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2600000027

第27章 攻破祟城,姬昌托孤

崇侯虎丧命,攻破祟城

其实当祖伊劝阻纣王的时候,纣王同样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也采取了应急措施。但是,由于他刚愎自用和自恃聪明的个性而拒不纳谏,在他看来,大臣们的意见真是浅薄至极。约王命令军队在黎国集结,准备同姬昌进行决战。这就是《左传·昭公四年》所记载的:“商约为黎之茧,东夷叛之。”

东夷,分布在今河南东部、山东南部、江苏西部和安徽境内。它与商的战争由来已久,是商王朝的心腹之患。东夷,历史上也称为“东夷民族集团”,是周朝以前仅次于中原华夏民族的第二大民族。东夷的本意为东方之人,是中原华夏民族对当时东方各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江苏一带和长江、淮河流域。东夷历史上曾经非常强大,是势力仅次于中原华夏民族的第二大民族,是当时中原民族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曾经多次和东夷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炎帝、黄帝同蚩尤之间的战争就是华夏部落与东夷最早的大规模冲突。东夷与中原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战争,也存在合作与融合,例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舜就是东夷部落首领,双方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早期灿烂的文明。但总体来说,双方的冲突更多些。历史上,当中原地区的力量强于东夷时,东夷就臣服于中原王朝。而当中原地区的力量衰落时,东夷就立即转为进攻。中原地区的民族和国家与东夷始终是处于“时战时和”的拉锯形式。东夷也成为始终威胁中原王朝最大的力量。这种局面到商朝末期更加明显。伴随商朝的衰落,东夷开始大举西进入侵商朝。因此,纣王帝辛面临要么妥协要么反击的选择。他选择了反击。但纣王帝辛面临着艰难的局面,西方有周,尽管周再次臣服,但难保他不复反。如果此时进攻东夷,有可能出现商被东西夹击的局面。但东夷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有个了解的地步,于是纣王帝辛在西部部署了一部分兵力,联合忠于他的方国监视周。同时,调集大军开始远征东夷。

商末以来,尤其在帝乙和纣王时期,双方的战争始终未曾间断。这一次,东夷的进攻真是对纣王的致命一击,给商朝急剧恶化的形势雪上加霜。大敌当前,封王企图先彻底击败东夷,巩固后方,回过头来再与姬吕决战。他率商军主力向东夷进行大规模讨伐,意在速战速决的封王没有想到,他陷入了与东夷互为攻守的拉锯战中,不仅宝贵的时间被无情地耽搁,而且严重削弱了商王朝对周军的防范力量。东战东夷成了纣王帝辛重大的战略失误。

姬吕抓住这个时机,飞速南下,急趋朝耿,不久即攻取了招(今河南沁阳)。招是商王的田猎区,地处商朝腹地。招被周军占领,成为周商势力对比转换的标志,因为该地一失,周军即出现在河南平原上,无地势阻碍,可宜直驱朝歌。

然而,前面便是祟侯虎的封地,祟是商肩下与之关系密切的大国。

昔日崇家先祖在崇州抵御鬼方和犬戎,为商汤立下汗马功劳,得封北伯侯,世袭罔替。

崇侯发现崇州一带山势险峻,矿藏丰富,为绝蛮夷祸乱,带领百姓建关筑城,欲图凭借人力打造一座坚不可摧的雄关。百姓苦于鬼方与犬戎扰乱,闻言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跟随崇侯全力营建。

不想工程浩大,虽本意抵御外敌,却连年耗费钱财,扰民生计,致使崇州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崇城固然重要,但崇侯深知百姓之重,虽然难以取舍,最终还是停止了崇城的修筑,并定下祖训不可再筑崇城。百姓因此得以休养生息。

许多年过去了,一直到崇侯之位传至崇家后人崇侯虎。

崇侯虎为人残忍暴虐,对纣王唯命是从,对百姓则血腥压制,商纣的暴政致使鬼方和犬戎又有来犯之意,崇侯虎为保商纣安心,不顾祖训,强行征召百姓,加大税赋,重新修建废弃多年的崇城。

此次崇城的修筑,可谓是崇州百姓的一部血泪史。崇城建筑的地理位置险峻,动工十分危险,但崇侯虎却一再逼迫工期,不少工匠坠入深渊,命丧黄泉。崇侯虎怕百姓哗变,在崇城布置了重重机关、步步关卡,崇城的地下,不知掩埋了多少白骨,以至崇州境内怨气冲天,风云变色。

崇侯虎之残暴不止于此,他更是以邪术将众多工匠魂灵困于崇城,使其无法踏入轮回,以魂灵的怨恨为崇城又增添一道屏障,却也种下自己不得善终的恶果。

据说崇城竣工之日,电闪雷鸣,黑云压境,就连镇压黑龙的女娲神像也流下了眼泪,百姓哭声载道祭奠自己死去的亲人,崇侯虎却在崇城内歌舞升平大肆庆祝,百姓敢怒不敢言。

崇是周人向商统治中心朝歌推进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姬昌伐崇注定是一场硬仗。崇侯虎依城固守,等待纣王回师西线,里应外合,彻底击败姬昌。

崇周两军在祟城之下一直相持达3旬之久。这是姬昌兴兵伐商以后历时最长的一次战役。崇侯虎期盼的纣王主力部队始终未能出现,崇最终被攻破。

朝歌门户洞开,敞开在雄心勃勃的姬昌及其盟友面前。至此,周军已完成对商统治中心区域的包围,并形成钳形攻势。

姬昌临前托孤

姬昌杀了崇侯虎父子之后,占据了崇地。清点府库,得到了无数钱财粮食,军威大振。

占领崇城之后,姜尚曾建议迁都崇城,因为崇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粮食充足,不仅军事上有战略意义,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

姬昌认为刚刚攻打收复了崇城,崇城人心未服,不可以作为都城,最后姬昌选择了在丰地,丰水西岸兴建都邑。

丰邑城的建立,把周族的政治中心从周原的岐邑东迁,在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树起了周的旗帜。至此,姬昌经过几年的西征东伐,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对商都朝歌的战略包围,达到了古书所说的“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局面。周族对商王朝形成了咄咄逼人的威胁。

正当姬昌欲大展宏图之志的时候,却一病不起。眼前总是浮现出崇侯虎被杀的时候那狰狞可怖的人头模样,寝食不安,眼见得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文武百官问安,接踵而来。

有一天,姜尚进宫问安,见姬昌枯瘦如柴,力不能支,不禁落下泪来。

姬昌知道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于是命人将自己的次子姬发叫到床前,慎重地将自己的次子托付给了姜尚。

姬发听从姬昌的话,拜姜尚为师,姜尚因感激姬昌的知遇之恩,一直竭尽全力地辅佐姬发。

《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姬昌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

中国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圣贤之君、效法“三代”之法,是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周文王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还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称文王这样的圣人500年才出一个。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就更数不胜数了。其实,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残缺,人们对周文王的了解未必很多,周礼也未必很完美,但是作为人们对清明之君、清明之制的一种向往,它的意义还是积极的,所以说抽象意义的周文王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后世的儒家,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王当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加以推行,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孔子就特别推崇文王,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但文王的言论今天已经所见无几。据说文王善演周易,今天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也许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姬昌死后,其子姬发于公元前1076年继位,是为武王,尊其父姬昌为文王。他继续完成文王的没有完成的事业,灭商的大业进入了最后的实施阶段。

此时,殷商日益严重的危机,已经处于不可挽救的地步。在此之前,由于周人在西方的不断进逼,使殷商的臣下普遍感到有覆灭的危险。同时,各地诸侯也纷纷叛离。商纣王就把他的主要兵力调往东线,全力进攻东夷各部。但是,由于东夷的地域辽阔,东夷各割的力量也比较强大,使得商王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取得了对东夷各部战争的胜利。商纣王用兵东夷,虽然取得了胜利,也俘虏了“亿兆夷入”,掠夺了大批财物,但却消耗了殷商王朝的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的矛盾,为周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

武王自称太子发,不称王,不改年号,以示奉文王之命。西伯侯在周国和诸侯中有很高的威望。武王一登基,打着文王的旗号,充分动员军民群众和各诸侯国。周武王尊西伯侯为文王,制作了一个木雕神主供奉在大殿上。周武王宣称要发扬光大西伯侯事业,灭殷是西伯侯的遗忘。这一着棋很灵,文王的精神把周国人民及诸侯们都团结起来了。

姬昌死的时候,纣王正在饮酒作乐,听说姬昌死的消息之后,十分高兴,更加感觉自己就是天命的帝王,谁也无法推翻。

当时朝中的大夫姚忠曾建议纣王趁姬发根基未稳,发兵讨伐,一举灭周,以除去后患,但是纣王过于狂妄自大,认为姬发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稚子,不足为惧。

姚忠认为姬发虽然年轻,但是聪慧过人,素来心怀大志,而且有姜尚、南宫适、散宜生等一班文臣武将辅佐,不可轻视。

但是纣王却认为姜尚不过是一个鼓刀屠夫、算命先生,并且已经年老体衰,南宫适只是一介武夫,姚忠不过是庸人自扰。不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且在朝中大摆宴席,庆贺姬昌的死。

这一失误,最终导致了商朝最终的灭亡。

同类推荐
  • 汉狮之西域传奇

    汉狮之西域传奇

    男儿当建功于边陲,封侯于万里-----千百年来,西域一直为人们所热切向往。因为她拥有不同于中原内地的风物人情,是不一样的中国,因为她自秦汉时起就是一个象征,一个可以让男人驰骋沙场、纵横捭阖、建功立业的沙场,让女人胡旋舞蹈、楼兰美貌、女儿国度的梦乡。
  • 赵匡胤:宽厚和易

    赵匡胤:宽厚和易

    《宽厚和易(赵匡胤)》由姜正成编著。 《宽厚和易(赵匡胤)》简介: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长河中,由篡位而来的政权大都短命,唯有宋朝例外,大宋的开创者正是赵匡胤,他的传奇经历和雄才大略,向来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 三国之亮剑

    三国之亮剑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铁血的时代。成者为王败者寇。李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他没有惊世骇俗的武艺,也没有神鬼莫测的智谋!有的只是一个男儿的满腔热血,有的只是保家卫国的壮志……天下之大,舍我其谁!
  • 三国论

    三国论

    东汉末年,这是谁的乱世,谁是谁的英雄,我不知道,你呢?当岁月只剩下寥寥几笔,当年的风花雪月,你知道吗……(重走英雄路重论三国)
  • 御农

    御农

    烈日炎炎挂天空,几亩鱼塘伴身边,脚踩小舟摇木筏,身在其中何愁欢,碧波荡漾洒千里,空留背影飘江岸,鱼儿一跃落木舟,乐趣何止万万千。现代大学生林桦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来到北宋前期,大宋的繁荣让他寻到了自己的求生之道,自家的上千亩良田成了他的资本,农作物改良,提高粮食的产量,在任两浙路转运使副使的叔父的帮助下,拓展家业,在苏州逐渐崭露头角。而后又开办工厂,加工海鲜,顺带着开酒楼,火锅店,一次次的克服面临的困难,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成为大江南北最出色的“农民”。
热门推荐
  • 太神道

    太神道

    张叶,名不见经转,荒野山村中的一名弃婴。只因魂魄不全,年少之时受尽魂痛之苦。初成之时,养父养母家门被屠杀殆尽,师门更是在一夜之间灭亡。其后面隐藏着怎样一个巨大的阴谋?如此,张叶背负着身世之谜,师门家门被屠之谜踏上了修真旅途,一步一个脚印。从而也踏上了王者的巅峰!
  •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国学巨著,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出了“道”和“德”的思想,体现了深邃的管理哲学,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无为管理和人尽其才的战略,促进人性和谐,提高个人修养,促使人发挥潜能和自主精神。从而获得非凡的团队协作效益。
  • 无敌外挂

    无敌外挂

    奇遇、夺宝、杀戮、游戏宅男穿越异界凭着无敌牛叉的外挂系统,破苍穹、掌乾坤,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中任意周旋!游戏宅男在异界混的风生水起,那些天才都无法跨越的级别,只要砍几个小怪,弄死几个修者,修炼就是如此简单!
  • 两小天鹅奏魂曲

    两小天鹅奏魂曲

    她,千金大小姐,却是个千古废柴——他,亿金小少爷,竟是个练功好料——废柴遇上好料,会磨出怎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万魔大帝

    万魔大帝

    诸般魔道,万魔称尊,万魔之魔,横扫众域!……………………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半面残妆

    半面残妆

    雨灵悲苦的一生,在苦境中感叹人生的的爱恨,在人与人的距离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真谛。傣的人生在雨灵的牵动下,展现出异样的人生。未知的死亡来临只能是悲剧的开头,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中,坚强成长……
  • 凤还朝,神医毒妃

    凤还朝,神医毒妃

    她,武青颜,军医界的天才,顶级医学硕士,一招穿越沦为天生媚骨的无用庶女。庶女卑微,那又何妨?她一样活的风生水起。嫡女使阴,放马过来,踹你上天,踢你遁地,赠你一辈子万劫不复。贱人玩狠,康忙北鼻,抽你筋脉,断你骨骼,送你这一生子孙全无。他,长孙明月,大齐三皇子,玩人心,玩残忍,玩嗜血,玩杀戮,笑里藏刀,阴狠毒辣,另世人闻风丧胆。初初见面,他笑得妖娆:“本王看你很面熟。”她比他笑得还妖:“看姐面熟的多了,你哪位?”一骑千里绝尘起,身后烟云铺满天,别太疯狂的羡慕姐,姐只是一个关于潇洒的传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碧海蓝天永江湖

    碧海蓝天永江湖

    左小楼是一个混迹江湖很多年的贫嘴青年,他的江湖经历虽然没有多么轰轰烈烈,倒也不是平平淡淡,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很令人满意。因为刀光剑影虽然精彩,可却少了几分自在悠闲;山水田园虽然逍遥快活,可却过于平淡乏味。总而言之,江湖就是那个江湖,而他左小楼也不过是个混江湖的小青年,能于江湖之中结交三五知己,偶尔喝两回酒,打几场架,那么,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 大道九天

    大道九天

    【2015倾心打造玄幻巨作】命悬一线是虚幻的,狂傲灭敌是虚幻的;金山旖旎是虚幻的,江国称道也似是虚幻。当他睁开双眼的那一刹那,这一切,又陆续展开帷幕。
  • 连锁经营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

    本书介绍了商业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连锁经营的基本概述、连锁经营体系及其构建,以及连锁企业的战略管理、商品管理、店铺管理及行政管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