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4700000010

第10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6)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6)

讲解:本条亦论火劫,但病情较上条险恶,危及生命。太阳中风,津虚多热,多以桂枝汤安中养液而解热,不可用麻黄汤发汗,此处反以火劫,迫使大汗出,风邪本为热性阳邪,再加以火劫之热,邪热因火而盛,其势如焚,血流散于脉内,气溢失于脉外而为汗,失去气血存在的一般状态。外邪、火攻,两阳熏灼人身筋骨肌肉,而发身黄,此处身黄非指黄疸,乃指前文第6条火攻发黄之意。热亢于上而鼻衄,水竭于下而小便难,阴阳指气血,二者俱虚竭,身体枯痿而燥热,热上攻但津液虚,故仅是头部出汗,颈以下无汗。糟粕结于胃肠,而腹满,热壅于上,而微喘,热逆于上则口干,热蚀肌肉则咽烂,大便干燥,阳明结实,而发谵语。津伤虚极胃气欲败,影响脏腑机能而干哕。神识不守则手足躁扰,捻衣摸床而不自知,此为病实正虚,为欲死之危候。如果小便尚且通利,说明仍有津液,还有治疗的机会。

上条仅是里有热,并不虚,故火攻之后,病尚轻浅,此条中风津液亏虚,再以火攻,则险象环生。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牡蛎(熬)五两,蜀漆(洗去腥)三两,龙骨四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讲解:太阳伤寒,表实不虚,脉浮无汗,医者以火迫劫汗,大汗出后,亡阳即亡津液、亡血液,血不足以养心,心怯则惊狂,或可理解为:火劫为热,与邪热相遇,两热相合,激荡水饮,起而攻冲头脑而发惊狂,亦可解释。卧起不安,形容惊狂之状,应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本证为伤寒,虽大汗出而表未解。此时不可用麻黄汤发汗,仅可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桂枝去芍药汤为底方,说明必有胸满,乃水饮、邪热逆满胸中所致。方中蜀漆,即常山苗,可攻逐水饮,消散痰结,与龙牡同为镇静药,可治胸腹动悸,发惊发狂。

本方用于桂枝去芍药汤证而又见精神症状者。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讲解:病形像无汗之伤寒,但脉弱并非弦紧,说明津液虚,脉中血少则弱,津液少引水自救则口渴,结合前文,当以桂二越一汤治疗,不可大发汗,更不可火攻,火攻竭其津液,当发谵语。津液虚而发热,脉浮,不可大发汗,当稍稍发汗,清肃表里。此条应与第27条合看,若单看此条则难以理解“弱者必渴”、“弱者发热”等问题,故后世注家大多错注或妄改。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讲解:火熏,即用火将地烧热,人躺在热地上取汗,亦是古人发汗方法之一。火熏后一般都会汗出,若不得汗,则说明津液已虚,无汗可发。但太阳病若不发汗,邪无从出,又加火热攻于里,其人必躁,躁者,乱也。烦者,热也,躁的程度较烦更深。到经不解,是指前述“发于阳者,六日愈,发于阴者,七日愈”,故太阳病自愈就在六七天,若六七日不愈,外邪火热不解,热欲外越而破血络,故便血,此便血因火热内攻而名之曰“火邪”。这类便血,表未解者,当先解表,表证已解,可考虑使用竹叶石膏汤。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讲解:太阳病脉浮热甚,为实证,应在解表药中加入石膏这类清凉药物的解热,而反用治虚寒证的艾火灸之,热实证反以治虚寒之法治之,热盛又继以灸火,反助其热,热因火激动而上炎,故咽中干燥而吐血,在临床中误用热药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讲解:脉微者,血不足,数者有热,为津虚有热之病,更不可灸。若灸之,火与热合,人发烦逆。逆者,咳逆、呕逆之向上冲逆症状也。灸可济热而伤津,津液本虚,越灸越虚。有热本实,越灸越实,津血流散脉中而失常度。灸火看似微小,但对于虚热之证,内攻十分有力,甚至于伤筋焦骨,津血难于恢复。《金匮要略》云:“痉家有灸疮者难治”,痉,津液枯燥,肌肉不和而致,如有灸疮,血气难复,痉病难愈,即言此意。

后半段脉浮为病在表,法当汗解。若误用火灸,邪无出路,反因火而更热,体液充斥体表欲作汗而不得汗,聚而成湿,流注于下,故病人自腰以下沉重麻木,究其原因乃因火而成逆证,此病可以自愈。因误治之后,身体受挫,待阴阳自和,必先发瞑眩状态而烦,后阴阳调和,汗出而解。因其脉浮,病仍在外,故知其有这一转归,但临床上,多用桂枝汤,如果服桂枝汤后,余症皆解,腰以下重而痹仍在者,当服苓姜术甘汤。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加桂汤】

桂枝(去皮)五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讲解:烧针,即将针蘸上油或酒点燃,待针烧至通红时刺入病人体内,以迫取大汗。针处被寒,即现在所讲因消毒不彻底而出现感染,针刺之处红肿,其肿如核。奔豚,即是剧烈的气上冲,《金匮要略》言:“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发作时非常难受,过一阵则自己平静,是一种自感气上冲的神经症状。《金匮要略》言“奔豚病皆从惊恐得之”,此处惊恐非指外界使人惊恐的事物,结合本条很好理解,乃是指烧针迫使大汗出后,人的精神受到巨大的刺激,而产生惊慌,加之针外被寒而红肿,故发奔豚,气及水趁上身发汗之虚而上冲胸心,与桂枝加桂汤。灸其核上各一壮,为治疗感染之法。

本方为桂枝汤原方再加二两桂枝,由此可知桂枝可以降气治冲逆。赵绍琴教授曾遇一病人,患奔豚病,问于我,与桂枝加桂汤,服后渐愈。后治另一病人,无表证而用此方,无效,故可知后世言桂枝治奔豚气之说,为无稽之谈。此方乃是解表以降冲逆之法,当有表证未解的脉浮,发热等症状,若无表证,而有水饮,当用前文苓桂枣甘汤。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牡蛎(熬)二两,龙骨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讲解:火逆,即指前文提到火攻后“腰以下必重而痹”这类情况。欲自愈者,当自汗出,表乃解,不可下之,更不可加以烧针,若既攻下又行烧针,一误再误,患者必烦躁,卧起不安,而表证仍然未解,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本方用治范畴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相近。本方桂枝、甘草辛甘合用,起解表作用,龙牡用治恐惧惊慌,胸腹动悸,精神失常,即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精神症状。

同是桂枝汤加减方,但救逆汤既用生姜,桂枝用量又较大,所以可知桂甘龙牡汤证表证几经误治,所剩无几,但如果临床见证表邪犹盛,可增加桂枝用量至9克。

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讲解:本条为火攻做一总结。太阳表实,实以虚治,加以温针,一方面使之大汗亡阳,气上冲逆,另一方面火热上攻头脑,而发惊狂。

这几条言太阳病,尤其是表实证时,均不可以火攻迫汗。

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讲解:太阳病发热恶寒,只可汗,不可吐、下、火攻。若误用吐药,虚其胃,而邪陷于里故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即变为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阳明病一般关上脉大,但吐之后,胃气虚而脉细,有热而数,可知其非太阳病传至阳明病,当是医者误用吐药治疗太阳病的结果。若是近一二日吐之者,胃中气逆,温温欲吐,吐后胃中空虚故腹中饥,但一吃就想吐。若三四日前吐之者,虽无温温欲吐之情,但胃热不和,不喜热粥,喜食凉冷,然其胃气仍虚,早上服之食物难于消化而于晚上吐出,故称小逆,问题不大。

121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讲解:此条较上条内陷之热较重。太阳病宜汗不宜吐,误吐后太阳病内陷于里而不恶寒,烦热特甚而不欲近衣,这是因误吐之后而产生里热内烦的结果。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讲解:脉数主热,热能化食,理当消谷欲食,但此时不能食而反吐。这是因为发汗太过,令津液虚于外,胃气(膈气)虚于内,故此脉数当为虚数之脉。外邪乘胃气虚而内客于胃,客热不能消谷,故不能食,胃气虚生饮,故吐。后文之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均可用之。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宜调胃承气汤。

讲解:本为太阳病,十余日当传他经。因巴豆既可大吐又可大下,若大吐后,心下即胃中经常温温欲吐,温温,即愠愠,烦恼苦恼之意,吐甚则胸中痛,郁郁微烦;若大下后则大便溏,腹微满,此时可与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但用量宜小。若不是极吐下后不可与调胃承气汤。

若证见“但欲呕、胸中痛、微溏”,应是柴胡证,但此呕乃是温温欲吐,与柴胡汤证频繁呕吐之喜呕不同,参考腹微满、胸中痛、便微溏等症状,故可知是经大吐下之后的结果。说明临证问病务必仔细。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个,大黄(酒洗)三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讲解:太阳病六七日,为当传里之时,但外热仍在,脉沉为在里,微主结实,脉沉微,说明结的程度相当深,却未结于上而成结胸,其人发狂,比桃核承气汤证“其人如狂”更剧。由于热与血结于下焦,少腹当硬满。少腹硬满,其因有二:若小便不利,膀胱蓄水,少腹可硬满;若小便自利,当责之瘀血,故下血乃愈。古人认为血受热邪,结于下焦而成此证,但临床多见病人素有瘀血,瘀血留滞于盆腔中者最多,偶尔由外因诱发而发狂。如果病情重笃,瘀血难化,应与抵当汤,若病势偏轻者,可与桃核承气汤。

本方较桃核承气汤,去掉解表之桂枝,甘缓之甘草,解热之芒硝,而加用祛瘀解凝药水蛭、虻虫,用治顽固、陈旧性瘀血,力量强于桃仁、丹皮。瘀血重证当以本方驱逐,因非其药难以抵当病势,故名之曰抵当汤。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讲解:本条论血水之辨。太阳病、发黄、脉沉为在里。结为脉来间歇,主于里有阻碍。少腹硬,说明其结在于下焦:若小便不利,当为膀胱蓄水,而非血证;若小便自利,当为瘀血。瘀血影响脑系,其人如狂,则可明辨其为蓄血证,仍用抵当汤。

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

水蛭(熬)二十个,虻虫(去翅足,熬)二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讲解:伤寒表不解而有热,少腹满,有两种原因:一是前文提到的小便不利,非利小便不能解表;二是蓄血证,血不下,里气不畅,则表亦不解。应当下血,不可用其他药发汗、吐、下,因其无发狂、如狂,故不可大攻,宜小其制为丸,服用次数增加,服时用水煮丸。晬时,即一昼夜24小时,当下血,若不下,再服。

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讲解:本条承上条言蓄水证,小便虽利,但亦可停水,因其饮水多,胃中水蓄而心下悸动,《金匮要略》亦言病人饮水多而为心下有留饮,甚者心悸,微者短气,为留饮冲逆心肺而致。若小便少者,必苦少腹里急,少腹满,此言里有蓄水有两种证候:一者水停胃中,而短气心悸;一者水蓄膀胱而少腹里急。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 神奇的针灸疗法

    神奇的针灸疗法

    《神奇的针灸疗法》主要内容分为针灸的起源、针灸的发展、针灸面面观等章节。 究竟谁是第一个发明针灸的人,已经无从考查,但不可否认的是,针灸学是古人从自卫、谋取缓解痛苦的种种动作中逐渐掌握的。由无意识的动作到有意识的解除痛苦,经过了不知多少尝试,是若干年的经验所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
  •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分为新生宝宝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营养失衡性疾病、婴幼儿常见心理性疾病四个章节,讲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宝宝常见病,如何观察症状、了解病因,并进行家庭护理和饮食调养。宝宝常见病的种类介绍全面,而且大部分饮食调养都列出了相应的调养菜谱,让妈妈们全面了解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及大量计划生育工作,妇产科门急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诊断,且有效规范地进行处理。《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第一版出版以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为年轻妇产科医师的门急诊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黄帝内经(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是一本将传统中华哲学思想与医学结合、融会贯通的奇书。它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几乎成为中华民族抗拒死亡、抵御疾病、追求健康长寿的中国医学奠基性经典。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作为医学理论之准绳,历久而不衰。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宫殿故宫之谜

    中国历史宫殿故宫之谜

    故宫的设计师们如何用亭台楼阁烘托天子的威严?置身于其中的帝王, 又用怎样的心态面对此间的一草一木,深锁的宫门内,究竟隐藏了多少秘 密?君臣们指点江山的大殿内,又蕴藏着多少杀机? 中国古代最引人注目的舞台在故宫,最隐秘无闻的战场也在故宫。故 宫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样本,也是一座皇家艺术宝库;故宫是中国宫殿文化 的集大成者,也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者;故宫是一座充满权谋与暗算的城 堡,也是无数宫廷谜案发生的现场。
  • 恐怖鬼语录

    恐怖鬼语录

    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恐怖故事!!!!!!!!!!!!!!!胆小勿进
  • 王牌大主播

    王牌大主播

    意外脑袋里多了一个网络灵体,董飞被迫走上了网络主播的道路,播游戏,播才艺,这不算啥,后来竟然被要求播魔术,播极限运动,还要播渡劫?
  • 星堕尘

    星堕尘

    结合了自己本身的一些真实的故事……毕竟还未成熟,如有不足之处,忘有待提醒
  • 至尊红颜:医女杀手太温柔

    至尊红颜:医女杀手太温柔

    誓言一次次的背叛,当长剑入体他亲手结束了她的生命,侥幸活过来,这一次她决定不再为他不顾一切,可说好了要报仇最后却被他当做筹码换取了十座城池。她恨之入骨,身世之谜揭开,她才发现自己的身后原来还有另一人守护。
  • 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默默守护的天使之王源

    默默守护的天使之王源

    有些人看看起来并不般配,但偏偏早已是命中注??
  • 恶女当家:修罗帝请接招

    恶女当家:修罗帝请接招

    这是一个关于黑风寨杰出女山贼姬千秋,与大晋继位皇帝韩子矶之间的不要脸的爱情故事。姬千秋是个见义勇为见人就抢的女山贼,韩子矶是个心怀天下心有不甘的小帝王。一个是地下泥,一个是天上花,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人,却偏遇上月老作怪,红线乱扯,小小山贼入得辉煌殿堂,七尺帝王也做起了自欺勾当。千秋总是在想,怎么样才能让韩子矶不杀她呢?韩子矶总是在想,怎么样才能干净地让他杀了她呢?鸡飞狗跳的另类生活,蕴藏深处的暗波流转。江山谋,美人计,猜心术,卧底迷。待迷雾重重拨开,真相会长什么模样?等一朝天下戏唱罢,怕是有人要笑着问他:“你到底是要怀里美人千秋,还是要这韩氏江山万代?”
  • 大叔,么么哒

    大叔,么么哒

    世界上有比江寄白更不解风情的男朋友吗?机场初遇,他问:“小朋友,难道你练过无影脚?”再度重逢,他说:“你这小姑娘,长得挺漂亮,就是智商有点让人着急。”当影视公司实习生兼精分女的尤念一不小心招惹到了这位毒舌又小气的大叔,这“悲剧”的人生该如何逆袭?尤念觉得,自己惹不起总能躲得起,可为什么他总是在她狼狈的时候出现?在她每次险些出事的时候伸出援手?却又偏偏不肯对她表白?她写着剧中人的悲欢离合,却讲不出自己的故事。也许,真的要到落幕时她才发现,原来,她的“大白”一直都在身边。
  • 重生之私生女复仇记

    重生之私生女复仇记

    她是天真无邪花季少女,遭同父异母姐姐设计,被困于地下室三天三夜,意外身亡。重生至十六岁那年,她带着满腔仇恨,势要报复前世所有欺她害她之人!却没料到,自己一个不小心,母亲被继母害死!于是她斗恶姐,查继母,杀母之仇,夺命之恨!这一次,她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