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3100000031

第31章 顺势而为,孙权建吴称帝

曹丕南征,耀兵而已

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秋七月,魏文帝曹丕自洛阳东巡,幸许昌,大举南征。侍中辛毗谏道:“吴楚之民,险而难御,道隆后服,道净先叛,自古患之,非徒今也。今陛下祚有海内,夫不宾者,其能久乎?昔尉佗称帝,子阳僭号,历年未几,或臣或诛。何则?违逆之道不久全,而大德无所不服也。方今天下新定,土广民稀。夫庙算而后出军,犹临事而惧,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臣诚未见其利也。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六军不增于故,而复循之,此未易也。今日之计,莫若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寄政,则充国屯田,明仲尼之怀远;十年之中,强壮未老,童龀胜战,兆民知义,将士思奋,然后用之,则役不再举矣。”

曹丕说:“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辛毗回答:“昔周文王以纣遗武王,唯知时也。苟时未可,容得已乎?”曹丕执意南征,留尚书仆射司马懿坐镇许昌。秋八月,组建水军,魏文帝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秋九月,御驾亲征至广陵,命荆、扬诸军并进。

吴安东将军徐盛建计,植木衣苇,为疑城假楼,自建业至毗陵典农校尉所属的江乘县(今江苏江阴县附近),延绵相接数百里。诸将以为无益,徐盛坚持为之,假城一夕而成。曹丕到广陵临江,望同不知虚实,愕然叹道:“彼有人焉,未可图也。”魏军上下甚惮。

几天后,暴风大起,曹丕所乘龙舟随风飘荡,几至沉没。看着浩浩荡荡的长江,曹丕感慨万分,说:“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

魏文帝曹丕最关心的是是否被孙权看得起。他问群臣:“(孙)权当自来不?”一些人迎奉道:“陛下亲征,权恐怖,必举国而应。又不敢以大众委之臣下,必自将而来。”侍中刘晔则认为:“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而超越江湖者在于别将,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曹丕的大驾临江停住多日,吴王孙权果然不来,魏文帝曹丕很扫兴。孙权不亲自出马的原因有二:一是曹丕出兵到广陵,与向濡须进军不同,并未给江东带来真正的威胁,充其量不过临江饮马、炫耀一番罢了;二是曹丕并不能临阵亲自指挥战斗,对付魏将,吴军诸将足够了,如果曹操亲自率军到达濡须,在没有陆逊的情况下,孙权肯定亲自披挂上阵。如今曹操、刘备均已作古,孙权便成为天下第一的老大,岂肯轻易露面?冬季已至,诸通江溪流即将上冻冰封,曹丕叹道:“嗟夫!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下令班师。征东大将军曹休上表称,得吴国投降者,称吴王孙权已在濡须口。中领军卫臻(字公振,卫兹之子)进言:“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为辞耳。”重新提审拷问降者,果然是吴国守将所为,故宣诈辞而已。

闻知魏军班师,吴扬威将军孙韶精选敢死五百人,遣部将高寿抄径路游击,魏文帝曹丕大惊,高寿缴获副车、羽盖而还。这次袭击,回报了九年前的逍遥津之战。同是万乘之尊,当年孙权亲自断后,导致险情;如今曹丕,并未打算亲自临阵,却在退军途中突被卧槽将了一马。不过,魏国人畏惧孙权,所以,张辽逍遥津一战被大肆渲染,而吴国人不高看曹丕,因此孙韶、高寿缴获曹丕羽盖一事仅等闲视之。孙韶孤军悬远,在江北广陵游击,善养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场、远斥候为务,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青、徐及豫州的汝、沛之间,颇有前来归附者。此次袭击得益于侦察周密,骁勇果敢。

冬十月,魏文帝曹丕回到许昌。

这时,鲜卑首领轲比能叛,频频袭扰幽、并二州。但魏文帝曹丕仍坚持南征。魏黄初六年(225年)秋八月,魏文帝曹丕以舟师自谯循温水入淮,从陆道幸徐州。冬十月,魏文帝幸广陵故城,临将观兵,戎卒号称十余万,旌旗数百里。不过只是耀兵罢了。

孙权称吴王

吕蒙死后,东吴形势危急,一来曹魏虎视江东,二来刘备必来报复。孙权深知只有先打败刘备,才能恢复与刘备的盟好。而刘备的军事指挥艺术不比孙权强,只要孙权能够有合适的帅才代为领兵,就可以大破蜀汉军。为了一战击败刘备,孙权不得不暂且曲意讨好曹丕,待到与蜀汉恢复盟好后,再与曹魏为敌。

为讨好曹丕,孙权释放了于禁等被关羽俘虏的军官,并向魏国称藩。于禁回到洛阳时,须发皓白,形容憔悴,向魏文帝曹丕泣涕顿首。魏文帝任命于禁为安远将军,充当去见孙权的使者。在出使前,于禁先去谒拜魏武高陵。曹丕令人事先在陵屋中作画,画庞德愤怒而于禁降伏之状。于禁见画,惭恚发病而死。这里有个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历史现象:关羽投降曹操后回到刘备身边,被人称颂义薄云天;于禁系被释战俘,却享受叛徒待遇。

于禁死后,曹丕以邢贞为使者,到武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这时,侍中刘晔奏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刘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滞江湖,必难仓促。

但曹丕深知,孙权、刘备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被平定,其父曹操,如此神武,尚且不能制伏,他自己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如观望孙权与刘备去大战,坐视其成败。魏国人一般都认为,刘备不是孙权的对手,而且孙权的兵力远多于刘备,刘备打破不了目前的鼎立局面。

再往深处想,万一刘备大破孙权军,夺回江陵,魏军再行动也是可以的。视情况决定,到底是灭孙权,还是打刘备。

刘晔对封孙权为吴王提出异议:权虽有雄才,故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夫王位低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权既受王位,却蜀兵之后,外尽礼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之,内为无礼以怒陛下,陛下赫然发怒,兴兵讨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国,不爱珍货重宝,随时贡献,不敢失臣礼也。无故伐我,必欲残我国家,我人民子女以为僮隶仆妾。”吴民无缘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威怒,上下同心。

曹丕也非常明白,孙权称王称帝是迟早的事,封孙权为吴王,一时还是魏国的藩属。虽吴国士大夫多有不赞成者,但孙权还是乐于接受吴王封号。

孙权成为吴王,以长子孙登为王太子,以张昭之子张休、顾雍之子顾谭、诸葛瑾之子诸葛恪、陈武之子陈表为中庶子,陪冀多子,入讲诗书,出从骑射,谓之“四友”。曹丕欲封孙登为万户侯,入洛阳为质,孙权上书,以孙登年幼,辞而不受。

陆逊拜督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秋七月,刘备率领大军出益州向荆州进攻。孙权所置宜都太守陆逊则采用诱敌深入之计,步步后退,引刘备进入他所布置的口袋,以便瓮中捉鳖。

当初,虎威将军吕蒙占领江陵后,偏将军陆逊率领所部千人继续西进,直扑刘备所置宜都郡——陆逊认为宜都郡为江东的关河之限、国之藩表。刘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而走,孙权使陆逊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孙权还根据吕蒙“潘璋住白帝”的建议,分宜都郡西部的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以潘璋为太守。

但潘璋作为突敌陷阵的猛将,被吕蒙留在南郡,用于进攻襄阳,所以,三峡地区由陆逊负责经略。在宜都郡城以西,蜀将詹宴、陈凤等引兵抵抗,陆逊以部将李异带水军,谢旌带步兵,断绝险要,击破詹宴,迫使陈凤投降。刘备所置房陵太守郭辅、南乡太守郭睦奉命救宜都,被陆逊大破之,退保本郡。秭归大姓艾布、邓凯等合夷兵数千人,抵抗陆逊。陆逊遣谢旌击破之,艾布、邓凯等人逃入蜀地,被委任为蜀将。陆逊令人诱之,艾布举众还秭归,向陆逊投降。陆逊在宜都郡境内先后斩获、招纳数万人,其本部人马由三千扩充至一万。

见刘备来攻,江东诸将皆主张倚恃山险就地迎击。陆逊向孙权建议诱敌深入,瓮中捉鳖,聚而全歼之: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丁,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宜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孙权同意了陆逊的作战计划,晋升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并拜其为大都督、假节,节度昭武将军朱然(五千人)、振威将军潘璋(五千人)、偏将军韩当(一万人)、偏将军徐盛(五千人)、将军宋谦(五千人)、将军鲜于丹(五千人)、安东中郎将孙桓(五千人)诸部,连同陆逊本部一万人,共八支部队,水、步军五万人,抗击刘备。

吕蒙临死前,孙权曾问:“卿如不起,谁可代者?”吕蒙回答:“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吕蒙一死,孙权便使昭武将军朱然假节,镇江陵。如今,陆逊的作战计划深得孙权赞同,孙权便委陆逊以大任。

孙权称帝

在赤壁之战时期,孙权为了自保,于是就出现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火烧赤壁,把曹操的势力赶回了北方。但在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时期,东吴由于处于长江下游,孙权为了取得荆州解除上游对自己的军事威胁,就与曹魏联合起来夺取荆州。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面对蜀汉倾国的兵力报复,自己的军事压力很大,孙权为了对抗蜀汉,不惜向曹魏称臣纳贡,以取得自己一个比较稳定的后方。之后,蜀汉的势力收缩到益州,对吴已经不再构成威胁,曹魏反而成为吴的唯一大敌。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又转过头来与蜀汉开始长期联盟,甚至当东吴的大臣都谣传蜀想背弃盟约时,孙权还一直认为这是绝不可能的,并说“我为各位担保不会使大家家庭破落,也就是不会有战争。”可见在后期,孙权与蜀汉联合的态度是很坚决并且积极的。孙权通过再一次与蜀联合,不仅使他最后顺利地当上了皇帝,而且也有效地抵抗了魏的军事进攻。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孙权每次都能审时度势,随着事态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外交方向,于是他从联蜀抗魏或联魏抗蜀中得到了很多实际利益,表现了他对立国方针的灵活运用。在魏、蜀、吴三国中,由于魏的力量是最为强大的,从长远来看,吴、蜀联合抗魏也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虽然也不排除在个别时期吴、蜀之间的矛盾也会激化。但孙权在这个问题上看得较透彻,处理得也比较好。这也是孙权能在江南建立一个稳固政权的很重要因素。

孙权审时度势的本领在称帝这个问题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国号为魏。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1年,刘备也在群臣的劝说下登基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而此时在江东的孙权虽然也具备了做皇帝的实力和野心,但却没有这样做,仍然称吴王,而直到公元229年才登基称帝,在身份上才与曹魏、西蜀相平。在当时,曹魏、西蜀纷纷称帝,孙权为何无动于衷?他手下的臣子们肯定也劝过他了,但孙权依旧没有称帝。正是因为他能审时度势,知道自己当时不适合称帝,反正也就是个名号问题,对自己的权力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首先他考虑到自己在大义上是站不住脚的。曹操和曹丕父子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干什么都是打着汉献帝的招牌,名正言顺,而且当曹丕具备称帝的条件后,只要对外导演一场禅让的戏就可以了。刘备是“帝室贵胄”,虽然到他这儿血缘上已经是比较淡了,但也是有兴灭继绝的称帝资格的,所以在当曹丕废黜了汉献帝以后,刘备就可以立即宣布自己是汉室的合法继承人,从而登上皇帝的宝座。这种政治凭借在当时是重要的,但东吴却没有。孙权如果也乘这股风称帝的话,不仅会招来世人的谩骂,而且有可能会让魏和西蜀有了借口对自己发难。更重要的是当时吴、蜀两国同盟关系已经破裂,而且双方正处于战争关系,为了争取曹魏不在自己背后来一刀,孙权立刻来个献书进表、纳贡称臣,这时候根本就不敢提要称帝的事。等到东吴又与蜀汉恢复联盟关系后,孙权就不再惧怕曹魏的军事威胁了。慢慢地就想登基称帝了。于是他先向自己的盟友蜀汉表达了自己的意向,希望蜀汉能承认自己的政权。

223年,东吴重臣奏请孙权,希望孙权登基为帝。孙权觉得时机尚不成熟,拒绝称帝。孙权的忧虑不无道理,当时野心勃勃的曹魏和蜀汉都不会甘心只统治自己现在的领地,他们都在努力地休养生息,为一统天下做好部署。要是孙权现在登基为帝,曹魏和蜀汉一定会一起发兵攻打东吴,这样孙权就会两面受敌,根本无力对抗。因此,他决定暂缓称帝之事。

229年,曹丕死,东吴和蜀汉的盟友关系也已牢固,孙权终于登基为帝,建立了孙吴王朝,改年号黄龙。

同类推荐
  • 重谱凌烟阁

    重谱凌烟阁

    俺曾见,杨广挥鞭指南陈;秦琼穷途卖宝马;元霸铁锤会群雄……俺不曾见,阔海压死千斤闸;云召屈亡无尾驹;罗成身陷淤泥河……那长安城中,俺常睡风流觉;那金銮殿上,俺曾把天子做……
  •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对待历史,曾经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决绝放手、有人始乱终弃,唯有钱穆,他带着诚恳的心读历史,并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傲骨。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 中华五千年历史谜案大全集

    中华五千年历史谜案大全集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沧海桑田,奏响了一曲钟鼓雅乐。那些发生过的故事,那些被前人视为客观的存在,随着时光的变迁,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之下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最终成为令人难以解开的谜案。
  • 三国之大汉天下

    三国之大汉天下

    吾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位中华民族的优秀特种兵在执行任务后离奇晕倒,醒来却发现穿越到了汉末群雄割据的时代,附身在刘表长子刘琦身上。既然来了,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再兴汉室,传我华夏文明!愿我大汉处处有陈汤,愿人人都可以成为我大汉的冠军侯。
  • 三国时代之皎皎明月

    三国时代之皎皎明月

    皎皎明月,何时可辍。一次意外让她来到这个另她又陌生又熟悉的时代,是幻?是梦?还是太着迷?谁也说不清楚,正如谁也不知道她会遇到什么?三足鼎立之争,她会走向哪?又看到了哪些历史真相?
热门推荐
  • 踏天帝尊

    踏天帝尊

    世事如棋局局新!山村少年,身世不明,为报屠村之仇,以血入道!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修炼鸿蒙灵气,手执太初神兵,召唤魔神相助,踏往无上帝尊大道!三世机缘叠加一身,自此成就万古长存!
  •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本书按照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其他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各科病人的饮食禁忌。
  • 醉游记②

    醉游记②

    青梅竹马的聂小青,热情可爱的敦琳,还有八阿哥府里的小白粉,锡若最后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锡若迎娶公主,新婚之乐,但也从此和皇家纠葛更深。皇子们成年以后,争夺皇位的斗争日渐浮上水面。童年的好友纷纷拔刀相向,作为现代人的锡若是要选择一方投靠,还是随波逐流自保呢?自己真的能够改变这些几百年前的人们吗?作者以灵巧的笔法,娴熟的语言,合情合理地展现了男主角与身为皇子的十四阿哥的情谊、矛盾,以及如何在越演越烈的权力斗争中生存这个面临的最大问题。
  • 万古狂尊

    万古狂尊

    身拥最强仙体,历经诸代大帝更替,万年后聂宇苏醒,自此开始了一场与天才争锋的踩天之旅。在聂宇面前,连龙皇、凤主都要谦卑,因为连天帝、圣贤都是聂宇的后生晚辈王者归来,且看他踩诸天,踏万道,睥睨九天十地,成就万古狂尊
  • 假爱真做:神的凡心

    假爱真做:神的凡心

    就算当上花后、神后又怎样?还不是被天帝骗得团团转,他为我做了那么多,没想到啊,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他设下的一个圈套,我们的命运早被他改了,就连结局都设定好了,他费尽心思做这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她?一个在一千年前就已经死去了,现在仅剩一丝残魂的女人?
  • 普兰誓言 (全本)已出版

    普兰誓言 (全本)已出版

    忘情水是世间最好的药,却不知我为什么没有喝,徒留了前世的纠葛,在寂寞中坚守……今生的我——云想依,已经29岁了,是典型的都市“白骨精”,至今单身。因为我不相信世间还有誓言,所以我不相信任何男人,所以我视爱情如粪土,所以我去了尘世中充满信仰的一方净土——西藏。蜿蜒的孔雀河、深蓝的拉昂错、蓝色的琉璃草、受诅咒的雪豹、红色的圆月亮,那里,唤醒了我前世的记忆,以及和我一起遗失在千年前的誓言,真实的美女与野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拉开了……欢迎大家加入QQ群:44983769
  • 本郡主在此谁敢放肆

    本郡主在此谁敢放肆

    他,高高在上的王爷,独揽大权于一身。她,莫名其妙的郡主,凶险迷离于一世。他的孤情寡义,他的深情爱恋,换来的能否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十年前他,叶牧原,十年前的她,顾怡萱。她的原哥哥对身为小小的皇朝弃女的她是多么的重要。十年后的一场劫难,彻底的解开了顾怡萱15年的身世之谜。她也带着一身仇恨,复回王朝,血海深仇,弑父杀母,她本平凡的一生由不平凡的命运,身份,人而改变。而她的原哥哥又该何去,何从?
  • 黑寡妇

    黑寡妇

    多次出轨的人可耻,数次原谅的人更贱!所以,蔡妮澳选择了放弃这个男人。却不想甩头走人的时候,遭遇车祸。等她再次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异世。在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有机关大家族欧阳家族、有军事家族蔡氏家族、有商业家族邹氏家族,,,最奇特的是一个被欧阳家世代相传的神秘预言
  • 朝鲜禅教考

    朝鲜禅教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光流转爱倾城

    时光流转爱倾城

    她把自己缩进龟壳,冷眼旁观他与红颜知己出双入对,不管不问,只为在围城中获得一心想求的安稳,不被伤得遍体鳞伤。他倾其所有,不动声色地为她精心打造稳固的城堡,不想换来的不是她的深情以许,而是指责和冷漠以对。爱情握得太松容易流走,握得太紧容易彼此刺伤。他步步紧逼,她一再退缩,在这场爱的角逐中,两人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