引患侧第1掌指关节,以第1掌指关节部有分离声为佳。

80.掌指关节牵引推按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多指拿着其患侧第1掌骨体,拇指置于第1节指骨基底部;另一手,多指拿着拇指,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并徐徐背伸第1掌指关节的同时,置于第1节指骨基底部的拇指,用力向远端推按;当掌指关节有滑动感,且逐渐伸直时,拿拇指的手,顺势徐徐屈曲患侧第1掌指关节,以第1掌指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整复成功。

如因关节囊或屈指肌腱,将掌骨头交锁,且复位困难者,不可盲目用力牵引、推按,应先行拇指牵引或牵动法(小弧度的旋转运动),以解除嵌顿,然后,再用此法即可复位。

81.掌指关节揉拿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多指拿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拇、示二指成左右位,从近节指骨起,反复揉拿患侧第1掌指关节的两侧及前、后面,至第1掌骨体附近,以有热感为宜。

82.指间关节牵引推按整复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患侧。

手法一手多指拿着其患侧手部,拇指置于近节指骨的基底部;另一手,多指拿着远节指骨,在沿肢体纵轴,持续而有力地牵引,并徐徐背伸指间关节的同时,置于近节指骨基底部的拇指,用力向远端推按;当指间关节有滑动感,且逐渐伸直时,拿远节指骨的手,顺势徐徐屈曲患侧指间关节,以指间关节部有回位声或回位感,则整复成功。

83.指间关节推揉法

体位患者,取正坐位,患侧肩关节轻度前屈,并稍外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术者,立或坐于其前面。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拇、示二指成左右位,从远节指骨起,反复推揉患侧指间关节,至近节指骨基底部附近,以有热感为宜。

84.指间关节揉拿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拇、示二指成左右位,从远节指骨起,反复揉拿患侧指间关节,至近节指骨基底部附近,以有热感为宜。

85.指间关节牵动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示、中二指的第2节指骨成前后位,拿着远节指骨,在反复屈伸指间关节的同时,拿指骨的手,顺势用寸劲充分牵引患侧指间关节,以指间关节部有分离声为佳。

86.指间关节揉搓法

体位同上。

手法一手拿着其患侧手部;另一手,拇、示二指成左右位,从远节指骨起,反复揉搓患侧指间关节,至近节指骨其底部附近,以透热为度。

同类推荐
  •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助听器学

    助听器学

    本书共13章,从助听器的发展简史,到助听器的物理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助听器的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及性能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介绍了助听器的临床应用经验、不同人群的助听器选配方法,以及如何遵循选配步骤,为听障人士选择符合其听力损失的最优助听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听力学专业的学习教材、各大助听器公司的培训手册、助听器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提供给对助听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包括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听力损失儿童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对助听器有更科学、系统、专业的认识!
  • CCU手册

    CCU手册

    CCU医务人员面对的是危重心脏病患者,承担着比其他心内科医务人员更大的责任和更繁重的工作,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一肩挑,是一项高风险但却是有成就感的工作。如何合理利用CCU资源?如何培养合格的CCU医务人员?如何保障CCU舒适、安静的环境?如何做好宣教和沟通工作?如何管理和使用好CCU的相关仪器设备?如何解读各种信息和参数?如何高效、有序地按照诊疗规范开展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主要论及CCU的环境支撑、CCU常见的相关问题、CCU常用的相关药物、CCU的常用操作技术和CCU收治常见疾病的监护治疗等。
  •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最早出自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八千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修订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详细介绍了农村常见病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包括急救常识、传染病寄生虫防治、三高防治、骨头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无限坑

    无限坑

    这里没有一帆风顺的剧情,没有逆天神器,没有一直不变的剧情,这里只有坑,出了坑还是坑。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丧葬文化》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丧葬文化相关知识。《丧葬文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泪之倾城

    泪之倾城

    山河兴,美人笑。嫣然一笑亦倾城。山河败,美人泪。为君盼的伊人粹。殊不知落了几滴朱砂泪…哥哥,你可曾记得,多年以前,奈何桥下,忘川河旁,我们对彼此许下的约定?
  • 明白人不做糊涂事

    明白人不做糊涂事

    这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告诉你生活中、事业中如何把握自己,获得成功。
  • 萌系暗恋:偷心高冷祁少

    萌系暗恋:偷心高冷祁少

    (朋友新书:《我喜欢的,你都有》是个很宠溺的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去支持支持。)从小青梅竹马,他对她宠到骨子里,却不想一场无妄之灾夺得五年时间。当她重新出现在他的世界,以弱者之态藏着心里那刻暗涌的心。到底是爱还是一场你追我赶的闹剧???
  • 唯一的红军

    唯一的红军

    本书是作者的短篇小说集。作品以第一人称“我”——当地一名在读小学的孩子的身份,通过“我”的视角,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唯一的红军”指引全村人修路的故事。在老红军的倡导下,全村人都被发动起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修了一条通向外界的宽阔的马路。在这里,这条马路不仅仅方便了当地人的出行、生产、运输,还开阔了人们原本禁锢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走出了原本封闭的乡村,走向了更为宽广的世界。
  • 风云争霸

    风云争霸

    一剑伏敌手,一掌镇乾坤。无奈乱世谁论对错,只看岁月长河,谁为霸者。且看少年七月,百战惊天下,登顶世绝巅。
  • 魔兽战神14:死亡猎场

    魔兽战神14:死亡猎场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神脉

    神脉

    数万年前,天帝称道与众神合围赤帝,逼得赤帝不得不自灭元神幻化成十日,明耀当空,得意休养生息后,欲要卷土重来,天帝亦感受到威胁,恰逢后羿天神横空出世,下令射日!这九日化作九只金乌散落凡间,从此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