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2400000134

第134章 尾声中国加油

5月21日,国殇的第三天,我们即将要告别全国哀悼日。

这三天,我们希望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流泪和默哀。秉烛为天堂里的你们祈福、祷告,物伤其类,何况生命如此成批成批的倒下,在废墟中被掩埋,在黑夜和暴雨里挣扎……我们泪流成河,我们伤痛欲绝。山河破碎,苍生泣血,四海同哭,草木同悲,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这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这三天,岷江呜咽,悲伤蔓延。在国旗缓缓下降的那一刻,在警报声拉起的那一刻,心中伤重如霜重,泪飞顿作倾盆雨,我们让悲伤尽情地释放。一个流泪的民族必然充满悲悯与坚强。我们用哀悼日的方式,树立我们拯救生命的决心,伸张我们的爱和信仰,书写我们生命的荣耀。

这三天哀悼,人们在悲伤中奉献着伟大的爱。这三天,我们已经打通了通往灾区中心的道路,生命的孤岛不复存在,而当整个中国降下半旗,鸣响警报和汽笛时,爱的孤岛也不复存在。我们仍然努力地为灾区作自己最大的贡献,或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我们捐款,我们祈祷,我们奉献着爱,爱超越生死的距离,爱导引天堂的方向。

但是,悲伤过后,是我们的坚强。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是人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抢救生命还要继续,因为我们相信生命的奇迹;救灾工作还要进行,因为这是生者最基本的需求。为了让死者安详、生者坚强。我们更坚强,就是要继续奋力抗震救灾;更加负责地做好正在进行的工作,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全力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活,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建设,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地发展。

我们不能不吸取教训,我们不能不继续前行,我们不能不建设一块更美丽更安全更关怀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土地,因为在这土地下,埋藏了那么多、那么多曾经纯洁、曾经无辜、曾经热望的眼睛。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国家哀悼日即将结束,但是我们心灵的哀悼永远不会结束。

后记

当我们确定将《震撼世界的十天》作为“汶川大地震的日日夜夜(2006.5.12—5.21)”一书的主标题时,作为新闻人的我们,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别人用过的标题,而且,这个“别人”非同小可,乃是美国大名鼎鼎的记者约翰·里德先生。

是的,早在上个世纪的1917年十月(俄历),里德先生便写下他着名的新闻特稿《震撼世界的十天》,其后不久,这一报道以书籍形式公开出版,很快,以“一声炮响”为标志的“十月革命”传遍了世界,由此引发20世纪一系列革命,影响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列宁高度赞扬约翰·里德的这本书,他为这本书的美国版写了序言。在序言中,列宁说:“它就那些对于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事件,作了真实的、异常生动的描述。约翰·里德的这本书无疑有助于阐明这个问题,而这正是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基本问题。”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为该书俄译本作了序言,她在序言中说:“里德的这本书提供了一幅真正的人民群众革命的总图画,因此,对于青年人,对于下一代的人——亦即十月革命对他们来说将成为历史的那些人说来,这本书将具有特别巨大的意义。里德的这本书,乃是我们时代的史诗。”

话说至此,再次使用“震撼世界的十天”做主标题,不能不油然而生疑虑,毕竟,这是一个名人用过的、极为响亮的标题,贸然再用,轻则有“学舌”之非议、重则有“抄袭”之嫌疑,行么?然而,一番讨论后,大家认为此标题应该再用并且可以再用,道理很简单——本书主标题典出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按北宋江西诗派的说法,这叫“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出处”。何况,汶川大地震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震撼”,不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看,绝不亚于当年的十月革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本书所记的也正是“十天”。如此说来,再用此标题,不仅是强调出处,简直是刻意为之了。

“刻意”在何处?意在对这两个“十天”的“震撼”做一点小小的比较。

约翰·里德的报道记叙了从俄历10月15日至25日(公历1917年11月7日)十天中发生的事,讲述了一场以暴力推翻俄国临时政府的革命过程,史家把一事件称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里德以细腻的笔触记载的有关这场革命的策划、争论、准备和实施过程,描述了革命领导人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斯维尔德洛夫、乌力茨基等人的言行和表现,其中,着重记载了两位最重要也是最出彩的革命领袖,这就是列宁和托洛茨基。

里德是来自美国的“资产阶级记者”,按斯大林的说法,他“不可能正确地报道无产阶级革命”(在里德的报道里,斯大林在十月革命中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正是这位资产阶级新闻记者,遵循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真实而客观地再现十月革命最初十天中发生的事,为历史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的记者们,没有一个人的报道能与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相提并论,难怪,列宁高度评价的并非本阵营记者和作家,恰恰相反,他慷慨地将赞美之辞送给“资产阶级记者”约翰·里德先生——(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作了真实的、异常生动的描述”。

一如毛泽东所言“人间正道是沧桑”。时至今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不复存在,十月革命也成为遥远的历史回音。当人们重新审视俄国1917年十天中发生的事、重新评价这场“震撼世界”的革命时,角度可能更独到、目光可能更敏锐、结论也可能更准确。怎么说呢?用波普的“证伪”理论阐释,这是一个宏大的证伪、是一场悲壮的试错,或者,是一次历史轮回。不过,当人们得知列宁是乘坐德国提供的火车从芬兰回到彼得堡的(有资料说“德国提供了经费”),而后,列宁领导的政府果然以“布列斯特和约”对德妥协的时候,大约又感到一场不小的“震撼”。就仿佛在一盘菜肴上发现一只苍蝇一样,这盘菜就很难下咽了。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不久前发生的另一次“震撼世界的十天”的时候,不难发现,这十天的事实更为清晰(没有那许多暧昧)、更为客观(并非一个人的观察)、更为丰富(不是单一事件),毕竟,这是一场天灾、一场突然发生的特大地震(里氏8级),与人为策划的事件相比,至少在发生的原因上明晰得多,也简单得多——不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中亚板块的碰撞么?地壳总不会接受某国的经费来暴发地震吧!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很清晰,那就是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和军队的抗震救灾以及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仅就词义而言,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震撼”——既是地球物理意义上的震撼,也是人文心理上的震撼。

这种震撼,首先体现在中国,随后体现于全世界的华人,紧跟着,是世界各国的媒体、政府、军队及各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不必重复各国媒体对中国汶川地震的报道及世界对中国的反应(在本书中,我们已部分陈述了来自国外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倘若用一组简单的话语来概括,那就是——对灾难破坏性和死伤人数感到的“震惊”、对汶川(含此次地震中的所有地区)地震中灾民的勇敢和大义感到的“震动”、对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行动中体现来的雄厚国力和人文精神感到的“震撼”。用一个网友的话说,任何一个中国的敌对势力,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望而生畏、不得不重新审视和估量自己的对华政策。

在这次地震中,出现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有那么多媒体进行公开而及时的报道、第一次为死难的普通人民降半旗致哀、第一次出现如此众多的志愿者自发参与各种行动、第一次接受来自外国政府和民间的各种救援、第一次出现实力强大的民间捐款和捐助、第一次救出许多超过救援时限的生还者、第一次出现那么多感天动地的人和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人民的公民意识正在觉醒;

意味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正焕发出青春的力量;

意味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开始新一轮的凤凰涅盘;

意味着——来自中原大地的华夏文明沐浴了海洋文明的洗礼;

意味着——曾经由盛而衰的中华民族迈开了民族复兴的坚实步伐;

……

正如众多评论所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拐点”,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新发展的转折点,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而且,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彰显出更丰富、更伟大、更深沉的历史内涵。话说至此,不妨立此存照——试看73年(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后的中国和世界,哪一个“震撼世界的十天”才是真正的、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震撼”!

也许,这才是我们刻意用“震撼世界的十天”作为本书主标题的下意识所在,我想,即便里德先生泉下有知,也会笑纳这番“比较研究”吧!

《震撼世界的十天:汶川大地震的日日夜夜(2008年5月12日至5月21日)》是一本散文化笔调的集纳性特写。最初,是与本省某杂志社共同策划的特别报道,由于出刊时间紧迫,截稿时限定在2008年5月23日。由是,参与撰稿的同学无不以昼夜兼程的速率完成自己承担的那一部分。原先,这些同学想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到汶川去,去为灾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可是,学业在身,不能随意行动。得知有那么一项特别报道任务,所有人都积极投入亡命苦干,因为,这也是一项志愿者行动。

就在稿子杀青之际,与某杂志社的合作出现分歧——该杂志社的上级主管坚持要以本单位、本行业的救灾之举作为全文的主线,这就与原先策划的主旨大相径庭了,而且,与我们苦心孤诣敲定的主标题风马牛不相及。一番力争之后,毫无成效,无奈,只得放弃合作,稿子由我方收回。

大伙有些沮丧,有人自我解嘲道,就算是抢时间拼速度熬体力的一次练笔吧!沮丧之余,抱着一线希望,我将有关情况向云南大学出版社编辑柴伟女士说了一通。柴伟马上将情况向社领导反映。出人预料的是,社领导指示,立即审读文稿,如达到标准,以公开出版物形式出书。如此峰回路转,才有了下一轮与云南大学出版社的合作,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因为原截稿限定在5月23日,为了保持原稿的本来状态,我们没有对后来披露的若干新材料作补充性陈述。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随着时间推移,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很多故事陆续被报道出来,直到现在,有关5月12日至5月21日十天中的新材料仍不断涌现。看来,欲完整地展现汶川大地震最初的“震撼世界的十天”,还有待时日,那么,就让这本集纳性特稿以它本原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吧!如前所言,因为赶时间,文稿的粗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多多赐教!

同类推荐
  • 峭壁嶙峋石斛情

    峭壁嶙峋石斛情

    两兄弟扎根深山,种药八载,辗转多方,终于觅得伯乐,识得“仙草”,仙草才得以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从而造福人类。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本书所选的名句均为我国历代名诗人、名词人和名散曲家的名作中的名联,共三百联,书中既有对名句的鉴赏内容,又有对原作的分析讲解及相关文学知识的介绍。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热门推荐
  •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刚出生到30多岁,是人的成长阶段;从30多岁到60多岁,是人的成熟阶段;从60多岁到90多岁甚至更长,是人的衰亡阶段。
  • 禁源域

    禁源域

    禁源域,一个神秘的空间法器,一段失落的远古文明,被埋藏了无数年以后,一个小小少年得到了它,且看他是如何在这片大陆上,用禁源域搅起漫天风云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血统:失控的羽翼

    血统:失控的羽翼

    血统与生俱来,或高贵,或低贱。无法舍弃悄然流淌的血液决定着身份、地位、甚至是种族、力量,处在食物链的什么位置,决定的是成为捕猎者,还是成为猎物。在捕杀和被捕杀的角色变换里,人人都是卑微的一环,整个种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因为血有时迫不得已地判决了宿命,它决定需要什么样食物,应该害怕什么样的事物。食物、天敌,如何苟延残喘地生存繁衍,躲避、觅食、应激,遵守着大自然的法则,玩着生死的游戏。不想了解的话,改变就永远发生在世界的阴暗面,而不想了解的人只能与真相失之交臂。
  • 自然奇观

    自然奇观

    《自然奇观》讲述浩瀚无边的宇宙,诡异莫测的自然,神奇有趣的生物……千余个知识热点,千余幅精美图片,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
  • 指尖画道

    指尖画道

    现代小警察张启一梦醒来,回到古代做先天高手,吐血的是这个高手只有名头,却是实力低微。看张启如何应付盛名之下的危机,携手红颜留下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神奇能力因何而来?地球神话的秘密?外面的世界到底如何?道术是什么,充斥着玄术的世界是否还有科技存活的空间?“爱情有三种境界:你死、我活;同生、共死;我死、你活!”(已有百万字完本老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另外新书需要支持,请多多捧场,拜谢!)
  • 别拿爱情说事儿

    别拿爱情说事儿

    涂苒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医药代表,简称“小药代”,每日周旋在医生和药剂师中间;陆程禹是大医院的年轻博士,心外科的后起之秀,前途一片光明。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激情之后,各自走开,似乎没有一丝眷恋。两个月后,涂苒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在去医院做流产的时候偶遇陆程禹的富翁老爸开着豪车来看儿子。从来不知道陆程禹有个富爸爸的涂苒突然决定不做流产了。第二天,涂苒拿着超声报告单找到陆程禹,以孩子为筹码,提出结婚。陆程禹思考一夜,同意了……涂苒这个心中的秘密能隐藏住吗?陆程禹如果知道真相会怎样?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有着怎样的青葱岁月?两个莫名走入婚姻殿堂的人能收获最终的幸福吗?
  • 恐怖直播间

    恐怖直播间

    我是一名网络直播,直播见鬼禁忌,谁知道半夜女鬼却上了我的床......
  • 凤还巢之庶女倾城

    凤还巢之庶女倾城

    十岁那年,你说再见面时定会杀了我我怕死,却更怕生命中从此没了你的足迹十五岁那年,我们相遇……二十岁那年,物是人非……终究是缘浅我们能否携手下一个十年……这本书免费啦!豆子会把它写成短篇,喜欢的就收藏哦!
  • 华夏部族

    华夏部族

    一个在上古就封印的古老部族,一个在当时同时被封印的少年,一段可歌可泣的属于强者的征途!